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别人喝彩     
正当攀上胜利的高峰时,我被别人仰望,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当跌落失败的谷底时,我嫉恨别人,深陷痛苦的泥淖不能自拔。正在我抓狂时,妈妈对我说:"为别人喝彩!""为别人喝彩"这五个字说起来简单,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刚开学,班上看上去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风起云涌,大家都在暗暗较劲,非得争出个高低。唉,谁让我们班高手如林呢!最近,数学老师开了一个补习班,班上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地报名。我回家问妈妈:"我们数学老师开了一个补习班,同学们都去学习了。"谁知妈妈却认为补习班不过  相似文献   

2.
[场景一] 山间一条小溪旁有两个游者。甲失望地看了看周围的景物,说:“你为什么每次都来这儿?死气沉沉,到处是腐败的落叶,到处是湿湿的泥水。这怎能让我放松心情?”乙说:“谁说的?当我第一次到这儿来时,就喜欢上了。你看,这小溪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多像是天上的泉水流到人间;再看周围的花草树木,在静态中又体现出无穷的活力。这儿的一切给人一种幽雅舒适的感觉,让我每次来这儿都可以使身心得到最大的放松。”小结: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许多,但要看你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场景二] 一棵苹果树下坐着两位物理学家。突然从树上掉下两个熟透的苹果,分别砸到了这两个人的头上。甲心想:“真倒霉!怎么这么巧,什么地方不掉,偏掉在我头上?唉哟,这还起了个瘤。”乙揉了揉头上的  相似文献   

3.
1988年6月,我由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调任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调离省委统战部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让我这个时已年近花甲,且对修志一窍不通的人编纂地方志,当属情理之外了。一天.在街上遇见一位我昔日的同事,他奇怪地问:“怎么派了你个‘闲差’呢?”我笑着说:“这要问派我去的人。”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天,好朋友李娇的女儿小心经常说自己耳鸣、听不清楚,到五官科检查,却没发现耳道有什么损伤。李娇十分着急,想让我帮忙查找一下原因。当我星期天见到小心时,只见她坐在沙发上,双目微闭,两耳挂着耳机,双脚正有节奏地点地打着节拍,连我的到来也没有发觉。李娇叫了她两声,想让她和我打声招呼,她也没有反应,李娇只得走上前大声叫:“小心!”小心这才猛地一抬头,顺手摘下一个耳机,看着我笑着问候道:“阿姨,你来了。”我问:“你听什么呢?”小心说:“听音乐呢。”我说:“能让阿姨也听听吗?”小心把耳机递给我。耳机还没挨着耳朵,里面的声音就扑…  相似文献   

5.
当“闯关东”作为几代人的情结将要被记忆尘封的时候.“振兴东北”让东北又一次光鲜地站在了世人面前。山东人是“闯关东”的主力军。那这些移民到东北的山东人现在怎么样了呢?为此,我特意走访了三个东北的山东屯。  相似文献   

6.
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不缺乏爱心,但如何表达爱却需要能力。所以并不是每个有爱心的父母都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意。怎样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呢?亲爱的家长朋友,让我们在孩子面前蹲下来。“妈妈,我跑到你眼睛里去了。”“爸爸,我跟你说句悄悄话。”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感悟世界,以平等的心去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来,围绕着考据学的问题,史学界发生了不少争论,同时旁及对乾嘉学派的评价,以及今后史学发展方向问题。一些人提出了“回到乾嘉时代去”的口号,另一些人则担心史学家会重新钻进“象牙塔”,我则有些不以为然。考据学派本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中国历史在近两百年内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在今日商品大潮汹涌澎湃的中国,史学家会真的钻进所谓“象牙塔”,回到“乾嘉时代”去吗?我有些不信。我倒想到一个问题,从中国史学的现状看,从培养一代史学新人的角度看,是否应对“考据学”作必要的评价,并使之成为新史学的重要因素呢?因为我认为,…  相似文献   

8.
有有妈:我家女儿观察事物的时候总是抓不住重点,前几天我们带她到动物园去玩,参观每个动物时,我们有意识地问女儿“大象长什么样啊?有有觉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看了半天,女儿也说不上个所以然来。有有平时的语言表达没有问题,我想是她观察的方法有些问题。胖胖妈:我们家养了一缸漂亮的金鱼,我想让儿子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所以常常让小胖看看金鱼们都好不好,有什么异常情况吗?可是我的儿子每次都“愣愣”的,发现不了新情况,等到鱼儿翻肚皮了,他才来告诉我小鱼死了。看来儿子的观察真不够细致呢。像有有妈和胖胖妈这样“担忧”宝宝观察…  相似文献   

9.
关键是增高     
有位妇女长得十分肥胖,走两步喘三口气,后来有位朋友委婉地建议她去减肥。“减肥?我才不去干那号傻事呢!”“难道你觉得自己还是很苗条的吗?”“那也未必,不过如果哪项运动能增高的话,我倒是乐意参加的。”“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我踢死你!”“我揍死你”当这些“狠话”从天真无邪的宝贝嘴里蹦出来,难免让我们做父母的听得毛骨悚然。怎样帮助宝贝改掉这个坏毛病呢?“狠话”出自一颗无法摆平的心。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宝贝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有两种方式: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4岁之前的男孩和女孩子的攻击方式差别不大,既有可能采用踢、抓、揪、跺、打等身体攻击方式,也可能采用大喊大叫、恶狠狠地说话等  相似文献   

11.
北京秦女士问: 我的儿子今年13岁,脾气特别犟,老是和我们对着干。交待他做完家庭作业后再去玩耍,他偏说:“我不嘛!我就不……”有一次,他打伤了邻居家的小孩,我们命令他去赔礼道歉,他却说:“我不!”孩子为什么总是与我们作对、顶牛呢?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孩子听话吗?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又迎来了平潮小学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今年的科技小制作,我该做些什么呢?去年我做的"葛氏"天平,为我"托"出了一等奖。这次我要做得更精致。晚上回到家,我东找找西翻翻,希望从哪件物品上获得一些灵感。可是灵感没找到,却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站在一旁的妈妈看不下去了:"不找了,不找了!你上次得了一等奖,这次还是让其他同学得吧!""可是,我总得做一个吧。老师说这次当  相似文献   

13.
一些家长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常常抱怨说:“孩子大了,不服管了,你说东,他偏说西;你叫他打狗,他偏去撵鸡。”“唉,我那孩子小时候很听话,自从上了中学,不知怎的,老是跟我顶嘴。”这其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怎样教育长大了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在清华大学学工程设计专业、读大三的女儿发短信告诉我,说她由于积极参加该校的“紫荆活动”,个人参加时间累计为全学校第一。看到这个消息,我由衷地从心里感到高兴。老实说,女儿在大学当班长、当系学生会的宣传部长、被选入国家863工程项目组、去年的11月份“托福”考了640分的高分等等,我都没  相似文献   

15.
今天早上,我准时来到班上上早读。同学们都一个个认认真真地在读着书,当我轻轻地从陈丹同学旁边走过时,我只看见她正用一只手挡住了自己的眼睛。我觉得很奇怪,平时对朗读很感兴趣的陈丹今天怎么会不读课文呢?我就俯下身子瞧一瞧她在干什么?她用眼睛瞄了我一眼,然后眼神快速地看书去了。我用手轻轻地拨开她的手,发现  相似文献   

16.
12岁的女儿喜欢数学,每年参加奥数比赛都获奖。但她特别怕写作文,每次语文考试,作文都会被扣去十几分。我心里急啊,平日里她挺爱看书的,怎么作文写不好呢?面对我的疑惑,她振振有词地说:“我对作文不感兴趣。”嘿!还由着你了,你不感兴趣能行吗?作文写不好,等于语文的半壁江山倒了啊!于是我帮她制订了写作计划,让她多写多练,每天交一篇日记给我。她不敢违抗,每晚坐在桌前,没一会儿就写出一篇来。但绝对是应付差事,篇篇流水帐,没一点技术含量。让她拿去改,她不耐烦地说:“我天天写作业,做奥数、背英语,还要弹琴,哪来的分身术?你要求也太高了,我…  相似文献   

17.
爱的童言     
5岁的女儿有个习惯,夜夜必得枕着一个故事方可入眠,她的睡梦被奢侈地装饰了,而我则需要绞尽脑汁。刚巧,看到网络上有个风靡全球的flash,那对可爱的兔子母子的对话,充满了柔情蜜意。不妨拿来一用。我俯在女儿的耳边,低低地:“妈妈想问你个问题。”“什么问题啊?”女儿好奇了。“就是:你有多爱妈妈呢?”“非常爱。”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兔宝宝可不这么说。”“那它是怎么说的呢?”女儿急不可耐,好奇心像被注入了酵母,迅速地膨胀。“兔宝宝把手臂最大地张开,对它妈妈说‘,我爱你这么多。’”“兔宝宝的手臂才有多长呀?就这么一点点爱啊!”女…  相似文献   

18.
应“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邀请,我于5月1日前往台北,参加“纪念五四9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胡适与近代中国的追寻》。马英九先生不但出席这次会议,还坐在主席台下恭恭敬敬地聆听著名学者林毓生演讲。这让我想起学界的一件轶事。早在抗日战争前夕,竺可桢请马一浮去浙江大学授课,马一浮提出应该让学生“登门请业”,理由是“古闻来学,未闻往教”。因此我以为,马英九能够亲自“登门请业”,而不是让学者去“总统府”讲课,体现了他对学问的尊重。这种尊重对于政治领导人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姜东平 《文史精华》2006,(10):57-61
和平年代的兵,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所在的连队上过珍宝岛,到过老山前线,可这两件大事我都没沾边儿。前者是因为珍宝岛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我才入伍,后者是因为虽然人人都写了请战书,但连里只有两个人如愿以偿,去了云南前线,而连队则接受任务去黑龙江。回来那天,全团留守官兵敲锣打鼓地夹道欢迎我们“凯旋归来”,那场面真叫热烈,令人激动,可心里却不是滋味,唉,没放一枪一弹,也成了凯旋的“英雄”?真是惭愧哟。  相似文献   

20.
以怨报“怨”一位农民来找总督,向他控告税官的贪婪和暴敛。总督听了后,开始咒骂起税官来,但他一点儿也没有惩罚的意思。见此情景,农民转身向外走去。总督急促地问道:“哎,你到哪儿去呀?”“我回去把我老娘找来,”农民回答说,“她比你骂的还好听呢!”谁是饭桶国王与大臣一起吃着肉食。在大臣不戒备的时侯,国王把骨头都堆在大臣跟前。当他们吃饱后,国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