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季卫华  顾敏 《攀登》2010,29(5):122-125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在公共场所安放视频监控器材成为一种普遍做法,由此也产生了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冲突。文章认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恰当地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尤其是在公开场所对于图像的采集和利用,应当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则,建立和完善一定的法律规制和严密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2.
微博热议     
《环球人物》2013,(4):12
环球人物杂志V:"官员也有自己的隐私权,就像病人的病例是隐私,需要保护。"广东省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举行了预备会议,广州团的叶鹏志代表认为,向公众公开官员财产不一定是最佳方式。他建议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公开官员财产,比如定期"摇号"。  相似文献   

3.
周颖 《黑龙江史志》2013,(9):302-302
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在宪法规定中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在现实运用中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因此,协调隐私权与新闻自由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关键。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由大众热议的娱乐新闻引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和协调"这一论题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4.
媒体知情权是指公民通过媒体了解知道公共事务,特别是有关国家政务信息,以及与自己利益和兴趣有关的各类社会信息的权利。公民隐私权是指公民对以自己纯个人的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为内容,禁止他人干涉的一种人身权利。媒体的知情权与公民的隐私权具有天然的抗争性,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既保护好媒体的知情权,又不伤害公民的隐私权,成为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杨迪 《神州》2013,(16):216-216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肉搜索"对于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我国现行法律对网络隐私权保护欠缺,应当完善立法,加快网络隐私权保护法律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6.
赵丽丽 《沧桑》2011,(2):222-224
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享有隐私权,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由于公众人物的特殊身份,他们的隐私权又受到必要的限制。本文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基本理论入手,讨论侵犯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及应承担的责任方式,指出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是指公民个人不愿公开的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生活的权利。侵犯隐私权是指擅自公开他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生活的行为,以下三类情况可排除新闻作品侵犯隐私权: 一、公开记录。由党和国家机关公开发布的正式文件、通知、判决书、布告或其他材料,与社会公共生活有关,即使涉及个人隐私,本人不同意公开,也不存在侵犯隐私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瑜 《神州》2013,(14):176-176
一、公民教育的概念界定(一)公民概念的梳理公民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公民"这一概念不仅历史渊源较长,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不尽相同的含义。公民概念最早产生于古代希腊,古希腊的"公民"(polites)一词来源于"城邦"(polis),原意是"属于城邦的人"。公民是"参加司法实务和职权机构的人",是城邦中的少数。拥有参政权,对国家、社会的形成承担公共作用和责任,这一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形成于15世纪前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已完全超越了其最初的内涵,现在意义上的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二)现代公民教育的概念界定由于研究者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界定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是指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它具有主体的隐匿性、范围的广泛性、传播的快速性、效果的累积性的特点。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有着打击违反犯罪行为、监督政府官员行为、强化道德压力、为人排忧解难的正面效用,但同时可能不当泄密当事人个人档案信息,侵犯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还有可能演变成"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10.
陈震波 《神州》2012,(30):166-166
金融消费者隐私权是金融消费者的重要权利之一,在我国金融消费者隐私权遭侵害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有关措施,来强化金融消费者的隐私权。本文通过对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概念总述、金融机构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实例以及中国金融消费者隐私权法律构建过程分析探讨,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君 《攀登》2010,29(2):119-122
社会主体法治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和核心。法治意识作为一国公民的理性品质,构成法治国家的精神底蕴,它既是法律规范化的思想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笔者从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对公民进行法治意识培养和教育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12.
郑盼 《神州》2014,(2):238-239
网络时代下的隐私权侵权现象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及表现形式,侵权事件的频发引发了对隐私权保护的重新关注。本文通过对隐私权发展脉络的整理,明确当今网络隐私侵权的表现形式,比较研究我国法律制度的现状与不足,揭示隐私权保护的制度完善路径,形成权责明确、概念清晰、实践性强的制度规划。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公民个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对其他公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论文针对目前"基础"课中对于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提出了在"基础"课中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文红 《神州》2014,(2):231-231
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论述了兰州市推行的"门前三包"中所存在的法律问题:一、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作为支撑;二、增加了有关个人或单位法定义务以外的负担。从我国的立法现状来看,兰州市的"门前三包"会侵害有关单位、公民的合法权益,不但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还极易导致法律纠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审判被认为是雅典哲学家与民主政治冲突的典型案例,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苏格拉底与雅典民主的一致之处。苏格拉底将父子关系从私人领域转移到公共领域,认为公民是法律的产物,公民的出生、成长、教育都仰仗于雅典法律的规定。他之所以能自由地从事哲学事业,也是拜法律所赐。为了报答城邦,公民就应该遵守城邦法律、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并使用自己的"特殊禀赋"为城邦服务。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特殊禀赋"就是做一只教育公众的牛虻,叮咬雅典这匹懒惰懈怠的马,这也是履行公民职责、报答城邦的一种方式,符合雅典人共同的政治理念。因此,苏格拉底的哲学与雅典民主是兼容的,而审判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后特殊的历史社会条件下的偶然事件。  相似文献   

16.
褚燕赢 《黑龙江史志》2013,(19):147-147
<正>档案信息网络传播中的隐私权保护,就是保护涉及个人档案信息的网络隐私权。网络隐私权虽然与传统的隐私权在保护重点上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仍存在共性。尽管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传播中的隐私权保护面临很多困难,但随着人们保护隐私权意识的增强,加之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侵犯隐私权的现象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这些措施包括法律、行政、技术、道德伦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清代衙门病     
林乾 《文史博览》2007,(9):58-60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清代防范官员的法律、条例相当严密,为了少受处分,许多官员无所作为,整日为逃避"文法"而绞尽脑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就成了最普遍而又最无奈的官场风气了。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数字化智能化的广泛应用,档案中涉及到的当事人的隐私权,所有权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被泄露出去,同时随着社会发展档案信息越来越多的被各个领域所广泛利用。但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载体,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保护隐私权的问题就尤为重要,这也是档案管理环节中的一个弱点。本文将对档案管理方面涉及到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认法不认人     
正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1979年公布的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两个规定可概括为一个通俗口号: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口号是一个司法原则。它在奴隶社会不可能产生,因为,奴隶制国家法律的基本特征是占居民大多数的奴隶毫无权利,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绝对不平等;在自由民与公民之间,一般也不承认有平等权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隐私观念的认知也在不断进步,在传统隐私权延伸演进到互联网隐私范畴的过程中,互联网隐私权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概念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民事法律保护的角度来谈网络隐私权,并针对网络隐私权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