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建立 《沧桑》2009,(4):130-131
从文化的层面来看,城市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人工环境。人类文化思想的变革,必然会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态城市理念的产生,是生态人文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反映。因此,生态城市的发展也需要有人文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人文地理学中的时弊,澄清了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运用哲学的思想剖析了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及融合性的学科发展趋势;指明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区域,区域的核心是城市,示明了人文地理学对城市宏微观研究的领域;最后文章从方法论角度详细论述了模式探求对人文地理学的价值,指出正确对待人文地理学的计量化,增强人文地理学的实用性效能。  相似文献   

3.
侯宣杰 《沧桑》2010,(3):40-41
通过刻画清代广西边疆的人文生态与城市兴衰的历史全景,证实人文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境因子,对城市兴衰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一星 《人文地理》2001,16(1):1-5,39
本文综述了我国关于城市发展方针的争论和最新动态。作者以自己多年来围绕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为例,说明人文地理学能够为国家制订政策作贡献。其感受是要敢于面对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有站得住脚的观点;要坚持不懈,不怕坐冷板凳。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本体解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国外著名学者的观点与权威性文献总结国外地理学社会论(学派)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观,重点探讨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理论的思想与方法论,并力图用概念化结构模式(图)表示出来,作为理解城市社会-生活空间本体构成,以及进一步对其研究的解构理念。全文从地理学社会论创立解剖社会空间的思想观逻辑,预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规律的研究代表了当今人文地理学前沿理论水平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卞敏 《东南文化》2007,(4):60-64
从世界现代化进程看,城市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载体,本质上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从这一视角考察城市现代化问题,文化生态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生态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三个方面。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文化生态的功能,展示出人文关怀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从修建之前的先哲讲学、传道之地到为"以培风水"期"科甲挺秀"而修建的楼阁,甲秀楼经历了数百年社会与政治经济的变迁,因其所具有的人文历史象征寓意和现实意义,已俨然成为贵阳的人文及城市标志。  相似文献   

8.
王兴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他是中国新人文地理学的倡引者与践行者之一。他的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用现代新人文思想引领中国对空间对偶价值观结构的研究,创立了系统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学理。具体表现在倡导探讨空间(或地点)社会-文化空间秩序的构成规律,引领对人文空间的社会公正与价值尊严结构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他力践中国新人文地理学在城市空间研究方面的社会空间基础、结构与解构及其规划的系统理念与原理。他的以上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现代人文地理学领域中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以及城市社区体系规划等四大领域的系统研究中。人文地理学大师吴传钧先生生前在王兴中先生的前三部代表性力作《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和《中国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原理》的序言中,赞称填补了该三大领域研究的空白,为我国城市社会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城市社区体系规划原理》一书为城市空间规划提出了新思想。不仅如此,王兴中先生运用新人文思想对旅游资源景观和行为地理的研究,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王先生积极投身于我国人文地理研究,成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生力军,通过他的具体工作,创办了我国唯一的人文地理学学术杂志《人文地理》,在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和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2001-2010年,在王先生的带领下,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学术会议几乎年年召开,积极地促进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王先生对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将载入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册。  相似文献   

9.
杨剑龙 《史学月刊》2007,(5):110-110
2007年3月31日至4月2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都市文化研究院在上海师大举办了“上海与东京城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日学者4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0余篇,论题涉及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改造之路、城市现代化发展、城市教育、城市政治思想、城市社会制度、城市公益性文化体系、城市文化价值观、城市法文化意识、城市防灾研究、城市民俗研究等。会议提出了诸多问题,如什么是成功的城市改造,老城与新区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城市空间背后的文化如何延续与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如…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除经济发展水平硬实力外,还潜藏着自然和人文包容的软实力竞争。别具一格的城市文化最终必将转化为巨大的创新能力和现实的城市核心竞争力。贵阳市现有两张城市名片:避暑之都和温泉林城,这两张名片均是根据贵阳自然地质、气候特征量身打造,充分彰显了贵阳别具一格的自然造化,成为贵阳城市软实力的有力推手。笔者不才,觉得贵阳还应再打造第三张反映贵阳历史积淀、民族文化多元、推出恰逢时机的城市文化名片——自然和人文宽容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11.
人文地理学的历史概况与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人文地理学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发展特点。重点在于介绍人文地理学在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部门所取得的意义。
人文地理学在我国是随着二十年代开始的近代地理教育而发展的。本文还讨论了我国不同时期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特点以及城市地理、人口地理、旅游地理和历史地理在七十年代后所取得的进展。此外,该文还提出政治地理,文化地理、行为地理等部门的研究仍然比较落后。最后,该文对人文地理学各部门今后发展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仁、智、勇三者合为一体,构成人的实存生活状态,形成城市文明的时代风尚,成就知行合一、文质统一、天人合一的人文生境。气候之清凉,山川之秀美,人民之勤劳,共同构成了我们生存和生活的世界,也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城市文明精神。贵阳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西部城市,完全有可能在精神上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3.
道路是城市生态空间的一部分,兼具自然和人文空间的生态功能。近代上海开埠后,新型道路的修筑引发了城市公共空间生态环境的转变。本文通过选取近代上海道路交通发展的一个阶段,力图展现在上海近现代城市道路的出现与发展过程中,与城市道路相关的人文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因这种变化导致的近代市民城市文明的形成,进而达到揭示城市道路与城市社会生态之间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人文地理》2010,25(1)
<正>2009年1 2月26-2 7日,第五届人文地理学学术沙龙在京召开。承办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本次沙龙的议题为"地理学思想与方法在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本次沙龙得到科技部"地理学研究方法"(2007FY1 40800-3[2])资助。人。学者们本着自由探讨的精神,平等地参加了学术讨  相似文献   

15.
1900—1970年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与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00—1970年中国人文地理学处于近代时期;中国近代人文地理学萌芽于本世纪初,后随着西方人文地理学理论的传入和民族地理学的推进,在三、四十年代得以发展,不仅部门研究广泛,而且兼有理论探讨;从50年代到7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人文地理学遭到批评和摒弃;直至1978年后,人文地理学才得以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6.
成都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古蜀先民在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上生生不息,辛勤耕耘,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都经历了4500年以上城市文明的发展历程。又走过了2300多年城市建设的沧桑岁月,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的成都,正意气风发地朝着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7.
西方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功能及其边界不断扩张,城市区域日益取代城市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多中心城市区域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形态,它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或者工具在欧盟的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应用。目前,关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城市和区域空间研究的一大热点。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都对多中心城市区域进行了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多中心城市区域内涵和定义、多中心城市区域测度方法、多中心城市区域演进,以及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对于贵阳人而言,甲秀楼是熟悉的。熟悉到平淡无奇甚至可以视而不见。但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人文积淀赋予她的魂魄,却绕不开忘不掉,不断化为一代代人的生活记忆,不断伴随着这个城市发展的进程,以至于让我们屡屡提及。  相似文献   

19.
钟楠 《神州》2014,(5):228-229
传承大庆城市精神,必将对大庆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增添巨大动力,使大庆这一因油而生的城市更具独特魅力。城市精神应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更高境界、城市的社会氛围、历史积淀和人文特色的综合结晶,是对城市丰富内涵的一个概括性表述,并对城市发展及其形象和影响具有长期的促进效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员谭继和曾经建议: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在古街道、古桥梁、古河道、古民居、古建筑、名人故居和富有人文底蕴的城市环境文脉日渐变化和消失的情况下,亟须对这些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作出艺术性的标识。或嵌入地面,或嵌入建筑物外墙,或铭牌展示。这样,既可起到保护名城、警示后人的教育作用。又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