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沈淦 《文史春秋》2006,(8):62-63
郑成功(1624-1662年)原名郑森、郑福松,福建泉州安平镇人。他的父亲郑芝龙为明末海盗,崇祯年间,受明延招抚,被任命为都督同知、总兵官等职。李自成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小王朝,郑芝龙亦受封为“南安伯”。南京被清兵攻破后,郑芝龙拥立明朝皇室——唐王朱聿键于福州即位,年号隆武。可是,这个小朝廷的大权却操纵在郑芝龙手上。隆武帝欲北伐却终无所成,就是因为郑芝龙拥兵自重,拒不发给兵饷。第二年(1646年),清兵大举来攻,郑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清史稿&;#183;郑成功传》),致使清兵越仙霞岭长驱直入福建.郑芝龙又不战而降。隆武政权旋即覆灭,朱聿键也殉难于福州。当然,郑芝龙后来也被清延杀掉了。  相似文献   

2.
郑成功明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人,父郑芝龙,母日本人川田氏,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生于日本。原名福松,七岁时回国至泉州,改名森,字大木。十五补南安县学廪生,廿一岁至南京国子监读书。南明隆武帝(朱聿键)颇器重之,赐国姓,改名成功。隆武二年(公元1646)郑芝龙降清,其母于清兵入南安时惨死,朱聿键亦被掳死。成功"乃悲歌慷慨,谋起师,携所着儒巾蓝衫,赴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志》2005,(8):19-19
继民族英雄郑成功祖父象亭公墓于2004年在福建晋江紫帽山紫星村被发现后,郑成功父亲郑芝龙部将九十人墓又于日前在南安水头镇下店村被发现。经详细考证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刘志成认为该墓葬与民国四年编印的《南安县志》卷之六营建志之三记载“九十人墓”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神州》2006,(Z1)
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1624年8月27日)生于日本平户,父亲郑芝龙为明福建总兵,母亲田川氏系日本人。明崇祯三年(1630)从日本回国。自少习文练武,渐知兵法。南明弘光时监生。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受隆武帝朱聿键倚重,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忠孝伯,任御营  相似文献   

5.
弘仁,安徽歙县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明代诸生,入清后为僧,名弘仁,字渐江。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年),卒于清康熙二年癸卯十二月二十二日(应为1664年),年五十四岁。 1645年,清兵攻破南京,南明弘光帝被杀,唐王称帝于福建。弘仁随之入闽。唐王政权很快失败,弘仁即去武夷山,皈依古航禅师,削发为僧。在福建住了多  相似文献   

6.
一、南明五个政权概述当清兵入关扼杀了李自成义军建立的“大顺”政权以来,朱明江南诸王曾先后建立了五个政权,以图恢复,但都相继被清兵消灭。公元一六四五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宏光”政权,不到一年即被清兵摧毁,福  相似文献   

7.
清初,从清兵入关到平定“三藩”前后的几十年间,江南汉族地主士大夫对清朝皇帝的统治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类态度:一是以钱谦益和吴伟业等为代表的降清派;二是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对清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三是以侯峒曾、黄道周等为代表的坚决抗清派。当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攻灭南京的福王政权以后,除了尚有张煌言等领导的浙东义士的反清斗争、郑成功领导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斗争之外,江南其他各  相似文献   

8.
隆武帝在明清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为收拾人心,聚拢人才,稳定政权,抵御清兵南侵,宣布在福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开科取士.福京乡试作为隆武帝的"龙飞首科",得到君臣的高度重视.然因郑芝龙等武臣的阻挠,原定隆武二年三月的福京乡试一拖再拖,最终于是年六月才在福京天兴府举行.文章根据大量史料,考知该科乡试主考官、同考官、提调官、监临官等部分职事官之姓名爵里;录取人数则在崇祯十五年所确定的福建乡试解额105名的基础上,"特旨广额七十名",后复试黜落4名,最终选拔录取举人171名.福京乡试开科不久,隆武政权即在清军强大的攻势下覆亡,但其选拔录取的一批科举人才,却对郑成功的抗清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 ,在台湾省台南市安平一带发现了许多瓷质古壶。据考古学家验证 ,这些古壶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攻打荷兰殖民者时用来炸城堡的装炸药容器。“安平古壶”为福建泉州所产 ,由郑成功从大陆带到了台湾。除此之外 ,台湾岛内还留存许多郑成功的遗迹 :被列为台湾一级文物的台南市安平古堡“赤嵌楼” ,于 1 6 5 0年为荷兰人所建 ,郑成功在此擒捉了荷军司令官 ,该楼便成为郑成功登陆后第一个用来处理军政事物的衙署“承天府”。如今 ,这里古井隧道犹存 ,城堡残迹依然可见。郑成功的病故地原来是荷兰占领军总督的巢穴热兰遮堡 (今安平 ) ,郑成…  相似文献   

10.
在17世纪中叶的东亚及东南亚海域,乃至这一时期的西方殖民者在东方的扩张史上,郑成功可谓是一位叱咤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风云人物。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在西方语言写就的学术著作中,只有若干屈指可数的著作对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有所论述,对于比其父重要得多的郑成功,...  相似文献   

11.
论闽台文化传统的共同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曾经属于福建行政区域管辖。宋赵汝适《诸番记》载:宋时,澎湖台湾就“隶福建路泉州府晋江县”。元代,中央政府在澎湖置巡检司,届福建行省泉州路同安县,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明代因之。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台湾府,置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属福建省。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与福建分治,但仍称“福建台湾省”。台湾士子仍要来福州参加乡试。台湾宝岛,主要是靠闽人开发的,宋元时代就有闽人去台,明末郑成功以后,大批闽人开发台湾。自清  相似文献   

12.
《蜀中名胜记》为《蜀中广记》中的一部分。作者曹学佺(1571—1646),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明代著名学者,万历进士,明末先后在四川担任过右参政、按察使。曹学佺为官清正,秉公执法,为四川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因而得罪贪官皇族,终被罢官。他离职受到四川人民拦路挽留。清兵入关后,曹学佺被南明王朝重新启用,官至礼部尚书。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攻下汀州,南明皇帝朱聿键当了俘虏,曹学佺不屈自缢,壮烈殉国,时年74岁。 曹学佺一生不仅在政绩上坚守节操,在文史方面也颇有成就,著述相当多。  相似文献   

13.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平定了台湾,从而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这是台湾地方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施琅是平定台湾的关键性人物。 一、施琅平定台湾符合人民的利益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此后台湾郑氏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经营措施,对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郑氏四代(包括郑芝龙)开发台湾的功  相似文献   

14.
应如何对施琅作出历史评价?这是一个海内外史学界较有争议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史实问题,更有史学观点问题。本文就此淡谈个人的浅见。 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分析任何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捉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我们知道,施琅是于顺治八年(1651)与郑成功分手并归顺清朝的。其时国内形势已迥异于清兵入关初年,农民起义军的主力已遭到失败,先后建立的几个南明政权也已被摧毁,全国规模的抗清浪潮已被平息下去,仅有局促于西南一隅的南明永历政权和活动于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仍在坚持抗清斗争。换言之,  相似文献   

15.
明崇债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崇须帝朱由检自杀。历时二百七一十六年的明王朝终于灭亡了。在明朝败亡以后,凤阳总督马士英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弘光帝,继续抵抗农民起义军和清军,在苦苦支持一年多以后,终于失败。马士英被清兵俘获处死。可是这个为南明小王朝而家破人亡的马士英,却被历史列为奸臣。本文将对此作一些评述。马士英(1591?-1646),贵阳人。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考上进土。历任南京户部主事、郎中、知府。崇祯五年(1632)任宣府巡抚。才上任一个月,就因为用公带数千金“馈遗朝贵”。…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文史月刊》2013,(12):18-19
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明福王朱由崧(崇祯皇帝的从兄弟)于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并以“弘光”为年号。  相似文献   

17.
漳州军饷银饼铸造年代问题的讨论,关系到我国近代自铸银元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以前的讨论有三种意见:一、南明永历三至六年,即清顺治六至九年(1649—1652年),郑成功在漳州所铸,漳州民间也有关于"郑成功大元"的传说;二、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福建、台湾地方政府为镇压抗清暴动,在漳州铸造的一种军饷银元;三、同治三至四年(1864—1865年),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曾国荃、左宗棠在  相似文献   

18.
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突然接到时任南京“江宁织造”官曹寅(据说,曹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的奏折,奏折的内容并非是说自己所辖的有关织造方面的事务,而是向皇上反映自从清兵入关之后,江南的汉民读书人多有不服,时刻企盼着“抗清复明”,表现较为强烈,经常聚众到东郊的明陵去吊唁哭庙,少时数十人,多时上百。  相似文献   

19.
叶向高,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天启七年(1627年)卒,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福清人。父亲叶朝荣,曾任广西省养利州知州。万历十一年(1583年),叶向高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升为编修,以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由于学识渊博,品行端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他被调充皇长子(朱常洛)的侍班,讲授典籍,皇长于尊称他为“飞须先生”。以后又相继提拔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吏部。因为他对国家大事敢于痛切直言,希望内阁首辅大臣沈一贯要慎重处理政事,结果触怒了沈一贯,八九年不得升迁。万历三十年(1602年),沈一贯被神宗撤职,由朱赓继任首辅。三十五年(1607年),叶向高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不久,又  相似文献   

20.
林希元,字茂贞,号次崖,福建同安人,生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卒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享年85岁。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历任南京大理寺评事、南京大理寺丞,广西钦州知府、云南佥事等,因“坐考察不谨罢归”,主要从事教学和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