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族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土著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海东市乐都区、西宁等地.土语是土族特有的语言,语系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历史上一直通用汉语文,土语分互助和民和两个方言区.土族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如歌谣、叙事诗、婚礼歌、宴席曲等,音乐艺术特...  相似文献   

2.
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文字,到1979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的土族文字。 在土族语言内部划分为互助和民和两大方言,同仁保安、五屯上下庄、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土族语划归保安语同仁方言。 对土语的调查研究基本始于19世纪80年代,如俄国伊尔茨博物院副院长坡塔宁(G.N.PoTanin)于  相似文献   

3.
三、蒙古说的文化学误读 土族源于蒙古族的说法比较普遍,除了一般性的说法之外,最早在《土族简史简志合编》中作了论证,但并非主张完全的蒙古说。认为“土族是一部分蒙古人与当地霍尔人(可能是吐谷浑人)长期相处逐渐发展而成的说法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土族聚集地——三川采访时,在被称为安多藏传佛教圣地之一的崖寺发现了一出由土族喇嘛上演的传统话剧《诺延审喇嘛》。现将其序解如下: 序言 《诺延审喇嘛》一剧中的主角是一个头戴乌纱帽,身穿蟒袍,腰系玉带,脚蹬朝靴的朝廷命官,土语称“诺延”。侍候诺延的有:同事、书童、烟装其(给诺延装烟的人)、哑巴(给诺延做滑稽动作的人)、差役(两人或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族》2008,(1):I0004-I0004
“庄稼其”(土语,意为“庄稼人”)是流传于民和三川土族地区的一种古老傩戏,一般在每年“纳顿会”期间演出,演员们头戴面具,身着土族传统服装进行表演。其内容为劝课农桑,反映了土族人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作为土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朴的庄稼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类学、民俗学学者的重视,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距省会西宁市32公里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国家4A级景观区,也是我国惟一的土族自治县。关于土族的族源问题,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一说以古代吐谷浑人为主体,融合元代蒙古驻军,逐渐形成为现在的土族。另一说以古代阴山白鞑靼人为主体,后来融合了元代蒙古驻军逐渐繁衍发展成现在的土族。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和史料依据。因此,土族人自称“蒙  相似文献   

7.
《史集》、《突厥世系》和《伊米德史》所载之“额尔古涅一昆”指山间盆地而非河流。该地位于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天山山区。诸书所载有关遁入“额尔古涅一昆”两个人的传说属于操用突厥语的乌古斯部族,与《史记·大宛列传》及《汉书·张骞传》所载汉文帝四年(前176)乌孙昆莫猎骄靡婴幼时为狼所哺养的神奇经历以及《周书》、《北史》、《隋书》、《通典》、《太平寰宇记》等汉文史籍所载突厥先祖之传说有着同源关系,而与操用蒙古语的蒙古人无关。蒙古人(蒙兀室韦、蒙瓦)的发源地位于今中俄边界额尔古纳河东南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辨明“额尔古涅一昆”的地理方位及相关的问题,有助于深化突厥史和蒙古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民和三川地区,土族群众供奉着一个叫“河州地地”的地方神。“河州”是地名,即现在的临夏;“地地”是土语,爷爷的意思。河州地地就是河州爷爷。据说这个神本是三川附近河州汉族的神,可渡了黄河就成为土族的地方保护神了。关于这个神如何安家在三川,还有一些美妙的传说呢。  相似文献   

9.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境内有土、汉、回、藏、蒙古等12个民族,其中土族是世居的主体少数民族.土族主要分布在五十、东山、东沟、丹麻等乡和威远镇一带.全县36万人口中,土族有8万多,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6.7%.  相似文献   

10.
贺喜焱 《民俗研究》2005,(3):157-168
“纳顿”在土语中是“玩耍、娱乐”的意思,“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土族娱神、庆丰收的民族节日,民和三川地区的大部分土族村按夏粮收割早晚排列轮流举行,每年从农历7月12日开始到9月15日结束,历时2个月,被称为“土族民间狂欢节”。若遇灾年,庄稼歉收就不举行。“纳顿”与土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纳顿”在今日的现状是一个有组织的由村民集体参与,包含祭祀仪式、民间歌舞、傩戏表演以及经济行为的综合性活动,它与当地土族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于“纳顿”的调查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地土族的日常生活结构,为进一步的探讨民和土族民俗文化有所助益。笔者于2002年7月至9月进行了为期30天的田野作业,通过参与观察、访谈(深入访谈、一般访谈),并辅以照相、录音、笔录等方法获取了第一手调查资料,保证了资料的系统性和丰富性。基于“纳顿”节规模大、举办时间长、活动丰富等自身的特点,不可能一一记述,笔者在当地了解到中川鄂家村、峡口桑卜拉的“纳顿”被公认为比较正规,因此现以鄂家为主,将当地“纳顿”的实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段英梅 《攀登》2009,28(2):125-128
本文以土族聚居、土语使用较广泛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使用和发展土语、试行《土文草案》(1979年创制)、开办土语广播电视等情况为例,阐述了信息传播与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之间的紧密关系,指出民族聚居社区需要以有线广播为主的信息传播、信息传播需要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并就如何使两者相辅相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也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全县有汉、土、回、藏、蒙古等多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为土族、藏族、回族.截至2019年底,互助县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1.3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16%,其中土族7.53万人,占66.6%,藏族2.63万人,占23.26%,回族1.08万人,占9.57%.① 民族团...  相似文献   

13.
话土族,我们自然会想到彩虹的故乡青海互助,也会闪过美丽富饶的民和三川,以及青海大通,甘肃的天祝、永登、积石山等县。其实在甘肃甘南卓尼县勺哇乡也有一部分土族,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勺哇这片乐土上,世称勺哇土族,是土族大家庭中的一支,这是鲜为人知的。勺哇土族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是土族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一)卓尼县勺哇土族乡的土族近千人,一般自称为“勺哇绕”,称自己的语言为“勺盖”,与勺哇毗邻的康乐、临潭等地的汉族、回族称勺哇土族为“土户家”,藏族称其为“勺哇绕”,也读作“好哇绕”。他们聚居的家园,北依白石山…  相似文献   

14.
<正>(三)蒙古族的语言文字蒙古族通用语言为蒙古语。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在我国使用人口约300万人。在国外,主要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国蒙古语可划分为三个方言:内蒙古方言,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蒙古族所使用的察哈尔、巴林、鄂尔多斯、额济纳阿拉善、科尔沁特等土语;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新巴  相似文献   

15.
土族语言文字的应用和保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族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 关于土族语言文字,土族自古有语言,而无文字。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研究土族的语言及使用状况,如比利时传教士德·斯迈德、蒙古语学家田清波于1929—1930年间就发表了《西部甘肃蒙古人所说之蒙古尔方言》(即土族方言)第一部《语音》。  相似文献   

16.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具,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境内有土、汉、回、藏、蒙古等12个民族,其中土族是世居的主体少数民族。土族主要分布在五十、东山、东沟、丹麻等乡和威远镇一带。全县36万人口中,土族有8万多,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6.7%。 一、基础教育现状 互助县教育自解放以来有了很大发展。1985年,全县共有小学407所,其中完全小学230所,在校生48533人,其中少数民  相似文献   

17.
朋友,你可曾去过风景秀丽的三川土族之乡?你可曾亲眼目睹三川土族盛大的纳顿节?"纳顿"是土语"玩耍"、"高兴"的意思。纳顿节每年农历七月十  相似文献   

18.
“库咕笳”是流传在民和土族聚居的三川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歌,也有人把它称作“阿甲哟”。流传在三川地区的民歌中有家曲、野曲之分,土语中把演唱家曲叫作“道拉”,如婚礼歌、酒曲等,演唱野曲叫作“开拉”,也就是在田间野外演唱的民歌。“库咕笳”就是野曲的一种,属于情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以及新疆等四省区的一种用汉语演唱的山歌,表现为粗犷、奔放、悠长、山野气息浓厚等特点,是西北民歌中最有影响的民歌之一,它是汉、回、土、撒拉等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一种以歌唱爱情为主题的情歌.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等地,信仰藏传佛教,有本民族语言,无文字,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相似文献   

20.
张群 《中国土族》2007,(2):31-33
互助旅游资源概况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中国南丝绸之路和蒙藏两地藏传佛教文化圈交流沟通的重要通道,也是夏都西宁市的“后花园”。县城威远镇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40公里,距兰州市240公里。全县总人口37.5万人,有土、汉、藏、蒙古、回等11个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