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一批清代藏传佛教殿堂,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极其珍贵的藏传佛教文物及与藏学有关的其他文物。这些建筑与文物是明清、特别是清代民族政策、汉藏文化交流及东西交通等方面的生动见证。以藏传佛教艺术为重点的故宫藏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整个藏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故宫学的重要内容。故宫藏传佛教研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正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Pigments sampled from wall paintings and from crayons taken on the floor, at the Grottes de la Garenne (Saint-Marcel – Indre, France) have been analy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ICP/MS and analytical TEM. The red pigment used for the wall paintings is mainly composed by hematite, clays, carbon matter and carbonates. Results on the red pigmen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paintings are similar to that of some crayons. Regarding these analyses, their origin is compatible with local siderolithic facieses. Analysis of black pigments shows that they are made of cryptomelane, pyrolusite, clays, carbonates and carbon matter. It shows also that paintings and some crayons compositions are compatible. On the contrary of red pigments, the origin of black pigments is probably allochtonous. Indeed, the traces of thallium detected in cryptomelane, the cerium anomaly and the absence of iron are not compatible with local facieses or other sites from the French Massif Central.  相似文献   

4.
5.
6.
张九龄 《西夏研究》2020,(2):125-127
《西夏文藏传佛教史料--"大手印"法经典研究》的主体部分是对将近30种佛教文献的解读和考释,包括五种"拙火修法剂门"、法狮子所传的"那若六法"、十九种"大手印法",以及《亥母耳传记》和《大印究竟要集》。本书指出这些佛教经典的西夏本与汉译藏密经典《大乘要道密集》中汉文本之关系,揭示了元代藏传佛教深刻的西夏背景,把西夏文献学的研究成果拓展到了佛教史领域。虽然该书有几例西夏字的通假现象作者未予指出,一些西夏偈颂的断句还有待商榷,但仍不失为一部成功的解读藏传西夏佛典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任弼霞 《丝绸之路》2010,(12):34-35
甘肃省临洮县是著名的陇中古城,自元代以来曾为甘、青、宁地区藏传佛教的中心,藏传佛教风靡一时,人称"小西天"。本文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对藏传佛教在临洮的传播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9.
李雪扬 《丝绸之路》2009,(10):59-61
西藏佛教造像始于公元7世纪初,是在古印度、中原和尼泊尔等周边佛教文化的多重影响下,并与本民族地域文化不断相融中产生的一种独有的佛教文化艺术形式。本文对西藏遗存的部分金铜造像的流行区域及种类样式进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马真福 《丝绸之路》2009,(24):36-38
宗教文化的崇拜信仰、仪式在藏族地区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进步,整个藏民族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更加客观地认识了宗教。本文简要论述宗教文化的崇拜信仰对藏族佛教信仰和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白洁 《丝绸之路》2010,(18):58-59
作为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早期儒家思想是其积极参政的动力,而经历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挫折之后,佛道思想又成为其追求解脱的思想方式。尤其是佛教的禅宗思想已然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本文以自居易的诗作和其生命历程为中心,分析了儒、释、道思想对其一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世纪是中西关系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世纪。北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中心地位。经考证17世纪来京的耶稣会士为76人,其中有些留下了在京观察、生活的文献纪录,它们是西方世界了解北京的第一手珍贵材料,亦是研究明末清初北京与中西文化交流关系的重要历史文献。《利玛窦中国札记》及其书简是17世纪初期耶稣会士北京经验的历史纪录,安文思的《中国新史》表现了17世纪中期耶稣会士眼中的北京,李明的《中国近事报道》展现的是17世纪后期耶稣会士视野中的北京形象。这三部著作组合在一起,建构了一幅较为完整的17世纪西方耶稣会士的北京画像,奠定了西方北京学知识谱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