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正是有了当年这史诗般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才有了今天的共和国。当年将红军视为“心腹之患”的蒋介石费尽心机,以几十万大军对红军长征进行围追堵截,最后终以红军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失败而告结束。蒋介石对长征红军的追堵是如何部署的?又是如何失败的?在这可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将当时任蒋介石侍从室主任、南昌行营中将副厅长晏道刚所回忆的《蒋介石追堵长征红军的内幕》刊登出来,使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红军长征胜利之必然(限于篇幅,主要节录蒋介石对中央红军围追堵截经过)。  相似文献   

2.
张荣久 《文史春秋》2004,(10):34-35
1934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制定了对新生的中央苏区实行铁桶式的围剿方案,名曰“铁桶计划”。此计划得以实施,苏区十万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将遭灭顶之灾。然而这样一个“绝密”计划,在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全套件就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而且很快送到了周恩来手里,十万红军由此进行大转移,及时脱离了险境。  相似文献   

3.
1934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制定了对新生的中央苏区实行铁桶式的围剿方案,名曰“铁桶计划”。若此计划得以实施,苏区10万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将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一“绝密”计划,在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全套的“绝密”文件就落到共产党人手中,而且很快送到周恩来手里,使10万红军大转移,及时脱离了险境。  相似文献   

4.
张荣久 《文史博览》2005,(10):50-51
1934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制定了对新生的中央苏区实行铁桶式的围剿方案,名日“铁桶计划”。若此计划得以实施,苏区10万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将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一“绝密”计划,在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全套的“绝密”文件就落到共产党人手中,而且很快送到周恩来手里,使10万红军大转移,及时脱离了险境。  相似文献   

5.
自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于1934年12月27日入川,到刘湘出川抗战,再到1938年1月20日刘在汉口病死。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蒋介石与刘湘勾心斗角的事。1935年蒋介石与刘湘互相利用,矛盾重重;1936年刘湘阴谋“送客”,想把蒋介石政权驱逐出四川;1937年蒋介石对刘湘的军事部署完成,压迫刘湘,想把刘湘搞垮。当时,我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任办公室主任,亲历其事。兹就记忆所及,概略述之。蒋介石、刘湘互相利用蒋介石与刘湘互相利用,有一个共同目标,都是反人民、反革命、妄想消灭红军。蒋介石不利用刘湘,不能进入四…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从而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因此,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与选择陕北作为长征的落脚点,把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推向一个新阶段,有着极其深远的重大历史意义。然而在一些历史论著中,却给人们一个印象,仿佛红军长征一开始就是为了转移到陕北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或者是遵义会议以后这样决定的;也有另一种论调,认为红军长征开始,“就当时来说,其实没有一个人那怕只是在梦中想到过要北上抗日。虽然抗日是主要的政治口号,但决不是党和红军领导者的军事计划。”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本刊特编发两篇稿件:《一位红军机要员的长征经历》,记述了一位普通的红军机要员离别家乡,历经坎坷,最终到达陕北的艰难历程。《蒋介石谋划追堵红军长征的失败》则从另一角度,再现当年蒋介石以数十万军队,前堵后追,妄想将红军斩尽杀绝的内幕。两万五千里长征,堪称本世纪人类史上一大壮举,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感受寻找……  相似文献   

8.
正红军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彪炳史册的伟大壮举,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留给后人永恒的财富和沉思。长征中,红军转战全国14个省份,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宣传标语口号和文告,有很多至今依然清晰可寻,是红军长征历史的鲜活见证。一、标语口号宣传灵活便捷,适应了长征特殊环境工作需要长征开始时,红军各部队虽然普遍携带了大量的各式宣传品,但经过艰难转战,消耗  相似文献   

9.
五次反围剿后,红军长征来到湘江畔,蒋介石精心组织了30万兵力企图在湘江以东一举全歼红军,并吃掉桂系。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协助李宗仁打破了蒋介石“一剑双雕”之计,又利用红军的指挥失误,使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从而成功地保持了桂系的实力和地盘。编者  相似文献   

10.
中央红军长征的后卫将军董振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军历史上,有一位在蒋介石实施第三次“围剿”时毅然宣布起义投奔红军并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他就是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褒扬的董振堂将军。正是这样一位常胜将军率领红五军团为长征保驾护航,才使得蒋介石的几十万追兵不敢靠近中央红军;正是有董振堂将军的坚固后卫.才使中央红军顺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可以说.如  相似文献   

11.
提起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 里长征,许多人并不陌生,但 对于红军长征通过第一道封锁线时,曾向国民党高级将领陈济棠借道的事,多数人就不大清楚了。今天披露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左派的统一战线工作,在革命的征途中,曾起过巨大的作用。 蒋介石怒斥陈济棠“借寇自重” 1933年夏天,蒋介石在美、英、德、意等帝国主义支持下调集百万大军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第5次大规模的“围剿”,直接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力就有50万。蒋介石采取了堡垒主义方针和步步为营、四面合围的战略。委任顾祝同为北路军总…  相似文献   

12.
鲁南 《文史月刊》2009,(1):66-68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上,存在这样一个谜:红军为什么会几乎“兵不血刃”士也顺利突破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而在深入湖南腹地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时,却损失巨大?原来,中国工农红军在突破蒋介石的前三道封锁线时,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秘密达成“借道”协议,终于使红军顺利地突破了蒋介石重兵布防的一道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13.
李成生 《沧桑》2009,(6):34-35
70多年前发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最激烈的战斗之一,它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的计划。在这次战役中,“左”倾错误者否决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主张,因此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损失惨重。但是,英勇的红军终于冲破了蒋介石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表现出了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历史壮举,是中外军事史上的光辉篇章。虽然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在今天早已举世闻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战略大转移是怎样决定的,它与当时指导各国革命运动的共产国际究竟有着什么关系?长期以来,国内外历史学家对此均众说纷纭,至今未有明确的定论,但其中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一1933年秋,蒋介石从各地调集了100多万大军,在近千门大炮和2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亲自坐镇指挥,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大“围剿”。其中直接用于中央苏区的总兵力就达30多个师50多万人,并有5个…  相似文献   

15.
正1934年,因为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蒋介石杀气腾腾,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先后构建了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瑞金中央苏区的红军彻底解决。为摆脱困境,中央红军被迫突围长征。长征前夕,为了使主力能安全转移,军委会决定派出一支部队,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东征闽浙,吸引国民党军的注意力——浙江自古繁华,是蒋介石的钱袋子,攻击不备,对方不得不救!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失败后,遭受国民党疯狂镇压的四川地下党,在红军长征经过四川时,尚存的四川地下党组织和隐蔽下来的党员,面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白色恐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气和智慧,积极发动群众,掩护红军、宣传红军、配合红军和参加红军,为迎接红军入川,帮助红军在四川度过一系列危机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军对红色根据地的包围,北上抗日。蒋介石调集各路大军前堵后截,志在除去心腹大患。《蒋介石谋划追堵红军长征的失败》一文追述作者随侍蒋介石左右,目睹其亲自坐镇督军作战的情景……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失败后,遭受国民党疯狂镇压的四川地下党,在红军长征经过四川时,尚存的四川地下党组织和隐蔽下来的党员,面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白色恐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气和智慧,积极发动群众,掩护红军、宣传红军、配合红军和参加红军,为迎接红军入川,帮助红军在四川度过一系列危机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位于甘肃省中部的白银市会宁县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走进了甘肃省会宁会师城。这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地方。红军在这里会师,长征从这里结束,历经两年长途跋涉、艰苦转战的各路红军从不同地方走到这里,胜利会师,开启了中国工农红军紧密团结、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新局面。会师门前回望会师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上,存在这样一个谜:红军为什么会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突破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而在深入湖南腹地突破桂北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时,却损失巨大?原来,中国工农红军在突破蒋介石的前三道封锁线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