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向阳 《黑龙江史志》2009,(11):39-39,31
西南地区山川险峻,物产丰饶,经济、政治、军事战略地位重要,有唐一代,西南地区所面临的形势是较严峻的,外有强邻吐蕃南诏,内部民族种族众多,但整个唐代,西南地区社会基本和平稳定,经济一直向前发展,尤其是巴蜀地区,被称为唐之“外府”。其中原因之一,缘是西南地区地方长吏贯彻执行了中央的民族政策,成功地安抚少数民族,营造了安定的社会局面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14,(2):89-92
正20世纪50年代,地处西南地区的云、贵、川在中央"慎重稳进"的工作方针指导下,贯彻民族平等政策,通过建设地区民族机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组织民族代表团到内地参观、扶持民族地区发展贸易和生产、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等措施,为维护西南地区地区民族团结和稳定、树立共产党和新政府在各民族中的核心地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至此,西南地区各民族走上了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西南”区域地理概念及范围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区域地理概念及范围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历程。先秦时期的"西南"主要包括巴和蜀。汉晋时期,"西南"区域概念正式确立,包括巴蜀和西南夷地区。唐宋时期,狭义的西南是指唐、宋王朝疆域内的西南地区,即唐代的剑南道、山南西道、黔中道,宋代的川峡四路;广义的西南还包括疆域外的南诏(大理)以及其它一些民族和王国。明清时期疆域内的"西南"出现了三种主要观点,较之前代范围有所扩大。近现代的"西南"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只包括国家疆域内的西南各地。"西南"概念及范围受地理方位、地理环境、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动态性、模糊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还有民族、边疆、政区、经济等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4.
清初,清一王朝为厂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西南地区推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结束了少数民族地区土司上目的大封建领主割据,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清廷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统治,仍保留了大批士官及其顿地。采取“废土司,存上目”,达到“以仲制件”的目的,1797年贵州西南地区的“南笼起义”,敲响了少数民族地区封建领主制及其经济基础彻底崩溃的丧钟,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正月初五,贵州西南地区布依族人民在王囊仙、韦朝元的领导下,爆发了‘南笼起义”。义军火攻普坪,围攻坝弄…  相似文献   

5.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仡佬族是祖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是我们平等、团结的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仡佬族及其先民很早就与汉、苗、彝、布依、壮、土家等兄弟民族杂居相处,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为开发西南地区,缔造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仡佬族先民曾是一个人口众多、分布很广的古代族群。可是在历代王朝实行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统治下,历经沧桑变化,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6.
"獠"是居住在我国中南、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部族,通过对"獠人"变化过程,特别是其与宋以前中央政府关系的梳理,可以对广大南方的少数族群有更清晰的认识,找到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形成今天不同民族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唐朝建立初期,经济疲敝,百姓生活困难,国家经济实力较弱,周边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威胁着中央政权。在西南地区存在众多的少数民族,吐蕃和蛮僚的强大威胁着新生的唐朝政府,而四川处于西抗吐蕃,南抚蛮僚的缓冲地带,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更好的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统治者实行了羁縻制度。本文试图从经济视角分析唐初统治者在西南地区设立羁縻制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鄂尔泰的西南治理对象,除了少数民族土司与普通民众外,还有一个特殊群体——“汉奸”。由于“汉奸”既威胁到清政府在西南地区的统治深入,也暴露了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地区吏治的松弛,鄂尔泰在雍正帝的支持下对其进行了两次集中打击。同时,鄂尔泰企图通过实行“民族隔离”政策,在贵州苗疆地区杜绝“汉奸”的进入,但是这种极端做法不仅没有消灭“汉奸”。而且影响了民族之间的正常交往。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我国西南地区民族人口众多,民族成份复杂,民族分布面广,民族活动能量强、社会影响大。三国时期,立国于西南之蜀国与西南民族的关系极为密切,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历史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在阐述蜀国建立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其境内的民族成份及诸葛亮平南中的事件,并对(?)人的族属和平南中的时间作了进一步的探研。  相似文献   

10.
土司制度的进步作用和走向反面的过程就是改土归流的社会背景。 中国西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元明清时期,西南各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同时,西南各民族在政治等方面,又与内地封建地主政治存在重大差别。于是,元、明、清政府对西南多数民族地区采取了有别于内地的不同的政策——即“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这种政策即适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又服务于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成为元、明、清各朝解决西南地区民族问题所施行的基本政  相似文献   

11.
五千年来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成长发展,"历时性"地呈现先秦、魏晋南北朝、晚唐宋辽金元和明中叶到近代四次民族大融汇。基于长城内外农耕、游牧生产方式的世代并存,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携手创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及璀璨文明。元和清王朝的建立,反映了北方民族向中原内聚等历史主动性和汉族、蒙古族、满族轮流为天下主的趋势。蒙古人、满族人较多汉化与汉人不同程度地受蒙古或满族文化影响,相互激荡,构成了元、清两代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基本风貌及走向。"崖山之战",特别是清朝建立之后,的确已无汉族为首的大一统王朝。但元、清二王朝分别以"内蒙外汉"和"内汉外满"君临天下却方兴未艾。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社会经济固然充当主要原动力或主线,同时还应格外重视民族融汇第二条基本线索。5世纪以后的江南,逐渐成为中国经济重心及文化主脉所在,也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动力渊薮。唯有江南,能够充任华夏先进经济文化南渡转移的栖息地和再发展空间。北方民族南下及其所建立的元、清王朝,既带来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也携入不少主从隶属等落后旧俗,后者直接招致诸色户计"配户当差"及"君父"至上的复燃,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和帝制独裁。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跨国民族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半以上是跨国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由于跨国民族是一个特殊的族体,近年来该族体被某种势力集团利用的现象凸显,是导致国家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时值构建和谐社会之际,正确处理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跨国民族关系和问题,无疑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全民教育特别是汉族教育有很大差异,但两者又有共同之处,就是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全面人才。民族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以主体民族教育为基础,更要保持其民族特色,做到"兼容并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后,继续展开统一全国的战争,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完成了对西南地区的统一。在统一的过程中,他将内地实行的卫所屯田制度逐步推广到西南地区。此后,西南的军屯迅速发展,不仅范围广阔,而且规模大,对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书微讯     
王封礼 《文史天地》2014,(12):95-95
正《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重心的考察》内容简介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居住着全国种类最多的少数民族。从历史上看,除了云、贵、川、渝四省市外,与之山水相连的西藏、桂西、湘西、鄂西等地亦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彼此间的交往和流动十分密切。可以说,一部中国西南地方史就是一部地区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史。10至13世纪的中国西南地区,因与中原王朝缺乏沟通,史料严重缺乏,造成  相似文献   

16.
"兴边富民行动"中的民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边富民行动"是一项有着多项政治、经济、社会目标的行动,也是一项有利于边疆民族关系和谐和边疆安全的国家行动. "兴边富民行动"直接关系到在兴边、固边过程中,不断协调民族关系,推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现.自2000年全面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以来,这一行动在覆盖面、投入量和社会影响方面都有了重大进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提高了边境民族地区加快与全国同步发展的速度,成为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旨在讨论"兴边富民行动"中的民族关系,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汉承秦制对西南民族进行了创新性的因俗而异的民族治理。本文立足于汉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兼并和区域性民族反抗进行概述,并且引用一定史料对其加以论证,进一步阐释西南民族"化外向化内"的转变过程,以及中华民族为多民族统一实体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西南地区的矿业开发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这种矿业移民促进了西南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位于广西中部地区的合山市是一个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也是桂中汉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由于独特的经济开发进程,舍山汉族的移民高潮与合山煤矿的开发基本同步,汉族移民主要来自本自治区东南部各县,形成了以合山矿务局为中心的汉族人口聚居区。移民与当地壮族和其他早期汉族移民之间的整合在经济、文化层面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独特性体现了近代以来西南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轨迹。  相似文献   

19.
包括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在内的祖国西南地区,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区域,共有34个少数民族及若干正在识别的民族或民族支系.人口近四千万人,占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60%以上。西南地区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有漫长的国境线.云南较早就开始了对西南边疆研究。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一批内地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20.
张引 《黑龙江史志》2014,(5):273+275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西南地区,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经济水平偏低,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探路者,为此促进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面对西南地区的特殊情况,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十分必要,针对目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