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女孩,大家都认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刚入学,被教师看作“笨”孩子,后来被迫转学;初二时第一次物理小测验,她只得了四十几分;当时学校组织的周末奥赛班的辅导,她不止一次地逃过学……然而,面对孩子的这些情况,家长不是盲目地责备、不择方式地施加压力,而是启发、引导、帮助。孩子的成绩一步步提高,到高三时,她在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回了一等奖、女生特别奖,并被保送北大物理系学习。从小学到大学,家长从不反对她玩,更不逼她学习。受爸爸影响,她成了漫画迷、电子游戏迷、“三国”迷、金庸迷……但这些从不耽误她的学业。2001年她以在校生的身份申请到美国去攻读物理学博士,结果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普林斯顿、佐治亚理工等8所顶尖大学分别寄来了录取通知书,2001年仲夏,她跨进了哈佛大学的大门,开始了她的“攻博”历程。  相似文献   

2.
李圣珍现年53岁,从教近30年,是北京通州的一位优秀教师,经她之手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仅满天下,而且最令人称道的是,她作为一位平凡的母亲成功地教育出了一批特殊的“儿女”。她的亲生儿子王远,1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20岁又以超群的成绩考入亚洲著名学府——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经她领养的50多名被他们的亲身父母视为“无可救药”的“问题孩子”,如今大都考入国内重点大学,多位赴日本、欧美等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未成年的孩子,经她手把手的调教,少则数月,多则一年,全部“脱胎换骨”,由原来的被父母和老师评判为“在教育方面已经没有希望”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有时我会想,希拉里·克林顿可曾感到孤独。她的名字总是和“惟一”、“第一”联系在一起。卫斯里大学第一位被邀请做毕业演说的学生、罗斯法律事务所第一位女性合伙人、惟一有自己的成功事业的总统夫人、纽约州第一个女州长,惟一在丈夫卸任后谋求公职的第一夫人……现在,随着她07年1月20日宣布竞选美国总统,以及民意调查显示她在民主党参选人中遥遥领先,她还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总统。  相似文献   

4.
子夜凌晨,在象征着地位和财富的东方广场,郗慧林收拾好文件,走到停车场, 坐上心爱的宝马,奔驰在寂静的长安街上。回到家,郗慧林一边用指尖揉着太阳穴,一边看着手中的报纸,思考着下一步的集团战略。这,就是郗慧林的“夜”生活。7月15日晚,记者按照约定走进了郗慧林的办公室,以为又将听到一个成功故事。然而,当记者结束了这次采访,才发现她并非只是手拿利剑、头顶光环的雅典娜女神。郗慧林有着自己的神话,同时也有着普通人的性情,用郗慧林自己的话说: “我希望自己是个美好的女人。”的确,郗慧林有自己的激情与抱负, 同时也有孤独与彷徨,她的成功并非来源  相似文献   

5.
画家张萍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土家族血统,她于1977年出生于湖南,后随父母到广西定居。 1999年左右,在北京过着艺术青年生活的张萍与男友讨论下一步“去哪里”.当时备选的两个地方是敦煌与西藏。她清楚地记得.在北京路过双榆树街区一个跆拳道馆门口时.她确定了前往拉萨,她说,这是“一个情绪化的决定”。之前.她已经联系好了一件到敦煌修补壁画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希拉里在自传中谈到,当克林顿向她坦白曾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偷情时,她“犹如腹部被人猛击一拳,几乎无法呼吸”。很多人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但似乎无人记得希拉里曾有憔悴的样子。其实,在白宫伴君期间,她创痛不断,但她不仅奇迹般地走了过来,而且凭自己的实力当上了参议员。8年白宫岁月,给她带来了难以忘怀的苦涩记忆,但也帮助她延续了自己的政治辉煌。在这一过程中,希拉里稳扎稳打、卧薪尝胆,循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坚定前进。  相似文献   

7.
她31岁,留一头干练的短发,思维敏捷,语速极快,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对顺义区隐患自查自报系统的开展过程细节如数家珍,因为她是亲自参与并亲眼看着这个系统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如今该系统的成功应用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广。她是北京市顺义区安全监管局科技信息科科长汤媛媛。  相似文献   

8.
20年代的苏联,办过一座对中国革命有过重大影响的学校,国共两党的许多重要人物都出自那里。北京作家卢弘将其即将出版的《伍修权位》摘选一章特供本刊发表,略有删节。其中记述了当年的生活尤其是政治斗争,可供读者了解那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往事。──编者1、“中山”为名国共都有专学马列理论“红色摇篮”培育人才也出反面人物由共产国际和联共(布)中央及苏联政府于1925年创办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全称原是“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在她的前后还有过“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和“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等,但人们都习惯地简称她…  相似文献   

9.
被称作投资界“女侠”的曾玉,是如何一步步打造自己今天的地位和形象的,曾玉(Jenny Zeng)在投资界名声鹊起,得益于微博。她或粉微博名人,接近与名人关系;  相似文献   

10.
郁心 《山茶》2011,(10):22-22
8月号《人与机器人》一文中,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Actroid—DER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改造。改造之前。“她”自我介绍说“我看起来就跟人类一样,是不是”;改造之后。“她”会说“我不是人类!我永远无法跟你们完全一样…我喜欢当机器人”。人们对她的这一进步十分赞赏。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隐藏在其中的深层意味是人类对机器人在潜意识中的恐惧:害怕它们将会脱离人类的控制乃至于取代人类、灭亡人类。  相似文献   

11.
《文物世界》1999,(3):32-33
当您步人王家大院,透过“花不知名分外娇”的表象.我们看到真正的“独领风骚在今朝”,是她的“大化”!  相似文献   

12.
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却在女儿身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情况下,用自己细腻、博大的爱唤醒了女儿的心声。她是一位普通的女孩,却在11岁时被病魔缠身,患上了绝症,是一本本激励人心的书籍,一次次成功的写作让她勇敢地走了过来。面对不幸,她们曾经流过伤心的泪水;面对不幸,她们也曾从容地微笑。在经历了一次次命运的考验和历练之后,她们总结出一句话:“无论眼前是高不可攀的大山还是深不见底的大海,只要你有勇气、有毅力,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总有一天,你能站在胜利的彼岸对自己说‘我终于成功了’。”  相似文献   

13.
1937年冬,由金陵大学董事会董事长杭立武发起,邀集了一批侨居南京的外国商人、教授、牧师、医生共15人,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他们将城区西北部一片3.84平方公里的地方辟为安全区,收容难民。由于这一组织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日军的暴行,保障了南京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解决了难民们生活上的困难。“华小姐”即是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中的一名工作人员。 “华小姐”是美国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一个小小的农业社区。她的美国名字是Minnie Vantrin,译成中文叫魏特琳或沃特琳,她虽已50多岁,因为没有结婚,中国难民都称她“华小姐”。华小姐瘦长的个子,她从  相似文献   

14.
她并没有特别的学习语言的天赋,但她十三岁就成为全国雅思冠军;她不是天才,但却创造了奇迹。她就是钟琬婷,一个看似普通实则不寻常的女孩。我们惊诧于她取得的骄人成绩,也更想探知这成功背后的奥秘,她的成长之路是怎样的?父母又是如何做她的“成功导游”的?请看:  相似文献   

15.
她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走上这样一条路,一条一迈步就是弯弯曲曲、坎坎坷坷的路。当一本《现代掌纹诊病》医学专著摆上书店货架时,当一部《掌纹诊病》专题科教影片拍完关机时,当一所“掌纹医学研究所”在兰州成立时,她算是把这条路踩实了。用了8年,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业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一个女孩因自己长得又瘦又矮,其貌不扬,所以很少和同学一起玩,上高中时仍然很孤独。她喜欢诗,常常捧着诗集,一看就是大半天,有时还在日记本上涂上一首小诗。有一天晚上,她在整理文具盒时,意外地发现一张折成千纸鹤的小纸条,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好奇,飞快地打开,一行字映入眼帘:“你的诗写得真好,清新自然。而你为什么老是封闭自己?抬起头来,你也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此时,那女孩无法形容她当时的心情,是兴奋、喜悦,还是诧异?但从那一天起,她就开始抬头直面所有的人。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收到这样的小字条,只是内容都不一样。“看到你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真替你高兴!”“你为什么不试试投稿呢?我想,你的诗定能发表的!”“你发表的诗歌我都替你收藏着,说不定将来能出诗集呢!”那女孩也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考上了大学,诗歌比赛得了奖,办了个人作品展,成了大学文学社编辑,毕业后成了一名记者,还真的出了诗集。  相似文献   

17.
春天,1949,共和国之春。 我随着横渡长江的百万雄师,神采飞扬地跨进了南京。 我走进纸片飞舞的“总统府”; 我走进楼房似卫队般排列的“国防部”; 我走进没有人行政的“行政院”; 我走进…… 一步一个音响,一步一声欢呼 旧世界,新天地;新天地,旧世界,如同万花筒般在我面前旋转。腰鼓,入城式的礼炮,秧歌…… 和平,早已在大江以北徜徉。她走近冰消雪化的淮海战场,她跨进四门洞开的北平古老城楼… 北京:首次文代会 “赶走”董必武周恩来为“小鬼”题词 刚解放的北平发来通知:要在那里举行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我们第二野战军也要派文…  相似文献   

18.
大学二年级时,木木就开始安详、镇定地为比她大的女青年们分析“他爱不爱我”、“他年纪比我小怎么办”、“两个人我该选谁”等等人生难题。然而她本人却从没谈过一次安详、镇定的恋爱。她的感情生活跟每个人的感情生活一样充满麻烦。  相似文献   

19.
女儿眼下正读着初中的最后一年,初中读完了就要读高中,接下来自然就是大学了。按她目前的学习成绩,考个大学应该不成问题,所以谈笑问“到哪儿上大学?”就成了话题之一,可每每谈到这个话题,她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不管哪儿,反正离你们越远越好。  相似文献   

20.
大学的宿舍里,走饭最后一次拔通妈妈的电话,她像往常一样.哭个不停。饭妈妈安慰她,“其实我觉得你还是蛮勇敢的。”这反而让她哭得更厉害——“好像明天就要潲良去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