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出身于普通的农家,13岁中秀才,17岁东渡日本求学,18岁时弃文从武,并改名蔡锷。21岁时以一文弱书生考入号称"东亚将星摇篮"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繁重的学业与残忍的训练面前,身体瘦弱的蔡锷不但没有倒下,而且成绩名列前茅,与蒋方震、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得到了日本军界的认可,为国争了光。回国后,蔡锷在广西苦干了5年多,  相似文献   

2.
1911年武昌起义后,蔡锷出任云南省都督,1913年9月,袁世凯将蔡锷调到北京,出任参政院参政,授衔昭威将军。袁的真正意图是怕蔡锷谋反,把蔡锷控制在自己身边。  相似文献   

3.
蔡锷任职袁世凯北京中央政府期间,结识了年仅十六七岁的风尘女子小凤仙。小凤仙本不是"名妓",更非助蔡出京的"侠妓",这些"美誉"皆源于为反袁称帝献出了年轻生命的蔡锷的英名。蔡锷与小凤仙的交往,只是他返回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谋略中的一环,不存在所谓"相恋"的问题。其京津脱险,经历了出京和离津两个步骤,出京并未逾越袁世凯所允许的范围,唯有离津才称得上"潜逃"。小凤仙对蔡锷的成功返滇起了一定的掩护作用,却是她始料不及的,但其祭奠蔡锷的行为理当受到尊重。历史研究不能盲目随"后现代"理论起舞,应高度重视史料辨伪和史事考证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以蔡锷为主力的云南护国军北上"护国讨袁",没想到入川时受挫退守纳溪。面对兵力10倍于己的北洋军,进攻泸州的护国军"命悬一线"。危急关头,蔡锷令任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队长的朱德星夜兼程赶往纳溪要塞棉花坡阻击北洋军。1916年2月17日,朱德,奉蔡锷的命令率领部队紧急支援驻防纳  相似文献   

5.
正一、缘起1943年7月,刘达武所编《蔡松坡先生遗集》问世。他在该遗集的《蔡松坡先生年谱》光绪二十六年(1900)条下记曰:梁启超招蔡锷入《新民丛报》馆襄笔政,"署名奋翮生,一署击椎生"。(1)由于后来的历史研究者普遍釆用这一记载,于是击椎生这个名字就与蔡锷的英名一起广泛流传开了。这一记载的真实性,其实大可怀疑,《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才创刊,1900年何须"襄笔政"之人?蔡锷这年实际是在《清议报》分任文字之责。(2)此外,无论是《清议  相似文献   

6.
蔡锷的受教育是多元的。中学西学都有根底,又能互相参照,取长去短,以修身立已,治国平天下,是十分理想的事。蔡锷得到的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所能得到的相当全面完善的教育。这是蔡锷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天资卓越的人物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将才",其造就,有祖先血缘、家庭环境和后天教育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1915年底,袁世凯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复辟帝制,举国哗然。时为云南都督的蔡锷率先登高一呼,发起"护国战争",全国立刻应者云集,终致袁世凯在人们的唾骂声中死去。可以说,是蔡锷给了袁世凯致命的一击。然而,蔡锷和袁世凯并非一开始就水火不容;相反,两人刚开始很是英雄相惜。蔡锷最初甚至是袁世凯的"铁杆",而袁世凯也对蔡锷青睐有加。蔡锷是一个职业军人,而且是一个优秀的职业军人。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时,蔡锷与蒋方震、张孝准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还是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他就深受军国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8.
1904年,蔡锷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省训练新军.他在任广西测绘学堂堂长时,一个当年日本士官学校同学的日本人,改姓李,投到蔡锷门下.这人做事认真勤谨,受到蔡锷的赏识.由于他的长相跟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其他人都不知他是一个外国人.  相似文献   

9.
唐朝杜牧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太有名了,从此"商女"常常被作为纸醉金迷的典型,其实商女亦不乏爱国。风起云涌的民国时期,就出现过不少颇有气节的义妓。大家最熟悉的民国义妓,当然是小凤仙。蔡锷为了麻痹袁世凯,就装作迷恋小凤仙成天泡在窑子里。两个人假戏真做有了感情,小凤仙掩护蔡锷逃出了北京城,自己却被袁世凯抓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包括本人在内的历史研究者对蔡锷生平事迹的介绍,有个毫无例外的共识,即都说他1900年留学日本期间,曾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经查,学术界这一共识,纯粹来源于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一文。其实,梁启超此文所述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他不过是在当时人们对"护国英雄"蔡锷的尊崇和景仰的社会大环境下,为给蔡的早期生平增添一个不大不小的亮点,并借此展现一下自己在自立军"勤王"起义中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以博得更多的"点赞",而有意编造的一个"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的美丽故事而已。  相似文献   

11.
从几件历史文物看护国讨袁时期的蔡锷与朱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锷与朱德同是护国讨袁时期功勋卓著的人物。近年来,新发现了很多有关蔡锷与朱德的文物实物资料。这对于研究蔡锷与朱德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依据,本文试从泸州现存的几件文物资料说起,谈谈护国讨袁时期的蔡锷与朱德。  相似文献   

12.
陈扬桂 《文史博览》2014,(11):51-52
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逝者举行的葬礼。在我国,事实上的国葬,自古一直沿袭至今,而法定“国葬”则是民国的特产。 1916年11月8日,33岁的蔡锷病逝于日本,举国悲痛。孙中山抱病撰写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给予蔡锷极高的评价。为了表彰蔡锷缔造共和的功勋,11月10日,湖南省省长谭延闿致电各省,倡议为蔡锷举行国葬:“此公义旗首拔,艰险备尝,缔造共和,厥功最伟。……国家追念元勋,自应赐予国葬……”12日,梁启超等人致电冯国璋及西南各省,赞成赐予国葬。19日,时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复电,表示将为蔡锷举行国葬。  相似文献   

13.
蔡锷是否加入过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新近出版的由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断言:蔡锷“未加入进步党”(见该书下册第501页);有人则认为“蔡锷所属党派还有待查考”(转引自谢本书《关于蔡锷的评价》一文,见《云南日报》82年1月29日《百家言》栏);而由山东大学等四院校历史系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近代史》,则称蔡锷为“接近进步党的军人”(见该书第483页)。  相似文献   

14.
朱德与蔡锷既是师生和上下级,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并肩对敌的战友。在蔡锷领导的辛亥昆明重九起义和讨袁护国战争中,朱德英勇奋战,蔡锷将其从连长擢升为营长、团长直到旅长。  相似文献   

15.
蔡锷是对中国近代史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最近在护国军总参谋长殷承后人处发现了涉及蔡锷的若干史料,论文采用新发现的史料就蔡锷离桂赴滇,领导昆明辛亥重九起义的原因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文史天地》今年第一期《蔡锷与唐继尧谁是护国运动首功》一文,认为护国运动的首功是唐继尧而非蔡锷。事实上,从辛亥革命中的云南“重九起义”到“护国运动”(非仅指护国战争),蔡锷的功劳都在唐继尧之上。蔡锷一直是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的革命派,而唐继尧不过是投革命之机而成长起来的地方军阀。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正1915年12月,蔡锷在云南首举义旗,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由于云南护国军早期准备充分,士气旺盛,开战后连连告捷,但至1916年2月,前线主力在泸州纳溪战场遭到袁世凯优势兵力的顽强抵抗,战事进入僵持状态。最初护国军分为三个军:第一军军长蔡锷,第二军军长李烈钧,第三军军长唐继尧。护国军分左右两翼出发,蔡部入川,兼图两湖,李部入桂,图粤、赣、闽等地。贵州宣布独立,云南有了联盟,蔡锷  相似文献   

18.
正1915年12月,王伯群与蔡锷、戴戡同船从天津回到云南,即代表贵州出席了蔡锷、唐继尧召开的决定云南起义的第四、五两次军事会议,并参加歃血为盟的宣誓。12月23日,按照天津会议的决议,以云贵两省军政领导人名义向北京政府发出警告电,敦促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民国。署名的有蔡锷、唐继尧、王伯群、任可澄、刘显世、戴戡。贵州护军使刘显世的签名由王伯群代写。当时,对于袁世凯称帝,刘显世的态  相似文献   

19.
蔡朱有师生谊,更具战友情。惜蔡锷英年早逝,否则,真"环顾中原谁是主"了。1909年,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这里介绍的是朱德同志在反对北洋军阀  相似文献   

20.
陈扬桂 《湖南文史》2014,(10):66-66
1904年,蔡锷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省训练新军。他在任广西测绘学堂堂长时,一个当年日本士官学校同学的日本人,改姓李,投到蔡锷门下。这人做事认真勤谨,受到蔡锷的赏识。由于他的长相跟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其他人都不知他是一个外国人。民国元年,陈蓂赓都督云南,任命李某为团长。李某每天带领亲信巡行于云南四境,表面上十分尽职,从不歇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