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官田鬻卖规模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宋的官田鬻卖引人注目,是“官田私田化”说的主要论据。鬻卖官田说明土地的交换价值受到重视,是国家土地产权强化的体现。被鬻卖的主要是没官田,鬻卖恢复了其原有的民田形态,且规模不大。官田鬻卖是在私田官田化和公用水面田产化的基础上实现的,不是影响官田总量的决定性因素。在官田鬻卖的同时,学田、职田、屯营田以及沙田、湖田等官水利田仍在扩展,其规模远远大于所卖官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青阳及绩溪县官田、青阳县学田和屯溪义田为例,对近代皖南官田、学田和义田的地权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表明,清至民国时期,由于官田、学田、义田等公田管理机关与佃农的关系逐步趋于平等,对佃农不利的官田国有制、学田及义田的普通租佃制发生了重大变迁,皖南官田、学田和义田等公田的地权普遍发生了双层分化,逐渐形成了公田所有者主要掌握田底权、永佃农主要掌握田面权的双层地权格局。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旅游》2020,(4):54-57
蓝的天,白的云,青的溪,金色的油菜花在田间"笑逐颜开"……3月阳光明媚,阳光里的婺源,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迎来了生命中最好的时节,期待着一场美丽的邂逅。  相似文献   

4.
黑岩头墓地位于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管九村后山自然村西北面的黑岩头山上。黑岩头为一处较平缓的岗地,南面为较陡山坡,墓地西北为连绵山岗,东、北面为宽阔的河谷盆地,建溪主要支流之一的南浦溪自北向南流过,在遗址附近与鱼梁溪交汇。海拨高度336米,相对高度约50米(图一)。2006年7月,我们得知在建的浦(城)南(平)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使该遗址遭到破坏消息后,立即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元代赐田的国有属性张霞元代赐田数量巨大。据统计,仅《元史》纪传所载录的赐田总数即达一千八百五十五万两千七百亩(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318、319页)。所赐田地主要出自官田,包括金、宋遗留下来的各类官田及大量抛荒地、滩涂田、...  相似文献   

6.
程遥  孙修军 《铁军》2020,(5):34-36
江桥,两次血战留青史座落在古龙河(现名徐洪河)西岸的江桥村,是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归仁镇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因江姓人家在村东龙河上修建一座石桥,故取名江桥,江桥村因江桥而得名。"江桥血战,号角连天,穿越历史的硝烟;载多少风云,多少沧桑,抗战烽火.  相似文献   

7.
<正>明代土田之制分官田、民田两大类,课征于官田的田租和民田的田税负担悬殊,田租往往高于田税几倍甚至几十倍。苏州府作为明中前期江南税收重镇,在宣德初年,不过六七个年头,拖欠的税粮就达到七百九十多万石,从中可以窥视到明中前期江南农业税收的崩溃。[1]宣德八年(1443),江南巡抚周忱创立平米法,以“均征加耗”为主要内容,使得官田和民田的税赋差距有所缓解,成为影响明代江南赋税的关键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宋代官田包佃之所以值得重视,不仅因为包佃的日趋盛行,在当时土地使用、流民安置、赋役征取乃至水利资源的保护等方面引发出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由于包佃涉及到官田经营方式、土地所有制结构、阶级阶层关系以及租佃经济的各种表现形式等重大课题。国内外论著于包佃虽有涉及,惜未展开。近有杨康荪先生以其深厚功力,精心结撰《宋代官田包佃述论》,对包佃首次加以全面研究,在包佃发展过程的构勒与规模估计、包佃主身份与包佃权性质的判断、以及差额地租的估算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或基本正确的看法,其功不可没。但是,杨文亦有一些论断似与笔者所见史料不够吻合,  相似文献   

9.
正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让国人对晋商、票号有了更多认识,我突然想到,笔者的祖厝"宝源庄",似乎也属于福州闽侯传统的钱庄"老字号"。闽侯县荆溪镇关东村下垄自然村,古时称福州西门外关源里。这里东临福州北峰山峦,三面环山,依山傍水,地无三里平,很多人为逃避灾祸来这里安家落户,形成了36个自然村落,因而,关源里旧时又称"三十六垱",下垄自然村就是其中之一。自然村仅有三座老宅,从左到右一字排开,畅氏族人就定居在此,这里是"宝源庄"的  相似文献   

10.
正和溪,是闽西与闽南交界的崇山峻岭间一个历史悠久、地位特殊的乡镇。位于南靖县北部,九龙江西溪龙山溪的上游。东与华安县接壤,西与龙岩市毗邻,南接南靖县金山、奎洋两乡镇,北与漳平县交界,总面积169平方公里。镇境四周山岭重叠,奇峰突出,中部河谷地带稍为平坦,属山区。主要河流有高才溪、坂场溪、乐土溪、和溪、迎富溪等五条,境内十七条溪涧之水蜿蜒曲折,奔流至下坂平缓处,汇合成大溪流,"合溪""和溪"因  相似文献   

11.
从省城西宁出发,沿河东行,出小峡,过湟水,进入哈拉直沟,顺山势蜿蜒北行,直至尽头,便是彩虹故乡最高的神峰——龙王山了.山阳之下,一方沃野,阡陌交通、花黄苗青.树荫蓊郁间,红瓦白屋、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山麓崖间,泉水叮咚;田间地头,流水潺潺.泉汇成溪、溪合成河,势不可当,奔流向南.河东有山,状如馒头,当地人便顺其自然,起名馒头山.山间桑烟梵音、晨钟暮鼓,有寺亦名馒头寺.这方三面环山、山清水秀、有泽有林的小山村,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泽林,是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的一个自然村庄.  相似文献   

12.
寨寮溪位于浙南大川飞云江中游,全长16公里,溪面宽阔曲折,水流平缓清澈,景色随弯变幻,是瑞安市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63.98平方公里,荟萃着寨寮溪、玉女谷、飞云湖、九珠潭、花岩、玉泉(门)溪、龙潭、腾烟瀑、回龙涧等九个景区、近200处景点,以"清溪秀谷、碧潭飞瀑、山林华茂、文化遗存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鲜明特色,年年吸引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以及海外的成千上万的游客。有诗赞曰: "红枫翠竹掩清溪,误入蓬莱人迷离", "芳菲两岸镜中流,溪水桃花泛扁舟"。  相似文献   

13.
正《昂昂溪考古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人民政府联合编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精装本,正文共328页,约51万字,文后附有彩色图版4页、黑白图版20页。定价189元。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2010年9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召开的"纪念梁思永先生发掘昂昂溪遗址80周年暨昂昂溪考古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包括学习、纪念梁思永先生,以及研究中国东北及  相似文献   

14.
<正>福州之所以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其福州母亲河——闽江及其流域范围息息相关。闽江是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河流水系,发源于闽赣边境的武夷山脉,上游水系发达,建溪、富屯溪、沙溪为三大支流,在南平附近汇合,南平以下称闽江干流,沿途接纳安仁溪、梅溪、大目溪、大樟溪等支流穿过福州城再注入东海。闽江流域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南靖东溪窑位于南靖县龙山镇西山村北面七八公里的深山密林中,距九龙江入海口约60公里。这里山峦起伏,溪涧蜿蜒,林木茂密。当年,这里曾经窑烟袅袅,熙攘繁忙。这个古代遗址与"海上丝绸之路"联系紧密,其产品漂洋过海,到达东南亚各国乃至欧美各国。2016年9月,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确定南靖东溪窑为首批31个"海丝"申遗点之一。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为什么选择龙山镇西山村东溪这  相似文献   

16.
于淑娟 《中华文史论丛》2013,(2):301-320,401,402
"虎溪三笑"是傳統中國畫的重要題材之一,並由此產生了《虎溪三笑圖》的題詠。宋人已考證"虎溪三笑"本事爲虛構,其源流當是佛門僧衆對《高僧傳·慧遠》的踵事增華,至遲在晚唐五代之際已形成,宋代時廣爲人知,成爲《虎溪三笑圖》題詠的發端期,出現了贊頌三教同一、思慕高賢的主題。元代是《虎溪三笑圖》題詠的繁盛期,主題呈多樣化,其中遺民情懷主題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與個人情感。明代《虎溪三笑圖》題詠漸呈式微,在佛教衰落、學術風氣漸趨謹嚴的背景下,質疑畫題失真的詩作漸多。入清後,題詠詩作主題漸呈單一,但在藝術上仍有獨到之處。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6,(9)
正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三"在古汉语中又有"多"之意。这些陶塑属唐代制品,又因色彩丰富,有翠绿、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故其称作"唐三彩"。也有观点认为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红、绿、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建国以来,唐三彩之名长期沿用至今,专业研究者则多以"唐彩色釉陶"之名称呼。唐三彩在唐代的盛行并予以大量制作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唐朝  相似文献   

18.
汤移平 《文物》2021,(10):88-97
<正>钓源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北8公里处,距吉安市区约18公里,由庄山、渭溪两个自然村组成。据钓源欧阳氏族谱记载,该村始建于唐代末年,现存古建筑150余座,主要为明清遗存,包括民居、祠堂、书院、庙宇等,有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宋元。2003年,钓源村被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评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图一)。本文主要介绍村中现存的8座祠堂。  相似文献   

19.
杨小林 《收藏家》2007,(7):71-74
1.烧蓝工艺历史细金工艺中的烧蓝工艺与景泰蓝、卡克图、点翠统属中国的特种工艺范畴,烧蓝也称"银蓝""银珐琅",这种以掐丝、点蓝、烧蓝为主的工艺兴盛于清代。  相似文献   

20.
唐代端溪石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溪石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隋唐置端州,北宋改为肇庆府)东面西江羚羊峡的斧柯山一带。斧柯山西侧有端溪水,故在此开采的石砚称为端溪砚,简称端砚。端溪砚从唐代开始使用,由于其石质细腻温润,致密坚实,发墨利笔等优良品质而饮誉天下。因石材略呈紫色,又被称为端溪紫石砚。唐代诗文常提及端砚,到了宋代端砚成为贡品,并被列为四大名砚之首,赞誉备至。端砚对我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自宋代至明清记叙端砚的书籍不少。上世纪60年代,《文物》月刊曾专门刊出砚史资料[1],并组织刊载部分省市博物馆收藏的砚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