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在民主改革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寺院遍地都是,僧侣尼姑占总人口十分之一以上。西藏地方政府400来名正式官员中,一半以上是僧人。而且在同级官员中,一般都设僧俗两官,僧官的职权地位通常都高于俗官。于是外界有许多人都想当然地以为,在西藏出家当喇嘛的人,一定就算迈入了“领导阶级”队伍;喇嘛们都要学经,“学而优则仕”,象古代  相似文献   

2.
拉萨北郊,色拉寺西北三里多远,有一道山坳,地名很吉祥,叫“乌都拉”,意即“宝伞山”。宝伞是藏传佛教最珍视的八吉祥物之一。山坳南坡上,天生一块其大无比的圆石,突兀雄奇,状如伏地灵龟。龟寿千年,自然又是一重祥瑞。西藏人信佛且又很讲究瑞相灵异。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你叫他们不建寺也不行。于是顽石上拔地而起,盖起了三层殿堂,这就是帕邦喀寺。“帕邦喀”是藏语“普隆喀”的转音,意为“顽石山”。西藏只要有了寺院,就会有许多真实的历史故事和附会的传闻圣迹。且举其荦荦大  相似文献   

3.
明朝对西藏高僧的封授恰白·次旦平措明朝对当时乌思藏的主要统治势力即从维漾国师释迦坚赞开始的历任帕竹第悉,都赐给诏书和官爵。明朝皇帝给历任帕竹第悉封给大司徒、靖国公、灌顶国师、阐化王等官职,以及命其掌管吐蕃三个却喀的百姓的诏书、印信等,这显示了明朝对西...  相似文献   

4.
僧伽大师是唐高宗时期从西域沿古丝绸之路来华的高僧。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半个中国,坚持将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弘法施教,济世利民,受到各阶层的广泛崇拜,由此形成的僧伽信仰,遍及全国,流播千载,并经海上丝绸之路东传日韩,对推动佛教中国化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柳升祺先生是我很敬仰的藏学界老前辈。早听说他60年前就用英文撰写,在美国出版过一本向外国人介绍西藏的著作——《西藏和西藏人》(TIBET AND TIBETANS),颇受国外关注,可惜一直无缘拜读。他是怎样描写西藏?写了些什麽?越是读不到,越是感到神秘。再加之该书系与国民党高级官员沈宗濂联署,由曾任沈宗濂英文秘书的柳升祺执笔,仅在国外发行,在那个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难免给人许多稀奇古怪的联想。谢谢中国藏学出版社的睿智慧眼,终于在柳升祺去世3年后(2006年1出版了由先生爱女柳晓青女士亲自捉笔翻译的《西藏和西藏人》中文版,让我一饱眼福。不但澄清了半个多世纪笼罩在国人心头的迷雾,更使我们得到许多“温故而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柳升祺先生是我很敬仰的藏学界老前辈。早听说他60年前就用英文撰写,并与国民党高级官员沈宗濂联署在美国出版过一本向外国人绍介西藏的巨著——《西藏和西藏人》(《TIBETANDTIBETANS》),颇受外国关注,可惜一直无缘拜读。他是怎样描写西藏的?写了些什么?越是读不到,越是感到神秘。谢谢中国藏学出版社的睿智慧眼,终于在柳先生去世三年后,出版了由先生爱女柳晓青女士亲自捉笔翻译的《西藏和西藏人》中文版,让国人一饱眼福。不但澄清了半个多世纪笼罩在国人心头的迷雾,更使我们得到许多”温故而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西藏邮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平 《民国档案》1999,(3):27-31
一、清末民初的西藏邮政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帝国主义列强侵入,国家的独立和主权逐步丧失,政治和经济都受到侵略势力的控制,邮政,作为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就连远离内地的西藏也不例外。光绪年间,印度与中国西藏地区早已在英国人的控制之下。1893年10月28日,中英签订《中英通商条约》;1904年7月28日,签订《英藏条约》;1906年4月4日,签订《藏印条约》;1918年4月2日续订《藏印条约》,修订了《藏印通商章程》…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史书缺载和地理上远离国家政治中心,西藏历史上的蝗灾一直未被学界重视,几乎所有的研究论著均无涉及。然而,随着西藏地方历史档案的陆续整理与出版,特别是有关“虫灾”部分的面世,尽管涉及西藏地区虫灾的档案仅40件,但它却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清代、民国时期西藏地区的蝗灾发生情况、治蝗思想、治蝗方法和灾后赈济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使我们能初步勾画出雪域高原蝗灾和治蝗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9.
喜饶嘉措大师是藏传佛教近代史上一位高僧,雪域学术界著名人士。他爱国护教,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为国家和人民勤奋工作,受到广泛尊重。他毕生致力于民族宗教事业,以渊博的藏学知识和佛学上的重大成就,不仅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而且在中外佛教界产生较大影响。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沟通汉藏文化,增进国内外友好宗教活动及文化交流等方面,他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勤习文善辩经 荣获格西学位喜饶嘉措于1884年(清光绪十年)出生在青海省循化县道韩乡贺庄一藏族农民家中。5岁时,送他到古雷寺学经,开头在洛罗老僧跟…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以清末西藏新政作为起点,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开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过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改革、龙夏改革尝试等,西藏仍未摆脱政教合一、佛法笼罩整个社会的局面。宗教依然主导着西藏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政治发展的基本态势,整个社会宗教氛围依然浓厚,民众沉溺其中而不自知。与此同时,近代化因素随着西藏与外界交流的增加而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来,主张对西藏社会制度进行变革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开始挑战以寺院僧侣集团为核心的保守势力对于传统的固守。但由于西藏社会内部的发展惯性及惰性,最终充当打破西藏社会政教制度格局的关键因素并非来自于西藏社会内部,而是来自于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1.
12.
谭跃 《中国西藏》2010,(5):76-81
2010年5月,北京通州宋庄国防艺术区,一家长期专门展示西藏当代绘画的画廊举办了开幕展,规模虽然不大,但却在宋庄画家村引起了轰动。参加开幕展的八位画家,有六位藏族同胞,他们特色鲜明的作品,独特的绘画语言,深深吸引着参加开幕展的领导和嘉宾。 西藏的画家们把现代绘画的材料和技巧运用于传统绘画的改良中,使传统绘画获得了新的生命,把现代绘画的理念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使西藏当代绘画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布面重彩画。有关的专家和嘉宾从不同角度,谈了对西藏当代绘画艺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英国以赠送、出售方式向中国西藏提供了大批武器,对于英国控制西藏,攫取更多权益,将西藏纳入其缓冲地带战略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对藏武器供应成为撬动英国与中国西藏之间关系的重要杠杆。本文利用英国印度事务部档案及其他史料,对这一时期英国向中国西藏武器供应的时间、种类和数量做了澄清,并论述了其性质。  相似文献   

14.
正喜饶嘉措大师于1884年阴历四月初八诞生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藏族乡贺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乳名多杰。多杰的父亲名叫拉浪杰,母亲名叫拉浪吉,多杰还有一个年长他五岁的姐姐,叫李毛先。多杰两岁时父亲病故,3岁时母亲带着姐姐和他返回母亲的娘家,5岁时母亲把年幼的他送到古雷寺一位叫洛赛的老僧人处。洛赛老僧人是多杰母亲的伯父,他见这小外孙多杰眉清目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佛教界的领袖喜饶嘉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位藏族佛学大师,在光明与黑暗历史交替的关键时刻,他用智慧和担当演绎了人生的精彩华章,被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称誉为"爱国老人"。喜饶嘉措于1916年获得了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此后,喜饶嘉措的名声遍及四方,誉满藏区内外,人们对他的敬仰与日俱增。不久,十三世达赖喇嘛请喜饶嘉措去罗布林卡主持校勘西藏大学者布敦·仁钦珠的所有著述,经过六年时间完成了《布  相似文献   

16.
正近些年,龙厦·多吉次杰和他的"龙厦运动"时常被藏学界提起,显得扑朔迷离,笔者现将手中掌握的史料加以梳理,将其人其事作一个介绍。一、世出贵族龙厦出生在龙厦家族,世袭领地在苏龙地方(今日喀则谢通门县达那)。根据史料看,他的祖先从五世达赖起,做过地方政府的官吏,但都不是达官显贵,历史上也没有出名的人物。按照惯例为官者有一定的政绩,即可获得一些世袭领地,因此龙厦家族在日喀则算得上  相似文献   

17.
喜饶嘉措(1884年至1968年),青海循化县人。幼年出家古雷寺,先后在拉卜楞寺、哲蚌寺求学,考取藏传佛教拉然巴格西学位。曾主持编订出版藏文《布敦全集》和《甘珠尔》校勘工作。民国期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西藏文化讲座讲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等职。  相似文献   

18.
民国32年(1943年),晋城遭灾,这是继清光绪三年(1877年)之后,波及晋城全县的又一次特大灾荒。同年,高平县亦受灾。次年,阳城县又受灾。据《晋城大事记》所载,是年“晋城遭蝗旱大灾,麦苗枯死,树皮草根皆食尽。本年晋城县境内有19万人口左右,人口较战前减少10万多。”而“高平县全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不是藏族,但我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西藏,想念那里的蓝天、雪山、草原、江水,想念那里的阿妈、阿爸和兄弟姐妹。因为,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房东阿妈我是6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去西藏工作,在西藏工作的那些年,我结识了许多西藏人,特别是老阿妈和老阿爸。是他们的爱,让我这个早年丧父又早早离开母亲的人,重新尝到了人间的温暖。几年不去西藏,我就想得慌,总觉得那里有我慈爱的父母。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第一位房东阿妈。那是1962年,我当时在《西藏日报》社的藏编部工作已经两年了。有一次下乡工作,住在一位藏族老阿妈的…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27日,就在美术陈列馆落成后不久,教育部发布了《第二次全国美展筹备委员会组织大纲》,并开始了筹备工作。这次展览会聘请的名誉会长等,都是当时政府最高阶层的首脑。如名誉会长为国府主席林森,名誉副会长为行政院院长蒋介石和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会长为教育部长王世杰,副会长为教育部次长段锡朋、钱昌照。二次全国美展设立了以张道藩为主任委员的阵容庞大的筹备委员会,所聘请的审查委员计46人,几乎囊括了当时国内所有的一流画家和学者。筹委会自1937年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