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尔 《文史月刊》2009,(9):13-13
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师范读书时,深受杨昌济(杨开慧之父)、徐特立等老师影响,思想开放,对国外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久,他萌发了去日本留学念头。后来,由于他组织新民学会及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而放弃这一计划。  相似文献   

2.
正一1915年,朱仲丽出生在湖南。她的父亲朱剑凡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同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留学,两人很谈得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朱仲丽的祖父是清朝的兵部尚书,家有良田万亩,众多房屋。朱仲丽的祖母并非正室,在家中没有地位,常常受了欺负还要忍气吞声。朱剑凡眼见母亲受封建制度之苦,心中为母亲  相似文献   

3.
姜天麟 《纵横》2011,(9):4-11
同师学友 周谷城与毛泽东早年是同师受教的学友。在教过毛泽东的老师当中,也有三位教过周谷城。这就是当时湖南很有名气的老师符定一、袁吉六(仲谦)、杨昌济。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家保存有一封父亲梁君大的信,其中写了梁漱溟对我父亲讲的一段话,谈到他1938年第一次到延安会晤毛主席时,主席曾好奇地问他:“据闻你是广西人,怎么又和湖南湘潭梁姓是一家呢?”原来1918-1919年间,梁焕奎举家避兵祸到北京,住在缨子胡同梁漱溟家。这期间,杨昌济(怀中)先生与梁焕奎、梁漱溟俩曾多次互访。当时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寄住在鼓楼豆腐池胡同未来岳父杨昌济先生家。来为客人开门的常常是青年毛泽东,闻知二梁是兄弟。所以主席多年后有此一问。梁焕奎,(1868-1929),字辟垣,亦字辟园,湖南湘潭人。一生从事湘中矿政学务,…  相似文献   

5.
张家康 《百年潮》2013,(12):4-9
1918年8月15日,青年毛泽东为新民学会赴法勤工俭学的事,由长沙乘火车赴北京,这是他第一次走出湖南的长途之旅。他没有去法国,而选择留在北京。10月,经恩师杨昌济的介绍,他被安排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新闻纸阅览室书记。在北大不到半年的时光,毛泽东读了很多书刊,接触了很多的人和事,这个过程和影响,一直深植于他的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6.
杨开智是杨开慧的哥哥,所以也是毛泽东的大舅哥。 杨开智家学渊源,1914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两年后转入雅礼大学预科。父亲杨昌济执教于湖南第一、四师范学校,进步青年学生毛泽东、蔡和森等常到杨家求教、切磋学问,因志趣相投,与他们兄妹结下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7.
曹蓉 《黑龙江史志》2013,(23):155-156
杨昌济先生作为近代湖湘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是一位品格高尚、学识渊博,具有爱国民主思想的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影响了一大批湖南进步青年。历经10年的海外求学经历以及近20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得杨昌济先生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体系,足见其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不仅如此,杨先生在教育事业上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影响了湖湘大批进步青年,从而也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其教育思想及活动,不仅在当时光芒四射,时至今日同样流光溢彩,为我国当下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14,(20):75-80
黎锦熙和毛泽东的师生情黎锦熙先生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并且主要从事师范教育。清朝末年,他在15岁时考中秀才,不久考入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22岁毕业。1913~1914年,任湖南省立第四、第一师范历史教员,杨昌济、徐特立是黎锦熙的同事,毛泽东、蔡和森等则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上半期湖南留日运动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是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省份,留日运动也走在全国前列,其规模也大于全国其它省份。20世纪上半期湖南留日学生的主体积极参与革命实践活动,为祖国的变革和民族的独立而奔走呼号,甚至献出宝贵生命;湖南留日运动开大规模女子留学日本的先风;但湖南留日学生学成毕业人数和回国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的不多。这与湖湘文化的内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共历史上,一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往往有意降低自己的学历,这样做也许是为了更方便与群众接近。比如周恩来,是南开大学第一届学生,后又去日本、欧洲留学,但他填写履历表时,却一直说自己只是中学学历;再如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及南京军区政治委员的杜平,尽管早年在湖南群治大学上过两年学,却很少向外人谈及这段经  相似文献   

11.
杨昌济的伦理学思想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影响,也受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伦理思想的影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较深,杨昌济从立志、修身、齐家、为学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进行了阐释。杨昌济以中学为体,在《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②一文中对西方伦理学思想进行批判。总体而言,他的伦理思想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基础之上;中西结合;志趣高雅、客观务实;立足现实,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百年潮》1999,(2)
30年代,作为一名学者的蒋廷黻,由于受到蒋介石的青睐而弃学从政,一跃成为国民党南京政府要员,在政坛上显赫一时。出生于湖南邵阳的蒋廷黻,辛亥革命后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20  相似文献   

13.
正刘少奇比任弼时大6岁。刘少奇1898年出生在湖南宁乡,任弼时1904年出生在湖南汨罗。两人是同一批赴苏俄留学的同窗,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同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相识上海外国语学社1920年8月底,任弼时与萧劲光经船  相似文献   

14.
张辉瓒其人张辉瓒,字石侯,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生于湖南长沙东乡,幼年念私塾,成年后先后就读于湖南兵目学堂和保定北洋军官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1911年学成归国,  相似文献   

15.
林之 《百年潮》2002,(5):76-78
旅湘之行,神往已久,除考察网站外,还有两个目的:首先是了一个情结--瞻仰终生景仰的毛主席故居,此愿已足,心旷神怡. 另为解一疑团.湖南古代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地位并不算高,在<中国古代名人词典>中记载的1700多名鸦片战争以前的历代名人中,湖南只有23人.可鸦片战争之后,却人才辈出,甚至在大部分时间里左右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第一代有被标榜为"中兴名臣"的曾、左、彭、胡和魏源、陶澍等著名思想家;第二代谭嗣同、黄兴、蔡锷、章士钊等人影响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第三代由于共产主义先进思想之武装,更是出现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恒、胡耀邦、王震等政治军事大家和李达、杨昌济、徐特立、谢觉哉等哲学家和教育家.百余年来,众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集中出现在同一个省份,一定有其深刻的原因.过去读书时看到一些观点:有人说,因为元明时客家人大量迁入,改变了民族结构,提高了人口素质所致;有人说因康雍年间湖南建省,南闱新开,使湖南读书人免涉万水千山赶考之苦,为湖南举子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也有人从新旧学派的斗争中探讨原因.我感到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同时又觉得没有讲到根本上,没有发掘出导致人才辈出最深远的原因.而这个原因是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正>遇土匪劫去包裹,无奈做了小学教师王一知,原名杨代诚,侗族人,1901年出生于湖南湘西芷江县城一个封建家庭。王一知的父亲杨凤笙少时曾与熊希龄在沅水校经堂一起读书,后来二人一起到日本留学。留学回国后,熊希龄  相似文献   

17.
贾章旺 《文史精华》2011,(11):4-12,1
今年是杨开慧烈士诞辰110周年。 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出生,幼名霞,字云锦。她父亲杨昌济期望她在阳光的照耀下,生命如同灿烂的云霞。美丽而火红。在故乡长沙县清泰乡板仓村,杨开慧度过了童年时代。  相似文献   

18.
谢小红 《沧桑》2009,(1):1-1,13
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先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家,他品行端正,志向远大,学识渊博,教书育人,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崇拜。他欣赏毛泽东,培养毛泽东,举荐毛泽东,对毛泽东的一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陈独秀都是我党的创始人,后来,都曾成为我党的领袖。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人们一直认为:毛泽东与陈独秀之间,自始至终针锋相对,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毛、陈在建党初期,交往甚密,思想也较接近,彼此有较深的友谊,因此,本文试图就毛泽东与陈独秀早期关系作初步考察,以期抛砖引玉。一、建党前,陈独秀对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以深刻的影响。1918年秋,毛泽东因送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第一次到北京,在京期间,由于杨昌济的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当时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陈独秀。通过短暂的接触,陈独秀那对社会问题的精辟见解,深刻地影响着年轻的毛泽东,从此,陈独秀成了毛泽东心目中崇拜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青年时期,他曾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为救国救民而储才蓄能。这一时期,对他影响较大的老师有杨昌济、徐特立、袁仲谦、黎锦熙、方继夏、王季范等。还有一位则鲜为人知,他就是曾担任过毛泽东英文老师的著名学者、民革武汉大学支部负责人——谭戒甫先生。谭戒甫(1887——1974),原名作民,字介夫,曾用名穷奇,湖南湘乡人。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在上海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起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要讲授英语。这一年初,毛泽东首先在湖南省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