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易》的成书是一个结构渐全、思想渐丰的过程。当其从万流汇聚成兼具实用功能、思想形态、文学性质的重要典籍时,必然蕴藏了集体的经验和历史文化变迁。在历程上,占筮形态、语素来源、理论准备等范畴都经历了从混沌到系统的变更。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而言,《周易》有意味的结构符号形式、文学文本的逐渐深化、思想内涵升华也都是建立在这一历程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关于《周易》的编纂年代,前人的研究,已打破“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说法,但意见并非一致。诸如,余永梁、顾颉刚主张《周易》作于西周初叶;陈梦家主张《周易》作于西周中叶。他们都是以周民族的历史、风俗制度以及书中卦爻辞所记史实为依的。陆侃主张《周易》“托始于周初,而写定于东周”,论据是:一、春秋时尚无定本,观《左传》所引与今本不同;二、《周易》辞句与东周文字相似,如“屯如邅如”,“贲如濡如”等,类似《小雅》、《国风》、《论语》中辞句。郭沫若和日本学者本田成之则从古书对勘断定“《周易》之编纂成书,实自孟子以后,战国晚年”。李镜池则主张《周  相似文献   

3.
以周易文化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是历史的必然。周易文化产生于中国,但它早已属于世界。其发展是“中国之易学”、“亚洲之易学”和“世界之易学”。在秦汉时期《周易》随着儒学的外传而开始走出中国,自唐代以来则成为亚洲邻国知识分子研习的经典,到明清之际又从欧亚大陆的东端走向它的西端。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易学通过文化融合而奉献给世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史学通变精神的哲理基础是儒家经典《周易》的通变思维,《系辞下》将这一思维概括为"《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受此影响,历代史家都普遍重视以《周易》的通变思维来解说历史,由此形成为一种民族的史学精神。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开始以易解史,将《周易》的通变思维作为解说历史变动的重要依据。具有易学家学渊源的司马迁,深刻领会《周易》"长于变"的特点,最早提出以"通古今之变"为撰史旨趣,《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以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和承敝通变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治乱兴衰之变,以历史学的形式彰显了《周易》的通变思维。《史记》以后的中国古代史学,无论是通史、断代史,还是史论之作,都普遍以《周易》的通变思维作为哲理基础,传承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的撰史旨趣,在历史与史学的撰述与评论中重视体现通变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一样,也深受《周易》的影响。它不仅以《周易》思想作为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论根据,而且推崇其"顺天应人"说、"物穷则变"说、"变通趋时"说,崇敬并倡导谦卦之德,提倡节俭,重视道德生活和风俗习惯对社会历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荀爽、虞翻等学者用汉易卦气学的一些说法对《周易》经传所作出的种种解说,与《周易》经文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矛盾,皆牵强附会,顾此失彼。这说明《周易》经文制作时根本没有“卦气”观念包含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一、《周易》产生的前提条件 《周易》本是三易之一。在《周易》前还有《连山》《归藏》二易。不过二易久亡。从“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来看,三易是相同的。又在筮法上三易也有相通之处。因此,今天谈三易有困难,不妨光谈《周易》。  相似文献   

8.
张作成 《史学月刊》2024,(4):127-136
历史思维的整体性是一个历史认识论问题,涉及中西史学比较的主体与客体、语言与实在的关系。在中国,《周易》奠定了历史思维整体性的哲学基础,《史记》则是表现历史思维整体性的代表性史学文本。在《史记》中,历史思维的整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的长时段时间观念;历史叙事的最大空间跨度;涵盖多方面内容的纪传体历史书写体裁。历史思维的整体性是中西史学比较中的一个跨文化话语。在西方,波利比乌斯《通史》是体现西方历史思维整体性的典型文本。《史记》与《通史》孕育于东西方具有帝国性质的历史空间中,就两者体现的历史思维整体性的际遇而言,《史记》与《通史》在中国与西方史学史上具有不同的延展曲线。  相似文献   

9.
阴山  杨寰 《中华遗产》2007,(7):76-85
说起安阳,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殷墟,想到那些龟甲和兽骨上的不朽的刀痕。而说到甲骨文,谁都知道那是记载殷人占卜活动的古老文献。而今对占卦和算命感兴趣的人已经很少会从晦涩难懂的甲骨文里找渊源,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周易》。人人都知道有一部《易经》,却不知这是周文王的《周易》;正如人人都知道《封神榜》,却很少有人把《封神榜》和安阳联系在一起。《周易》、周文王、《封神榜》和安阳,它们的渊源关系,可以在古老的羑里城中找寻。  相似文献   

10.
《周易》的历史,《汉书·艺文志》有著名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说。这是说,《周易》一书,经历了上古的八卦阶段,中古的六十四卦阶段,下古的《易传》阶段。而八卦为伏羲所画,六十四  相似文献   

11.
本以经典考释为手段,论证了先秦儒家性情论中从“反古复始”到“反善复始”的发展,认为前是对祖宗命脉的体认,后则是性情、天命的提升,是对自我善端的扩充。章还从构词方式上研究了这一对命题与《周易》的关系,从而论证了先秦儒家与《周易》天道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与《周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深受《周易》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说明司马迁十分推崇《周易》,视其为圣人之书;“致命遂志”是司马迁的最高价值追求;“殊途同归”、“易简”、“时变”等观念是其写作《史记》的重要指导思想;《周易》中的很多辞句,成为其立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前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20世纪《周易》研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现象是一些学者先后从古史角度研究《周易》,由此而在传统《易》学研究领域之外开辟了一条研究新路,形成了《易》学第五大派别:古史学派。本世纪《周...  相似文献   

14.
帛书《周易》的几点研究李学勤海内外瞩目的马王堆帛书《周易》有经有传。关于帛书《周易》总体的若干关键性的疑难,今天已可以进行讨论。首先是帛书《周易》的内容结构问题。通过对帛书的拼接,《二三子问》的篇数、《易之义》的命名的研究,可以认为帛书《周易》包括两...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我国保存到今天最早的一部以卜筮为形式的哲学著作。它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易传》是解释卦辞和爻辞的彖辞、象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和系辞等十篇,统称为“十翼”。《系辞传》推断《易经》作于殷周之际;司马迁说《易传》为孔子作。这种说法,从大体上看是有根据的。《周易》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奴隶制时代灿烂文化的结晶。它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李修贵 《沧桑》2009,(6):130-131,134
历史观的演进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历史发展的体悟过程,是在对历史观的争鸣中展开的。中国古代历史观念十分丰富,有老子的复古史观、阴阳家的循环吏观、韩非朴素的进化吏观、《周易》的变易史观、墨子的圣王史观、孟子的重民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看,由于其动固有天人之分,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天命吏观、圣王吏观和民众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方向看,中国古代的历史现有循环史观、进化吏观、复古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大一统”史观等。  相似文献   

17.
《周易》象数与紫禁城的规划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作为一种文化思想体系,对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象”、“数”、“义”、“理”四个方面阐述《周易》对紫禁城规划布局的影响,解读《周易》与紫禁城规划布局的关系对研究中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周易》 《周易》在《周礼》里与《连山》、《归藏》并称“三易”。《连山》易早亡,我们对它知道很少。《归藏》亦亡。但我们知道它在思想上反映殷道亲亲与《周易》思想反映周道尊尊相对立。《周易》今存于世,并有所谓“十翼”,对它作了全面的深入的阐释。我们了解周人思想,它是一份宝贵的资  相似文献   

19.
读上博楚简《周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博楚简《周易》是出土发现最早的《周易》,对《周易》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是作者根据最初整理上博楚简的原稿,给学生讲课写作的阅读材料。不但对已发表的简文释文和校读进行了全面修订,重新分析了简文分组的规律,还补充了一条未发表的简文。通过这次再整理,作者认为,简本《周易》与今本《周易》在排列顺序上是一致的。《周易》是最早完成经典化的典籍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楚简本、帛书本和通行本《周易》的比较以及传统文献的相互印证,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周易》的《豫》卦、《无妄》卦、《蹇》卦、《井》卦、《渐》卦、《涣》卦的六条爻辞,做了初步释读,意在解决《周易》解读中的某些难题,对逐步接近《周易》古本的本义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