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茶马古道的路线主要分为南北两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茶马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开始于唐朝,兴起于宋朝,繁荣于明朝,衰落于清朝。茶马古道对当今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马古道是当今社会的黄金旅游之地,同时茶马古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藏》2010,(5):92-92
王丽萍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七期上发表文章,以国外文化线路理论阐释为前提,分析滇藏茶马古道蕴含的文化线路特质,提出滇藏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战略。茶马古道作为唐末以来的民间贸易通道,是联系汉、藏、傣、拉祜、哈尼、纳西、自、彝、傈僳等民族的纽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和积淀了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今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滇藏茶马古道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联系是认识我国西南边疆发展、巩固和中国历史整体性不断加强的途径。滇藏茶马古道是增强汉、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3,(3):74-74
依托茶马古道,建立大三角旅游经济圈 罗莉发表在《西南民族学院》2003年第二期上的文章,通过对茶马古道古今历史地位的对比剖析,即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是汉藏贸易的交通驿道,而现代的茶马古道则是藏、川、滇大三角的重要通道和黄金旅游线,这条旅游线上具有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从而论述了要依托茶马古道,建立大三角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4.
米玛 《中国西藏》2010,(6):80-83
芒康县作为西藏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境内的第一站,是川、滇、藏文化的交汇区。近年来,随着“茶马古道”旅游黄金线的兴起,这里的盐井盐田、曲孜卡温泉、澜沧江峡谷等独具特色的景点景区一一被人熟知和热闹起来,而在这种繁华景象中有一条“茶马古道”重要通道却被人渐渐遗忘,这里就是连接“茶马古道”澜沧江两岸的唯一一座古桥——措瓦乡境内的扎西达桑桥。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遗产》2010,(4):106-106
2010年4月1日,由澳门民政总署主办,云南省文物局、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协办的“千年印记——茶马古道风情展”在澳门卢园茶文化馆揭幕。此次展览是中国乃至海内外首次以茶马古道文化为主题而举办的,也是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保护工程的一项主要内容,在澳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表明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和宣传掀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郑贺源  张忠强  张兰华  张良祥 《旅游纵览》2023,(20):165-167+172
嫩江流域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本文重点研究嫩江流域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提出加强政策扶持,充分挖掘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提高创新意识,打造民族体育旅游品牌;依托新兴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合理开发人力资源,支持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等路径,以期推动嫩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助力相关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得益于中国迅猛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和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有密切关系。文化属性是旅游业的属性之一,而旅游业的文化属性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的,旅游者外出旅游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一种对旅游资源文化的追求,而历史在其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历史因素在旅游资源文化属性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国穆 《丝绸之路》2011,(16):18-27
本文主要从文化线路遗产的视角对甘肃茶马古道及其文化遗存做了考查和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考古遗存和地志文献所记载的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在探究甘肃茶马古道线性文化遗产走向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甘肃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甘肃陇南、甘南、临夏地区,历史上就是南下四川、陕西,西进青海、西藏地区必经的中间地带,是茶马贸易的主要地区之一,其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9.
刘默衡 《区域治理》2022,(3):225-228
基于茶马古道、密祉花灯等特色文化资源,在当地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中,文盛街开展了古民居的修缮和改造,导致古民居的生活空间、文化空间、生态空间等都发生了扩展和转变,表现出民居功能多元化、私人空间公开化、民居构建商业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茶马古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重要贸易线路与交通枢纽,发挥着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强化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推动国际交流等多重功能。茶马古道蕴含的“和合观”及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正是增强“一带一路”辐射力,推动其良性发展的内在推力,“一带一路”倡议内涵的“边内一体化”也为茶马古道的保护性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抓手。为推动茶马古道更好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要求,发挥其枢纽功能,助力“一带一路”倡议,需增强沿线各区域间的协同与合作,对茶马古道进行统筹谋划与整体治理;以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存为基础,打造文化品牌弘扬中华文化;加强茶马古道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边内交流与国际交流的连贯与顺畅。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旅游是目前的旅游热点,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南岳衡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其文化旅游在该地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文化旅游相关概念入手,分析南岳衡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进而对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市场定位、产品体系和产品开发与路线设计进行思考,以期有利于南岳衡山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姜宁宁 《旅游纵览》2012,(1):110-111
近几年来,临沂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全市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已初见端倪。本文针对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文化在临沂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认识,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实现临沂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遗产》2010,(4):107-108
在2010年6月于云南普洱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作了题为“重整千年古道,再书历史新篇”的主旨报告。单局长在报告中简要回顾了茶马古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充分肯定了茶马古道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文化线路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并强调了科学实施茶马古道整体保护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要说河湟谷地,当指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多民族繁衍生息,至少秦汉以来,众多民族的先民耕牧于其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湟文化,与中华大地的河套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并驾齐驱。提及茶马古道。前些年去滇、川、藏旅游,得知此三大区一直以巨大的商业交易业绩显赫在中国古代商业贸易交通图系中。殊不知在茶马互市的市场版图里,青藏高原的河湟谷地,也有一条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15.
空间信息技术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大遗址、运河遗产、长城资源等文化遗产调查、保护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茶马古道作为特殊的线性文化遗产,所经之处受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对其保护和调查都存在很大的难度.而空间信息技术由于其全天时、全天候、覆盖范围广、信息化程度高、不需要人亲临现场的特点,在文化资源调查和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适应这一特殊要求.本文通过对茶马古道在保护和规划中对空间信息技术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空间信息技术在茶马古道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保护、规划及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自唐宋迄明清,甘肃地区历来是茶马互市的主要地区。甘肃南部地区山川密布、古道纵横、风景殊绝、文化绚烂,堪与滇藏、川藏线茶马古道相媲美。本文主要就明清时期甘肃地区的茶马互市及茶马古道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任晓宇 《旅游纵览》2023,(1):121-124
本文首先简要阐明河北省邢台市的旅游发展基本情况,其次阐述邢台市旅游业发展优势,包括京津冀一体化的协同影响、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等,再次指出邢台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制度亟待完善;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旅游知名度较低;旅游人才紧缺;空气污染程度大,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治理空气污染,以期为邢台市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推动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云 《中国西藏》2005,(4):54-59
一提起茶马古道,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云南、四川到西藏之间的古代交通和贸易路线,这个没有错,但是却并不完善。事实上,茶马贸易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更宽广的地域空间和更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不仅内地和西藏之间存在茶马贸易,内地与今新疆地区、蒙古高原地区等,都存在着茶马贸易,而且在唐朝时期,内地和回纥之间的茶马贸易远比和西藏地方兴盛。  相似文献   

19.
谭波 《旅游纵览》2023,(2):10-12
本文首先对国内川盐古道研学旅游相关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其次分析了川盐古道研学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最后针对当前盐文化研学旅游现状及问题,从提高关注度、整合资源、打造线路产品、开发研学课程和培养研学人才等方面提出川盐古道研学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彭千千 《旅游纵览》2023,(8):179-181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不仅拥有类型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源远流长的历史也让从化区具备多样化的文化旅游资源,包含岭南文化、红色文化、体育文化、康养文化等。现阶段,从化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旅游服务质量欠佳、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不足、文旅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文旅项目缺乏合理规划等。本文通过梳理从化区现有的文化种类及其内涵特征,结合从化区各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设计文旅主题的旅游产品组合,提出从化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