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江 《炎黄春秋》2005,(11):17-18
2005年为胡耀邦九十诞辰。耀邦逝世于1989年4月。直到1995年我才写《十年的路——和胡耀邦相处的日子》一书纪念他。耀邦逝世后,骨灰安葬于江西省共青城富华山,有一群众自发营造的陵墓。我于1999年耀邦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前往陵园拜谒,归来写《谒胡耀邦陵园记》一文,兹录其最后一段文字如下:“耀邦为改革开放冲锋陷阵,名动历史。而其主政也则郁郁,终至不容,且终至于死。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我在甘肃任团省委书记时结识了胡耀邦同志,并在其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里与耀邦同志有过多次交往。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境遇下,我亲身感受到耀邦同志多方面的人格魅力。在我的眼里,耀邦同志既是一位充满活力和正义感的伟大政治家,又是一位亲切和蔼、富有人情味的兄长。如今,耀邦同志已离我们而去19年了,但他永远活在我心里。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2月下旬 ,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珏同志来信 ,说北京要出版对胡耀邦同志的回忆录 ,已向他邀稿。他于 2 0世纪5 0年代在河南省委工作时 ,曾分管共青团工作 ,当年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到河南视察时 ,陪同耀邦同志 ,并在座谈会、报告会上听过耀邦同志的讲话 ,但时隔近五十  相似文献   

4.
熊清泉  曹辉 《百年潮》2011,(7):35-38
整理者按:一个阳光明媚、眷暖花开的下午,胡耀邦同志的老部下、湖南省委原书记熊清泉同志和我聊起他与耀邦同志交往的难忘往事。85岁高龄的熊老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起耀邦同志时一脸的崇敬与怀念。从他满怀深情的述说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我领略到了耀邦同志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同志在北京病逝。从此,胡耀邦走进了共和国的历史,成为我党历史上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90年12月5日,耀邦同志骨灰安葬在江西省共青城的富华山。 共青城,距江西省省会南昌市56公里,是京九铁路线上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城镇。共青城的诞生和发展,耀邦同志倾注了心血,胡耀邦与共青城结下了终身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罗炤是安徽金寨县人,1962年9月考进北京大学历史系,与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是同班同学,他俩平时很谈得来,常在一起议论人生道路。1963年5月,他俩认为读大学是浪费青春,应该到农村去半工半读才是革命化的道路,为此给胡耀邦写了一封长信。胡耀邦找他们谈了一个晚上,告诫他们不要头脑发热,他说:“我要给你们泼瓢冷水!”要他们安心在校学习。“文革”中,胡耀邦挨批斗,胡德平被打成“反革命”关进“牛棚”,罗炤常去胡家,与胡耀邦敞开心扉交谈。罗炤在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的林海雪原,他在山沟里研究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并由此逐渐涉入佛学领域,1976年11月写出学术论文《初论谭嗣同的哲学思想》,首先寄给胡耀邦请求批评。12月8日,一向关怀年轻人的胡耀邦给罗炤写了这封长信,在信中,胡耀邦着重讲述了批判“四人帮”的重要性,并且特别“谈到勇气”。耀邦同志说:“多年来,‘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所筑起的两道堤坝──愚民政策和法西斯式的恐怖政策的堤坝,已经被我国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冲决了……他们的残渣余孽,或者他们的幽灵还能重新筑起这两道堤坝吗?……由几亿人民已经掀起的历史巨浪,小小的障碍物怎么能够阻档它的奔腾前进呢!”耀邦同志热情鼓励一代青年,“在这个大好时光里,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11月20日是中国共产党曾经的重要领导人胡耀邦诞辰100周年。当我提笔想写一点纪念他的文字时,脑海里即刻浮现出他辞别人世时的一幅画面——1989年4月22日上午,胡耀邦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一楼东大厅举行。追悼会结束,我和几个同志乘坐一辆小面包车跟随队伍,送耀邦的灵车去八宝山。一出北门,只见长安街南北两侧大街上,早已挤满了为耀邦送行的人,密密麻麻的人群组成南北两道人墙,一直绵延到万寿路、五棵松……当时,我直觉得胸口发闷,泪水控制不住地  相似文献   

8.
<正>甘肃离休老干部邹雅林建国前即参加青年团地下工作,在青年团工作了18年后又在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任过重要职务,他因工作关系曾接触过胡耀邦7次,胡耀邦还曾与其单独交谈过。邹雅林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此生他最值得记忆、感慨最多的是同耀邦同志的相识和接触。耀邦同志的博学多才,以及光明磊落、平易近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为写《胡耀邦传》,我专程赴京拜访了耀邦夫人李昭。岁月如流,斗转星移,年近8旬的李昭,经历人事沧桑、世态炎凉的长期磨砺之后,她的近况如何?心态怎样?耀邦为何安葬在共青城?他的子女今安在?诸如此类,为世人所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胡耀邦同志安葬江西共青城以后,我和老伴吴芸红一直有个心愿:去陵前拜谒。芸红是耀邦同志主持团中央时代的老部下,更是心心念念想去瞻仰耀邦陵。二十年前他刚去世时,我们曾去中南海旁会计司胡同寓所吊唁,在那幅最能传神的遗像前,行礼致敬,默读李昭同志大花篮的缎带上写的"耀邦,你光明磊落,无私无愧,安息吧!"不禁失声痛哭。几天后芸红随同团中央的同志参加人民大会堂的追悼会,静听赵紫阳总书记致悼词,见到大会堂外面青年学生一排排静默致哀,秩序井然的动人情景,至今不能忘怀。对  相似文献   

11.
1954年初春,我由中央团校调到团中央任胡耀邦的秘书,任职三年半,和他朝夕相处,对胡耀邦同志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原团中央的老同志约我写点怀念耀邦同志的文章,就应承了。执笔过程中,能否完全忠实于当年,尚请知情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初,在一份自传中,我曾经写过:胡耀邦同志是我在延安工作时期的楷模,今后我还要努力向他学习。如今,耀邦同志已经作古,人民对他光辉的一生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我们这些步入耄耋之年的老战士,念起他,想到的常是一些小事。我想,这些“小事”,是不是能够作为对这位伟人革命生涯的一些注脚呢?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有一天李春光同志到我家来,说起胡耀邦怎样处理傅聪回国演奏的情况。我在听了之后,认为应该设法公开发表。为此目的,我请他把情况写出来给我。他一回家就写。2001年8月15日晨写完,17日寄出。18日我收到。不久,他又去美国了。原先我对他说,我打算根据这个材料,自己写成文章拿出去发表的。所以在材料前李春光同志写了“光远同志参考”六字。可是看过之后,我觉得还是就用他本人所写的文字为好。我觉得他对事实写得具体真实,并且从他叙述的傅聪回国演奏一事前前后后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胡耀邦同志的为人,看出他(胡耀邦)处理问题既有高度的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看出他处理事务的精神和方法。请读者们特别注意这篇文章中,李春光同志所叙述的赵沨看了他写的那封不少于四千字的给胡耀邦的长信之后,劝他“不要去批评胡耀邦,你把那些话统统删掉罢”时,李春光回答说“据我所知,耀邦是可以批评的。”我认为这篇文章有史料价值,希望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14.
刘恪山 《纵横》2011,(10):38-43
2011年4月15日是胡耀邦同志逝世20周年纪念日,遥望鄱阳湖西岸共青城富华山下的“胡耀邦同志陵园”,耀邦同志的音容笑貌不禁浮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15.
马维民 《江淮文史》2016,(4):105-112
正敬爱的胡耀邦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他是我党卓越的领导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52年耀邦同志调任团中央书记,长期掌管共青团工作,领导全国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由于工作关系,我与耀邦同志有过多次接触。抗战期间,我原在太行区林县(现林州市)城关区任区委书记,1947年秋随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  相似文献   

16.
解放初,我在甘肃任团省委书记时结识了胡耀邦同志,并在其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里,与耀邦同志有过多次交往.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境遇下,我亲身感受到耀邦同志活跃、真实、谦逊、大度和光明磊落等多方面的人格魅力.在我的眼里,耀邦同志既是位充满活力和正义感的伟大政治家,又是一位亲切、和蔼、富有人情味的兄长.……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尊敬爱戴的领导同志,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但人们一直在深深地怀念他。胡耀邦同志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5年内两次视察百色,体现了他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当时我正在百色地委任职,对耀邦同志两次视察的过程及对百色发展所作的讲话和指示,记忆犹新。第  相似文献   

18.
肖荻 《炎黄春秋》2006,(4):50-51
4月15日是胡耀邦同志的忌日,全国侨联副主席、原天津市副市长叶迪生怀着浓重的深情,和我谈到他对这位杰出政治家的深切怀念。23年前,耀邦同志和当时还在第四半导体器件厂工作的他一次亲切晤谈,那一言一笑使他永世难忘。  相似文献   

19.
我的日记里记录了与胡耀邦同志的两次谈心,现整理出来以纪念耀邦同志九十诞辰。  相似文献   

20.
梁金泉 《纵横》2010,(11):4-9
2010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同志诞辰95周年纪念日。几十年来,有不少回忆文章和书籍对耀邦同志做了详尽的介绍,本文力求对其倡导并亲自践行的、党员干部应该具有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做些回忆,以缅怀深受党内外干部群众敬仰的耀邦同志,这位勤奋好学、平易近人、知人善任、真诚坦荡的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