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环境知识、生活中的环保行为、旅游业与环境的态度、环境教育等方面,对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中的相当多的人会成为旅游行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环境意识水平必将对未来旅游业发展与环境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对环境认识的真实状况,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环境意识调查,对  相似文献   

2.
刘宁宁 《旅游纵览》2013,(4):131-132
乡村旅游是指既可以利用乡村地区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当地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保护乡村环境与文化,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又不会给当地带来太多负面影响。旅游地村民的参与模式、其利益的实现及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乡村旅游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村民处于弱势地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没有话语权;村民受益较少;村民参与度不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必将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村民这一乡村旅游的重要元素,注重村民的参与,考虑其参与的模式,提高村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积极性,以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3.
张家其  沈文婷 《旅游纵览》2023,(24):29-33+38
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认知-情感-行为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旅游开发逻辑框架,以典型传统村落——皇都村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利益相关者在传统村落旅游不同发展阶段所产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变化,探讨多主体参与下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认知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服务质量、景观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直接作用其情感和行为;各利益相关者认知-情感-行为相互交织推动旅游发展,根据其发展特征判定为全民参与阶段、利益争夺阶段、和谐运营阶段,其中和谐运营阶段是最优发展模式,体现为利益相关者认知一致、情感共鸣、行为统一;传统村落旅游多主体参与机制具体表现为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等外驱动力结合多主体参与内驱动力。最后,基于利益相关者认知-情感-行为促进多主体参与机制提出传统村落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萌  杨樨 《旅游纵览》2016,(4):254-255
分界洲岛生态旅游景区借力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好时机,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近些年来迅速发展。但是作为海岛型生态旅游景区,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旨在于防止过度开发影响分界洲岛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分界洲岛作为海岛型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提出了分界洲岛作为海岛型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对策:建立旅游生态管理机构;建立岛上环保章程;强化旅游保护宣传;培养生态旅游人才;完善旅游综合设施建设;增加旅游者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5.
汤欣茹 《旅游纵览》2022,(19):14-16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而农户参与是乡村旅游的关键内生动力。我国政策导向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使得农户参与旅游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就业方向,由此拉动了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然而目前农户参与乡村旅游行为的质量低下,存在团结程度低、原有农业生计受到冲击、参与度不均衡等问题,不利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采取政府牵头成立合作组织,倡导团队合作;发挥精英示范作用,对农户进行培训;引导社会资本规范参与,保障农户参与开发的权益等措施提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行为的质量,对于推动农户进一步深入高效参与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资源的公共产品特性使得乡村旅游开发中"公地悲剧"成为普遍现象,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实地调查分析各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利用博弈模型分析"公地悲剧"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如何利用村民在集体联合组织约束下的行为选择来解决"公地悲剧"问题。最后,论文指出应组建乡村旅游联合组织,规范组织行为并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规以克服"公地悲剧"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苏盐城海滨湿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的本质需求,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对实现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和社区参与的现状,对湿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决策规划模式、经营管理模式、产品开发模式以及利益分配模式,并提出了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华  梁舒婷 《人文地理》2020,35(3):131-139
乡村旅游空间与村民社会角色是一个相互形塑和建构的过程,揭示两者的互动机制对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地空间经历了农业生产空间、农旅并存空间、旅游消费空间的演变过程;村民角色从“农业生产者”,经不同转型轨迹,归于“旅游从业者”角色。权力、资本和市场等主体对乡村旅游空间的建构,对村民角色扮演提出新的期望和规范;村民主体的微观权力、资本积累、个人技能、个人观念影响其角色扮演与空间适应;不同角色村民主体通过微观空间生产行为,促使乡村旅游空间景观化、商业化和制度化,也会产生民宿空间分异和乡村公共空间侵占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喀斯特石漠化旅游产生的背景、内涵及开发目的,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旅游发展影响因赤,并建立问题假设树对社区居民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景观是喀斯特石漠化旅游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模武的成功与否是影响喀斯特石漠化旅游发展的关键;居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喀斯特石漠化旅游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社区居民参与对促进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公正的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广东省韶关市D村为个案,探讨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障碍因素。研究认为,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意识不强、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机会不多、社会文化障碍、体育旅游季节性、体育旅游影响感知等是主要障碍因素。为了克服体育旅游参与障碍,需要加强体育旅游教育和培训,不断完善体育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丰富体育旅游产品,解决体育旅游季节性问题,充分发挥体育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转变居民的体育旅游态度和行为,从而参与和支持体育旅游及其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饶勇 《旅游科学》2009,23(3):69-75
知识创新已成为旅游企业参与更高层次竞争的重要战略行为,但研究者发现旅游企业的创新知识转化率极低。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近80家旅游企业知识创新管理活动现状的调查发现,对知识创新的需求日益增长与知识管理技术手段相对滞后是旅游企业内部的一对突出矛盾,而对隐性知识的高度依赖和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盛行是造成旅游企业创新知识低转化率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廖倩 《旅游纵览》2022,(19):53-55
本文首先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理念的概念进行阐释;其次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管理现状进行简单概括,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即有利于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筹集资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自然保护区声誉,增加就业率。文章最后针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管理现状提出相关策略,即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合理划分自然保护区内的各功能区域,明确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容,科学制订旅游规划,希望能够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水平,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规划公众参与的核心内容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柱  陆林  王群 《人文地理》2006,21(4):62-67,84
本文从旅游规划的公众参与角度入手,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旅游规划公众参与研究进展;围绕谁参与、为什么参与、参与方式、参与行为及参与时间等问题,初步探讨了旅游规划公众参与核心内容,即包括识别利益主体、分析参与决策行为、明确公众参与模式、确定主体参与阶段、选择合意参与方式等。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以加强和推动公众参与旅游规划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滕春惠  马晓冬  沈正平 《人文地理》2006,21(6):71-75,79
旅游资源的文化开发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作为文化大省的江苏,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发展文化旅游当是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战略。当前,国内对旅游资源的文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本文首先探讨旅游资源的文化构成及其相应的行为层次和产品类别,从文化构成视角将旅游资源解构为物质的文化景观、制度与行为的文化风情和意识的文化艺术三个层面,进而由时空组合而成的旅游文化区、旅游文化系、旅游文化丛、旅游文化因子等四个层次阐述了江苏旅游文化资源的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村落蕴藏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合理开发与村庄发展之间的矛盾,导致部分地区古村落文化景观由于开发不当而受到破坏,合理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以广东省汕头市陇田镇东仙村为例,通过对古村落现有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及基于"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试图提出多元主体参与分区规划建设的发展模式及相应对策,促进古村落旅游开发与当地村民生活和谐发展,促使古村落旅游行稳致远,同时为我国古村落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统村落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逐步升温,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产业当中,地方性的文化遗产在旅游发展中得到保护与传承的同时,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突显。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实地调研显示,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背景下,西江苗寨旅游中的居民参与问题及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呈现如下特征:第一,苗寨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因旅游发展得到了挖掘,并获得延续和传承,村民通过参与旅游发展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均有所提高。第二,因为旅游开发的原因,西江苗寨的地方性文化也受到一定影响,苗寨中的商业化气息使村寨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部分地失去了古朴和原真。第三,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西江苗寨居民通过社会参与、文化参与、经济参与、政治参与的方式参与到苗寨旅游发展中。但由于居民受教育水平低、经济能力弱、社会关系薄弱等方面原因,导致旅游参与的效度较低。因此,只有居民充分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才能可持续展示地方文化魅力,有效建立民族旅游和传统村寨旅游品牌,并有效地推动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知名度的广泛扩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绵阳地震灾后重建的体育旅游资源和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开发中要注意提高防震意识、对相关人员进行防震知识培训、储备应急用品、建设牢固基础设施、重视安全保障问题、不要过度资源开发以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我国重要战略决策,事关国计民生.旅游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战中的强力抓手,对贫困的革命老区进行旅游扶贫,必须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本文分析了龙源口镇旅游扶贫现状,指出其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村民无产业意识、文化挖掘较为薄弱、宣传推广未到位等问题,笔者试以资产收益平衡理论为基础,从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点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农民对民主参与的认识、对宪法确认的公民是国家的主人的认识水平、参与本地区民主政治的行为方式以及对民主及民主参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对微山县湖区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现状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农民的民主和民主参与意识还很薄弱。这既有历史传统的影响,又有现实的原因。笔者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和提升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旅游行为是作为旅游文化主体的人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观赏性行为,二是参与性行为。观赏性行为包括观光、游览、参观和欣赏等等;参与性行为包括登山、漂流、露营、滑雪、冲浪和探险等。 关于旅游行为的美学思考,其核心问题就是审美主体(旅游者)与审美对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系问题。东西方旅游文化的根本差异就在于对主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旅游行为。在旅游活动中,对于不同旅游行为的选择,又直接关系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