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英国殖民地印度的热情陡然上升。美国同情和支持印度的自决。为促使印度支持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美国力促英国让步,并希望英国按照美国的榜样给予印度自由。然而,美国的两次努力均为英国拒绝。对美英关系可能恶化的担心,以及对印度国大党不妥协态度的不满,使美国最终停止了努力。美国对印度自决的态度经历了从积极支持到有限支持直至最终停止的过程,美国的非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实践反映了美国支持印度自决的政策底线,其意识形态诉求受制于它更高远的战略目标,这预示了美国战后在其他地区自决问题上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邓丽兰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1):87-95,127,128
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之后,以帮助新中国进入联合国作为推动两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口,并试图影响美国的态度。执政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理念、对于中国革命与前途的认知及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负面印象使英国政府力图奉行独立的对华政策。随着冷战的升级,朝鲜战争的爆发,联合国席位问题复杂化。美国日益强硬的态度及英国在西欧防务问题上对美国的依赖,使英国违心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但在某种程度上英国仍是打破冷战阵营的潜在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3.
陈光甫与中美桐油、滇锡贷款张振江任东来1938年12月和1940年3月美国先后宣布向中国提供数目为25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的两笔贷款,中国以出售桐油与锡矿为抵押,史称“桐油贷款”和“滇锡贷款”(亦称“华锡贷款”)。当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  相似文献   

4.
朱适 《安徽史学》2011,(1):93-99
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限制外国人在墨拥有财产的新宪法。此后不久德国外交部长阿瑟·齐默曼发电报给墨西哥领导人卡兰萨,提议双方建立同盟关系。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全国,不久卡兰萨宣布没收英国在墨西哥的最大投资——铁路。这一系列举动严重激化了墨西哥与美国和英国的矛盾。1917-1918年,美英之间就如何处理与卡兰萨政府的关系问题产生了巨大分歧,但由于需要美国的帮助,英国政府最终作出了妥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英国失去了在墨西哥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博览·时事     
《神州》2004,(9)
拉登已下令袭击美国美国宣布9月进入全国战备路透社报道,本·拉登"已经要求着手袭击美国、英国和巴基斯坦的重要地点和重要人物。"目前不清楚的是,他的这一命令是否相当具体。本·拉登的这一命令是在巴基斯坦被捕的恐怖主义嫌疑犯受到盘问时交代的。《华盛顿时报》援引美国情报官员的话报道说,"基地"正在策划袭击美国和其他国家领导人,这种袭击可能发生在美国国内或者国外。为此,美国宣布将9月份订为全国战备月,希望借此得到全国公、民营机构和组织的协助,提高美国居民的警惕性,提防随时可能发生的恐怖攻击活动。  相似文献   

6.
刊中人     
自由市场过时了吗?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自由市场的理念备受攻击,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似乎正在被放弃。英国这私有化诞生地,最近正将很多银行资产国有化;与此同时,美国宣布给银行系统注资2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抗战爆发后,尽管国民政府多次要求英国出面制止日军的侵略行径,但英国始终不愿卷入中日战争。七七事变后,英国除了同美国一起要求日本保护在华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外,对日本没有作出任何强硬的表示,甚至对于日军飞机炸伤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这样的事件,英方也采取隐忍妥协的态度。奉行实用主义外交的英国人,在现实利益和正义之间,从来都是选择前者。1940年7月,英国宣布关闭滇缅公路,这是抗战以来英国在远东对日本作的最大妥协。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欢度春节时,美联储18日宣布将贴现率提高O.25个百分点。这让市场惊心动魄,以为是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先声。贴现率又称为惩罚性贴现率(penaltyrate),是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贴现票据、融通资金时所收取的贷款息率,说白了,就是商业银行缺钱时向中央银行借取资金的借贷成本。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前,贴现率一般较联邦基金利率高出1个百分点。在本轮危机期间,为鼓励商业银行从央行贷款,  相似文献   

9.
速写     
布莱尔漏税丑闻缠身英国首相布莱尔不久麻烦缠身。英国警方日前将正式就“贷款换爵位”(其领导的工党被发现曾接受数百万英镑“政治贷款”,并帮助“债主们”谋取爵位)丑闻向布莱尔提出质询。警方决定对一个在任首相展开犯罪调查,这在英国史无前例。英国《独立报》接着又抖出了布莱尔漏税的消息。在达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提振抗战士气、缓解财政困难,提出对英美大借款计划,其中对英借款1亿英镑,并希望不能有担保条件.1942年2月,英国政府宣布同意提供5000万英镑借款.中国希望英国采取与美国5亿美元借款类似的规定,允许中国无条件使用借款,但出于战时财力困难与战后国际收支的考虑,英国不愿在借款条件上做出让步.围绕借款担保中国内债与维持法币的用途,中英展开拉锯,谈判长达两年,亦引发中国对英国的不满.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上中英协商借款问题,会后,双方于1944年2月就折中方案达成一致并于当年5月签订借款合同.中英5000万英镑借款交涉体现了战时中英之间的误解与缺乏信任,实际动用量亦有限.  相似文献   

11.
圈地行为曾被英国政府三令五申地禁止,而当这一运动延续至18—19世纪中叶的时候,英国议会却通过立法的方式正式介入这一运动,力度之大令人咋舌。究其原因,这种发展趋势与英国的土地贵族在光荣革命后成功掌控英国的政治局势、追求大量土地所有权的趋势密不可分。它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供求关系调节下利润力量驱使的结果。诺福克的科克家族(Coke of Norfolk)是这一时期英国土地转型的一个典型范例。他们历经几代人,通过各种方式追求土地规模的扩大、改变土地的用途以及追逐市场利润,从而在这些方面为后人研究英国土地转型问题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港督是代表英国女皇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最高行政长官。在英国统治香港的150余年中,曾先后委派过28位总督对香港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1843年4月5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签署《香港宪章》(通称“香港授命状”),宣布香港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委派石本甸乍爵士为首任香港总督,受命于美国殖民地部。同年6月26日,石本甸乍宣誓就职。港督同时是香港驻军总司令。在1859年之前,港督兼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两职。石本甸乍担任港督期间,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继续扩大。他支持这一掠夺性贸易。1844年5月7日,石本甸乍爵士离…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战略利益的全球性决定了它与苏联之间的冷战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之下,冷战初期,美国对尼外交政策就必然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战略目的.美国不仅希望在英国殖民撤退后在南亚扩张势力,而且力主保持尼泊尔的主权独立和政局稳定.同时,美国也希望尼泊尔朝民主制方向发展,并向西方靠拢甚至与西方集团为伍.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通过及时给予外交承认、经济和技术援助以及与印度进行合作等方式,对尼泊尔施加影响.从结果来看,美国仅实现了其有限的战略目标,与其预期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1943年中国访英团访英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袭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和英国对日宣战,中英两国紧紧联系在击溃日寇的一个共同目标之上。1943年1月《中美和平新约》在华盛顿签字,《中英平等新约》在重庆签字,美英两国正式宣布废除在中国的特权。1943年11月,中国组成访英团,该团启程第四日,11月22日至26日,开罗会议举行,中国政府首脑第一次参加最高级的国际会议。会议签订的《开罗宣言》肯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四强地位。中国访英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访  相似文献   

15.
赵学功 《史学集刊》2004,19(2):47-54
冷战初期 ,英美两国在二战时期建立的“特殊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英国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主要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但是 ,这种“特殊关系”并不表明英国在所有国际问题上都与美国保持一致 ,对美国一味给予支持。围绕朝鲜战争和对华政策 ,双方存在着重大分歧和矛盾 ,从而使英美“特殊关系”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由于实力有限和对美国的依赖 ,英国不得不一再向美国做出妥协、让步 ,以避免双方关系的破裂。对于英国来说 ,维护和加强同美国的关系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所在。朝鲜战争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英美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财政部突然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并将白银收归国有。这一举动立即在国际上引起强烈震动,英、日、美等国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充分反映出三十年代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夺货币权这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由于币制改革之前国民党政府曾与英国政府取得默契,英国政府首席财政顾问李滋-罗斯并参预其计划最后阶段的制订,所以币制改革后英国首先在舆论上和行动上予以支持。而日本却认为币制改革是对它独霸中国野心的一大打击,故而竭力反对,并采取种种方式进行阻挠和破坏。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则采用新的策略,用压低银价、停止购银等手段,迫使国民党政府转而投靠美国,从而使得美国  相似文献   

17.
1965年,英国在南部非洲的自治殖民地南罗得西亚的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单方面宣布南罗得西亚脱离英国“独立”(以下一般简称:单方面宣布“独立”)。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殖民化进程和非洲民族主义国家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历史现象。本文拟对导致这种特殊历史现象的各种因素系统地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胡岩  周新 《中国西藏》2015,(1):73-7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名美国军官携带罗斯福总统给达赖喇嘛的信函、礼品造访拉萨,打破了高原古城的宁静。美国总统特使战时的拉萨之行有着复杂的背景,其经过也充满了传奇色彩。西藏位于亚洲内陆的青藏高原,远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又与外界交通不便,因而战争爆发后数年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从1 941年开始,形势变了。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随即占领香港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宣布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英国也被直接卷入在亚洲与日本的战争。美国随后开始给予中国大规模战争物资的支援。1942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开展关于生态水利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文章主要对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生态水利研究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并给予相应的点评,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国内生态水利研究和建设的发展及变化状况,包括治水理念、思路及具体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美英伦敦宣言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雪飞 《史学月刊》2001,1(4):91-9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为了把美国的贸易建立在有利的法律基础上,美国提议各交战国接受在国际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伦敦海战法宣言。同盟国乐意接受,协约国内部听从于英国的海上政策。因此围绕美国的提议主要在美英之间展开了争论。由于伦敦宣言有利于中立贸易和同盟国,限制了英国在海上展开经济战的能力,英国最终在实质上没有作出让步;而美国由于经济、政治、外交和观念诸方面的原因,最终于1914年10月22日撤消提议。这场争论既决定了美国此后的“中立”特征,也不利于中立国运用中立权利的法律武器反对交战的大海军国的海上霸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