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白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岭间,弥漫着一层蓝色的晓雾,一抹朝霞染红了东方的天际,习习的晨风吹过纵深的河谷,送出瓦热藏布响亮的水声。沿着还未完成沥青浇筑的路面,一路没有颠簸就到了山南市措美县。当许社区位于县城东北角,周围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扎西德勒""请进"……引领着我们进入家中的正是72岁的丹增群培老人。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定签字60周年。我曾经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记者,有幸在板门店目睹协定签字的前前后后。虽然60年过去了,但翻开当年我在朝鲜采访时记录的四个已经泛黄的采访本,那段特殊的战斗生活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3.
松岳山上“梅兰芳”刘光人在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中,我曾想起40多年前在朝鲜松岳山上的一件往事。1953年6月,即朝鲜停战前夕,京、津、沪各大报组成了记者团,赶到开城,采访停战。当时我是《光明日报》派出的记者。开城是朝鲜的古都之一。依山傍水。...  相似文献   

4.
朝鲜生活     
《南方人物周刊》2010,(37):14-15
美联社记者余伟建利用采访朝鲜劳动党建党65周年之机,抽空拍摄了一组反映朝鲜平壤市民生活的图片。他在街上可以随意拍摄,也没发现这些生活场景是政府刻意安排的,在他看来,平壤市民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差。他可惜的是,没能观察到朝鲜农村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5.
李庄(1918-2006),河北徐水县人,当代中国著名记者,原人民日报总编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采写了大量广为传诵的著名新闻通讯。他是赴朝鲜战地采访的第一位中国记者,除了采写通讯稿外,还留下了72篇从未发表过的日记。以下是《李庄朝鲜战地日记》一书的编辑哈若蕙对这位老新闻工作者那段战地岁月经历的悉心解读。——编者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金正恩执掌朝鲜的第一年?从这一年中又可以看出朝鲜在未来的哪些发展趋势?就这些问题,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朝鲜半岛研究室朝鲜问题专家李军、陈向阳。环球人物杂志:近来,金正恩在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声中再次发射了"光明星3号"卫星,终获成功,是什么因素促使他在如此巨大的国际压力下执意这样做?  相似文献   

7.
朝鲜半岛危机的症结究竟何在?如何才能回到和平谈判的轨道上?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朝鲜问题专家张琏瑰。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认为,朝鲜半岛危机的发展过程中,朝鲜有一套完整的计划。你也这么看吗?张琏瑰:朝鲜当然是有计划的。朝鲜三代领导人有三个不同的历史使命。金日成打败日本、美国,建立独立的国家;金正日通过发展核武器,  相似文献   

8.
三句悄悄话     
一5月16日,我和一名记者来到映秀采访汶川地震,由于是夜里,只能先休息再做打算。一名上校给我们安排了两个帐篷,和医护兵睡一起。等我用卫星电话给家中报了平安之后,给我安排的那顶帐篷已经挤不进人了。  相似文献   

9.
近日,记者怀着景仰的心情进走了叶刚老人的家中。叶老是一位历经坎坷、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如今76岁高龄的叶老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河南省委副主任委员。面对采访,老人言谈晏晏地向我们讲述了他那历尽沧桑的风雨人生。  相似文献   

10.
罗昆禾 《文史精华》2013,(12):29-35
2013年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议签字60周年。我曾经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记者,有幸在板门店目睹协议签字的前前后后,虽然60年过去了,但翻开当年在朝鲜采访时记录的4个已经泛黄的笔记本,那段特殊的战斗生活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再细想当初的许多细节,更感到今日朝鲜半岛的纷争在那时就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1.
坐落在道外区大水晶街与保障街交角处的一栋二层红砖楼房,斑驳的红砖墙面,镌刻着岁月的沧桑,积淀着尘封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近日,联合国大会以137票赞成、12票反对、1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叙利亚问题新决议草案。其中,中国、俄罗斯、古巴、朝鲜、伊朗等国投了反对票。巴沙尔政权将走向何方?此次危机将如何影响中东局势?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博士、军事专家朱江明。  相似文献   

13.
点背     
去长春采访,在首都机场被闷在蒸笼一样的机舱中5个多小时,最终还是因为两地大雪,未能即日启程。两天后,来到周洋父母家中。由于之前得知他们不愿再见记者,我只能暂时扮作买彩票的,每隔十来分钟买上几注,顺便唠唠嗑。  相似文献   

14.
《环球人物》记者采访陶勇时,他正在家中进行左手康复训练。他的左臂上,一条触目惊心的疤延伸到手掌心。“前臂、手掌的神经、肌肉、血管都被砍断了,现在整只手没有任何知觉。”陶勇说。4月13日,他在医院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后出院,受伤的左手虽然免去了截肢的噩运。  相似文献   

15.
刘琼 《神州》2013,(14):229-229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不仅是记者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门艺术,注重技巧与方法的统一。采访是否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作品的质量,作为一名电视新闻采访记者,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素质外,海必须要注意采访技巧的运用,在采访上下足功夫,为后期的稿件处理奠定基础,写出好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6.
得知第六届“泉州旅游节”即将于今年十二月在著名侨乡、历史文化名城泉州鲤城区举办,记者就此事专门来到本届旅游节承办单位泉州鲤城区采访区委书记王亚君同志。应约来到王书记办公室,正好福建电视台的记者们也在这里,于是我们的采访成了联合采访,同时又成了电视节目的镜头。这偶然的巧合,或许预示着本届旅游节一开始就不同于前五届吧!  相似文献   

17.
陈磊  高洁美子 《神州》2013,(8):243-24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开始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网络具有搜寻与发布信息的强大功能,记者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加简便和快速地获取新闻线索。新闻采访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道工序,好的采访是一篇报道成功的前提,而如何从采访对象的身上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将是好的采访的关键。网络的介入不仅会给记者新闻线索的收集带来极大地便利,而且会使得记者与采访对象互动关系更加紧密。过去的新闻采访研究,主要是研究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的准备,往往忽略了新闻采访结束以后,记者给采访对象所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生硬地把采访对象放在被动地位的表现。随着网络的介入,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信息不均衡的现象将被打破。采访对象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信源又是信宿,按照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采访对象向记者提供信息,经过记者和编辑的加工创作以后进入传播领域,但是由于网络平台的出现,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源的采访对象可以凭借博客、微博等信息发布产品自由选择成为自媒体,不再受到记者采访的条条框框限制,由此而产生的信息资源发布的矛盾。本文通过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与信息论中的黑箱理论,对网络介入新闻采访活动所带来的正反两个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导新闻采访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新千年,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10多位刚从西藏退役归来的绍兴籍老兵,围坐在记者家中,一遍遍聆听着这首名为《青藏高原》的歌曲,小伙子们一个个泪如雨下。听老兵们一遍遍叙述着一段段来自世界屋脊的故事,记者的心和小伙子们一样,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情不自禁地就会闪现出一幕幕有关这片原始而又神秘土地的镜头:雪山、草地、牛羊、沙漠……  相似文献   

19.
"我至今还听不懂中文,更不会讲。"在北京三里屯外交公寓的家中,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杰克·潘考夫斯基耸耸肩,微笑着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20.
申春 《炎黄春秋》2002,(12):70-71
1950年7月10日,《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找到总编室主任李庄说:朝鲜战争已国际化,美国海空军占绝对优势,现在陆续增兵。法国《人道报》和英国《工人日报》都准备派记者去采访,中央决定派你去,由三家联合组成记者团,你牵头。少奇同志已写了信给朝鲜劳动党中央,他们会帮助你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