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至为深重,日寇侵占我国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种种罪行罄竹难书。我是亲历,提起往事,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马鼎盛是凤凰卫视著名军事评论员、主持人,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马师曾之子,出生在香港,却在北京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在亲历了“红卫兵”运动的狂热和“文革”的大串联之后,一个切·格瓦拉式的“愤青”返回香港。本文他讲述了母亲红线女一些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往事。——编者  相似文献   

3.
《纵横》2013,(10):F0002-F0002
2013年7月26日,中国文史出版社特别邀请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十戚发轫作“中国人的航天梦”专题讲座,为大家讲述他所亲历的中国航天往事。戚院士从事航空事业60余载,他的经历堪称共和国航天事业发展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战马     
站在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内,笔者想到那些在黑山阻击战中倒下的战马。为了寻找当年我内蒙古骑兵师战马的踪迹,笔者多方查找资料,几经周折,寻访到当年亲历此战的艾克宁老人。艾老向我讲述了辽沈战役中骑兵坐骑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5.
藏獒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青海东奔西颠,突然接到《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的约稿,第一个反应就是拒绝。2005年我写了《藏獒》,2006年写了《藏獒二》,2007年又写了《藏獒三》。关于“藏獒三部曲”的构想已经完成,掐指算算,也有100万字了。精彩的体验深刻的都写过了,在这100万字之外,我还能讲出什么关于藏獒的新故事来?但我这个人是海拔越高脑子越清醒,坐在去海北草原的车上,想着我过去的生活,渐渐便凸现了几件不曾在“藏獒三部曲”中写过的有关藏獒的事,那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往事了。  相似文献   

6.
别开生面的史书--<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是金先生在亲闻亲历亲见的素材加以研究、比较,使素材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于晚年呕心沥血写成的.先生写了满族上层更多的是满族下层.先生在书中不在多处乏采用文学艺术作品的写作手法,开创了写史书的新篇章新方法.先生独抒己见,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以满族观点追写满族之往事.  相似文献   

7.
刘珉 《南京史志》2023,(12):48-51
<正>【教材原题】你记录过自己一天的生活吗?在这一天中,哪些经历是你独有或者令你感触最深的?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真实,指选择的材料是自己亲历的事情。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的写作要求。比如在《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在“我”暴怒摔东西时,“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相似文献   

8.
《往事不忍成历史》最近正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阎仲川之子阎明,削笔细写其父与林彪及“四野”的种种旧事,述及“一号号令”内幕、毛泽东与林彪的恩恩怨怨、林彪坠机以及珍宝岛背后的中苏冲突。有人说,《往事不忍成历史》是红色版《往事并不如烟》,阎明是红色章诒和。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说,这是一本对得起先人、同辈、后代的书。  相似文献   

9.
李维民 《炎黄春秋》2008,(11):53-5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先后参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历时10多年。在这期间,我国史学界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在拨乱反正、还历史本来面目方面取得很多成就。现在把我参与上述编辑工作时,亲历、亲闻的几件事写出来,求教于有关学者和读者,也作为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0.
邵燕祥 《炎黄春秋》2006,(11):71-74
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头看,亲历过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直到七八十年代的人,可以叫做“过来人”了。吴象此书,就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写他的前辈和同辈之书。  相似文献   

11.
侯玉珍 《纵横》2010,(6):24-26
我是1983年调到《纵横》杂志编辑部的,一干就是14年,其中做了13年《纵横》的主编。文史资料工作的特点是要求史料“三亲”(亲历、亲见、亲闻),14年中,我“亲历、亲见、亲闻”的、值得记载的事很多。在此截取几个片断,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2.
淮驹 《文史月刊》2008,(11):30-32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笔者在江苏省军区部队服现役,曾亲耳聆听过省军区政治委员陈茂辉将军讲述其亲历淮海战场杜聿明被俘经过一事。当时曾根据陈政委所述,写了一篇故事——《陈官庄杜聿明现形记》,投寄军内报刊。不久,因陈政委被打成“叛徒”,这篇稿子也就成了泥牛入海,几十年来一直引以为憾。现在我退休了,不妨根据记忆,又参考一些文章将这个故事写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张子静  季季 《湖南文史》2012,(10):10-13
张爱玲曾在1944年5月发表的散文《童言无忌》中这样描写她唯一的弟弟:“我的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也不。……我比他大一岁,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有了后母之后,我住读的时候多,难得回家一次,大家纷纷告诉我他的劣迹,逃学、忤逆、没志气……”张爱玲笔下那个“很美”而“没志气”的弟弟,名叫张子静(1921—1997)。张爱玲辞世之后,有感自己“风烛残年、来日苦短”的张子静,决定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事情写出来。在文章中,张子静真情回忆姐弟往事、家庭变故、人世沧桑,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细节。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 《百年潮》2011,(6):45-48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毛泽东18岁,正就读于湘乡驻省中学。10月下旬,湖南起而响应武昌首义,积极拥护革命的毛泽东随之参加湖南新军。他后来曾回忆:“我本人也曾经参加了这次民主革命,当了一名战士,吃七块二。”后来,“南京政府解散了。我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便退出军队,决定回到我的书本子上去。我一共当了半年兵。”此后,毛泽东对早年亲历的这场革命作过多次评价,甚至还准备写一部自辛亥革命到蒋介石登台的大事记,其中就要写到孙中山当临时总统、蔡锷反袁世凯的事迹。  相似文献   

15.
为写“奚啸伯往事”一文做资料准备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这个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名伶,在公开场合居然没有说过一句反党的话。我托在石家庄工作的朋友去查阅相关材料,得到的回答是——1957年河北省所有的报纸没有一篇关于奚啸伯鸣放期间的言论的报道,也没有批判他的文章。我又去问他的弟子、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得到的回答也是同样的——奚啸伯在1957年夏季没有反党言论。这岂不怪了。  相似文献   

16.
鲁光 《世纪》2022,(5):25-29
<正>我一生交友无数,一路走一路有人离去,一路散失,到了耄耋之年,熟人陆陆续续走了,晚走者陷入孤独。寂寞时,思念往日的师友,片段往事都是珍贵的。我不求全,每人只写一件事,一件永生难忘的事。荣高棠送我条幅荣高棠是体育界的泰斗。20世纪60年代初,他带领一拨人在中国乒乓球队蹲点。我作为记者,跟随采访、报道。他身为国家体委副主任,没有架子,很随和。我就称呼他“高棠同志”,后来,就叫他“荣老”。当年的国家体委主任是贺龙元帅。我写过一篇《从零开始》的长篇通讯,讲述中国乒乓球队胜不骄的精神。“走下领奖台,从零开始。”这是荣高棠对乒乓球队的要求。几十年的体育生涯,他不仅是我的领导,也成了熟人和朋友。  相似文献   

17.
学术的永恒     
学术的永恒吴怀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往事与沉事》是当代学术人物传记丛书,编者有识力,编这套丛书的华东师大出版社也有气魄。首次发行的传记多是现代史学家的。80年代初期,为了写“古史辨”与《禹贡》杂志方面的文章,我重点读了《古史辨》有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不断看到和读到一些关于国歌往事的访谈与文章。但其中述及在“十年浩劫”中从禁唱国歌歌词,到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恢复原国歌歌词这一段历史曲折,大都语焉不详。而我倒认为这段史实不可或缺。今将我之所见所闻写出来,作为补遗,并借以寄托对陈登科先生逝世六周年的怀念。  相似文献   

19.
俞汝捷 《世纪》2023,(4):44-46
<正>拙稿每在《世纪》发表后,通常会收到一些反馈,令我欣喜,使我受益。其中印象尤深的有两次,一次事涉张伯驹,一次事涉徐澄宇、陈家庆。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周谷城张伯驹先生为我重书诗词》的回忆文,谈到两位前辈写给先父的词稿、扇面于“扫四旧”时被抄没,“文革”后我请他们重新书写的往事。文中谈到,先父有把折扇,一面是姚羲民的章草题诗,另一面是张伯驹画的兰花。  相似文献   

20.
陈震中 《纵横》2010,(2):64-64
社长同志:日前捧读《纵横》2009年第10期,意外地看到了我于1949年6月参加新政协筹备会期间,与谢邦定等同志同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前的合影,并读到了已失去联系数十年的邦定同志撰写的《我亲历的1949年》回忆文章。惊喜之余,我不禁回忆起60年前,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胜利前夜,激动人心的那段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