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彦博是北宋的一代名臣,在文学和书法上也颇受推崇,传世文集有<文潞公集>40卷.<全宋诗>卷273至卷278"文彦博"条下辑录了他的诗集,集外又补辑8首,但仍有遗漏.本文主要根据<两宋名贤小集>和乾隆<济源县志>及同治<榆次县志>、<宋人小集>等文献,辑录集外佚诗计35首又2句.并勘正4处讹误.  相似文献   

2.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别号去非,又号雪海,先世蜀人,后徙居苏州.<明史·文苑传>云:明初"高、杨、张、徐、刘基、袁凯以诗著",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眉庵集>是杨基流传于世唯一的著作[1],其版本一直比较复杂.杨世明<杨基(眉庵集)版本和佚文考>[2],第一次对<眉庵集>的版本作了介绍,惜其于版本流变未作交代,介绍也相当粗略,并且许多重要的问题,诸如现存手抄本及其流传,成化本之前杨基诗集的编排体例,成化本的不足和疏误等问题都付之阙如,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考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苏辙集>和<全宋诗·苏辙诗集>中的苏辙佚诗进行考辨,发现<初春游李太尉宅东池>、<益昌除夕感怀>、<除夕>、<过豫章>、<诗一首>等五首佚诗不是苏辙所作,分别属于张方平、唐庚、黄庭坚、苏轼等人所作.开展苏辙佚诗的辨伪工作,可以使其诗集更趋完善,能促进其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韩奕,字公望,元末明初平江(今苏州)人,少目眚,绝意仕进,隐于医,与王宾、王履并称"吴中三高士".关于韩奕的生卒年,各书或失载,或语焉不详.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云:"奕,字公望,吴人,生于元文宗时."<四库全书>、唐圭璋<全金元词>、马兴荣、吴熊和、曹济平主编<中国词学大辞典>亦持此说.饶宗颐初纂、张璋总纂<全明词>称韩奕"生于元,卒于明".今据<四库存目丛书>影印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韩山人诗集>九卷<续集>八卷以及所附录资料,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恩虎 《文献》2005,(3):84-91
在遗存各种古典文献中,题有"汪淇"辑评校刻的作品主要有<士商要览>、<西游证道书>、<吕祖全传>、<证道碎事>、<济阴纲目>、<保生碎事>、<万病回春>、<王百谷先生谋野集>、<尺牍新语>、<尺牍新语二编>和<尺牍新语广编>等.此外,据有关资料记载,汪淇也曾校刻出版金声、陈子龙、夏允彝和陈洪绶等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傅承洲 《文献》2006,(1):127-130
十多年前,笔者曾撰文提出,<西游补>作者不是董说,而是董说的父亲董斯张①.主要证据有四:第一,<西游补>明崇祯刻本署"静啸斋主人著".静啸斋是董斯张的室名别号,董斯张的诗文集多用静啸斋命名,如<静啸斋集>、<静啸斋存草>、<静啸斋遗文>.董斯张评点冯梦龙的散曲<怨离词>就用别号"静啸斋"②.静啸斋与静啸斋主人实为同一人.第二,董斯张的好友闵元衢作<祭董遐周文>,明确记载董斯张曾作小说.祭文云:"假使伏生之年,其所著诗文以迄稗官,未知与用修、元美孰多,而乃月犯少微,偏应吴中也.胜可悼哉!"③"稗官"在这里显然是指文体,即小说.第三,<西游补>刻于崇祯十四年,董说时年二十一岁,而<西游补>的写作应在崇祯十四年之前.董说年龄尚小,涉世不深,对明代社会的认识不可能如<西游补>那样深刻.且董说当时正忙于科举,无暇作此闲书.第四,董说自己说"我少未尝为诗"④.<南浔镇志>记载董说"少未尝作诗,酉(丙之误)戌以后始为诗."<丰草庵诗集>中最早的诗便作于丙戌年,董说时年二十七岁.一个未尝作过诗的年轻人,不可能写出开篇就是诗的<西游补>.  相似文献   

7.
袁枚集外手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拙编<袁枚全集>[1]出版后,陆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如吴艳红<星湖诗集序>[2],陈少松<袁枚佚文两篇>[3];王进驹<介绍一篇袁枚集外文>[4],陈玉兰<袁枚佚文异文两篇>[5];包志文<从袁枚佚札佚文看(随园诗话)版本及刻书时间>[6],徐国华<新发现的袁枚一首集外诗>[7],等等.这对于不断丰富、完善清代乾嘉诗坛盟主袁枚之著作无疑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吕微 《民俗研究》2001,(2):23-43
一发现中国革命的民众基础 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作为愿望的表达从来为执政者、研究者所重视,一般常识也认为,与作家作品不同,来自民间的口头文学往往传达了民众的群体声音,因此从周代以来,天子就有"采诗"之举以"观风知政",于是有了乐府(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也记录俚语小说,于是有了"稗官"(<汉书·艺文志>).晚明的文人和五四学者都在时调俗曲中发现了足以"发名教之伪药"的"男女之真情"(明·冯梦龙<叙山歌>);而共产主义者则在民间文学中确认了现代中国革命的民众思想基础--反抗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9.
《汉乐府·枯鱼过河泣》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青 《民俗研究》2000,(2):128-131
<枯鱼过河泣>始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入"古辞"一类.其后<文选补遗>卷三十四、<广文选>卷十二、<诗纪>卷十二等均录此诗.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检核孔凡礼校点<苏轼诗集>和其整理的<全宋诗·苏轼诗集>中增补的佚诗,发现其中<秋日寄友人>并非苏轼诗.  相似文献   

11.
徐熥(1561-1599),字惟和,别字调侯,闽县(今福州)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父查<木昂>、弟<火勃>皆喜藏书.与弟于福州鳌峰坊建红雨楼、绿玉斋等藏书楼.家虽不富,却好周济,人称"穷孟尝".著有诗文集<幔亭集>二十卷,文言小说<金凤外传>.辑有明代闽人诗作<晋安风雅> ①.  相似文献   

12.
赵树功 《文献》2006,(1):191
<哀江南赋>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大文学家庾信的名篇,作家作品皆是显赫的.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卷22汉魏六朝别集类中,收有清王阎运撰<哀江南赋注释>一卷,并标曰"稿本".但据南京图书馆馆藏该稿本的影印件来看,此作根本不是庾信<哀江南赋>的注释,而是王闿运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南宋遗民柴氏四隐(柴望、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亮节高风萃于一门"[1],"可与谢翱诸人并传不朽",但仅有三卷本<柴氏四隐集>(其中元亨诗文已佚)及柴望<秋堂集>一卷(即<柴氏四隐集>卷一主体)、<丙丁龟鉴>六卷等"残章断简"[2]传世.四人行实则除柴望有墓志铭附于<秋堂集>幸存外,馀皆不详.至于柴望墓志所提及该族闻人如杨时门人柴禹声、柴禹功,杨时三传弟子柴瑾、柴卫,神童柴蒙亨及外迁余干南溪(今属江西省万年县)的名儒柴中行等[3],以及柴氏家族演进及世系等信息,正史中亦鲜有留存.幸有<江阳嵩高柴氏宗谱>(以下简称<柴谱>)可提供许多补充.  相似文献   

14.
研究汉赋的学者,大多从史书(如<史记>、<汉书>)、总集(如<文选>、<历代赋汇>)、别集(如<司马文园集>、<扬子云集>)、诗文评(如<文心雕龙>、<历代赋话>)等各类著述中查找资料,却很少注意经部小学(即语言文字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类著作.其实,古代小学类著作中蕴藏着零散但又弥足珍贵的汉赋资料,倘若细心核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刘枚 《文献》2006,(3):84
家父在翻阅清人吴陈琰增定的<通玄观志>时,见其中录有洪昇诗词七道,疑为洪昇佚作.笔者取出搜集洪氏作品最为完备的<洪昇集>①加以查对,发现此七首诗词均不见于<洪昇集>中,当为洪昇佚作.  相似文献   

16.
徐文武  韩宁 《文献》2007,21(2):77-83
<出塞>是汉横吹曲曲调,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题解引<晋书·乐志>日:"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和帝时万人将军得用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辑<凤台集序>是明初谢徽为著名诗人高启<凤台集>所作序文,此文不见于今存诸种高启诗文集,也向无研究者加以注意.它保存在明人朱存理<珊瑚木难>中,是现存唯一一篇评论高启金陵时期诗歌作品的文字.本文认为此序真实可信,并通过对其内容的解析,揭示了此序对于高启诗学思想与创作研究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汤华泉 《文献》2003,(1):134-140
<藏山阁存稿>二十卷,是明清之际重要作家钱澄之(1612-1693)的一部诗文集.钱澄之诗文作品数量很多,一生创作时间跨度很大,大抵可以四十岁的辛卯年亦即他从南明行朝北归的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此集的作品绝大多数属于前期.  相似文献   

19.
载于<文献>2003年第3期的<萨都剌佚作考>一文,在前人辑佚的基础上,又辑得萨都剌诗歌29首,但其中从<诗渊>中辑出的5首诗:<凤凰山>(七律)、<平江>(七律)、<京口>(七律)、<金山寺>(七律)和<黄楼>(七古)实际是陈孚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翰墨风流     
谢云 《百年潮》2006,(6):80-80
武春河,1944年生,河北徐水人.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一直从事新闻工作.历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经济日报>总编辑、社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主席,中国书画杂志社名誉社长、专业委员会主任,从业之余,潜心翰墨.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大展.<中国书画>、<中国书法>、<中国艺术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多家专业报刊作过专题介绍.出版有<武春河书法选>(荣宝斋出版社2002年)、<嘤鸣集>(香港恒嘉出版社2004年,与人合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