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南郊长安区韦曲发掘了蒙元时期"汉人世侯"刘黑马及其家族成员墓葬12座。其中葬于大朝中统三年(1262年)的刘黑马墓居于该家族墓的核心位置。墓葬形制保存基本完整,其随葬品及墓志的出土,对蒙元初期汉人世侯个案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尤其对研究关陕地区的元墓形制、随葬器物组合关系及这一时期丧葬文化的源流和演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元史·刘黑马传》“七万户”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太宗窝阔台即位伊始即设汉军“三万户”分统汉军 ,《元史·刘黑马传》又有增立“七万户”的记载。以往学者对“七万户”的考证 ,皆认为是在“三万户”的基础上增置了四个万户 ,只是对四个万户人选的考证略有差异。实则“七万户”并非在“三万户”的基础上增置了四个万户 ,而是耶律朱哥、刘黑马率领的宣德、西京、河东方面军中增置了六个汉军万户。其中五人为张札古带、奥屯世英、夹谷龙古带、田雄、“纪侯” ,另一人待考。“七万户”增置于壬辰年蒙金三峰山战役之后  相似文献   

3.
八旗制度之运作与旗人认同之变迁,是清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往的研究较少使用民间历史文献,也较少从普通旗人的角度"自下而上"地思考此类重大问题。本文以一份普通的驻防汉军家谱——《福州洋屿颍川赖氏家谱》和其他相关文献为主要资料,较完整地呈现了清代驻防汉军的生活与认同之变迁。赖氏家族自康熙间驻防福州以来,经历了雍正间分防三江口,乾隆间部分"奉命出旗",清末出现家族整体转型的历程,清晰地展现了汉军旗人从清初驻防地方,到清中叶面临"出旗"压力和生计困境,再到清末建构家族组织和实现地方化的转变。福州赖氏由"旗人"到"族人"的转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普通汉军乃至部分满洲旗人的共同经历。  相似文献   

4.
李举纲 《文博》2015,(2):62-66
元《刘天与墓志》2009年采集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夏殿村之西,志主系蒙元时期著名的汉人世侯刘黑马家族后裔。该墓志内容丰富,尤其是涉及刘天与的仕宦经历及家族婚姻等内容为进一步研究"天成刘氏"家族史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李军 《东南文化》2012,(4):96-100
明代《赠刑科给事中李公合葬之墓》志铭2011年12月出土于马鞍山市。墓志铭虽有部分风化,但基本可识。志铭历史信息丰富,不仅是一部墓主家族简史,对补充《明史.刘珝传》中对其宦迹记载的阙如,佐证《刘珝年谱》的正确性,研究姜立纲、程洛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考证明代书法史和明代楷书字体演变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重要制度,然而,关于八旗中汉军的研究却较少。其实,汉军在有清一代有着蒙古和满洲旗人没有的特点,他们身为汉人却又隶属旗籍。江夏由树所著《旗产:清末奉天地方精英的崛起》便是一本关于清末奉天(今辽宁省)地方精英———汉军的个案研究。江夏由树是日本一桥大  相似文献   

7.
章毅 《安徽史学》2015,(3):129-134
文章利用《汪氏渊源录》和《回岭汪氏宗谱》以及相关元代文集为主要参考资料,研究了元代徽州路的军功家族群体,尤其是其中的典型个案———婺源回岭汪氏。作者认为婺源回岭汪元龙、汪元圭兄弟在宋元易代之际,因为归附蒙元及“保障乡里”之功走上致身荣显的仕宦之路,他们不仅自身建立了可观的权势,而且有效地将之世代传承,以与元朝统治相始终,最终使婺源回岭汪氏家族成为“朱紫满庭”的“新安巨室”。在元代的徽州,类似的军功家族分布广泛,人数众多,深具影响。他们的出现,与元代统治者重视“根脚”的政治铨选原则紧密相关,与那些在蒙元征服战争中出现的“汉军世家”具有相似的来源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2007年的蒙元史研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专著有申万里《元代教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胡兴东《元代民事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符海朝《元代汉人世侯群体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内蒙古典章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编《(成吉思汗法典)及原论》(商务印书馆)等。李治安《元代分封制度研究》增订本本年度由中华书局出版。元杂剧方面,  相似文献   

9.
根据北京新出土的"可姬埋玉"款青花罐及罐内出土物,并结合文献记载考订,该罐是唐英为其妾烧造的骨灰罐。它的出土既丰富了唐英自制自用瓷器的类别,也拓展了学术界对此类瓷器的认识。不仅提供了唐英家族的住地和祖坟所在地的线索,而且罐颈部所录的《往生净土神咒》铭记对探讨清代汉军旗人的宗教信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攻灭南越国,统一岭南。策动南越国起兵反叛汉朝的南越国丞相吕嘉,已随南越国的灭亡而被汉军诛杀,这史有明;但吕嘉子孙宗族的结局,由于《史记》及《汉书》均无明确记载而成为悬案。目前有关史学作对此问题多避而不谈,但有学认为,吕嘉子孙宗族被迁徙到了汉西南边境的不韦县(今云南保山市境内)。  相似文献   

11.
佟养性及其生活于辽东的家族成员,系明末汉化了的女真人,他们仍然保持着与故乡族众的联系.在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前后,佟养性及其家族成员陆续归附后金,形成一支突出的汉族实力,构成八旗汉军中的重要力量,为清朝开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讨论汉军旗人在清代满汉关系中的地位,进而通过对"三藩"特别是尚可喜与汉军旗的关系及其家族的编旗经过揭示了以下问题:一,尚可喜不是旗人,文献中的记载和研究者认为尚可喜是汉军旗人的看法是错误的。尚可喜一族入旗是尚可喜死后的康熙二十二年以后的事情。先入正黄旗,雍正初调整到镶蓝旗,故史料中关于其旗籍记载不一致。二,尚可喜生前没有入旗,是因为尚氏当时封王,远高于普通旗人,故可以兼统八旗兵和绿营兵。三,从尚可喜子女的通婚情况看,主要是通过联姻地方实力派而非旗人来巩固自己的藩王权力。  相似文献   

13.
正侍卫亲军为元廷极为重要的军事力量。本文所考的"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文献记载非常有限。《元史》卷九九《兵志二》列"高丽女直汉军万户府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条。据此,可以看出"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隶属于"高丽女直汉军万户府"。除此之外,再没有发现有关"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的其他文献记载。1984年7月10日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于察哈尔右翼前旗小淖乡十三号村征  相似文献   

14.
江上青与骆何民的友谊淮阴1992年清明时节,业师骆根清(又名家骏)老先生来雨花台为其胞兄骆何民(又名家骝)扫墓时说,江总书记之父江上青(又名世侯)写有赠骆何民的诗词,江树峰(又名世伯,江上青之弟)等已将诗词收进《缅怀江上青烈士》一书中。我于是便在南京...  相似文献   

15.
著名诗人、画家朱孝纯杨云朱孝纯(1735—1801)字子颖,号思堂,又号海愚,隶汉军正红旗,辽宁铁岭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进士,游宦四川,后任山东泰安知府,又迁两淮盐运使。据《随园诗话》、《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等书记载,他“须髯如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后唐李延范纂《敦煌新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辑考,共辑得群书征引该书佚文7则,其中有4则群书既引作《敦煌实录》,又引作《敦煌新录》,另有2则内容,群书征引仅作《敦煌新录》,前辈学者或辑作刘昞《敦煌实录》,或辑作刘昞《敦煌新录》.经过考辨我们发现,该书并非刘昞《敦煌实录》,更不是刘昞《敦煌新录》,而是后唐李延范所纂《敦煌新录》.  相似文献   

17.
《旧唐书》成书时,刘昫刚任"监修宰臣",于是《旧唐书》也就署名为"刘昫等纂"。不过这并非刘有意掠人之美为己有,而是当时的官方修史制度使然。明代中期以后,一些著名学者对《旧唐书》的这一署名形式产生了种种疑问,涉及到欧阳修的史德、刘昫对《旧唐书》编撰的贡献,以及《旧唐书》编修过程中的其他一些问题。但考察唐朝五代时期官方史学的发展实际可知,这些学者的论述皆有粗疏陋略乃至根本错误的地方,刘对《旧唐书》的编撰成功,起到了他作为第三任监修官的应有作用,《旧唐书》的署名形式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刘"这一名称,已经不再只是代表他个人,而实际上成了《旧唐书》纂修队伍集体力量的代名词,成了《旧唐书》的代名词。对中国古代其他官修史书的署名情况,也必须作如是观,才不致被迷惑。  相似文献   

18.
周兴陆 《文献》2005,(4):248-256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叔问、大鹤山人、冷红词客,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属汉军正黄旗,自言原籍山东高密.近代著名词人,有《大鹤山人词话》、《大鹤山人诗集》等传世.郑文焯,还是近代的文学评点大家,批点过《清真词》、《白石词》、《梦窗词》等.郑文焯也亲手批校过《陶渊明诗集》.  相似文献   

19.
赫厮、秃赤二人,均为元朝同知枢密院事,由于他们首先带兵镇压至正十一年(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因此,在有关元末农民起义的论著中,往往都要提到他们。但是,赫厮、秃赤却一直被误为一人。如最近出版的刘泽华等人编写的《中国古代史》说:“元朝派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领阿速军六千,并各路汉军进攻红巾军。”(《中国古代史》下册第193页)又如,郑天挺主编的《明清史料》也说:“朝廷闻红军起,命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领阿速军六千,并各支汉军,讨颍上红军。”(《明清史料》第10页) 赫厮、秃赤为什么会被误为一人呢?这与《国初群雄事略》一书有关。《国初群雄事略》为明末清初人钱谦益所编纂,是研究元末农民起义必读之  相似文献   

20.
《北齐刘碑造像记》(图一),刻于北齐天保八年丁丑(公元557年)。原石今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刘碑寺村,碑楼寺内。 六朝碑刻,在乾嘉后始见重于世,以前很少论及。《北齐刘碑造像记》在《金石萃编》、《寰宇访碑录》等书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