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俊卿家训     
<正>事亲必孝,待长必敬。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冠婚丧祭,秉礼必慎。学文必功,习武必勤。治国必忠,治家必严。居功毋骄,见恩必谢。士农工商,择术必正。毋听妇言,而伤同气。毋作非法,而犯典刑。毋以众而暴寡,毋以富而欺贫。毋以赌博而荡产业,毋以淫辟而坠家声。制行唯严于律己,处世当宽以绳人。【译文】必须孝敬父母长辈。兄弟要互敬互爱,夫妻应互敬互谅,互相关心和睦团结。成人礼、结婚、丧  相似文献   

2.
午赫 《文史天地》2022,(6):74-76
<正>陈平是西汉开国功臣,官居丞相,但他小时候是一个活在白眼和泪水中的苦孩子。《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关陈平家庭贫穷及不受待见有六七处交代:少时家贫……独与兄伯居……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邑中有丧,平贫,侍丧……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  相似文献   

3.
谈韬晦     
“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辞海》对韬晦的解释。“切当韬晦,勿露圭角。”──《宋稗类钞》载杜正贤告戒门生的话。《淮南子·缪称训》提醒人们:“铎以声自毁,膏烛以明自铄,虎豹之文来射,猿猱之捷来猎,故子路以勇死,苌宏以智困。能以智知,而未能以智不知也。”显赫的名声、聪明、漂亮、敏捷,都会招来灾难;勇敢、智慧也不妙,勇敢会导致死亡,智慧能引来杀身之祸。谚云:“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高名名丧人。”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亦即人们长说的:枪打出头鸟”,“…  相似文献   

4.
<正>尹珍,字道真,东汉毋敛人(今贵州独山、荔波一带东汉时称毋敛,正安县境又有毋敛坝)。尹珍身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贵州,眼看家乡文化教育十分落后,于是不避艰辛,千里跋涉到当时都城洛阳,拜大学者、"五经无双许叔重"即许慎为师,学习《五经》;后又拜应奉为  相似文献   

5.
郑振江 《史学月刊》2003,(3):116-118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十分激烈。诸子之间的观点尖锐对立,互不相让,但有一个共同现象——都喜欢打着先圣的旗帜,“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下”(《礼记·曲礼》),立说时使用的手段是相同的。《淮南子·修务》篇指出:“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武们,是战国诸子谈论的共同话题,这就是所谓的“托古之风”。春秋战国时期的托古之风本身是一场研究古史的史学实践活动,通过这场活动,历史知识得  相似文献   

6.
“臣闻之:‘无丧而,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作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左传·漆公五年》这段话是晋献公派司空土荐为两位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夷吾(后来的晋惠公)分别修筑蒲城、屈城时,“不慎,置薪焉”,献公派人资问时,士荐辩词的一部份。士荐见机知变,深知晋乱已开,预感到两位公子必起而抗争,因而筑城时,有意置柴薪于城墙中,使不坚固。郑天挺主编的《左传选})(63年中华书局版)对“无丧而成,忧必附焉”,注为:“戚,同戚,悲哀。硼,…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科学方法,一曰不忽细微,一曰善于解剖,一曰必有证据。""所谓博学者,谓明白事理多,非记事多也。""中国学问有二类,自物理而来者,尽人可通;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在撰写《宾县民政志》过程中,感到宾县的丧、葬、婚俗文化,从古至今也是不断变化的,为此,将民国时期宾县及周边的丧、葬、婚俗礼仪整理成文,以食读者。丧俗临终咽气后,家人先哭着奔赴附近之庙,名称叫报庙。告其人已死,祈求神保佑。每日三次,送浆水,用以饮死者,哭着而回,名叫招魂。死者入敛不超二至三日。用净帚托剥头纸,绕棺转三周,名叫拉魂。到庙后亦如此,将刍灵饯、香、酒,焚烧掉,此为送三。平民家庭  相似文献   

9.
杨明照先生《抱朴子外篇校笺·嘉遯》:"草土,鄙夷之辞。""‘粪土’与此文之‘草土’,字虽有异,含义固不殊也。"庞月光先生《抱朴子外篇全译·嘉遯》注释:"草土,犹言粪土,鄙夷轻贱之辞也。"译文:"将宝玉绫罗视如粪土。"按,两位先生所言,皆与"玉帛""草土"内涵无涉。"玉帛"乃朝廷礼聘之物,"草土"乃居亲丧所用之物。"草土"指居父母大丧时,寝苫枕块,哀亲在草在土。句谓:把朝廷用"玉帛"礼聘自己为高官这种喜庆事视为居父母大丧时寝苫枕块哀亲在草在土的悲伤事。  相似文献   

10.
汉字的丧和噩本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字,丧的本义为哭丧,噩的本义为哗讼。长期以来,人们或以二字同源,并据此讨论鄂国历史的变迁,造成误解。本文通过古文字研究,在正读丧、噩二字的基础上,根据青铜器铭文考证西周丧原地望,钩沉古人以丧字从桑从数口构形的人文思考,揭示桑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家迎新的独特内涵,进而探讨丧礼的起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使用人才?我国历史上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先秦诸子中的佼佼者、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管仲曾经说过:“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有所长所短也,而责必备。”意思是说聪明的君主授官任事,用其长而避其短,所以事业没有不成功,政绩没有不建立的。昏聩的君主正因为不懂得人有其长必有其短的道理,而总是求全责备。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7,(12)
<正>北京翰海2017秋季拍卖会设色纸本,立轴66×33.5厘米,1948年作;钤印:于照私印、于非闇六十后作;款识:予写粉面荷花必取谐趣园者,以其尚是六郎庄移植耳。御河太液池什刹海皆视谐趣园花小而色浅,此今夏所得画本,时正仲夏之暮,园中只着五花。戊子伏日非闇写记。画面设色强烈而不失于浮华,极富装饰风而不流于娇媚,挺秀的勾勒用线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后期苏州地区公所的善举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苏州地区工商业发达且外来异乡人多,加之,苏州有乐善好施的好传统和近代西方某些慈善事业作法的影响。该地区在清代后期有许多工商公所订立善举章程,通过购置义冢、施棺助丧、恤孤赈贫、延医给药、创设义塾等多种方式救济同行业中的穷人。这些公所分别制定了各自善举经费的筹措方式及经营管理办法,并在具体实施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4.
“凡大家之作,其言必精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摹物也必豁人耳目。”杜甫《丽人行》诗中有“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的描绘,“丽人”们的华贵可  相似文献   

15.
“一年之丧”源流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鼎 《史学集刊》2001,(1):7-15
在体现着浓重的宗法伦理精神的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中,"三年之丧"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是自古迄今,对于"三年之丧"起源于何时这一问题,人们一直聚讼纷纭,迄无定论.在对历史上关于"三年之丧"起源的种种观点进行了综合考察即可发现,<札记·三年同>等先秦典籍所提出的"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的主张实际上是对春秋战国之世人们要求"短丧"的呼声的让步和妥协.  相似文献   

16.
<正>《孙子兵法》论制胜之道,多用形、势两概念。形,实力、现实可见之物。势,实力运用(事物运动)的格局、态势、势能。老子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卫公兵法》曰:"以弱胜强,必因势也。"势,古字作"埶",字形从"圭"从"丸","坴"为高土墩,意象为圆球物处于高土墩的斜面即将滚落。巨石置平地,有形无势,平淡无奇;置山顶居高临下,形势兼具,大杀器也!  相似文献   

17.
毋非在不时地寻找不同的创意方式。展望新媒体,毋非断言:手机肯定会成为新媒体的方式毋:姓,《广韵》"毋丘,或为毋氏",非:不是。毋非解释为:双重否定即为肯定。与众不同的名,给人与众不同的新鲜感觉,恰似"众人皆醉我独醒",在独醒中追逐创意的领跑方式。毋非端着杯子,缓缓地从工作区走来,见到我们时换作灿烂的笑容,很真实,像冬日的艳阳。他坐得端端,稳稳地把握着节奏;文字从嘴边一一蹦出,点点的串联,像快乐的小精灵。加之缜密的思维,逻辑清晰,广告人的快乐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8.
<正>"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此文公自言读书事也。其要诀却在"纪事、纂言"两句。凡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盖手动则心必随之。虽览诵二十遍,不如钞撮一次之功多也。况必提其要,则阅事不容不详;必钩其玄,则思理不容不精。若此中更能考究同异,剖断是非,而自纪  相似文献   

19.
居养与宽疾之政,是指北宋、南宋时期创办的居养院、安济坊,养济院、安乐庐之类的设施,其以“恤贫疗疾”为目的。《宋史·食货志·赈恤》云:“水旱、蝗螟、饥疫之灾,治世所不能免,然必有以待之……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  相似文献   

20.
马王堆汉墓《丧服图》中的文字“三年丧:属服,廿五月而毕”,并不是说天下吏民为天子服丧25个月,而是总体概括了属服三年丧的时间是25个月。从出土的有关丧服的文字看,当时的统治阶级都不服三年丧,并且丧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从出土的图表看,当时的服丧范围并没有缩减,它是墓主人身为诸侯大夫而“绝缌”的一种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