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国台办、民革中央、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为指导单位,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华文化联谊会、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台湾)等单位联合主办,由厦门市政府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10月28日至31日在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有关部委及省市领导出席开幕式。本届文博会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两岸、突出产业、突出投资、突出交易。第四届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张  相似文献   

2.
张蕴 《收藏家》2014,(9):29-31
当纤韧的竹签仔细剔去层层淤土,当柔软的毛刷轻轻拂去千年旧尘,展现于世的不是黄金的灿烂、美玉的玲珑,而是一方方质朴无华的古砚,用手缓缓抚过光滑如丝的砚体,那曾经千万次研磨的旧痕依然清晰可见,那附着于墨池内的残黛依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些经考古而出土的砚,每一方都于端庄凝重中渗透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士族文化之精魄。  相似文献   

3.
张燕 《神州》2014,(7):18-20
<正>自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以来,文化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组织非遗展演、展示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年画、织锦、风筝、剪纸、灯彩、面人、泥塑、香包、陶瓷、漆器、茶叶制作等80余项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石景山体育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进行活态展演。该展览由文化部主办,以春节、年俗为主题,选调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4.
在文旅发展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非遗文化在助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以湘西非遗文化助力旅游民宿发展为研究内容,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湘西非遗文化资源概况和运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依据分析结果,为湘西非遗文化助力旅游民宿发展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5.
非遗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具有民族特有性,是能"活"起来的大众文化。对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产品文创的需求,已开始从保护走向了传承。而走在传承路上的非遗文化,要进一步扩大传播影响度和产品文创性,还需克服重重困阻,做好非遗文化特色挖掘、文创承载体开发、管理专业化。  相似文献   

6.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是一种民间传统玩具,南京人又习惯称之为"嗡",把玩时称"抖嗡"。空竹为手工车木做成,从锯竹子、劈竹子、砍竹子,再到刻竹子、车料子、砂板子等,前后要经过78道工序,一年才能做出1000只嗡。南京是抖空竹技艺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清代中叶以后,南京夫子庙地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的角度出发,以荣昌陶非遗文化为案例,以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荣昌陶非遗文化进行整理和归纳,结合学龄儿童对陶文化教具的需求,分析荣昌陶非遗文化融入学龄儿童教具设计的价值意蕴,提出荣昌陶非遗文化合理运用到学龄儿童教具设计中的设计策略,以期探索非遗文化和学龄儿童教具设计结合的新模式,为扩展国内学龄儿童教具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邵维益 《南京史志》2022,(21):40-42
<正>小学美术是重要的美育课程,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美术教师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文化理解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手段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文化艺术的特点及内涵。在这一背景下,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乡土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视野下的乡土资源囊括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民间美术等资源,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为重视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王楠楠 《神州》2021,(4):28-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在民族民间文化中有着重要载体作用,也对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运用,在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众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在提倡全域旅游的今天,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把"诗和远方"结合在了一起,为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形成全新的资本运营模式和新的产业形态;我国的非遗资源浩若烟海,是我们文化和灵魂的"根"之所在,非遗资源与文创开发的深度结合,不仅是文旅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抓手,也是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同时,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和创新应用,既有利于文旅融合的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文史月刊》2011,(1):1
杨柳青年画为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  相似文献   

13.
陈婕  傅美婷  方舟  蔡媛 《旅游纵览》2023,(23):145-147
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活态视角出发,以珠海三灶编织为例,探讨三灶编织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相关策略。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发现目前珠海三灶编织存在着技艺传承后继无人、传承方式单一等问题,并从活态视角提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优化路径,为珠海三灶编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肖英 《神州》2012,(5):19-19
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目前已有二项国家级、十一项省级、十三项市级、34项区级共60项优秀非遗项目。这些仅仅只是建立了一定的基础,如何使这些非遗优秀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和开发利用,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的传承构建体系,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作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以湛江、茂名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法探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思考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路径,结果表明:①湛茂都市圈非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分布,但并非随机集聚分布;②湛江、茂名地区的非遗旅游资源在空间结构上呈聚集形式,形成1个极核区,4个高密度核心区,4个次核心区;③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经过内外动力的作用,可形成"双循环"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湛江、茂名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法探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思考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路径,结果表明:(1)湛茂都市圈非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分布,但并非随机集聚分布;(2)湛江、茂名地区的非遗旅游资源在空间结构上呈聚集形式,形成1个极核区,4个高密度核心区,4个次核心区;(3)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经过内外动力的作用,可形成“双循环”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非遗文化的输出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环节,乡村旅游也为非遗文化提供了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不断更新,以抖音、快手、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所构成的新媒体矩阵逐渐参与到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新媒体矩阵打破了非遗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拓展了乡村旅游文化的输出渠道,但发展过程中存在非遗传承人缺乏新媒体输出意识等问题。本文结合周村古商城与商河县鼓子秧歌文化等,提出培养新媒体思维、借鉴优秀典例、紧扣国家政策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鑫文  陈琪  丁梓馨  陈静 《旅游纵览》2022,(19):116-119
民宿旅游是中国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湘西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进行活化利用,有利于促进湘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本文站在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对湘西地区民宿旅游发展中非遗文化的活化利用进行研究讨论,旨在实现民宿旅游的生态性和文化性发展,促进湘西地区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伟大的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物。故宫就是这样的象征物。它不只是宏伟的卉建筑,还包括珍藏其间的文物精品,它们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与中华文明成就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20.
正古老漫长的地理变迁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神农架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资源。这里既有北半球罕见的保存完好的中纬度亚热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又有融贯东西、汇接南北、传承千古的古老山林文化。民间文学:《黑暗传》《黑暗传》是一部在民间广为流传神话历史叙事长歌,它采取多种口头与书面文本世代相传,作为"孝歌""薅草锣鼓"由众多歌师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