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艺馨 《丝绸之路》2011,(12):72-73
陶渊明被誉为我国的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出生于落魄仕宦人家的他,自幼受到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思想的熏陶,性格中兼有"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不同的志趣。本文就其性格志趣、山水田园诗及隐士文化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2.
在东晋百年诗坛上,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显示出独具异彩的风格魅力。这种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平淡自然、旷达;纯真有味;富有意境三个方面,文章把这些诗歌特色归因于陶渊明的自身生活、诗歌创作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俊萍 《沧桑》2010,(3):230-231
陶渊明、孟浩然都是田园诗人,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田园诗各有其特点。本文试图从创作题材、蕴含思想、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时兰兰 《丝绸之路》2011,(14):73-75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超凡的人格,造就了他诗文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平淡之中见绮丽,尤其是其将平常的田园生活写进诗歌,创造出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了田园诗派。本文拟就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许辉 《神州》2012,(31):14-15
中国“自然诗终让渊明独步”,华兹华斯作为“自然诗人”,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二者都崇尚自然,表现自然,但诗中的自然却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境界,即陶渊明的诗歌呈现出与天地同一的审美境界,具有逍遥之神韵,华兹华斯的诗歌呈现出在人神之间的宗教情怀,具有拯救之意味,这源于各自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苏轼虽曾一再表示过对陶渊明和白居易的倾慕之情,但实际上他对陶、白二人的接受态度是有所不同的。苏轼既受白居易的影响,主要将陶渊明当作是精神上的“导师”,而不取其贫寒困顿的一面;又将白居易所开其端绪的“中隐”化心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苏轼之能成为中国封建士大夫人的一个“标本”式的人物,与他对陶、白二人的这种接受态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郭雅洁 《神州》2012,(15):72-72
京派作家以清新恬淡的笔触抒写田园诗般的人生,传达出深沉的宇宙意识。本文试从中国古典美学角度入手,分析京派文学体现出的“虚空”与“充实”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王锦霞 《收藏家》2011,(11):47-48
青州博物馆内珍藏着一幅刘墉的书法(图1)。该书法纵63、横30.3厘米,纸本行书五言绝句一首:"三径多春雨,柴门长绿钱;晓来谁踏破,一鹤到街前。"在书法右上角有闲章"御赐海岱高门弟"(图2),落款"石菴",钤白文印"石菴"、朱文印"半轩松月"(图3)。"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陶渊明曾引之谓高朋:"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相似文献   

9.
《读〈山海经〉》十三首与陶渊明思想中的墨派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可谓亘古一出的伟大诗人。不仅诗格奇高,而且人格也极其卓异,其胸襟的高远旷逸,思想的深邃丰富,世罕其匹。值得注意的是,后世许多出入于儒道两大封建社会主流思想之中的诗人文士,刻意学陶,或希踪其隐逸人生,或模仿其田园诗风,然而却最终没有...  相似文献   

10.
正范成大在历史上更多的时候,是以诗名世的,他与陆游、尤袤、杨万里三人被合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在后代,四人中以他和陆游最为著名,到了清朝初,甚至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石湖指范成大)之说。钱锺书在《宋诗选注》中称他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元末明初,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已然是公认的经典,其田园诗成就与陶渊明相比,堪称"后来居上"。范成大的诗歌,世人传诵已多时,然而许多人或不甚了解的是,在南宋那个多难  相似文献   

11.
杜苗苗 《丝绸之路》2011,(22):94-95
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开创了英国荒岛文学的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开创了中国文人的"桃源"情结。作为两位作家理想空间载体的荒岛和桃源,两者处于异质文学中,且处于不同的时代。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创作原型、所描绘的理想空间等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理想空间的建构之异同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萧统对陶渊明"尚想其德,恨不同时",可谓陶渊明的知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并未提及陶渊明。钟嵘眼中的他也只是中品。而在陶渊明未被广泛接受和高度评价的年代,萧统却独爱之,不仅为他编集、作序、作传,还在《文选》中选录了九篇陶渊明的作品。本篇以《文选》中所选的陶渊明作品作为出发点,再究萧统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3.
赵亮 《神州》2010,(9):72-73
很迷恋柯南"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论断的斩钉截铁,很感佩吴清源对于一生之敌本因坊秀哉"他是坏人"评价的轻描淡写,也很憧憬王国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境界的返璞归真,所以,在后来的生活中,每逢纷乱芜杂,我总要退回来问自己三个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唐山大地震》是个什么片子?这是一部商业片吗?里边的痛彻心扉、人文情怀可能使你无法同之前《英雄》、《十面埋伏》、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诗人陶渊明以爱菊而称。后人也习惯于将陶渊明采菊的行为归因于他对菊花的喜爱。然而菊花除了可供玩赏外,同时还是延年益寿之灵药。历代仙传中不乏服食菊花之仙人;降及晋代,士服食菊花更是蔚然成风。处于这一背景之下的陶渊明的采菊行为,实际上包含着明显的摄生意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常常表现一种人生不永的感叹,这和诗人服食菊花以求长生的行为是内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洪妍娜 《神州》2013,(17):17-18
"桃花源"意象最初就是在战乱动荡的时代下孕育所生,诗人陶渊明带着对历史的理性反思和对美好乐园的感性向往,构建了一份理想的政治制度。在这份属于人类共同心理的感召下,"桃花源"意象在向着其本初意义的方向有条不紊的行驶着。同时,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也  相似文献   

16.
慧远与陶渊明同一时代,共居庐山。慧远启佛教中国化之先河,庐山弘法期间,仰慕者无数,影响甚广。陶渊明归园田居之后,亦卜庐阜,恬然隐居,迹高清俗,为后世传唱。然此二人,一代表佛教,二代表儒家传统,在庐阜之地碰撞的火花甚少,慧远与陶渊明的交从过往在学界亦颇有争论。本文从陶渊明的诗文入手,大略考述慧远招陶渊明入庐山的一些证据,亦兼分析陶渊明在庐山佛教文化大背景浸染下,诗文创作的佛教倾向。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的学者对陶渊明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就其年谱而言,宋代以来就有十五家之多。有宋代王质《栗里谱》,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清丁晏《陶靖节年谱》,梁启超《陶渊明年谱》,杨希闵《陶靖节年谱》,今人逯钦立《陶渊明生平事迹系年》,唐满先《陶渊明生平与著作年表》等等。其研究虽说皆有所成,但多繁略不一,精疏亦异,且多陈说相因。邓安生之《陶渊明年谱》(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在综览众谱之基础上,参稽历史背景,运用丰富的史料,独辟蹊径,对陶渊明之里居,家世,年寿,行事,作品系年,交游诸多方面,进行了精详的考证,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通读全书,笔者认为有如下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建芳 《沧桑》2011,(4):108-110
寒山子是我国最早的文人化诗僧,他以异乎寻常的方式给后世留下了三百多首诗歌,这些诗歌语言浅显如话,诗风幽冷,别具境界,并且囊括着儒道释三大哲学体系。寒山诗歌的意境高远空灵,但他却在叙述山林幽隐之兴的掩盖下,讥讽时态、警励流俗。凄凉的身世,仕途的坎坷等各种因素的集结,使他的诗歌流露出"清幽悲苦"的伤痛。  相似文献   

19.
姚璐 《湖南文史》2013,(9):55-55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这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孔子在《论语·子路》的第十三篇给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在孔子看来,所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就是他文中的君子和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谐而不苟同,小人则是君子的对立面,没有原则,盲目附和,甚至是完全复制,小人无法达到君子的和谐于万物、众生的境界。"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孔子说,君子之人,  相似文献   

20.
初识陶渊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再识陶渊明,是《桃花源记》;三识陶渊明,便是读了《五柳先生传》。作者在文中提到“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而以“读书著文,饮酒”自娱,并且希望成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主观上看,作者不与当时黑暗之世同流合污,独避桃源;但细细一想,他是在逃避现实,采取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我不禁想起《爱莲说》中赞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选择的是傲立于俗世之中,而非陶之“隐逸”。黑暗之世相同,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