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谭玉龄是溥仪的第三位夫人,她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她的死因,由于解释诸多,更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虽然溥仪在其手迹中称谭玉龄为“我的最亲爱的”,但他始终拒绝接受谭玉龄的骨灰坛。而在最近,谭玉龄与溥仪的骨灰忽然被人合葬在一处。本文作者以其独特的视点,为您揭示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正爱新觉罗溥杰(1907-1994),满族,清朝皇族,是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亲弟弟,父亲是第二任醇亲王载沣。溥杰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幼年时,他陪伴已经退位的溥仪,在皇宫里当伴读;少年时,恰逢"冯玉祥逼宫事件",溥仪被迫搬出皇宫,迁移醇亲王府,后去了天津静园;青年时,他与溥仪为了光复祖宗江山的美梦,借着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2017,(10)
正1921年,退位后的溥仪仍然居住在紫禁城内。担任他英文老师的英国人庄士敦发现,溥仪的眼睛已经近视得很厉害了,以至于看不清面前书桌上的小闹钟。庄士敦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内廷相关人员和溥仪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没想到他们对此全都漠不关心。庄士敦自告奋勇找了一个眼科医生,可是端康太妃(瑾妃)严令手下人不让医生接近溥仪,理由是:"皇上"的龙目非常珍贵,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看的。她说:"假如让这个外国大夫检查,结果是近视眼,那皇上就要戴眼镜。这太不像话了,你看一下,我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以后溥仪退位。根据民国的“清室优待条件”,准许溥仪继续在宫里居住。从此溥仪就开始了他童年和少年的闲居生活。少年溥仪很爱赶时髦,像剪辫子、学英文、装电话,只要是新鲜的事物,他都要尝试一番。1917年,溥仪11岁。有人向宫里进贡了一辆自行车,溥仪如获至宝,他和婉容很快就学会了,经常在紫禁城里骑着转悠。紫禁城的宫门都有门槛儿,车骑到跟前就得下来。虽然溥仪已经退位,但在内廷仍是“皇上”,而皇上骑车必须畅行无阻。  相似文献   

5.
郭布罗·润麒先生是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他是当之无愧的末代国舅。他娶溥仪的三妹韫颖为妻,又成了名副其实的驸马爷。 外祖母的平民教育 溥仪被赶下台的1911年,郭布罗·润麒降生在北京东城区一个望族之家。自从姐姐婉容被选人宫中之后,他便和皇帝姐夫结下了不解之缘。望子成龙的父母怕他荒废学业,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止他进宫伴君。  相似文献   

6.
正一谈起伪满时期的溥仪,我们往往定义他为"傀儡皇帝",并常常形容他"软弱"、"妥协"等等。在既往的史实中可以找到许多确凿的证据,直到今天,我们这么理解溥仪的形象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溥仪在任伪满"皇帝"时,有一项不凡的举动,恰恰与其根深蒂固懦弱的形象有所不同,那就是他曾尝试着建立一支私人武装,并以此为基础,逐步获得军事上  相似文献   

7.
民警与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一生坎坷。他3岁登基,在位3年后退位,按袁世凯对清室的《优待条例》,溥仪退位后皇帝的尊号不变,仍住紫禁城,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又推出溥仪做皇帝,但仅11天就宣布退位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驱除出宫,他只好去天津居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相似文献   

8.
帝王之家 神秘童年 韫和的祖父爱新觉罗·奕 ,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受封为醇亲王。奕的第二个儿子叫载 ,在短命的同治皇帝驾崩之后,被慈禧太后立为皇帝,这就是光绪。韫和的父亲载沣即奕 的第五个儿子。他的长子溥仪就是末代皇帝宣统,他自己即受命监国摄政王。 载沣曾娶一妻一妾,按清代皇族的俗习,妻子叫福晋,妾即称为侧福晋。福晋并生有两男三女,即溥仪、溥杰与韫 、韫和、韫颖。在这个帝王之家,福晋生下的男儿都称为阿哥,女儿即叫做格格,如果按汉人的习惯,就是公主的意思,所以韫和在王府里排是二格格,或说二公主。她是光绪的侄女,宣统的妹妹…  相似文献   

9.
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虽然算不上“诗人”,但他从小接受严格的皇家教育,他的老师陈宝琛、郑孝胥等人都会作诗,他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溥仪的少年时代,正是白话文运动兴盛时期.少年溥仪喜欢阅读白话新诗,兴之所至也写了不少.  相似文献   

10.
记得"文革"劳改中,溥仪、杜聿明、沈醉、杜建时和我,去一家纸厂拉写大字报用的纸和笔墨。 一进大门就看见地上的大字报,满墙也是大字报。溥仪手里还夹着香烟,沈醉看见不敢说他,对溥仪做手势,用手指做熄灭烟头的动作,溥仪不理解,举着香烟来回晃悠。我挨着溥仪小声说:"把烟头熄灭了!快……"溥仪还不理解。  相似文献   

11.
卢明辉 《百年潮》2000,(5):27-31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札萨克亲王德穆楚克栋鲁普(以下简称德王),是个颇有政治野心的“泛蒙古主义者”。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废退位,德王听到这个消息痛惜不已,如丧考妣。其后他和溥仪犹如政治上的“孪生兄弟”,为追求复辟“帝制”,不惜出卖民族利益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在日本的卵翼下,继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皇帝之后,德王当上伪“蒙疆”(“蒙古自治邦”)主席。德王与溥仪,积极充当日本侵华“满蒙政策”的帮凶。同时德王还勾结日寇,进行所谓“日蒙合作”阴谋活动,妄图实现其做“蒙古大帝国”皇帝的迷梦。  相似文献   

12.
文达 《旅游》1996,(12)
1961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故宫博物院里出现了一次有趣的“导游”活动。导游者是当年清朝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接受导游的有出版社的编辑和博物院的专家等。 这是溥仪被特赦后第二次来故宫。前一次是1959年,溥仪为同游者杜聿明等人,当了一次义务解说员。 这回来故宫,与前次不同了,溥仪直接就当了导游员。这次他到故宫来,是专为写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寻找回忆线索和写作灵感的。游览路线由他提出,游程包括了一部分未开放的像毓庆宫、乾隆花园等地方。当时,故宫博物院正在布置光绪皇帝当年的寝宫原状,以向游客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溥仪在清宫最后的住处,就是当年光绪的住处养心殿,博物院方面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希望溥仪就便给提供些情况。就这样,溥仪这次成了导游者。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刀剑发展到清代是一个高峰,而清朝刀剑中,皇家的刀剑最具历史价值。清代皇家刀剑为数众多,制作精良,并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作为宣统皇帝的溥仪,在紫禁城时尚未见到为他制作的佩刀,清朝就烟消云散了。但其后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持下,溥仪充任了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在一些影像资料中,在不同场合身着不同制式服装的溥仪佩带着样式各异的佩刀。当然,此时溥仪的佩刀和清代皇帝的佩刀有着根本区别。清朝皇帝的佩刀的制式、尺寸、纹样、颜色等都是根据《皇朝礼器图式》的规定,由清内务府造办处锻  相似文献   

14.
潘荣 《文史春秋》2004,(10):9-13
在位于天安门东侧的北京警察博物馆里,收藏着两件珍贵文物———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户口登记簿和他当年给自己报户口时的历史照片。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两件文物,特别是那张历史照片,为到警察博物馆参观的绝大多数人所津津乐道。照片上给爱新觉罗·溥仪上户口的那名警察吴静深和“文革”中数次“救驾”的北京警察史育才自2001年7月警察博物馆开馆后,一度成了“名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众多报刊杂志的记者争相采访他们,于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公民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渐为人知  相似文献   

15.
爱新觉罗·溥仪(1906 ̄1967)是清朝末代皇帝,被辛亥革命的风暴赶下皇帝宝座。他虽然退位,但是仍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妄图复辟大清王朝,恢复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日本为实现大陆政策,千方百计地在我国寻找为其服务的代理人。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九·一八”事变前,溥仪终于和日本勾结在一起,成为日本的又一个利用工具。本文将通过对溥仪与日本这种勾结关系发展过程的阐述,分析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末代皇帝溥仪少年时在紫禁城里深居简出,生活很是单调.为了摆脱孤独、苦闷的宫廷生活,他曾醉心痴迷于文学创作.但由于帝师徐坊、陈宝琛等人对溥仪的文学写作漠不关心,一切听其自然,所以溥仪的诗文一直没有多大长进.  相似文献   

17.
妃子与皇帝离婚,这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250多个皇帝中,只有皇妃鄂尔德特·文绣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傅仪一案,真正叫做史无前例。(一)文绣,字慈心,是满族鄂尔德特氏瑞恭的女儿。1922年皇宫选后选妃,有人拿着4张女孩相片叫溥仪挑选,溥仪对此并不大感兴趣,心中更没有什么美人标准。他拿着相片看了看,觉得个个都长得差不多,既无好感,也不厌恶,似乎没什么挑的,拿起笔在一张相片上画了个圈,这便是皇帝自己“圈定”的妃子文绣。文绣当时只有14岁,从小受的是三从四德的封建教育,虽然相貌稍逊于婉容,但她娴静内向,谦逊老…  相似文献   

18.
溥仪大婚是民国初年的一件大事,它吸引了各方的注意。各方人士的态度与目的不尽相同,而其中前清遗老与驻华使臣的动向引起了民国政府的关注。民国政府加强了对溥仪大婚的监督,使其控制在民国许可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优待条件的存在令民国政府还充当了其大婚经费的承担者与秩序维护者的角色。而民国政要与前清王朝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其也成为了溥仪大婚的积极的参与者。因此,民国政府的参与是溥仪大婚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民国政府监管的不力,令溥仪大婚中背离民国潮流的行为得到凸显,以致废除优待条件的呼声不断。这加剧了皇室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是毛主席派我来的”在为调整社会主义各种矛盾而苦苦思索的日子里,毛泽东不但在进行理论总结时提到“宣统皇帝”,而且在生活当中以及具体的活动安排上,也没有忘记溥仪。在“政治挂帅”株连成风的背景之下,正是毛泽东本人亲自为溥仪的叔父和胞妹解除思想顾虑,解决经济困难,让他们前往抚顺探望亲人。1956年1月30日至2月7日,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载涛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出席了会议。在一次宴会上,周恩来热情地与载涛打招呼,并把他引荐给毛泽东,说这是溥仪的叔父。毛泽东握住载涛的手,亲切地说:“溥仪在抚顺学习得不错,读了不少马列…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代皇后婉容,天性热情开朗,从小受到过良好的西式教育和文化熏陶,她一心做着当上流贵妇的美梦.但入宫之后,溥仪感情的冷漠无常,再加上与皇妃文绣的争风吃醋,致使她与侍卫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