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笛 《安徽史学》2023,(3):5-17+49
卫大法师的“汉留四书”对袍哥的历史、组织、思想的发掘,乃至袍哥的话语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全面、深入地对袍哥的历史进行探讨,与他受过正规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且与在他之前的各种袍哥历史的叙述者也是显然不同的,因此值得我们特别的关注。卫大法师这四本书反映了中国帮会的组织和精神起源,信息十分丰富,从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洪门、红帮、青帮到哥老会都有涉及。按照卫大法师的说法,红帮、汉留、袍哥,其实是三位一体的,这个思路有着相当的可信度。通过分析这四本书,我们或许能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认识袍哥的起源问题,并考察这个组织及其成员怎样看待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1938年8月至1942年5月,陈独秀在重庆江津度过了人生最后4年时光。他先在江津县城、施家大院等地小住。1939年5月,陈独秀与妻子潘兰珍蛰居江津县乡下偏僻的鹤山坪上的杨家石墙院,在这里,他“谈笑少鸿儒,往来多草根”。  相似文献   

3.
路遇陈独秀     
张定 《炎黄春秋》2001,(1):56-57
1940年寒假,我和三个好朋友考入江津中山中学高中二年级。开学前,我们一起乘船由重庆去江津,看见船长室里坐着一位很有风度的长者,一打听,他是陈独秀,就住在江津城墙脚下。我读过他写的《我对抗战的意见》小册子。从这本小册子上我懂得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原因和目的,我们必须奋起抗战才能挽救中国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命运;又知道他是有名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帅文洁 《江淮文史》2007,(1):158-162
陈独秀一生跌宕起伏,连他身后的墓葬也是坎坎坷坷,颇有周折。1942年5月,陈独秀在四川江津病逝后,蒋介石的特务机关就做过许多文章,干扰丧事。后来在江津名士邓蟾秋、邓燮康和亲朋好友大力帮助下,才得以安葬于江津大西门外鼎山山麓的康庄。  相似文献   

5.
冯玉祥小镇募捐为抗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是中国历史上平民化、大众化的将军。在抗日战争困难时期,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为募集抗日经费而奔走呼号。1943年他赴四川20多个县市卖字、卖画、演讲、游说,动员各阶层捐资献物。那年的3月,冯玉祥在江津县(今重庆市辖)的工厂、学校、机关、商会、教堂作了一场场情真意切、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听众,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踊跃解囊支援抗战。特别是3月15日傍晚在白沙镇的演讲更是让人难以忘怀。傍晚抵白沙白沙镇位于长江畔,距江津县城45公里。那天,冯玉祥和夫人李德全乘坐小轮船从江津逆水行驶,于傍…  相似文献   

6.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联络和发动下,袍哥为西南光复立下了汗马功劳。西南光复后,以蔡锷为首的云南军政府对袍哥迅速采取取缔、镇压的政策,极大地遏制了民初云南袍哥的活动。而贵州、四川则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哥老会采取迁就和放任的态度,致使这两省公口盛行,基本上成为了袍哥的天下。之后,援黔、援川滇军入境,对袍哥进行扫荡,两省哥老会损失严重,从此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蛰伏状态。如何正确认识这一时期西南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袍哥关系的转变,关键在于准确地对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袍哥的历史地位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7.
“吃讲茶”:成都茶馆、袍哥与地方政治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公共空间的茶馆成为袍哥的活动中心,他们在那里联络、聚集和开会,成为袍哥社会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袍哥在茶馆里活动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语言和行为,"摆茶碗阵"便是他们经常使用的联络方法。茶馆作为地方政治空间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不过,"吃讲茶"仍然是最为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活动,这个实践显示了市民的相对自治状态,他们试图在没有官方介入的情况下解决冲突,说明一种国家之外社会力量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于1937年8月出狱的陈独秀万念俱灰,不久即偕同他的妻子潘兰珍去了重庆,然后再到江津。为何陈独秀要选择江津度过晚年呢?这是因为陈独秀的挚友江津人邓仲纯相邀的缘故。邓仲纯乃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重孙,曾同陈一道留学日本,回国后又在一起搞革命。邓仲纯在江津城黄荆街开设了延年医院,陈独秀多病,为方便看病,也许是他愿意到江津的原因之一。不久,他又在邓的帮助下移居江津重镇白沙。陈独秀在白沙居住两个多月,曾应白沙聚奎中学校长邀请,给全校师生讲演。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陈独秀中等偏高个子,面目清癯,但目光炯炯有神。  相似文献   

9.
陈家林 《江淮文史》2007,(1):126-133
嫩秧被地如茵绿,落日衔天似火红。闲依柴门贪晚眺,不觉辛苦离乱中。这是1938年陈独秀流亡四川江津时写给他的安徽安庆同乡、好友、著名民族工商业家胡子穆的一首无题诗。胡子穆先生的长子、原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安庆市委名誉主委胡庆臻,是现今见过陈独秀本人且仍然健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中之一。江津流亡时,他是风华正茂的18岁少年。岁月的沧桑给这位  相似文献   

10.
正1939年4月的一天,重庆江津县麻柳乡鹤山坪施家大院内,佃户邓耀廷的家门口来了一个陌生人。此人花甲之龄,操一口外地口音,开门见山地提出,希望能帮他进城挑运一些书稿和小家具。邓耀廷立刻反应过来:这位想必就是新搬来对门居住的神秘大人物陈独秀!"大有来头"的邻居原来,1938年8月,60岁的陈独秀和夫人潘兰珍随着一大批家乡被日军占领的难民由东向西  相似文献   

11.
科雷亚出手的真实目的是表达对美国的怨恨41岁的澳大利亚人阿桑奇,似乎一辈子都在制造麻烦。他16岁成为网络黑客,20岁就因非法闯入一家公司的网站而被捕,35岁创办"维基解密"网站,泄露多国政府大量机密,成了相关国家政府的眼中钉,卷入100多场官司。39岁,他因在瑞典涉嫌强奸和性骚扰遭国际刑警组织通缉。他向  相似文献   

12.
正江明是重庆江津区杜市镇月坝村人氏,今年95岁。他社会阅历非常丰富。小时学过中药,当过皮鞋铺伙计,后来扛枪当兵,打过日本鬼子。新中国成立后,在重庆一家建筑公司当石工。"文革"时,因为有当"国军"的历史,被清退回家乡四川江津县杜市务农。江明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读书人,又见多识广,常常帮助同村社员写写书信、契约什么的,因而有人称他"江老师"。他也常孤芳自赏,写点"张大妈、李大妈,人人抱个大南瓜"  相似文献   

13.
颜珂  吴征 《环球人物》2012,(27):40-41
湖南的深秋多雨,记者来到柏林镇采访马恭志时,他正在雨中支起大银幕,准备给乡亲们放电影。这是老马放的第多少场电影,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在过去的24年,这位因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的农村电影放映员,坚守着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岗位,演绎了一段精彩的"电影人生"。家庭放映队马恭志是郴州市永兴县柏林镇人,今年39岁。而电影已陪他走了几十年。小时候,他就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只要听说哪里放电影,爸爸就会带我去,我人小看不到,爸爸就把我架在肩上。"不幸的是,他5岁那年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脚萎缩,下肢落下严重残疾,身高最后也只有1.42米。"两只脚都萎缩了,没法正常行走。开始只能  相似文献   

14.
读过长篇小说《红岩》的人,都不会忘记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大哥——丁长发,他颇为老练沉着,富有斗争经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丁长发实有其人,其原型就是本文所记述的革命烈士丁地平。丁地平生前是四川省仁寿县借田区人,曾组织带有袍哥色彩的青年会领导当地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并派人打进袍哥组织,对反动势力从内部进行分化瓦解。新中国解放前夕他不幸  相似文献   

15.
揭秘袍哥会     
袍哥会起源于清朝末年,曾参与过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消亡。袍哥会的活动遍及四川、重庆、云南等中国西南地区。人数众多,影响深远,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难以知晓。因此袍哥会的来龙去脉,内部秘密,备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罗学蓬 《炎黄春秋》2001,(12):32-35
1982年10月,钟惦棐在离开故乡47年后第一次回到江津,我作为地方派出的工作人员之一,自始至终陪伴了他。  相似文献   

17.
吴芳吉(1896-1932年),字碧柳, 号白屋,四川江津县人。他是近代一位具有卓越才华,被赞誉为“四川才子”,在诗坛很有影响的诗人。其代表作品《婉容词》、《巴人歌》等,蜚声诗坛,流传甚广。《婉容词》一度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蜀中青年学子中广为传诵。 吴芳吉幼年家境贫困,长成后生活道路艰辛曲折。1906年,他在10岁时随母迁至江津白沙镇,在黑石山聚奎小学读书,除在家庭里接受知书达理的母亲教育熏陶,在小学又获名师萧湘的器重和精心培育,奠定了日后进行诗歌创作的基础。 1910年吴芳吉因…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13日,一个78岁的法国老头去世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老头生前曾以一人之力,搅乱了10多个国家的局势——他似乎专为战争而生,纵横亚非30年,在10多个国家发动了20多场政变,搞暗杀,当"太上皇"。他就是有"法国第一雇佣兵"、"政变狂人"之称的鲍勃·德纳尔。  相似文献   

19.
70年前,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江津(今重庆江津区)逝世,离他最后一次被捕刚好10年。把监狱当做研究室1932年10月15日,53岁的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判刑后,陈独秀就一直被关押在江苏第一监狱,直属国民党中央政府司法部管辖。监狱始建于清末,主要用于关押朝廷贰臣与政治犯,位于南京老虎桥45号,紧临今东南大学,老百姓习惯称之为老虎桥监狱。监狱占地41925平米,呈正方形。  相似文献   

20.
人物档案:李柱,老红军,陕北人。11岁就跟着刘志丹闹革命,1932年入党,任过苏维埃乡儿童大队长。不到15岁就给胡耀帮当警卫员,抢救过胡耀邦的生命,并曾任过苏维埃赤安县儿童书记。从1935年到1952年,长期在胡耀帮领导下工作。后任过西北农业机械制造厂工会主席、重庆新民机械厂厂长、四川石油管理局江津重晶石粉厂厂长等职,现离休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