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编修方志,关于体例和篇目及二者的关系,很多方志理论书籍(或论文)都有或详细或简略的解读,本文所言的"体例",非指述、记、志、传、表、图、录七种体例,也非指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种编纂体例,而是指篇目的"结构体例"之一种:篇、章、节、目体  相似文献   

2.
<正>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元史研究,会注意到"30后"学者在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核心作用。所谓"30后"学者,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批学者。他们普遍在20世纪50年代(或稍前稍后)接受高等教育,"文革"前在专业领域初露头角,改革开放以后真正进入学术生涯的黄金时期。杨讷先生(1935—2019)就是"30  相似文献   

3.
楚汉时期重要地名"青阳"的位置一直是未得确解的千年谜题。本文指出,秦汉时的青阳,指的是长沙郡(国)青阳县,治地位于今湖南湘阴北境青山岛上;史籍所谓"荆王献青阳以西",指的是前278年楚顷襄王通过楚秦会盟,把湘江以西以洞庭平原为主体的区域割给秦国;史籍所谓"越水长沙,还舟青阳"八字,意为越人水攻长沙(后),(北上)聚舟船于青阳。青阳位置谜题的解决,有利于楚国末年以至汉初洞庭平原自然面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杨振兰 《民俗研究》2007,(2):192-204
汉语中的后缀"子"作为名词的形态标记,表示事物范畴,其中的事物包括"物"也包括"人",我们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同时参考了<汉语大词典>,统计出指人或与人有关的名词约160个(称之为"子"缀词),带"子"的惯用语约55个,总计约有222个词语,指人名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直接称人:小子、毛孩子、鬼子、老头子;2)指称某种特殊体貌的人:聋子、矮子、瞎子、麻子;3)指称具有某种人格的人:赖子、痞子、愣子、油子;4)指称具有某种特定行为特点的人:骗子、贩子、拐子;5)因隐喻而产生的与人的品性或行为有关的抽象概念:帽子、辫子、架子、空子等;6)由"子"缀词构成的表示人的某种行为的惯用语:如摆架子、扣帽子、甩脸子、钻空子等.  相似文献   

5.
<正>《宋會要輯稿》點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已考訂繫年錯誤達二千八百餘條(點校本《序言》),但仍不免遺漏,兹提供二例。《1稿·兵》二九"邊防門"之三〇:(紹興)二十九年二月十三日,詔:"禁止私渡淮人,累降指揮,已是嚴  相似文献   

6.
<正>Poshtel(或者poshhostel)的盛行,被世界旅游市场(World Travel Market)确定为2015年旅游的一个关键走势。其实,无论Airbnb还是Poshtel,都反映出这个时代人们对社交的极大需求,传统上"零社交"的住宿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精品旅舍力拼颜值Poshtel是"posh"(华丽、奢华)与"hostel/hotel"(宿舍/旅店)的结合体,指拥有高科技设施或者豪华装饰的精品旅舍,除了适合背包客和年轻人外,对于  相似文献   

7.
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记述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写道;"当奏派(袁世凯督练新军)时,常熟(指翁同龢)不甚谓然,高阳(指李鸿藻)主之.诅成立甫数月,津门官绅啧有烦言,谓袁君(指袁世凯)办事操切,嗜杀擅权,不受北洋大臣节制.高阳虽不护前,因系原保,不能自歧其说,乃讽同乡胡侍御景桂,披拾多款参奏."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研习《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基础上,对其中五处简文的训释、句读等提出了新的看法:《为吏治官及黔首》简2贰"里中"指所聚居的里中;简20叁"毄"读作系,训作约束;简23叁""读作蒐,訓作聚集;《占梦书》简27贰"梦死者复起更为官(棺)郭(椁),死者食,欲求衣常(裳)"是一例梦占,而非两例;简34壹之梦占可与《左传》中一则记载对读。  相似文献   

9.
“三吴”考     
“三吴”为六朝以来典籍中常见的地区名,可具体指什么地方,长期来众说纷纭,迄今未有定论。历史上大致有五说:《水经注》(北魏时)中的“三吴”指吴郡、吴兴郡、会稽郡;《通典》、《元和郡国志》(唐时)指吴郡、吴兴郡、丹阳郡;《十道四蕃志》(唐时)指吴郡、吴兴郡、义兴郡;《历代地理指掌图》(宋时)指苏州、常州、湖州;《名义考》(明时)指苏州(东吴)、润州(中吴)、湖州(西吴)。《辞海》(1989年版)认为《水经注》和《通典》、《元和郡国志》二说较合原意,然亦未作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一"政治"发覆源于希腊语的政治(politics),原本为城堡之意,后来指城邦制下的公民参与管理的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2页)。汉语中,"政治"一词,其来尚矣。《尚书》的《周书·毕命》篇便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之表述。不过,中国古代的"政治"并不是一个词,是"政"与"治"的组合。"政"指一个王朝或国家的制度、秩序与施政方式,是静态的呈现;"治"则为动态,原本为动词的治理之意,指施政活动,并引申为治理结果的良好状态,所以《周礼》的《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的说法。后来成为一个词组,也是体现主  相似文献   

11.
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2012,(6):14-15,19
<正>小序是指各种按分类编排的书目中的部序和类序,是和总序相对而言的。它亦可以称为小概述、略述、小引等。志书卷首小序是介于"序"与"概述"之间,对本志(篇或编)类目内容加以溯源、评述、高度概括,引导和发挥,以彰明因果的文字。一般设在篇(编)、章之前,与后起的绪论、按语相类似,是我  相似文献   

12.
正"古代晚期"(Late Antiquity)是指从古典希腊罗马时代末期(或公元3世纪)到8世纪初期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主要描述以地中海和欧洲为中心,包括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和近东地区出现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空范畴恰好就是拜占庭早期历史研究的对象。①关于"古代晚期"具体的分期时限学界还存在争议,从狭义上,指的是从君士坦丁一世(324—337年在位)到伊拉克略一世(610—641年在位)时期,大致从3世纪到7世纪的300年间;从广义上,则可追溯到公元50年至150年,后  相似文献   

13.
扬州辩     
<正>扬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名,在公元589年以前的漫长时间里以及620年到626年并不是指现在的扬州市,而且两者甚至没有一点直接的关系。两个"扬州",从语法角度上讲,是一个语词;而从逻辑角度上讲,这两个"扬州"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古代(从禹分九州到唐初)的大行政区划,即以金陵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一个是指从隋、唐开始的江北的具体城市扬州之名。中国秦汉前有"九州"和"十二州"说,皆为传  相似文献   

14.
厉王铜器断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伯(穴見)父盨铭云:"隹卅又三年八月既死,辛卯,王在成周。"刘启益同志认为铭中的"卅又三年"是厉王的记年,因此断伯(穴見)父盨是厉王时器。这个判断是以如下的理解为前提的:一是西周铜器中所记的月相是指一月之中固定的某一天;一是《史记·  相似文献   

15.
郑洁 《旅游纵览》2011,(3):134-134
<正>1.研究方法"SWOT"是现代管理学中的观点,是指一个组织在制定发展战略或计划时,应该对自己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有清醒的认识[1]。现阶段,SWOT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区域旅游发展的分析中。采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道教旅游业内部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风险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周金文中"画"和"金豙"二种赏赐物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前者指"画呻(轸)",即古车上的轸木;后者指古车上用来贯马辔的铜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學者們對(囦丮)卣銘文的已有的研究基礎上,提出兩個觀點:一、認爲銘文首段記録的"伯氏"讓(囦丮)自己從"庶人"中挑選六家當作他的"僕",並不是把身分爲自由民的庶人抑爲"僕",這裏的"庶人"是指西周貴族所役使的被征服之族中原來的庶人,也就是大盂鼎銘文"人鬲自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中的庶人;"僕"跟"馭"性質相近,他們在被役使者中的地位高於庶人,所以銘文把從庶人中選僕稱爲"興","興"跟《周禮》所説自鄉人"興賢者能者"之"興"同義。二、銘文中的"大宫"應指倗伯,倗伯應是(囦丮)的大宗宗子,"伯氏"則是(囦丮)的小宗宗子;依照宗法所有制,倗伯認爲的伯氏擅自賜(囦丮)以僕是不合法的,所以在帶(囦丮)護送周王時請求周王這個全國最大的宗子在名義上賜(囦丮)以僕,使這件事合法化。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不可否认的社会事实是:旅游已然成为今天大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内容。作为一种流行的旅游类型,遗产旅游(heritage tourism)主要是指将"遗产"—值得珍视的、具有选择性的过去——作为消费品的旅游形式。世界旅游组织(UNWTO)对"遗产旅游"的界定是"深度接触其他国家或地区自然景观、人类遗产、艺术、哲学以及习俗等方面的旅游"①。尽管研究者们对遗产的范畴以及遗产旅游的界定众说不一,但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是"遗产"包容广泛,可以包括不可移动物质遗产(例如古建筑、河  相似文献   

19.
<正>明、清时期,福清融城内有"一龚二夏"之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本人近期在市方志委查阅福清姓氏源流、谱碟、文物等资料时,特地就此作一考究。"龚"是指龚姓,"夏"是指夏姓;"龚""夏"两姓在现今福清市姓氏大家庭中人口虽不算多,但在明、清时期,龚、夏两姓都十分显赫。龚氏始祖共(工)氏是黄帝水官,后世奉祀为水神,素有"加龙为龚"暨"六桂联芳"之记载,望出"武陵"。龚姓在"六桂堂"(方、洪、  相似文献   

20.
历来学者对于<尚书·西伯戡黎> "殷之即丧,指乃功"一句的理解争论很大.经认真分析我们发现以往学者的理解都是欠妥当的,需要进一步研究.从甲骨、金文、竹简材料来看,<西伯戡黎>里的"丧"应当理解为"丧失"; "指"应当理解为"用手指之"."殷之即丧,指乃功"的正确理解当是:殷就要丧失天命了,指指你(作过)的事(就会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