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启庆先生在《元代的族群文化与科举》(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8年,第57页)第三章《论元代蒙古色目人的汉化与士人化》中这样定义“士人”:“我所谓‘士人’,是一个文化与社会群体。从文化观点言之,士人必须具有正统儒学教育与士大夫文化,并接受儒家基本理念与伦常的规范。从社会观点言之,其人可能是显宦,可能是缙绅,也可能是布衣,但都属于一个菁英身份群体,受到社会尊崇。士人原是中原社会的产物,但是士人文化具有普世性,凡接受士人文化的异族人士都可视为士人。”  相似文献   

2.
元代宗宝的定本使得《坛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文本,明代宗宝本《坛经》的入藏更是便于禅宗经典与六祖禅思想的传播。明代文人士大夫对《坛经》的接受,有来自儒学流派、社会风尚乃至个人性情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左右了他们对待《坛经》的态度。士人针对《坛经》的言论,根植于当时的实际生活,展现了不同于僧人的世俗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庆元儒学洋山砂岸复业公据》碑是目前发现存世的仅有的一例附有八思巴字元代公据碑。本文在释录碑文的基础上,通过对宋末元初庆元路儒学对位于昌国州的洋山砂岸被侵占所提起的二次诉讼案及相关人物的考察,试图揭示元代赡学砂岸被占的实质,以起补史、证史之作用。同时,作为一例完整个案,为元代司法、儒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史料。  相似文献   

4.
王与之《周礼订义》有着很强的宋学特征,其特别重视宋人解义,大胆怀疑前人注疏,多阐发义理而少从事考据,认为《周礼·冬官》不亡,而是杂于五官。《周礼订义》采择宋人解义最多,是宋代《周礼》学文献辑佚之渊薮,今人可据其以窥宋代《周礼》学之概况。《周礼订义》不仅征引浩富,其还通过"愚案"的形式,对《周礼》的成书和流传做了说明,对部分经文做了重新诠释,对前人注释做了补充和阐释。  相似文献   

5.
郑玄《毛诗谱》版本情况是郑玄《诗》学研究的难点与重点。考史志目录所载,结合现存文献情况,可见其从唐前、经唐宋、历元明、由清以至于今,从单独完整流传,到除《毛诗正义》所录本之外亡佚难寻,再到辑佚补亡之作大兴、版本形式繁多的版本发展脉络。不同时期,伴随郑《谱》一同存在的其他《诗谱》类著作,如《谢氏毛诗谱钞》等,不属其版本体系。清末出现讲疏本,是郑《谱》经辑佚补亡日趋完备之后的必然研究趋势,也是现今从事毛郑《诗》学研究,解决诸多学术问题可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元代社会存在着医士交游的风气。士人对医者的尊重及医者向儒学的靠拢构成了医士交游的思想基础;医者希望通过与士人的交游提高自己的业医名声,而士人则希冀获得医疗上的保障,二者各取所需,这是医士交游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7月23日至26日,"元代多元文化与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韩国、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8所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近9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80篇。一、元代的多元族群及其间的互动关系。任崇岳《中原地区的朮赤后裔——校姓》对河南省中牟县校姓居民的族属、姓氏渊源、迁徙缘由等予以分析,认为他们是朮赤的后裔。王明荪《元代蒙古人地方兴学述略》对元代儒学学校教育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史记》的缺补问题在学术界一直争论较大。这一疑案总的看有两大关键问题:一是《史记》的亡缺问题,二是《史记》的补窜问题。关于《史记》的亡缺,古今以来的学者有多种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七种;《史记》的补窜问题较为复杂,所谓“补”,是指对《史记》缺亡的部分进行补写,附骥《史记》而行;“续”是指对《史记》以后的事件进行续写;“窜”是指其他文字窜入《史记》文本之中。补窜问题涉及到《史记》中的许多篇目,古今学者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辨。解决《史记》的缺补问题,对于搞清《史记》文本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时八年之久的《全元文》,为研究元代历史和社会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由于元代文献卷帙浩繁,仅凭《全元文》很难将其所涉文献网罗殆尽.《全元文》陆续出版之后,随之而来的补遗工作也不断展开.笔者近日在阅读元代文献时发现元人撰文九篇,分别为:鲍恂《嘉兴路太守兴举学校之记》、孟潼《重修无锡州儒学记》、陈祖仁《丹阳县重修学记》、李...  相似文献   

10.
秦末陈涉的传记,在《史记》中列为"世家类",在《汉书》中归为"列传类"。两部史书归类的不同,不仅是写作体例的不同,更是因于时代思潮的影响。陈涉起义是西汉士人阐发儒家理论的现实标本,体现了他们积极干政的意识和批判精神。在西汉子书中,"陈涉"成为西汉儒生反暴政、倡王道的符号,彰显了他们兴儒学、求仕进的愿望。西汉儒生群体对"陈涉"符号的积极诠释,在历史上是一个特例。两汉之际以后,随着皇权的巩固和儒学的独尊,且伴随着谶纬思潮的泛滥,儒生对"陈涉"的认知趋向淡化,直至走向贬抑。  相似文献   

11.
《周礼》所记述的职官制度系统而严密。其中负责掌供酒饮以及执掌酒政、酒礼等事务的官员虽未形成独立的"酒官"系列,但他们在祭祀等重要活动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从《周礼》的具体阐释及其他文献的某些训释中,亦可见其职能制度已构成一个十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三、《周易》 《周易》在《周礼》里与《连山》、《归藏》并称“三易”。《连山》易早亡,我们对它知道很少。《归藏》亦亡。但我们知道它在思想上反映殷道亲亲与《周易》思想反映周道尊尊相对立。《周易》今存于世,并有所谓“十翼”,对它作了全面的深入的阐释。我们了解周人思想,它是一份宝贵的资  相似文献   

13.
明代士人程敏政在《篁墩文集》中提及20余位医者,这些医者身份多样,但缺少道医、僧医和草泽铃医等社会下层或不符合儒学传统的医者。程敏政在文集中书写医者时呈现明显的“重儒轻医”倾向,这种书写方式不仅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士人群体依旧使用符合士人自身取向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医者群体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儒医”依旧是医者群体为提高社会地位而试图拥有的“理想”身份。但也恰恰是因为“儒”与“医”的合体,使得医者群体在比附儒的同时,依旧难以与完全拥有儒学传统的士人平起平坐。  相似文献   

14.
胡蓉 《西夏研究》2020,(1):93-97
《述善集》是元代濮阳西夏遗民唐兀崇喜邀其师友为其家族所作的诗文集,作者主要是一些生活于乡村、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们的创作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濮阳地方文坛。"《述善集》多族士人圈"沟通了京师与地方,濮阳地方文学也因此与元末主流文坛发生了密切关系,成为元末文坛主张关注现实的一派在民间的反响。执教于国子学的张翥、危素,无论是理学思想还是文学思想,都对濮阳小人物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儒学神化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独特的历史政治现象,它根源于先汉《五经》,又创造了不同于先汉《五经》的新儒学体系。它依据自身神化的理论需求和《五经》的特点,在神化的过程中,直接吸收了《五经》之一的《春秋》理论,又委婉地排斥了其它四经,完成了儒学在西汉的神化。从儒学神化的发展变化过程来考察儒学《五经》,既能全面考察《五经》的特点,又能全面认清儒学神化与《五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元代游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学是元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求学方式,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元代儒士游学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一方式,获得改变自己处境的机遇或为改变自己的处境创造条件。元代游学主要有到各级儒学游学、到国子学游学、民间拜师游学以及到地方书院、义塾游学等方式。游学者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游学生活比较艰苦。元代游学的盛行,是当时的客观环境、元代儒士的处境以及元代教育的特点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游学反映了元代儒士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通过游学改变自己处境的努力。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游学有利于弥补元代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弊端,对提高元代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元代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元代科举制度的研究学界已有较多成果问世,成绩斐然,今综合考察相关成果,发现其多从元代科举制度的兴废原因、科举考试的内容及其特点、科举制度对士人等群体的社会影响及其对元杂剧等文学题材的影响。我们认为分区、分期及家族性的个案研究,对其影响从社会角度综合性考察,历史时期科举制度的比较研究等方面是未来元代科举制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世本》析论陈建梁《世本》一书,於先秦史学史中价值既巨,惜其早亡,后世引用及辑佚学者颇不乏人,然而放理解其书之流传、辑本及与《史记》之关系等方面则仍有可商榷者,兹就此略作析论,以彰明其书之价值。一、历史及其流传《世本》一名,始见於《周礼·春官·小史》...  相似文献   

19.
《考工记》的工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琪 《史学月刊》2005,(10):119-121
《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著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作者不详。此书在战国时期已广为流传。西汉时河间献王刘德整理先秦古籍,因《周官》缺《冬官》篇,便以《考工记》补人。后《周官》改名《周礼》,遂成为《周礼》之一篇,也称作《周礼·考工记》。由于成为儒家典籍,故历代不乏研究之人。但他们都是从儒家角度解经,没有根据当时的社会制度、流行的思想学说去剖析它们对各种工艺思想的影响,缺乏对当时工艺思想的形成和确立的客观认识。所以,为了探讨此书在文化史中的真正价值,本文想对《考工记》的工艺思想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20 0 4年 8月 2 1日“元代社会文化暨元世祖忽必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8月 2 4日 ,会议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了最后的大会发言和闭幕式。这次会议由南开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元史研究会共同主办。会议有三个主要议题 :元代社会史、文化史、元世祖忽必烈研究。以下按专题作一综述。一、元代社会史研究族群关系。元代中国呈现出多族群、多文化的社会面貌 ,萧启庆 (台湾清华大学 )《元代多族士人网络中的师生关系》以师生关系为主干 ,论述了蒙古、色目士人群体的形成及其与汉族士人的文化互动。饭山知保 (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