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民俗》2007,(7):81-82
俄罗斯媒体曾披露惊人新说,一位名叫雷蒙·莫迪的人对4000个有过临床死亡经历的人们进行了调查.发现濒临死亡时人类会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原来早在20世纪初,一个叫做伯恩特的德国医生就曾下过决心,要弄明白人们死后的感觉是怎样的,详细对曾徘徊在生死边界的人们进行了调查后,他发现死而复生的人们在进入死亡世界后首先体验到的是一种强烈的欣喜之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百年前的中国股市可以说是惨绝人寰般的疯狂,各种有钱、任性、爷开心的畸形股票交易市场,导致了早期中国证券市场的四次大崩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史上,被破格录取的仅有两人:一个是知名的历史学家吴晗,他报考清华时数学考分为零分,另一个是因写《围城》而蜚声文坛的作家钱钟书,他报考清华时数学考了15分。但这两个人皆因超人的天赋和卓越的文学才能,而被著名的清华大学慧眼相中破格录取,成了清华校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两位人物。2003年国庆节前夕,一个名叫张业超的考生又在清华大学的校史上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这个特殊的考生,在高考时只考了556分,而清华大学的录取  相似文献   

4.
5.
张佳 《湖南文史》2012,(5):40-40
最近杜甫忽然成了网络名人,一系列“杜甫很忙”的恶搞图片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图片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忙得不可开交,让观者哭笑不得。杜甫生前的确很忙,可他从没工夫去忙这些劳什子,“诗圣”和我们常人一样,忙得更多的是实在普通不过的东西:生计。  相似文献   

6.
熊道蓉  熊道松 《神州》2014,(9):60-6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重,在育人才。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人才必备的要素中,“德”是第一位的,“德”是人才的灵魂,一个无“德”(灵魂)的人是可悲的,甚至是可怕的。本文从当前不良社会风气入手,指出当前“德”育教育的缺失,接着从诚信、爱心、自信三个方面谈其对孩子品德及人格形成的重要,并适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有多少史学家几乎就有多少种历史概念。”因而有人风趣地说:“历史就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辩论”。综观种种有关历史的定义或观念,都是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出发去概括历史的性质,都多少带有个人风格和色彩,都可以说有一定道理。然而,从什么视角出发较能概括历史的本性,并且使历史的定义尽量免于偏狭而较为宽泛,以及对历史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呢?可以看出种种关于历史的定义,都不过是人们的某种认识。对于这  相似文献   

8.
研究过清华大学校史的人都知道,它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清宣统三年四月初一(1911年4月29日),招收第一批学生,在清华园正式开学,这一天是星期日,以后就把每年四月最末的星期日作为校庆日。今年90周年大庆又适逢4月29日。辛亥革命后,当时北京政府教育部下令将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1925年5月设立了清华学校大学部,正式改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学堂(学校)时期的任务完全是为了培养留美预备生,开始由清政府外务部和学部共同领导,民国以后完全由外交部领导。因为这所学校是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设立的,所以美国政府通过美国公使实际上控制校务。早在1906年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  相似文献   

9.
佚名 《文史博览》2010,(8):33-33
<正>近年来,"国学"越来越热,围绕其所展开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在晚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争论中,"国学"是"夷学"、"西学"等概念的对立面,这时它是个文化名词。在学制改革中,"国学"作为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总  相似文献   

10.
《湖南文史》2014,(1):42-43
1972年6月13日,在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议上,陈云以当事人的身份郑重证明说:“我当时在上海临时中央,知道这件事(即伍豪事件,伍豪是周恩来在五四时期用过的笔名。1932年,国民党特务以伍豪的名义在上海各大报纸刊登了伍豪等人的脱党启事,用来诬蔑周恩来。编者注)  相似文献   

11.
《文史天地》2012,(8):94-94
《西游记》中,天庭玉皇大帝手下主管天河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玉皇大帝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下凡后,栖身云栈洞,自称“朱刚烈(猪刚鬣)”。猪刚鬣后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  相似文献   

12.
南晨 《湖南文史》2010,(8):33-33
近年来,“国学”越来越热,围绕其所展开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在晚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争论中,“国学”是“夷学”、“西学”等概念的对立面,这时它是个文化名词。在学制改革中,“国学”作为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总称,与从西方传来的文、理、法、商、工、农、医“七科之学”形成对立,这时它是个学科分类体系中的教育名词。  相似文献   

13.
每到新年,一些年轻人就开始发愁,如何应付长辈的“关心”.网上对于催婚催生的吐槽,年年层出不穷,可见有大量年轻人深受其苦。只要20多岁了还没有稳定对象,父母的话题就绕不开谈恋爱;恋爱了,又开始催结婚﹔结完婚,就问什么时候生娃;生一个娃还不够,还要把二胎提上日程……仿佛在长辈眼中,终身大事是一件一件“催”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从事语文高中教学已有8年,本来以为自己的语文课已经上的很好了:语文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大都喜欢语文课;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好,学校领导也是比较肯定。可是自从读了语文学科教学的研究生之后,随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增多,发现自己以前上的语文课不大像语文课,而是上成了思想课、艺术课或者表演课。所以,语文课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应该值得深思。
  我们在语文课上应教给学生什么?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荣生博士说:“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建设达成新目标的新内容,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当前最为重要也最为迫切的任务。”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那么“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呢?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尚文、李海林等人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言语形式是更本质、更关键、更主要的东西”。而王荣生认为:“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新。”显而易见,后者是从教学实践的层面上来衡量语文教学内容的。  相似文献   

15.
2004年5月,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发现西周大型墓葬群的消息震惊了考古界,一时间,周公庙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有人说这一发现堪称新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有人说这一发现结束了考古界苦苦寻求西周王陵70多年的历史,也有人认为这些大墓不像是西周王陵。那么,周公庙遗址究竟发现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陈丽霞 《神州》2013,(20):59-59
从事语文高中教学已有8年,本来以为自己的语文课已经上的很好了:语文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大都喜欢语文课;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好,学校领导也是比较肯定。可是自从读了语文学科教学的研究生之后,随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增多,发现自己以前上的语文课不大像语文课,而是上成了思想课、艺术课或者表演课。所以,语文课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应该值得深思。我们在语文课上应教给学生什么?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荣生博士说:“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建设达成新目标的新内容,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当前最为重要也最为迫切的任务。”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那么“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呢?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尚文、李海林等人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言语形式是更本质、更关键、更主要的东西”。而王荣生认为:“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新。”显而易见,后者是从教学实践的层面上来衡量语文教学内容的。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以来,4G是个热门话题。关于它的牌照何时发放,各种讨论和传闻不绝于耳。终于,在9月末举办的2013北京国际通信展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给出了明确回应:4G牌照将于今年底前正式发放。相比此前盛传的9月末发放4G牌照,运营商和手机终端厂商又多了3个月的冲刺时间。而大多数普通用户期待的,是这项新技术带来的惊喜与改变。4G究竟是什么?从字面上看,G是英文generation(代)的首字母,4G  相似文献   

18.
石东岳   《纵横》2021,(1):44-48
100多年前的北京,虽然有不少饭庄酒楼,但是人们还是习惯在家中请客,菜品不够就去叫外送服务,不过那时没有“叫外卖”的说法,而是称“叫盒子”。这是因为当年的“外卖”都是店家伙计提着食盒送到点餐人家里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旅游》2018,(1):24-29
临近春节,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今,在这大潮中苦苦挣扎的不仅是返乡者,还有越来越多选择在春节假期出游的旅行者,动车、高铁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旅行的往返时间,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中国又迎来一个个甲午年。120年前,一场甲午战争让江山失色,举国震动;120年后,悲伤、愤怒、反思如潮水般涌来,祭奠着这场并未走远的战争。甲午战争过去了120年,中国人还未完全从悲情中走出来。甲午对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甲午之后,中国做了什么?甲午不仅是一个创伤,更是一个契机,一个起点。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和雷颐,探讨为了“走出甲午”,中国人曾做出的种种挣扎与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