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买官卖官公开化、合法化的标志是捐纳制度。捐纳,就是俗称的卖官鬻爵。它由政府条订事例,按官阶大小,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并形成制度。此乃历代秕政,自产生起, 就遭各方攻击、非议。然而,捐纳制度却历久弥坚,至晚清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东汉的卖官鬻爵朱广贤卖官鬻爵,在中国起于何时,无确切考证,但自古有之,则是事实。战国末期人韩非就指出:当时"父兄大臣上请爵于上而下卖之以收财利及以树私党,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但这还都是私下交易,到了东汉则成为明码实价的公开拍卖。东汉公开出售官爵,...  相似文献   

3.
正汉代的卖官鬻爵始于惠帝六年(前189年),到了东汉灵帝刘宏时,就把卖官鬻爵一事发挥到了极致。他把本就不多的国库吃光后,开始公开出售官职。尝到甜头后,又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买卖官职的交易所,以官的大小和任职地的好坏确定官价的高低。三公九卿等要职,也一律明码标价,公开出售。除了皇帝的位置不卖,什么都能卖。如果买的人多,竞争激  相似文献   

4.
《文史天地》2011,(5):95
汉代的卖官鬻爵始于惠帝六年(前189年),到了东汉灵帝刘宏时,就把卖官鬻爵一事发挥到了极致。他把本就不多的国库吃光后,开始公开出售官职。尝到甜头后,又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买卖官职的交易所,以官的大小和任职地的好坏确定官价的高低。三公九卿等要职,也一律明码标价,公开出售。除了皇帝的位置不卖,什么都能卖。如果买的人多,竞争激烈,则投标竞价,价高者得。  相似文献   

5.
正汉代的卖官鬻爵始于惠帝六年(前189年),到了东汉灵帝刘宏时,就把卖官鬻爵一事发挥到了极致。他把本就不多的国库吃光后,开始公开出售官职。尝到甜头后,又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买卖官职的交易所,以官的大小和任职地的好坏确定官价的高低。三公九卿等要职,也一律明码标价,公开出售。除了皇帝的位置不卖,其他官位都能卖。如果买的人多,竞争激烈,则投标竞价,价高者得。  相似文献   

6.
李满星 《文史天地》2013,(10):31-34
清亡百年,不仅历史学界在研究探讨,且民间反思分析也一直很热烈,但皆众说纷纭。如果从吏清米看,清廷大规模给“官二代”卖官鬻爵,导于致整个官场沦陷,则为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7.
在太平天国起义以前,地主阶级的清朝政府已经相当腐败。清朝政府的各级官员,基本上是通过科举考试进行选拔。同时,也实行所谓“捐纳”制度,公开卖官鬻爵。官是用钱买来的,既做了官,必然设法捞回自己的本钱,挣得更多的利润。贪污得多,更  相似文献   

8.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时期最富有积极意义而又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四川省在清末新政改革中表现突出,是清末教育改制极富代表性的地区。通过展示清末四川教育改制的前因与后果,理顺其中的关系,还原一个真实的清末四川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长江 《神州》2013,(35):186-186
本文从概述清末新政的历史背景出发,在分析了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清末新政为今后的改革带来的教训与启示,总结了清末新政改革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某官员有一个干练仆人,因舞弊行为败露,被主人鞭打至死。他把魂附在傻丫头身上与主人辩论:我舞弊是该死,但死在您手实实不服。您享的高官厚禄,不是超过我受您的恩吗?您卖官鬻爵,积金不计其数,不是超过我受的贿赂吗?  相似文献   

11.
正卖官鬻爵,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秦代。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四年(前218),"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这意味着,百姓每缴纳千石粮食,可以授予一级爵位,朝廷借卖爵赈灾。汉武帝时期,由于对外连年征战  相似文献   

12.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时期最富有积极意义而又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四川省在清末新政改革中表现突出,是清末教育改制极富代表性的地区。通过探讨清末四川新式教育兴起的前因与后果,理顺其中的关系,能使我们对教育改革中积极因素和局限性不足之处都有清晰的认识,让我们有效把握教育规律,规避改革风险。  相似文献   

13.
试论清末新政时期政区变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区变革是清末新政改革的一部分,政区变革的得失是清末新政成败的一面镜子。本探讨清末新政时期的苏淮分省以及察哈尔、热河、绥远、西康建省问题,具体考察各种建省动议的前因后果,以期为观察清末乃至民初的相关政治变革问题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4.
1901年1月29日,流亡之中的慈禧太后在西安颁布“变法”上谕,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清末教育立法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史学界对清末新政的评价尚存分歧,但不能不承认,清末的教育立法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起了奠基作用,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清末的教育立法,林林总总,几乎涉及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与领域。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大方面较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刘洁 《巴蜀史志》2013,(5):32-34
清末文人傅崇矩的《成都通览》以30余万字的规模详细记录了清末成都的人文地理、政经文教及社会民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是清末成都地方杂志的重要代表。《通览》一书记述详细,科学严谨,体系全面,参考价值大,是一部清末成都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6.
清末中国现代社会调查肇兴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章鹏 《清史研究》2006,5(2):75-81
自1902年底浙江留日学生同乡会成立调查部后,社会调查在清末形成了一股潮流。清末调查受日本的影响较大,与统计学关系较为密切,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调查主体和目的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调查的结果也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这些足以说明,清末的社会调查已具有某种现代性了,现代社会调查已在清末萌发。  相似文献   

17.
清末官僚法律心理的演变与传统礼法制度的消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礼法制度的消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清末官员在推行礼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态势,即:对宣传推行礼法的厌倦敷衍、对触犯尊卑律例案犯的宽容和对纲常礼教的逆反,从实践的角度揭示了以家族主义和等级伦理为核心的礼法规范功能在清末的削弱情况,从一个侧面分析了清末礼法消亡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清末,在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之下,清政府被迫施行新政。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并未能挽救晚清于垂暮,其提倡新学,却为推翻清政府提供了人才准备。也有学者认为,清末新学间接影响了民国及至抗战时期的初级教育格局。历史在不同人眼中以不同形式存在,让我们从对山西忻县兴学育才历程的回顾中,对清末新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作用作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三国晚期,精明的司马氏历经三代人苦心经营,消灭了蜀汉,废掉了曹魏,吞并了东吴.尽管一统华夏的西晋罢兵劝农,废除屯田,国力开始强盛起来,但政治黑暗比起汉献帝那会儿好不了多少,朝廷重臣尔虞我诈,宗室藩王拥兵自重,地方官员贪赃枉法,境内胡人虎视眈眈. 面对重重危机,晋武帝司马炎非但视而不见,反而大兴奢靡之风,不仅赞助国舅王恺与石崇比富,还亲自上阵卖官鬻爵攒私房钱.  相似文献   

20.
根据清末报纸登载的关于纸烟的报道,并结合晚清士人回忆录以及公开出版的史料,对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的原因进行探析。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纸烟本身来看,纸烟吸食方式简便,花费廉价,气味平和且散发香气;从纸烟广告来看,纸烟广告形式多样,其宣传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从社会风气来看,清末盲目崇洋的消费观念盛行,披有西化、文明外衣的纸烟契合了这种消费观念;从时机来看,清末禁烟运动的开展和严厉推行使中国烟草市场出现一个空白区,而纸烟作为鸦片的合法替代品顺势填补了这个空白区。在上述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清末吸食纸烟风气迅速弥漫全国,中国成为纸烟吸食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