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王朝几经更迭,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历史曲折前进,反复循环,为何其亡也忽焉,考诸历史,大多系自取败亡。《尚书·太甲下》说:“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史记·商君列传》也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这些话都道出了治乱的根本原因。当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衰朽的朝代,残暴的君主,都是祖国发展的障碍物。”障碍物是人为设置,也是统治者自作自取的。朝代败亡,人民历尽磨难,却活了下来。回顾历朝自取灭亡的情况,大都未出如下几种类型。 1、腐化导致灭亡我国第一个因腐化而亡国的是夏桀。《史记·夏本记》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  相似文献   

2.
制造商纣王     
徐成 《中华遗产》2020,(4):67-77
如果一定要从中国历史上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恶君”的话,那么桀、纣似乎入选率最高。一个是传说中夏王朝的亡国之君,一位是断送商王朝600年基业的昏庸帝王。如果两相比较,商纣又比夏桀更坏一筹。因为人们都喜欢拿商纣王开刀,比如风靡数百年的明代白话小说《封神演义》。  相似文献   

3.
说暴君的人,一定会提到夏桀、殷纣。今查各书引桀、纣事多相同,可知其必多附会。今比较来看:桀宠妹喜(《晋语一》),纣宠姐己(《晋语一》)。桀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刘向《新序》),纣以酒为池,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史记·殷本纪》)。桀为琼台瑶室,以临云雨(刘向《列女传》),纣造倾宫瑶台,七年乃成,其大三里,其高千村;桀杀关龙逢,纣杀比干(《史记·殷本纪》);桀囚场于夏台(《同前》),汤行赂,桀释之,纣囚文王于(羑里,西伯之徒,献美女,奇物、善马,纣乃赦西伯(《同前》);桀日:时日曷丧,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天下有为善而相师的,未有为恶而相师的,所以知必有附会。究其原因,当是兴者极言前王之恶,则误后世事及古人。《孟子·尽心下》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论语·子张》:“子贡日;‘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从《孟子》、《论语》的记  相似文献   

4.
怨妇心理学     
夏朝的王们好像脾气都不大好,而且运命多舛———从启至桀,共传十七王,471年,是夏商周三朝中寿命最短的。一首一尾,启和桀,都是不折不扣的暴戾之徒。不知道是否和启———这个从石头缝儿里蹦出来,又对母族发动灭绝人性的弑母战争的祖先有关。桀毫无疑问更是一个昏君、暴君、亡国之君。桀原名履癸,“桀”是商朝所加的谥号,意思是“贼人多杀”,残贼百姓,好杀戮;虽然有后世的正统观念丑化宣传的成分,但古本《竹书纪年》关于桀好淫、穷奢极欲的记载是可信的。《国语·晋语》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又名末喜。不知道桀伐有…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深入社会实践、游历名山大川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同时还广泛收集了人民群众中流传的俗谚和歌谣,并引用在《史记》中,创造了新颖优美的语言风格,增强了《史记》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用民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民和秦王朝势不两立的反抗情绪以及立志推翻其黑暗统治的决心。在《殷本纪》中,司马迁引用了《尚书·汤誓》中的一句俗语,“是日何时丧,予与女偕亡”。矛头直接指向了荒淫残暴的最高统治者夏桀。针对地方豪强的横行无忌,司马迁在《魏其武安候列传》中弓用了一首儿歌“颖  相似文献   

6.
范志军 《史学月刊》2006,(2):120-122
在中国古代礼学文献中,关于弟子为师服丧的问题,《礼记·学记》曰:“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郑玄注曰:“当,犹主也。五服,斩衰至缌麻之亲。”可见师丧不属于五服亲内之丧。又《礼记·檀弓上》曰:“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郑玄注:“心丧,戚容如父而无服也。”可见,老师死,弟子只是为其服心丧而已。《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这是我们所见到的弟子为师服心丧的最早记载。然而自秦汉以降,特别是到了东汉时期,为师服丧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不仅为师著丧服,而且重服。两汉时期,“其亲受业则日弟子;依久次相传授,则曰门生;未冠则曰门童。总而称之亦曰发生”(洪适:《隶释》卷七,中华书局1985年版)。西汉以后继续保持了先前弟子、门生为师服丧的惯例,例如:夏侯胜“迁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论语说》”。夏侯胜薨后,太后“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汉书·夏侯胜传》)龚胜死后,“门人衰经治丧者百数”。(《汉书·龚胜传》)孔霸曾为元帝的老师,“及霸薨,上素服临吊者再,至赐东园秘器钱帛,策赠以列侯礼,谥自烈君”。(《汉书·孔光传》)以上是《汉书》记载的为师服丧之例。究西汉一代,为师服丧的情况还不十分普遍。但是,到了东汉,这种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汉书》记载了大量弟子为师服丧的情况,例如:荀淑建和三年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荀淑传》)  相似文献   

7.
唐水 《中华遗产》2010,(10):100-105
大德,令他“三月不知肉味” 商汤灭掉夏桀以后,命令首辅伊尹创作乐舞,好歌颂自己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的桀赶下政治舞台,救民于水火的伟大功德。史上第一位贤相伊尹果不负帝望,  相似文献   

8.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羲之报”——唐摹东晋王羲之草书《寒切帖》此帖纵25.6厘米,横21.5厘米,纸本,计51字(重文一处)。后有明董其昌跋: “右军真迹世不多,唯吾乡陆文裕公家《半月帖》,吴门王恪家《此事帖》与此三耳,所谓山阴衣钵,非具眼者不可与传  相似文献   

9.
清华简《厚父》自发表以来其属性问题争议最大,有"夏书""商书""周书"三种说法。本文把"之匿王乃渴失其命"读作"之慝王乃桀失其命",也就是说该篇所述有禹、启、皋陶、孔甲、桀等人物及事件,这种历史背景就完全可以排除"夏书"说;因完全未提到商王及其有关历史经验和教训,也不能说是"周书";其属性应为"商书"。从《厚父》所反映的天命观、君臣关系、治民方式及对臣民提出"保教明德"的主张等方面看,这与西周初期武王、成王、周公等统治者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也反映了其篇为"商书"而非"周书"。  相似文献   

10.
“羲和捧日、常羲捧月”画像石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一种画面为两个人首蛇身的交尾神祗手举日、月的画像石(图一),旧说释之为“羲和捧日、常羲捧月”。其立论的文献依据出自《山海经·大荒南经》,此书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同书的《大荒西经》又云:“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南阳汉画像图录均从此说,似乎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11.
《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解说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持已说。之所以出现这种众说纷纭的情况,问题就在于如何解释“扑朔”、“迷离”和这两句诗是否是互文见义。“迷离”的解释,虽说是似是而非,但意见似乎还比较一致,“扑朔”的解释就繁复了。一九八二年第一期的《中国语文》刊载了张永言先生的《词义锁记》一文,他把“扑朔”的解释归纳为七大类,现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民主”就其字面来说,不过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但这只是今天人们的理解。 作为政治术语,“民主”也并非舶来品,而是地道中国货,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最古老的文献《尚书》中就出现了。在商夏周三代,其确切涵义是“民之主”,指是的管理和统治人民的人。《尚书·多方》说夏桀“乃大淫昏”,“崇乱有夏”,于是“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简代夏作民主。”说的是,夏桀昏乱,上天给夏民换了个新主人。《多方》这篇政  相似文献   

13.
张古悦 《史学月刊》2023,(5):133-136
<正>1910年8月22日,日本吞并了朝鲜并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从此,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数以万计的朝鲜人被迫移民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宣称朝鲜人为“日本臣民”(赵中孚等主编:《近代中韩关系史资料汇编》1,台北:“国史馆”1987年版,第508页),多次以“保护”朝鲜族移民为借口,侵占中国土地并干涉中国内政。为防止国土流失,中国政府不得不对朝鲜族移民采取限制、排斥和驱逐政策。  相似文献   

14.
1一座庙里有几个和尚?这绝不是一个考你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涉及到一点小小的佛规。和尚这个词,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这个解释显然过于笼统。1979年版的《辞源》要详细得多。《辞源》的解释是:“对僧人的通称。古代于闽疏勒等地称作鹘社、和社、和,音转为和上、和尚。”《辞源》的解释,详细是详细了,但似乎又不够十分通俗易懂,因为仅是一个“僧字,《辞源》本身又有一长串的解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在宗伟主编的《中国宗教六讲》的第一讲师《佛教》…  相似文献   

15.
古人重丧祭,古礼重丧服。《礼记·冠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仪礼》十七篇有《丧服》专篇讲丧服制度,并有子夏《传》,这在《仪礼》诸篇中是绝无仅有的。小戴《礼记》四十九篇有《曾子问》、  相似文献   

16.
《文史天地》2015,(1):93
"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司马牛见别人都有兄弟而自己没有,很忧愁,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对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现代汉语词典》对"四海"解释为:现今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这种解释有些牵强。这其  相似文献   

17.
元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研究古代东埔寨历史文化的重要著作,记载当地社会风情四十则。其中第十三则名为“正朔时序”,记其时东人行用的历法等内容。20世纪初,法人伯希和力图从印度梵文给予解释;20世纪中叶,另一法人戈岱司认为它们是“真腊历”法,而非中国历法;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也力图给予解释,但均未获正解。本文认为,《真腊风土记》所记以十月为年首,称作“嘉德”,闰九月,乃中国秦朝历法;其余建除十二客、往亡、归忌、十二生肖均源自中国,仅“七曜日”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1937年2月,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的五届“三中全会比之于十年来国民党召集之一切全会均为重要。”(《新中日报》1937年3月13日)这次会议是国民党由“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转变为基本上确定了对内停止内战、和平统一:对外抗日政策的标志。它对中国当时政局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给予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尚书&;#183;汤誓》记载:汤灭夏时,“夏师败绩,汤遂从之,遂伐三俊,俘厥宝玉。”注云:“三俊,国名,桀走保之,今定陶也”。疏云:“桀必载宝而行”。失败的王者连命都保不住了,逃跑的路上还要带着王室重器,而胜利者乘胜追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俘获这些宝器。这是占代中国王朝更替时的一幅典型图景。  相似文献   

20.
浴日和御日     
关于太阳崇拜 ,先贤时彦多论及之 ①。但诸家多将太阳崇拜仅看作一种祭祀活动 ,对其中所包含的巫术化意象少有涉及 ,或者论述不够。故不揣孤陋 ,以期拾遗补阙 ,就教于方家。一《尚书·尧典》曰 :“分命羲仲 ,宅夷 ,曰谷 ,寅宾出日” ,“申命羲叔 ,宅南交 ,平秩南讹 ,敬致” ,“分命和仲 ,宅西 ,曰昧谷 ,寅饯纳日” ,“申命和叔 ,宅朔方 ,曰幽都 ,平在朔易”。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乃四季观念产生后由羲和一名分化而来 ;羲和 ,应如丁山先生所说 ,系取自“晨光曦微义”②,由最初对日出之景的观象用词一变而为人名或神名。他的职责《尧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