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8年底,黄埔军校出身的国民党少将、台胞李友邦,仿效朝鲜革命同志在中国组织义勇队的形式,在武夷山区组织成立台胞抗日武装——台湾义勇队。时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相继沦陷。台湾义勇队开赴浙江前线,以支援抗战的社会宣传活动入手,在战斗中不断成长,虎虎生气,威震敌胆。  相似文献   

2.
台湾义勇队(也称台湾抗日义勇队)是抗战期间由在大陆的台胞组织起来的一个人数最多的抗日团体。它活跃于东南战场,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台湾义勇队光辉业绩永载史册。《台湾义勇队队歌》前几年被收入新出版的《抗战歌曲精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研究》2004,(2):74-74
20 0 3年7月台北世界综合出版社出版了由楼子芳著的《抗日烽火中的台湾义勇队》,1 5万字。该书记述了台湾义勇队的筹组,初步发展,参加祖国抗战,台湾少年团的成立与学习工作,台湾义勇队为“统一台湾革命组织”、团结朝鲜、日本等国际反法西斯势力的努力,转进闽西艰苦奋斗,为抗战最后胜利的努力和爱国精神。《抗日烽火中的台湾义勇队》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的桂林,不仅是广西的省会,而且是西南军事政治的重镇,在北平、上海、武汉和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失守后,国民党的许多中央机构和社会团体一度云集桂林。为了筹建台湾抗日义勇队,台湾革命领袖李友邦和他的战友曾在桂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李友邦的祖籍福建,台北县...  相似文献   

5.
"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极大地 鼓舞了台湾人民的抗日斗志,并诞生了一支活跃在我国东南战场上的台湾义勇队。它是由李友邦将军领导,由福建省崇安县台湾籍人士组成的行医治病、救护伤员、宣传抗日队伍,为抗战取得全面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符维健 《百年潮》2003,(3):51-52
2002年,在“七七事变”65周年前夕,一位台湾抗日英烈的名字从历史深处走来。英烈的名字叫李友邦,当年第一位台籍抗日将领。7月6日上午9时,台北县芦州李宅,雄壮激昂的抗日乐曲声中,李友邦将军纪念大会开幕。10多位曾随李友邦抗日的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成员,在现场话当年。他们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随后,李将军妻子严秀峰为“李友邦将军与严秀峰女士抗日史料展”揭幕。  相似文献   

7.
正今天的浙江金华市酒坊巷18号是一栋有着特殊记忆的民国老房子,这里曾是抗战时期成立的台湾义勇队队部旧址。2006年4月,金华市人民政府将此处辟为"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对外开放。台湾义勇队是全国唯一一支由台湾人民组成的,人数多、影响大、持续时间长的抗日队伍。这栋老房子作为台湾义勇队诞生地和主要活动场所,见证了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份256人的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名单,名单中有两个名字  相似文献   

8.
1939年2月李友邦在浙江金华成立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以金华为中心,开展对敌政治工作、医疗救助服务、军需品及药品生产和巡回宣传演出等抗日救国活动。在金华至今仍保存着台湾义勇队总部等多处旧址。  相似文献   

9.
10.
抗战初期,台湾义勇队筹备委员会经国民政府军委会批准成立,由台湾独立革命党主席李友邦等台籍反日志士负责筹备,开展工作。该会招集台胞集中金华,一方面加紧编队训练,一方面参加各项抗战后援工作,成效颇著。台湾义勇队的成立,为联合和统一各种力量帮助祖国抗战、推翻日本帝国主义在台统治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台湾义勇队组织活动史料一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心系祖国的台湾同胞积极投身于全民抗战的洪流之中。台湾义勇队是由在大陆的台胞组成的抗日团体,从1939年2月成立,一直战斗到1945年抗战胜利。本组史料反映了台湾义勇队的基本概况,对研究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1、台湾义勇队筹备委员会致朝鲜义勇队指导委员会函(1939年4月29日)敬启者:敝会自本年一月间在贵会指导及援助之下成立以来,先后已集合队员六十余名,在金华开始编队训练,并展开一般文化工作,经过尚称良好。兹以一切筹备事项业告就绪,而于队员成份亦经详细调查,…  相似文献   

12.
朝鲜义勇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在华朝鲜反日独立运动人士组成的国际抗日武装力量。1941年初,其主力由国统区转移到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并改称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与八路军并肩作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的战斗业绩值得人们重新评价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依山临海的厦门南普陀寺风光秀丽,绿荫环绕着这座千年古刹内的五老峰.游人拾级攀岩,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的摩崖石刻,笔法各异,内涵丰富.其中有魏体的两个大字“复疆“高悬于巨石之上,十分醒目.这幅石刻作于1945年8月,正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之时,落款人李友邦.……  相似文献   

14.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感天动地。`公元1895年(农历乙未年)4月17日,日本马关"春帆楼"。这一天,在以"割烹"河豚料理出名的酒家的二楼,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目光的逼视下,清朝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被迫在《日清媾和条约》(即《马关条约》)上签字画押,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朝在这个"割烹"中国的条约里,把整个台湾省割让给了日本。  相似文献   

15.
台湾岛雄峙在我国东南海上,当出入南洋之枢纽,为沿海七省之屏藩,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将台湾割弃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凡五十年,但是,在这异族统治的半个世纪中,台湾人民抗日反日、志图光复的  相似文献   

16.
正李西平(1818—1951),又名李希平、李展祥,化名李雷,山西平陆县张店镇张店村人。1918年生于一个贫穷家庭,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受党组织委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毕业后奉命回平陆做抗日工作,1940年3月由余子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平陆抗日条西总队二大队副队长、四大队队长、解放军58团四连连长、553团二营教导员、553团团干部处副处长等职,1951年4月在部队行军至四川双流县黄水河村时牺牲。  相似文献   

17.
蒋渭水(1891-1931年),台湾宜兰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先后创立了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和台湾工友联盟等抗日组织,领导台湾非武装抗日民族运动,是日据时期台湾抗日政治运动中最重要的领袖之一,被称为台湾孙中山及台湾民主运动之父。蒋渭水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笃信三民主义,追慕祖国的民族革命运动。他逝世后,台湾史学家连雅堂这样评价他:“中山主义谁能继,北望神州一凄神”。  相似文献   

18.
<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同胞听到割台消息,十分沉痛,同仇敌忾,聚哭于市,严正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他们在台湾开展英勇斗争,反抗日本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三位山东籍名将的抗战经历。我们深信,在祖国危急时刻勇敢站出来为保卫祖国作出过贡献的人,都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段尘封近二百年的历史。读兴义府志,读兴义知府周霭联写的一篇墓志铭,我们才了解到,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在偏于一隅,地处贵州深山中的兴义鲁屯,竟有一位曾担任台湾淡水同知,后任台湾道台的人,他就是李明心。李明心终其一生,令人敬仰。他热爱祖国,关心桑梓,在闽台为官时,闽台人赞誉他是个不畏强敌,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清官。他在任台湾淡水同知时与入侵的安南侵略军打了一场漂亮的海战,扬了国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