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广州旧方志沿革情况 广州地区修志始于东汉,其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与全国大体一致。从东汉至南北朝为初创时期。东汉番禺人杨孚修《南裔异物志》(又称《异物志》、《交州异物志》、《交趾异物志》)是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物产志,也是南海郡人第一部学术著作。此志中有四言押韵赞语,被后人看成广东诗歌创作之始。此志已佚,清人曾钊从《水经注》等古籍类书中辑佚,成两卷本。  相似文献   

2.
海阳县建于何时,至今尚未有定论。 历代《潮州府志》、《海阳县志》,对海阳县建置之始.多博取前志之说,因“多说并存”,留给后人考证。如清最后一部《潮州府志》乾隆周硕勋志,其《沿革表》则取“周初”、“汉初”、“晋咸和六年”三说并存。清最后一部《海阳县志》光绪卢蔚猷志,其开篇之《沿革》则采:“秦”、“西汉”、“晋初”三说,虽略为论证,却未下定论。  相似文献   

3.
清代有三次纂修永定河志,分别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嘉庆二十年(1815年)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以及光绪六年(1880年)朱其诏、蒋廷皋续修《永定河续志》。其中陈琮纂修《永定河志》为第一部永定河志,乾隆皇帝、刘峨、李调元对此书评价甚高,乾隆皇帝赐名《永定河志》,这就是《钦定永定河志》,并收入紫禁城懋勤殿南间格子后二格二层。现有乾隆五十四年十九卷内府钞本、十二卷钞本、四卷钞本、四卷残缺本等版本,分别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基本沿袭了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只是在内容收录上详略不同,或增或删。  相似文献   

4.
清代,有三次纂修永定河志,分别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嘉庆二十年(1815年)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以及光绪六年(1880年)朱其诏、蒋廷皋二人续修《永定河续志》。其中,陈琮纂修《永定河志》为第一部永定河志。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十九卷,卷首一卷。李逢亨编纂《永定河志》三十二卷,卷首不分卷。朱其诏、蒋廷皋纂《永定河续志》十六卷,卷首不分卷。这三种永定河志开创了永定河专志的先例,是清代水利专志一个典型的范例,其历史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南宁编纂地方志,早在北宋时期,就有记载。但当时编纂的《邕州图经》、《宣化县志》。《邕州志》、《建武志》等,由于长期战乱均已佚失。元代。南宁编修的地方志未找到。但元代编纂的《元一统志》记载有邕州路的建置沿革、至里、土产、风俗、形胜及宣化、武缘县、横山、迁隆、古万、太平、永平五寨的情况,还有邕州《建武志》引南越志的记载。明代。广西州、府、县的150多种地方志,多已散佚。有关南宁府的尚存2部志书,一部是明嘉靖17年(153年)南宁知府郭楠编纂的《南宁府志》共10卷〈第10卷已佚〉,距今已有460年。另一部是明嘉靖43年…  相似文献   

6.
清人倪瑶所著《神州古史考》本是一部地理总志,“凡两京十四省,共一百五十余卷”。可惜当时只刻了一卷,内容仅杭州一府九县,其余未及刊刻者,后均亡佚无存。现在流传下来的即当时所刻的一卷本。虽然全书的整体面貌已难得知,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过对一卷残本内容及卷首作者题辞的考察,仍可以略窥作者的写作动机和金书的内容体例。虽说残本《神州古史考》内容仅杭州一府九县,但对于了解杭州的府县沿革、山川改易、古迹存亡等情形,仍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7.
根据徽州府建置沿革、徽州方志编修源流和佚文提供的时间线索可知,《永乐大典》收录的《徽州府新安志》应该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新安志》。朱同的《新安志》在《永乐大典》中有三个书名,《永乐大典》存在着著录文献不严谨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介绍光绪《介休志》编撰者李敦愚的4张信笺和汾州知府林心北驳回介休知县吴匡要求刊行志书的信笺,指出了此志未刊行的原因。并重点谈了光绪《介休志》两卷本的价值及流传和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 嘉靖《浙江通志》卷一《地理志一·沿革》云:“(成化)七年。析金华之义乌县置汤溪县。”按:据本志卷六《地理志六》汤溪县位于金华府治西南约25公里,义乌县则位于金华府治东北约55公里,二县之间夹有金华、兰溪、武  相似文献   

10.
蒲霞 《史学月刊》2006,(6):119-121
《永乐大典》所收之《新安志》佚被辑录在《永乐大典方志辑佚》(200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下称《辑佚》)一书中,因此书为辑佚之作,故未对《新安志》作过多的探究,目前也未有其他学对此志加以分析和研究.现存徽州府志中,宋代仅存淳熙二年(1175年)罗愿所修之《新安志》,明存三志,最早的一部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编修的《徽州府志》.在这320年间虽几经修志,但原志均已亡佚,无法了解到原志的真实面貌,实为憾事.根据《永乐大典》成书时间,这部《新安志》应修于永乐六年之前,故对此志加以研究,发掘其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能够起到补阙的作用.鉴于此,笔对这部《新安志》作一初步探讨,并对有关问题作一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2月,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的广西古籍丛书府州县志系列明《(崇祯)梧州府志》(校补影印)、清《(光绪)临桂县志》(校补影印)、《(民国)武缘县图经》(校勘影印)陆续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  相似文献   

12.
沈慧 《史志学刊》2022,(4):54-63
康熙《乌程县志》是一部稀见方志,是现存四部乌程县志中唯一的一部纲目体志书,与前志崇祯《乌程县志》比较,两志有共同之处,但并非“全袭崇祯刘《志》,略为增改”。康熙《乌程县志》最具特色和最有价值的内容并非当代学者反复引录的“物产”,而是“赋役”和“习尚”,上述篇目保存了他志没有且独家保存的资料,对研究清初地方和全国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两宋时期府建制的数目,今人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97-98页)之《宋代建府一览表》根据《宋史·地理志》之记载共列有60个,实则如据明代柯维骐《宋史新编》卷23《地理下》,尚可补充福安府(福州)、同庆府(成州)和翔龙府(广州)。其中南宋祥兴元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广州为翔龙府一事,虽然持续时间大致只有半年左右,但却是广东行政区划沿革史和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不过,元代以来相关史籍  相似文献   

14.
志书是一方的百科全书 ,也是了解某一时期社会文化的窗口。据清道光《广东通志·艺文略》所称 ,明代及明以前的雷州府志均佚。然今见有日本尊经阁影印本明万历《雷州府志》版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本文考述该志版本的可贵、编纂始末、编纂者的修志主张、该志篇目特色及收载资料的存史价值。以期有裨于对雷州传统文化的了解。一、版本之可贵地方志乘之编纂 ,在古代为一地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亦为一地教化之主要体现。雷州府志之修纂究竟始于何时?据清道光阮元主纂的《广东通志·艺文略》所列 ,清…  相似文献   

15.
谈《龙岩市志(1988-2002)》的记载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日有幸拜读《龙岩市志(1998~2002)》,认为它是一部富有新意的成功之作,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现了记载深度的新突破,具体表现有如下诸方面。  相似文献   

16.
晚明的东南地区出现了不少有特色的私修志书,杨德周《玉田识略》是其代表之一。此志刊成于崇祯七年(1634年),而不是崇祯六年(1633年)。至于纂修之因,主要是受万历中叶正史纂修、地方人士积极修志影响。《玉田识略》是研究明代古田县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杨德周治理思想的第一手资料,收录了作者本人不少诗文作品。《玉田识略》给人的启迪是,私修志书可以不求全,且以文献为主,像这样有个性的志书不嫌多。  相似文献   

17.
西汉大臣朱买臣(?~前115年)的籍贯与墓址一直有几种不同说法.一、嘉兴说.见明代吴敬所《国色天香》(卷七).明清时修的嘉兴府志、县志也持此说.而朱买臣的墓.陆广微《吴地记》载:“嘉兴县,……(天心池)东二里有会稽太守朱买臣坟.”《太平寰宇记》嘉兴县条,清光绪《嘉兴府志》等有类似记载.二、建德说.新编《建德县志》(198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如是说.持此议的还有民国《建德县志》宋淳熙《严州图经》(卷二)载:“朱太守祠在乌陇,汉会稽太守朱买臣之神也;又有别庙在朱池.”建德亦有朱买臣墓,明万历十年(1582)建德知县俞汝为之立碑,《中国名胜词典》(第376页)有此记载,现墓碑尚存.三,吴县说.自宋范成大《吴郡志》至明清历代的《苏州府志》、《吴县志》都作此说.据《吴县志》及其他地方志乘记载.朱买臣的故宅就在苏州城西边的穹窿山.《光福志》载:“穹窿禅寺在穹窿山麓,俗曰茅蓬,旧名福臻禅院,相传来买臣故宅.”另据有关古籍记载,或曰朱买臣故宅在茅蓬显忠寺,或云即藏书乡朱家场.  相似文献   

18.
張琪 《中华文史论丛》2023,(3):185-224+395
宋代《(寶慶)續修宜春志》的部分内容保留於明清袁州方志中。其流傳線索有二,一是嚴嵩編《(嘉靖)袁州府志》時對文淵閣“嘉定志”的利用,二是嘉慶、道光年間,袁錫光從《永樂大典》抄出“嘉定間《袁州志》”,成爲編修《(道光)宜春縣志》、《(道光)萍鄉縣志》、《(道光)萬載縣志》的材料。這兩種“嘉定志”實際上都是《(寶慶)續修宜春志》。李榮陛《厚岡文集》對《大典》中的《宜春志》也有所引用,但與袁抄本並不存在傳抄關係。明清袁志中源出宋志的唐宋詩文,可補《全唐詩》、《全宋文》、《全宋詩》之闕,並有助於進一步推考《全唐文》篇目來源。  相似文献   

19.
高邮是汉代古县。 "一首邮之歌,从古唱到今"。古代高邮的行政级别曾屡有变化,或县或郡,或军或府,或路或州,但其基本的地域名称很少发生变化。但是,这样的看法近来受到了质疑。认为高邮两汉至晋为平阿(或三阿),其始作俑者便是《高邮州志》。查高邮档案局现存最早的方志雍正《高邮州志》,其卷之一历代沿革称:  相似文献   

20.
笔者读《龙岩市志(1988~2002)》(以下简称《龙岩市志》)后,感觉其内容丰厚,资料翔实,体例科学,篇目规范,特点鲜明,文笔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