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晨光 《风景名胜》2021,(5):0303-0303
科技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只有科技不断发展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对于各个领域来讲,需要先进技术为行业与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撑。无人机遥感技术自出现以后因为其本身具有的显著优势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受到了高度认可。测绘领域尝试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越发完善,测绘工作变得更加简单高效,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作用越发凸显。对于测绘领域来讲有必要进行技术的创新,从而获得更加精准形象的图文信息以支撑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遥感技术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在空中摄测领域的一项重要补充。无人机遥感技术通过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为其主要任务,并且通过无人机自动平台并以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为其传感器,通过其自身携带的各项设备来最终完成遥感数据传输任务,从而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文章则在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3S技术在遗址探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遗址探查方法,普查难度大,影像上不能直接识别小型遗址.为此,应用3S技术(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遗址探查中的作用和优势,提出了基于地物空间关系知识、多源信息复合探查的思路.应用结果以巢湖柘皋区为例,将该区遥感图像中提取的古河道信息层和数字化后的地形图上标注为独立物(其中包括已知、疑似遗址点)层叠合,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总结已知遗址点的分布规律,筛选出疑似遗址点,并将其GPS定位信息与近期巢湖文物管理部门野外实测记录对比,提取的疑似遗址点中包含了普查记录的遗址.3s技术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为考古普查工作节省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4.
寿春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郢都寿春是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寿春城的文化面貌是楚最后20年的文化代表,在楚文化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八年来对楚寿春城所作考古的主要收获,特别是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探索寿春遗址的方法及成果,对我们在考古工作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遥感考古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在大遗址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遥感考古在河北的发展历程为例,讨论遥感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实践与应用的问题,分析遥感考古技术具备的覆盖范围广、无损探测等综合优势在遗址保护中的作用,并提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为大遗址保护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丁丁 《文物世界》2010,(4):59-60,80
<正>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technique)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使用遥感的平台包括各种  相似文献   

7.
水下遥感考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遥感考古刘建国编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言这篇论文研究的是水下考古工作中,运用声纳(声波导航与测距系统)与磁强计组合形式的遥感方法,并且描述了遥感在遗址的定位与测量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讨论输出信号的处理与解译等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了解沉船...  相似文献   

8.
任冠  魏坚 《江汉考古》2020,(4):102-111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考古研究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借助遥感技术,在识别遗迹的基础上,首先可以对城址开展地图测量,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可以获取不同精度的地形地貌数据,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城址的空间环境和布局结构,最终可以为城市复原研究提供线索,提高田野考古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本文提出了"城市圈"的概念,将城址与周边遗址和自然环境纳入同一个空间集合进行考察,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行之有效的剖析城市空间属性所反映出的人地关系和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具有可大范围、周期性对地观测的特点,可为不可移动文物灾害监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从洪涝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影响出发,介绍了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光学遥感数据对不可移动文物灾害进行监测的方法。分别通过鄱阳湖的洪涝灾害对邑北垱遗址的影响、城市建设和开采活动对云冈石窟及周边区域的影响,以及福建泉州顺济桥在台风与洪涝中损毁的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在遥感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探测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展示了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对致灾因子与受灾环境进行精细监测的优势与潜力,为实现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的科学、准确评估和有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长城遥感调查与考古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遥感技术对长城进行调查,是一种科学的新方法.它对于长城位置、走向、长度的测定,具有速度快、效率高、误差小的优点,值得提倡和推广.我国的长城历代都有修筑,其时代有早晚不同,又有后代沿用前代的现象.在遥感调查中要确定长城的时代和前后沿用情况,必须有考古人员参与,既测量投影长度,又测量实际长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遥感调查的信息量,加大长城的研究力度,以满足长城研究和长城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开宝六年(973),大宋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国家公务员招考(科考),主考官是时任中央办公厅秘书(翰林学士)的李防.把如此重要的干部选拔权交给自己,李防感激皇恩浩荡之余,工作自然相当卖力. 考试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最后一个程序是皇帝的面试.这道程序走完,考录工作就算圆满谢幕.这天,宋太祖赵匡胤在朝堂上会见入围的新科进士.按照以往的规则,皇帝接见这些未来官场的后备干部,一般都是走走过场而已.  相似文献   

12.
刘桂珍 《黑龙江史志》2021,(8):16-17,38
做好基础资料是志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以编修《滨州市滨城区志》(1998~2007)为例,从资料在志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抓好志书资料的征集整理工作、做好资料的使用等方面阐释了做好资料工作对于保障志书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丹萍 《旅游科学》2007,21(4):63-71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的理论思潮,学者们格外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释,视觉分析(visual analysis)等定性方法(qualitative methods)得到较多的应用.旅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地理现象之一,旅游地的视觉表征(visual representation)成为"文化转向"思潮中最活跃的研究议题.西方学者援引地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批判学派等诸多理论,将旅游营销图片作为"文本"(text)进行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揭示出旅游地是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一本质,阐述其被社会性地构建(socially constructed)的过程和意义.国外同行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悬于峭壁之上的岩画较难实施考古调查。广西左江岩画的地形环境复杂,人员难于攀爬到画面前及旁边的悬崖洞穴内进行调查,使用无人机进行低空拍摄亦存在一定危险性。文章阐述了无人机现场拍摄左江岩画的过程、多层级图像获取、新岩画发现等初步工作成果,分析了悬崖环境对无人机低空作业的影响(包括气流变化、机载GPS定位信号丢失范围等),以及相关作业方法和技巧,通过经验总结为今后更安全、更高质量实施崖壁区域的低空考古调查提供借鉴。文章最后还探讨了微型无人机低空激光扫描和多光谱遥感技术在岩画、崖洞低空遥感考古工作中的必要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离子色谱法(IC)是检测离子型化合物的重要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关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仪器的使用范围,是分析检测工作的重要研究对象。文章介绍了文物保护领域应用的IC及其样品前处理方法,展望了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一种考古勘探的新技术——应用电阻率法勘探地下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勘探地下文物是田野考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考古勘探工作沿用传统的"洛阳铲"直接从地下取出土样辨别分析。这种方法直观可靠,但是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对地下遗迹和文物又往往造成触伤;若遇到积沙积石地层,工作就更加困难。因此,考古勘探工作亟待引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如美国、西德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大面积文物普查;东德、法国应用电法勘探古遗址;日本使用浅层地震法探测古墓葬等等。  相似文献   

17.
邱琼 《风景名胜》2020,(3):0168-0169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林业资源的养护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林业资源就是通过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的方式保证体量,同时针对不同的季节对不同的地区实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通过高科技技术进行全方位保护,例如,卫星监测和遥感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对林业资源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造林技术一般采用植苗法、播种法、分殖法等,对于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都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8.
张寅生 《华夏考古》2000,(3):107-110
古墓葬是田野考古工作中颇为常见的研究对象.探索地球的物理勘探(物探)技术在地下古墓葬探测中的应用,具有极为普遍的意义.从已面世的应用实例中可见,目前,考古工作者在此项应用中使用了多种物探方法.其中效果较为显著的多属电法、磁法类的探测结果.应用实践说明,电法、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脆弱丝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在符合文物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尝试应用一种新型的丝织品加固技术对南陵县铁拐宋墓出土的编号为M1:215的脆弱丝织品文物进行加固保护,并对加固机理进行探讨。运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SEM-EDS)分析、色差仪、动态热机械(DMA)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对丝织品加固前后效果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转氨酶/酪蛋白酸钠(TGase/SC)加固技术与蚕丝蛋白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加固后文物外观形貌无显著变化,强度和柔软度有明显提升。证实TGase/SC加固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加固手段,该方法在脆弱丝织品上的成功应用为后期丝织品的保护及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三种含Cu、As绿色颜料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确认古代颜料的成分是文物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对四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含Cu、As元素的绿色颜料进行鉴别,应用拉曼光谱仪并辅助以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X)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别为墨绿砷铜矿、氯砷钠铜石以及巴黎绿。对其来源分别进行了讨论,因巴黎绿在国内青铜修复和古建彩画当中的大量应用,过去对于含有Cu、As的绿色颜料通常鉴定为巴黎绿。墨绿砷铜矿和氯砷钠铜石为在文物彩绘中新发现的两种矿物颜料,为绿色颜料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