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汉戊己校尉建制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戊己校尉是汉王朝在西域设置的重要官职,其职数情况是:西汉元帝至哀帝和东汉明帝时所设的戊己校尉,实际上均为戊校尉和己校尉二职,后又都合并为戊己校尉一职;无论是分设二职,还是仅设一职,其属官都分别有校尉丞、部司马、曲候及校尉史、司马丞、候令史等。作为中央派往西域的驻屯兵的军事长官,无论戊校尉、己校尉还是戊己校尉,除听命于中央,大约西汉至东汉中期要受敦煌太守节制,此后则由凉州刺史领护。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出土的简牍文献中有关戊已校尉材料的公布,使我们对西汉在车师的屯田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简文对戊己校尉的设立及其属吏秩次作了考证。戊己校尉的设置时间为元帝初元元年(前48),戊校尉与己校尉早在元帝时已经分设。戊己校尉的秩次为L't:--千石,戊己校尉的属吏:部以及丞、史、司马为六百石,候、司马丞为比六百石,令史、书佐为二百石。  相似文献   

3.
西汉戊己校尉的名和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戊己校尉是西汉职官系统中名称极为特殊的官职。西汉朝廷之所以选择天干名称“戊己”为官名,是要利用它在五行说中所具有的多重指代含义,来表达这个官职实际具有的多重政治职能。  相似文献   

4.
周建 《丝绸之路》2010,(2):34-35
关于戊己校尉的命名,历来存在颇多争议。但归结起来,主要是利用五行说的多种指代意义来阐释其多重政治职能。  相似文献   

5.
前凉讨伐戊己校尉赵贞,由于与高昌置郡关系密切,成为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但实际上,关于该历史事件,由于传世文献记载简略,出土文献又缺乏印证,很多问题均不得而详。我曾对该历史事件的研究情况进行过较为详细的梳理[1],这里不拟过多重复,仅从中选择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解说,作为本题的铺垫。按:西晋乱亡,前凉张氏父子(父轨及子、茂)相继保据河西,处境不能说不艰难。当时的前凉,东有前赵刘曜等为敌,北有鲜卑若罗拔能等为患,内有酒泉太守张镇、晋昌大族张越、天梯山祆教首领刘弘等为乱,不得不将重兵远戍东…  相似文献   

6.
李炳泉 《史学月刊》2008,(12):125-127
《汉书.百官公卿表》云:“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在这条史料中,不仅提到西域都护置于汉宣帝时(拙文《关于汉代西域都护的两个问题》,见《民族研究》2003年第6期),而且还提到西  相似文献   

7.
护羌校尉是始置于西汉时期,专门管理羌人事务的重要官职。然史学界对它的始置年代、名称、执掌等问题均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以近出的悬泉汉简为主,结合传世文献考证后认为,护羌校尉的设置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前身就是汉朝政府临时性派出的使者,汉武帝神爵二年(前60)后成为一个固定的官职。其职责是管理活动于凉州刺史部内各郡县的羌人,同时对塞外羌人负有侦视之责。护羌校尉持节巡行各地,又被称为护羌使者。  相似文献   

8.
三国纷争 ,军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将军号发达令人瞩目 ,与之类似的各种“都尉”也值得关注。这类都尉应军事需要而产生 ,地位比军司马、别部司马、部曲将和部曲督高 ,因此在将军号尚不易得到的阶段 ,授予都尉号对士兵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史料记载当时的都尉名号有忠义、扬武、陷阵、绥戎、奉正、立信、武卫、辅义、兴业、平北、破贼、承烈、建忠、立义和安民等 ,而且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领兵武官从都尉———校尉———中郎将———将军的迁转序列。于禁从军司马迁陷陈 (阵 )都尉 ,再迁平虏校尉 ,后迁裨将军。凌统由别部司马 ,行破贼都尉 ,…  相似文献   

9.
1991年12月,来安复兴林场木港村村民奚心泉在住宅附近发现一枚铜质印章(见附图).现已送来安文物所收藏.该印通高2.2厘米.印面呈正方形.边长2.4、印体厚1.2厘米.桥形纽,中有圆孔.直径0.7厘米.重86克.印文是白文“军假司马”四字,宇体为汉篆.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泰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军司马是将军属下的官吏,假司马是副职.《后汉书·百官志》将军条下云:“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  相似文献   

10.
孙超 《黑龙江史志》2013,(23):53-54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维护汉王朝统治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产生了司隶校尉这一官职,它是为了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的。司隶校尉产生之初,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汉朝中央集权,并为巩固汉朝统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作为汉代统治工具,司隶校尉又一直受到皇权的掌控,在皇权的控制下发挥监督百官、整肃官纪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清人杨晨《三国会要》卷10职官下载:“郡置太守,有丞、边郡丞为长史;正心一人;都尉一人,大郡或二人;司马一人。……又有功曹掾、五官掾、上计掾、门下掾、文学掾、文学祭酒、督邮、主籍、主犯、门下书佐、纲纪、循行、干铃下伍伯,多者二百余人”(中华书局1956年版).此段材料中“干铃、下伍伯”当为“干、铃下、伍伯”之误断.如《三国志》卷15载“(刘类)性又少信,每遣大吏出,辄使小吏随覆察之,白日常自于墙壁间窥闪,夜使干廉察诸曹,复以干不足信。  相似文献   

12.
古钱     
刀化俗称刀币。由于齐刀面文有"化"字,得知原应称刀化(货)。刀化取象于手工业工具——刀削的形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一种。齐国首先铸行刀化。《管子·轻重戊》:"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时在齐桓公在位期间(前683—前643年)。战国时,燕国也是铸行刀化的重要国家;赵国的国都邯郸及柏人等城也铸行刀化。  相似文献   

13.
走马楼吴简中有一类调运军粮的竹简 ,其中多次出现“督军粮都尉”一词。下面举出七条简例 ① :【简一】军粮都尉□□书兵府黄龙三年五月十一日所实典军曹史详禄力  (6— 2 0 69)【简二】被督军粮都尉嘉禾元年六月廿九日癸亥书给右郎中何宗所督别部司马  (6— 2 1 71 )【简三】解税督军粮都尉嘉禾元年六月廿九日□□所书给右郎中右殷四何启  (6— 1 90 0 )【简四】五斛一斗五升被督军粮都尉嘉禾元年六月廿九日癸亥书给右郎中何宗所督武□司马陈阳所领吏□□  (6— 2 0 95)【简五】二斗被督军粮都尉嘉禾元年八月九日壬□书给武猛都尉□…  相似文献   

14.
《清史稿·志》十二载:“光绪三十年,设巡警部,置尚书,左右侍郎,左、右丞,参议,各一人。”据考,这种说法在时间上是不正确的。(一) 有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九月初十谕旨为证:“上谕巡警关系要迭经谕令京师及各省一体举辩自应专设衙门俾资统率著即设场巡警部署兵部左侍郎徐世昌著补授该部尚书内阁学士毓朗著补授该部左侍郎直隶候补道赵秉钧著赏给三品京堂置理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7,(12)
<正>一《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收录一枚命名为"桂阳大守行丞事南平丞印缄"的木牍(出土号1003),牍左部、上部残损,存文两行[1]。桂阳大守行丞事南平丞印临湘丞掾驿马行第一行细笔小字系收件后二次书写,牍正中粗笔大字"临湘丞掾驿马行"署明收件人及传递方式[2]。从题署内容看,木牍应为封检,但不见  相似文献   

16.
《汉书》卷九上《百官公卿表》载:武帝太初元年“左内史更名左冯诩,属官有廉牺令丞尉。又左都水、铁官、云垒、长安四市四长丞皆属焉”。论者据此皆以为左冯诩属官有四市四长丞。如陈直《汉书新证》云:“西安汉城遗址中,出土‘市府’封泥最多,文字最精。又有东西南北四市封泥,皆为半通式,为左冯诩长安四市长所用者。”(12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第二版)等。这完全是对班固原意的曲解。其实,《百官公卿表》所说的“四长丞”分别指的是左都水、铁官、云垒和四市(应为西市,详见下)共四长丞。这种前面列举官名,后面级以职官…  相似文献   

17.
两汉至且渠大凉王国(公元前48年—公元460年)为吐鲁番历史上的地名开创期,分为四个时段,一、车师王国时期有交河城、石城、兜訾城及万度、其养、乾养、柳婆、摩诃演、阿虎、喙进等地名。二、戊己校尉时代为汉语地名奠定期,有高昌、柳中、高宁、横截、白艻等诸壁的出现。三、高昌郡时期建一郡五县:高昌、田地、横截、高宁、白艻等县。四、大凉国建有高昌、田地、交河三郡及高昌,横截、高宁、威神、白艻、田地、酒泉、交河、盐城等九县。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严格控制·企羡》注引王羲之《临河叙》有"右将军司马太原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如左。前余姚令会稽谢胜等十五人,不能赋诗,罚酒各三斗"一段为传世《兰亭序帖》所无。清李文田在跋汪中藏《定武兰亭》时指出了这个问题,他说:"……(《临河序》)‘录  相似文献   

19.
图片新闻     
正6月6-9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等单位主办的"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澳门"系列活动在澳门举行,6日晚上,中央文史馆书画家代表与澳门艺术家进行交流。图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前左一)在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前左二)陪同下,看望了许钦松(前左三)、金连经(前左四)等艺术家们,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麦淑萍(前右一)出席活动。(谭劲摄)  相似文献   

20.
1985年6月,绵竹县教育局饮料厂在城西郊的诸葛双忠祠侧挖窖坑取土时,于地下2米深处发现有南齐纪年铭文的方砖一块。(图一) 纪年砖长31厘米,宽19厘米,厚5.5厘米,色青灰,基本完整。砖的上、下、左、右四面皆素,无纹饰,唯在前楞面和后楞面有图纹,前楞面的纹饰为环带莲花纹。纹样正中部有竖行铭文“永明五年”四字。(图二)其书体介于隶、楷之间,单个字大约1.5厘米至2厘米不等。砖的后楞面烧造有二方连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