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字值多少?     
清朝嘉庆年间有个状元叫龙汝言.他在校对《高宗实录》的时候,由于一时疏忽,对实录中将高宗“纯”皇帝写为“绝”皇帝的笔误未能发现,固而失校,结果被革职,“永不叙用”.乌鲁木齐挂面厂花了16万元人民币在日本印刷了一批挂面包装袋,由于一点之差,把“乌鲁木齐”印成了“鸟鲁木齐”,使这批包装袋全部报废.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末代状元是清朝光绪甲辰恩科(1904年)的刘春霖。刘春霖之所以被称为“末代状元”,是因为他考中状元后不久,清朝就被推翻了,所以,他仅被派过一次云南的差使。起初,刘春霖参加光绪甲辰的恩科考试时,光绪皇帝已被幽居在了瀛台。考试之后,主考官把选出来的前几名考生的卷子进呈慈禧太后观看。  相似文献   

3.
写错一字贬官为民据清史诸籍载,龙汝言乃嘉庆十九年状元,被录为一甲一名,井立即越级任命为‘哺书房行走”,参加《高宗(乾隆)实录》的撰修工作。由于龙汝言一时疏忽,他在撰稿时将“乾隆高宗纯皇帝”误写成“乾隆高宗绝皇帝”,“纯”字误书为“绝“,乃犯了大不敬之...  相似文献   

4.
张之万之最     
在中国历史上,兄弟二人同为宰相的只有河北省南皮县张之万和张之洞。清朝114名状元,张之万是河北省4名状元之一。清朝267年中既中状元、又当宰相的只有8位,张之万就是"状元宰相"之一。关于研究张之洞的书籍和文章较多,知之者较多;而关于张之万的则较少。史称"先有张之万,后有张之洞"。张之万堪称为中国之最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扼要如下:  相似文献   

5.
状元的年龄     
正历史上的状元大都是青年,据统计,有生卒年月可考的状元,其及第时平均年龄如下:唐朝状元平均29.4岁;宋朝状元平均29.6岁;元朝状元平均29.5岁;明朝状元平均32.3岁;清朝状元平均31.9岁。古代科举考试中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尹枢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辛未科考试中状元时年已71岁,尹枢也被称为"古稀状元"。尹枢应试还有段轶事。那年,主考官杜黄裳  相似文献   

6.
刘继兴 《江淮文史》2013,(3):164-166
中国古代自隋朝实行科举考试到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有1300余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先后产生了700多名文状元。那么究竟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呢?很多书刊把张謇说成是"末代状元"或"最后一名状元",其实张謇考中状元是在1894年,其后科举考  相似文献   

7.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二旗的驻牧地是典型的农牧交错、蒙汉杂居区域。清政府在此处设理事同知与通判,隶属山西巡抚,由原来以蒙古都统为首的一元管理体制演变成都统与山西巡抚共同管辖的蒙汉双重管理体制。绥远城将军设立之初,并未过多参与到归化城土默特二旗的事务中。乾隆二十八年(1763),清朝裁撤归化城都统,土默特二旗正式由绥远城将军辖制,从前双重管理体制中地方最高权力的主角也从"都统—巡抚"向"将军—巡抚"转型。通过梳理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司法审理中蒙古官员与同知、通判以及都统、山西巡抚、绥远城将军之间司法审理权的变化,可以揭示该地区二元司法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变迁。  相似文献   

8.
清朝为调整畿辅驻防体系,加强长城沿线的八旗驻防,于乾隆八年,改山海关总管为山海关副都统.至此,山海关副都统成为山海关八旗驻防的最高军事将领,负责管理山海关地区的事务及其辖区的军事防御体系,以巩固清朝的统治.清代山海关副都统皆由旗人出任,历任山海关副都统的旗人一共66人,其民族成分、旗属、任期久暂、反映了清朝政府对山海关副都统人事嬗定情况.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科举制度自唐至清,共出596名状元。状元分文武两种,这里介绍几则文状元的怪闻。新科状元的选取往往取决于皇帝的好恶。清代龙如言未第前,在某都统家里坐馆。这年,仁宗皇帝做寿,某都统叫他代作祝词。龙胸无点墨,写不出诗词,只得抄录乾隆康熙两人的御诗以进。仁宗阅后,大为赞赏,曰:“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读先皇诗。今此人熟读如此,可见其爱君之诚。”便赐为举人,叫其参加会试,结果名落孙山,仁宗对主考官大发脾气。主考官向近侍太监探听,得知底细。次科会试时,主考官选龙如言为状元。仁宗大喜,曰:“朕所赏,果不谬也。”  相似文献   

10.
清朝先后出过141个状元。其中常州一地即有状元4人。吕宫是顺治四年(1647)清朝科举开考“招贤纳才”的第一个状元。  相似文献   

11.
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清朝在新疆东路的巴里坤、辟展、乌鲁木齐和哈密设置了办事大臣。二十五年,新疆东路划归甘肃省管辖,各城办事大臣仍在履行职责。安西提督从巴里坤移驻乌鲁木齐后,办事大臣向其移交权力。三十六年土尔扈特回归后,清朝派八旗驻防新疆东路,三十八年设立的乌鲁木齐都统逐渐参与管理一切兵民事务,导致新疆东路由陕甘总督、乌鲁木齐都统双重管辖。管辖模式的演变是清朝应对新疆局势发展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于氏姐妹与郭沫若黄泽佩郭沫若的终身妻子于立群,是广西贺县桂岭乡人。她的祖父于式枚,是清朝同治年间科举出身的"榜眼"(仅次于"状元")。他的首任官职是广东学台(相当于教育厅长),出任过驻德大使,最后调任朝廷吏部侍郎(相当于人事部副部长)。于式枚是个虔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河南省宝丰县文化馆入藏了两方金代"都统"铜印。一、"都统所印"。出土于宝丰城北20公里汝河南岸的赵庄村。铜印正方形,边长6.2、通高4厘米,重575克,印面左右略呈弧形。印文阳刻九叠篆书"都统所印"。长方形纽,上镌阴文"上"字。印背右刻"恒山公府天兴元年",左刻"造都统所印",均阴文楷书(图一)。"都统"为金代武官之名。按《金史·兵志》"大将府治之称号"条记载:"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置万户,万户之上置都统。"  相似文献   

14.
正有清一代,自顺治三年丙戌(1646年)开科取士,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停止科举,258年间,山东共出了6个状元。他们是聊城的傅以渐、邓钟岳;济宁的孙如谨、孙毓桂;潍县的曹鸿勋、王寿彭。六个状元,分配三县,巧呀!更奇的是傅以渐是清朝开国状元,而王寿彭则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状元,除了下一科甲辰由刘春霖唱收台戏外,他也算是压轴的了,所以称之为山东的末代状元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5.
状元趣事     
吴昆 《文史月刊》2014,(1):80-80
中国自科举制创立到废除,总共出了592位状元。 李蟠是清朝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是个农村汉子,身材较胖,很能吃,虽然脑子不聪明,但是非常勤奋。因为考试时间长,李蟠带了36个馒头上了考场。无奈李蟠写字非常慢,馒头吃完了,李蟠还没有写完。李蟠饿得受不了,只好向监考官要馒头吃。监考官见他可怜,便又给了他几个馒头。康熙皇帝听说了这件事,赞扬李蟠的苦学之心,又看看李蟠的文章还行,就破例让他当了状元。这件事马上传外了,有诗云:“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  相似文献   

16.
南晨 《湖南文史》2012,(3):29-29
自科举实行以来,考取状元是大多数读书人的梦想。清朝咸丰六年(1856)的状元是翁同酥,榜眼是孙毓汶。日后两人都成为清廷的重臣。然而,当年翁、孙为争状元,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末年,梆子腔鼎盛,名伶辈出.在众多色艺俱佳的梆子演员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最高的当推“十三旦”侯俊山.时人对他的评价是极高的,有人说:“状元三年一个.十三旦盖世无双.”“伶  相似文献   

18.
在贪腐横行的专制时代,有几个官吏出污泥而不染!王杰之辈,实属凤毛麟角;和珅之流,则如过江之鲫。从明朝就被誉为"小北京"的陕西小城韩城,不仅诞生了二千多年来受到文人学士拜摹的唯一史圣司马迁,还有清代状元王杰。王杰历经清朝乾隆、嘉庆两朝,以直道立身,被誉为人瑞。尤其在他与和珅同殿列朝  相似文献   

19.
广西历史上的三元祝万里状元,是封建科举时代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获第一名者的通称。有关资料表明,自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殿试取士以来,在中国历史上起码出现过724位状元郎。一般而言,过去的读书人要想成为状元,他必须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三关严格...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总共产生过900多个状元。尽管历朝历代的考试科目和内容多有变化,选拔方式也不尽相同,但经过自下而上的层层考选,能在几十万考生中脱颖而出,状元的文才学问以至书法大都堪称一流。南宋状元张孝祥就因为"词翰俱美"而被高宗钦点为状元,明清时期的状元也大多才艺超群。在一般人看来,状元都是凭借学问渊博与文才出众而金榜夺魁的,其实在皇权至上和避忌重重的封建时代,状元的选拔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