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部类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讲它是  相似文献   

2.
家谱在我国古籍里占有特殊地位,在部类上,属五大部类中史部的传记类。在封建时代,它发挥着睦亲敦族、认宗归祖的社会功用,是我国传统社会“以孝治天下”、“治天下”先“齐家”思想之反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家谱给我们提供了真实的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化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家谱是古籍整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胡岩涛 《神州》2013,(5):1-2,4
在中国的政滗思想史上,“家”、“国”与“天下”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命题。自先秦时期起至今,这个命题依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观今日中国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便是一个缺乏责任的问题。文章以“家”、“国”与“天下”为切入口。并对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乱世中的思想进行重新的价值审视。进一步阐明“天赋己任”、“天下为公”以及“天民合一”对建设富强国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记载中的一体,是指不同时期社会体制的系统构成,包括民族、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一体的构成不是一个永久不变的模式,由家大夫、国诸侯、君天下的“天下国家一体”到家编户、国郡县、君天下的“天下国家一体”,都属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天下一体”。后来在四裔地区出现中国型的地方民族政权和王朝,以中原为中国的格局被不分中外的都是中国的格局所代替,进而统一为一个全国的“中华一体”的新格局。“中华一体”是华夷、中外统一的中国,在统一中国内分中央、内地和边疆。边疆史地的研究离  相似文献   

5.
看文化     
<正>在北京读书时,一位老先生教导我,读书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切忌囫囵吞枣。我不是他的正门弟子,对这番教导没放在心上。所以,虽然读了几本古书,对其中的微言大义,却是不甚了了。因此,谈起"文化"一词,只能人云亦云地胡诌几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来,趋时尚,买了几本文化研究的理论书籍,硬着头皮啃了几下,虽不得要领,却看出了一点感概。原来阿多诺、哈贝马斯、罗兰巴特、本雅明、布迪厄、吉尔兹这些人都是学术上的能工巧匠,他们的书,可以当成看文化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视角广阔,聚焦独特,制  相似文献   

6.
刘保刚 《史学月刊》2022,(4):92-102
天下观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天下观如何形成?内在理念是什么?对中国自身有何影响?作为中国文化的辩白者,钱穆先生对此有系统的阐述。钱穆认为中国天下观不是地理、政治、文化等意义上的中国中心观。中国天下观是一种心胸,一种道义,它以人文关怀为本。它追求的是人与人相处的大通之道,而不是消灭差异的大同标准。中国人所说的大同是大处同,而非处处同。由人总是人,人性善这个大同,求人与人能够心灵、情感相通。中国天下观是由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中国历史发展过程所造成。中国天下观对中国疆域、民族、文化的形成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向来只有私人生活,没有公共生活,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有个判断,“中国人极有‘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精神……尤其是中国读书人开口天下,闭口天下,一说便说大话。盖在中国人切己的便是身家,远大的便是天下了。小起来甚小,大起来甚大--然真所谓大而无当……西洋人不然……得乎其中,有一适当的范围,正好培养团体生活”。他认为“西洋之有团体从有宗教来;中国之缺乏团体,从缺乏宗教来”。中国人缺乏团体生活,或者说公共生活。但随着近代社会的演变以及租界的出现,使得中国特别是上海这样的通商口岸开始出现了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8.
作为清朝统治建立主导价值意识形态以规范社会生活的历史产物。康熙的礼教观确立了清代礼教的一般意义、社会功能、人伦价值和基本行为规范,并在政治伦理实践中确立了“以德化民,以刑弼教”的国策及其政治伦理原则,完善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政治伦理观。康熙的礼教观不仅在130余年的康乾盛世的政治、学术上有重要的影响,甚至与有清一代的礼学研究、社会民间礼教风尚的发展以及上层显贵和封建大吏礼教观的塑造,都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周易·贲卦》卦辞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观察天象,了解时序变化;观察人类社会现象,通过教化来成就天下。文,本义指纹理、形相、现象,引申义为象征性符号(如语言文字等)、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人为修养、价值取向等等。化,改易、生成、造化。古语中"化"字内涵深邃,古人将生命过程分为"生、长、化、收、藏"五态,其中"化"五行属土,居中掌阴阳。  相似文献   

10.
关于《易经》,所谓:“极天下之城老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手德行。”因此,《易经》不特是部辩证唯物的哲学,从其形式与内容看,还是部广义的美学。英国美学史家鲍山葵谓:“到目前为止,审美态度好像是这样的:贯注在一个愉快的情感上,体现在一个可以静观的对象上,因此遵守一个对象的那些;而所谓对象,是指通过感受或想象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表象。凡是不能呈现为表象的东西,对审美态度说来是无用的。”(见《美学三讲》第5一6页)这样,在审美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张宏 《浙江方志》2002,(6):22-24
古人说:“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是记载一个地区上至天,下至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现实,从人物到风貌一应俱全的全面、系统、准确的社会大观的综录,可以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天文分野是基于"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宇宙生成论而构建出来的一套天地对应学说,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和思想文化内容,值得我们从思想史及观念史的层面去加以考察。本文着眼于中国传统天下观的视角,对历代分野说体现出来的世界图景及其与国家政治版图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出分野学说"分野止系中国"的文化地理观念,以及象征国家疆域主权、宣示中国与周边藩国政治臣属关系的政治功能。这些思想文化与政治文化特征所折射出来的就是充满华夏中心主义意识的中国传统天下观,自宋代以后,一些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开始对这种狭隘的世界观提出质疑和批判,从而构成了晚清以后中国传统天下观崩溃的一个远源。  相似文献   

13.
赵文斌 《黑龙江史志》2009,(6):26-27,31
隋文帝对高句丽的政策一直是隋朝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隋在建国之初的复杂环境;文帝务实、理智的政治作风;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朝贡、册封体制;“四海为家”的天下观等诸多因素,使得文帝在对高句丽的问题上采取了以和为主的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中国”一词大体用于追述前代和议论当朝。唐代“中国”有地域、文化、民族及政权的含义,可以用来指代朝廷直接统治区域、中原为核心的地区或内地,是“天下”的核心或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天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天下”指唐朝实际统治的范围即唐朝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这是唐朝“天下”的主要含义。此“天下”与“军国”、“邦国”基本同义,但各有侧重。“军国”最郑重,一般用于中央最高决策机构首脑的职掌范围;“邦国”更普通,主要用于官府和中央事务的层面;“天下”更广泛,一般用于中央和地方、官吏和百姓两方面事务的层面。广义的“天下”则指以“中国”为核心,以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狭义“天下”)为政治实体,包容其他国家的世界体系和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精神上有着独特追求:他们并非都能成为社会的统治却大抵有着“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无法“兼济天下”的同时,“独善其身”便成了他们的普遍追求,这也是人们为了保持内心纯洁和高尚情操所做的选择。“隐逸”则是这一选择最直接的方式。“隐逸”并不代表不关心政治,它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来造就自己完美的人格;他们在意但不干涉实事;他们追求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康熙、乾隆两朝,更是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史称“康乾盛世”。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为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最后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格局。清代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少数民族有50多个,他们不仅与邻近民族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与清政府保持着频繁的经济交往和紧密的政治联系,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但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和分布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各民族…  相似文献   

17.
刘敏  杜学元 《神州》2012,(11):18-18
剩文化流行,“剩女”成为热门话题。女性在“剩女”问题上。自我意识出现偏差,包括:其一,“中国式剩女”由家庭社会环境造就而成;其二,“剩女现象是社会泛物质观的一个缩影。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男女初婚年龄的延迟。  相似文献   

18.
“邓氏钱”布天下辨析余永恒邓氏者,乃西汉文帝时幸臣邓通也。《史记·幸列傅》记有文帝的一段话:。“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於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①。《史记·平准书》也记有:“至孝文帝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代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开发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及中原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人口南迁持续不断,给华南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新的因素,新的冲击,直接影响和促进了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开发.而多聚居在山区丘陵地带的华南少数民族,长期受到不公正的歧视与冷落,在较为恶劣的地理条件影响下,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经济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社会文化生活,尽管在南渐先进思想文化的冲击下有所改变.然积重难返,在较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自己固有特色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俗,在饮食文化生活方面尤其是这样.通过对其饮食文化生活的探讨,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领略唐宋时期华南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特色.  相似文献   

20.
成云雷 《史学月刊》2007,(10):22-26
先秦儒家圣人具有德业并重的特点,其内涵除了具有伦理维度外,也有政治维度。殷周文化传统的影响是先秦儒家圣人内涵政治维度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先秦儒家圣人的则天、知天与殷代巫文化传统的通天有关,先秦儒家圣人作为人伦之至与周代的德文化传统有关。殷周文化传统的影响,对于先秦儒家圣人成为从天下无道向天下有道转变的秩序建构主体至关重要。探讨殷周文化传统对于先秦儒家圣人观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把握先秦儒家关注社会现实、以天下为己任的救世情怀和致思路向,从而在整体上深化对于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