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1998,(8)
民族饭店名厨周苗龙创新菜集锦美酒飘香这道菜是根据淮扬菜“八宝葫芦鸡腿”演变制作而成的。原菜是将鸡腿皮内酿入八宝料后先炸后蒸打汁而成。我在参加第二届北京烹饪大赛制作这道菜时,想到葫芦如果能装酒就好了,所以就在馅料中加了适量的白兰地酒;为使外形更像葫芦,...  相似文献   

2.
菜中有权术     
古代的皇帝吃饭有个规矩,叫“菜不过三口”. 就是一顿饭里,面对着满桌珍馐,不管皇帝喜欢吃哪一道,就单道菜而言,都不得超过三口.皇帝吃饭,一旁有太监监督着.哪道菜,皇帝吃了几口,太监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要是有某一道菜,皇帝吃了三口,太监马上就会将该道菜撤下去.接着,连着十天半个月的,这道菜都不会出现在饭桌上了. “菜不过三口”,正是法家权术的体现.身为一国之尊,最怕让底下的人知道弱点.所谓的弱点,可以指皇帝性格或能力上的缺陷,也可以是皇帝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3.
散叶     
<正>蒋介石爱吃"庐山三杯鸡"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庐山美庐居住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庐山三杯鸡",并且这道菜还是蒋夫人用来招待贵宾和政界要人的必备菜。1949年,蒋介石离开大陆去台湾后,一直没有忘记"庐山三杯鸡",并把三杯鸡的做法在台湾加以改进,加入一种台湾当地盛产的叫"九层  相似文献   

4.
白果全鱼     
在前不久举办的北京争办奥运烹饪技术大赛上,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酒家的特级烹调师薛国善推出参赛作品——白果全鱼荣获了金牌。此菜以黑鱼为主料,配以美国夏威夷产白果,经过精心烹制,具有色泽红亮、香脆可口、食用方便、营养丰富等特点。各位朋友如果想品尝这道菜,请到位于学院路的芙蓉酒家;如果您想了解此菜的制做过程,  相似文献   

5.
过年     
正今年过年,我过的很快乐。除夕夜那天晚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伯一家、小姨一家,还有我的一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和平时的饭可不一样。平时的饭菜只有6、7道菜,而今天的年夜饭有20多道菜,比平时丰富多了,更加有了过年的味道。今天的菜有牛肉、羊肉、鸡汤。哇,有很多我喜欢吃的。首先,我就夹了一块牛肉,好吃极了!人多  相似文献   

6.
张章景 《旅游》2005,(9):16-17
中央电视台曾采访过武夷山的美食,兰花蛇丝、菊花石鳞腿、鸡茸金丝笋、茉莉石轮、泥锹粉丝、岚岩熏鸡、涮兔肉、吴吞鲤龟干、五夫田螺煲、上梅熏田鼠、锅贴豆腐等。武夷山,一个偏远山区会有那么多吸引人的美食,除了物产特殊外,更重要的是有一位大人物在这里主持讲学,他就是朱熹。相传朱熹在治学之余颇好美食,就自己动手制作。他制作的“十锦”,文人墨客雅集小趵,交口称赞,很快在乡村流传。因为朱熹谥号为“文公”,可以又叫“文公菜”。这里的学生在赶考前夕,家人必备此菜,祈愿考生才思敏捷,一举上榜。民间传说这是武夷山家制琼林宴,这道菜在山民间广为流传,(?)席上都用,已成为武夷山菜系的看家菜。文公宴还带出了幔亭宴、九曲宴、蛇宴等,把武夷山的地方宴推向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7.
九碗三行子     
回族人待客的菜肴多为九只碗盛放的菜,放在61厘米的木质盘中摆成三行,九碗菜同时端上来,呈四边型放置,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三行,故日"九碗三行子"。  相似文献   

8.
王超 《文史精华》2013,(9):64-64
关于"瓜菜代"一词,现在常见的解释是:"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人们的生活遵循‘低标准,瓜菜代’的口号,以瓜菜代替口粮度日。"1992年大连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新词语大辞典》中,更把"瓜菜代"释义为"困难时期人们以瓜菜代替粮食渡过饥荒的方法",这都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9.
江南蔬菜     
<正>"菜,草之可食者。"这是权威的古籍注解。《现代汉语词典》认同这一泛称,并友善地加注为"泛指绿叶的蔬菜"。青菜蔬菜中,青菜系平民,且绝对可以"人民的名义"注册为"菜"。青菜,伴我成长的菜,因为太普通,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所以名不经传。查《本草纲目》级植物、医药书,  相似文献   

10.
河南人遇到逢年过节或是家中来客,总爱做一大锅杂烩菜来招待客人。杂烩菜就是把白菜、粉条、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姜、葱、香菜以及其它佐料熬成一大锅。吃时,一人一碗,或配蒸馍,或配面条米饭,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这种就餐形式在河南由来已久。其实这道菜最初的名字不叫杂烩菜,而是叫做“炸桧菜”。关于它,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南宋时期,金兵屡屡南犯,赵宋王朝摇摇欲坠。当时朝廷内部分作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身为兵部侍郎的朱敦儒因主张抗金,被奸相秦桧在高宗面前奏了一本,丢了官职。他回到河…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里有道菜很特别,叫“荷叶儿莲蓬儿汤”,因为调逗王夫人丫环金钏而挨了贾政暴打后的宝玉首先想吃的就是它。这道菜的味道如何暂不管它,但做菜的器具却很特别:“原来是个小匣子,里面装着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  相似文献   

12.
张森奉 《文史月刊》2008,(12):50-50
山东孔府本名衍圣公府,至今已经历近900年。吃“是”孔府的一大特色,发展到清代,孔府厨房能跟上皇宫的御膳房。清乾隆皇帝来曲阜,孔府曾以196样菜的满汉宴来招待。此时正好是春天,厨师想,乾隆是皇帝,山珍海味恐怕早已经吃腻了,便打发人去捋了一捧杏叶回来。厨师把杏叶浸在熬好的糖水里,盛出来一凉,外面发亮,里面鲜绿,很好看,起名叫琉璃杏叶。乾隆非常欣赏这道菜,觉得很好吃,于是,琉璃杏叶就成了孔府名莱。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奇台县有一道地方名小吃,土鸡芋芋子,名字很土,本身就带土,但这道菜绝对是美食,与当地的羊肉焖饼和过油肉拌面并称为'三大王牌'。土鸡芋芋子这道菜的主要食材是土鸡和土豆,做出来却不是大盘鸡。奇台盛产土豆(当地人称之为'洋芋')和面粉,这两种食物源自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奇台人引以为豪的产品。芋芋子就是把蒸熟的洋芋去皮后,  相似文献   

14.
正这篇小文,不是描绘美国总统青年时代的头饰和发型的。说的是驰誉江南的一道名菜狮子头。作为自小出生在上海、成长在上海的一个居民,我们从学生时代就知道上海的餐馆里有一道名菜:红烧狮子头;而且知道,红烧狮子头是江苏扬州著名的"三头"之一,那就是砂锅鱼头、赤扒大猪头,红烧狮子头。其中红烧狮子头最为人们所知,在上海普通的餐馆里,在上海很多单位的食堂里,几十年来都有这道菜供应,受到人们极为普遍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正"我请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这是著名的相声贯口《报菜名》,一气呵成将传统津菜的丰富烹调技术和众多知名菜品展现在听众面前,津菜的诱人香气跃然纸上。天津是一座临海的港口城市,紧邻北京,环抱渤海,旧称"天津卫",在天津早就有九河下梢之说。特别是自金朝建都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到恶作剧,我可不算能手或专家,但是我挺喜欢的。我曾经干过许多"坏事":在妈妈的口袋里装了一只假老鼠,结果妈妈在掏钱的时候掏了出来,发出的尖叫声震耳欲聋;爸爸难得做菜时,我在油里放了5勺盐,结果爸爸做出来的一桌菜只有凉拌黄瓜不咸,其他的菜都齁死人了……  相似文献   

17.
葑菜腌菜     
赖广昌  木子 《旅游》2012,(3):11
故乡有种蔬菜名叫"葑菜",读《诗经·邶风·谷风》时,发现已有记载:"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我猜想这个葑菜肯定是一直从古代吃下来的菜了。偶然翻阅清人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其中"芜菁"条下有这样的记录:芜菁,昔人谓葑、须芥、蕵(sun)、芜、荛、芜菁、蔓菁七名为一物。翻到"芥"条,其中几句话让我异常兴奋:"江西  相似文献   

18.
华国锋同志的饮食习惯数十年不变:简单。谢师傅说,给华老做饭很省事,因为他爱吃的东西就那几样,从来不变。蔬菜喜欢吃大白菜、萝卜、南瓜、山药,这些大多是自己在院子里种的;肉类只爱吃水煮羊肉;至于海鲜、鱼,他从来不吃。"只要是这些菜,你怎么做他都  相似文献   

19.
秦九凤 《文史春秋》2002,(11):40-40
周恩来总理生活很俭朴,他生于淮扬菜的发祥地楚州城,因此对淮菜情有独钟。红烧狮子头便是周恩来特别喜欢吃的一道菜。据周恩来的厨师安振常回忆:建国初,总理特别忙,在总理身边做服务工作的人员都希望他老人家能吃得好些、睡得多些,以适应他那没日没夜的大强度的工作。我一到西花厅上班便问在总理身边做菜多年的老厨师王诗书、桂焕云他们,总理最喜欢吃的有哪几道菜。他们告诉我,总理喜欢吃烩干丝、红烧百叶结、红烧狮子头等。这样我心中就有了数。  相似文献   

20.
朱红  吴若峰 《旅游》2005,(10):66-72
宅门菜在北京兴起有一阵子了。但也仅仅是少部分人知道、少部分人光顾。因为它不是开给大众的,它针对的也就是那一小撮人——真正懂得吃、并且吃得起的人。 吃宅门菜要懂宅门菜的规矩。经营宅门菜的人家绝不会挂招牌的,因为宅门菜是自家做,做给自己人的。不是面对大众的餐厅,为什么要挂招牌呢?去吃宅门菜不能点菜,你去朋友家吃饭,能自己点菜吗?必须预订,位子有限,不预订不行;吃了宅门菜,最好打听一下这菜的来龙去脉,因为主人和这宅子肯定都有点故事;宅门里没有经理,只有管家,尽管他们干的事情相当于餐厅经理;宅门里的服务员叫丫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