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国先贤传》为史志著录杂传一种,作者为西晋人白褒。是书亡佚较早,今人有三种辑本,皆不算精善,兹重新辑校佚文十三则,并对其文字和内容进行考辨。《鲁国先贤传》作为地方人物传记,可与正史互证互补;而且白褒对传主的记述,颇有魏晋品评人物的风格。故其虽存吉光片羽,对于我们研究汉魏六朝杂传、小说以及历史文化等,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分封在曲阜区域的鲁国,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富足发达,为后世留存了大量汉代考古文化遗存,成为文物价值极高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汉代鲁国的历史沿革、都城建造、墓葬分类和存世碑刻等遗产进行初步考察,力图直观展示汉代鲁国的文化面貌及存世文物遗存的价值,以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鲁国是西周初年分封在今天山东南部的重要封国,至公元249年被楚国所灭,存在时间长达800余年。关于鲁国货币,由于史书没有记载,地下也鲜有出土,因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鲁币的认识基本上是一片空  相似文献   

4.
《鲁国史》评介张富祥初读新近问世的《鲁国史》一书(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首先想到的是有关史料问题。言古史者皆知,中国早期史记书事简略,譬之后世正史,所谓“断烂朝报”之讥洵不为过。然“百二十国宝书”丧失殆尽,唯鲁史《春秋》仅存涯略,复得《左传...  相似文献   

5.
新公布的鲁叔四器的铭文内容与鲁国早期历史密切相关。不少学者已经对铭文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文字释读与理解上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在铭文正确释读的基础上,从鲁叔四器的铭文内容可以看出鲁国早期手工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准。  相似文献   

6.
《文物》2020,(5)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包括周代和汉代鲁国都城遗址。学界以往认为周代鲁故城的中轴线是宫城(周公庙建筑群夯土基址)、南东门、舞雩台三点连线,但实际该连线存在明显拐折。本文在梳理《曲阜鲁国故城》考古报告的基础上,重新调查了位于鲁故城中央的自然高地的规模,认为该高地才是鲁故城完整的宫殿区,且与文献所记长七八里的"曲阜"吻合,选址于此有临近水源、趋避水患的目的。进而通过自然高地与四周城垣等距,城内道路网以自然高地为中心呈对称分布等因素,重新确定了鲁故城中轴线为自然高地与人工高台(舞雩台)的连线。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得到了满足,而我国又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不断的发展中有很多的文化遗址都为后人所关注。曲阜的鲁国故城是从西周开始便受到分封,这是最早的记载,并且这里的人文地理、军事以及各种遗址都能够找出历史遗留的信息。如今对这一地区的遗址公园如何保护、利用与研究,也成为相关专家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谁是鲁国的始封之君 ,周公旦抑或其子伯禽 ?自古至今聚讼未决。今天的学者多主“伯禽封鲁”说 ,其主要依据为《鲁颂·宫》与《左传》定公四年所载的两条材料 ,但这两条材料明显有可疑之处。“伯禽封鲁”说之所以影响大 ,盖由崔述的鼓荡所致 ,然而崔氏的考证远非一贯正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鲁”是“文之昭”,这是一条铁证 ,证明了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历史上 ,周公旦曾两次封于鲁。但由于他是武王、成王两代人的助手 ,所以两次受封均不曾就国 ,而是由其长子伯禽代就封 ,故有“伯禽封鲁”说  相似文献   

9.
两周时期的鲁国铜礼器与中原诸国保持着较多的一致性,但同时,其在形制、组合、铭文方面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与其它诸侯国相比,鲁国铜器还有以下特点:铜器尤其是铜乐器数量较少,侯器较少,媵器较多。自始至终都存在甲、乙两个发展系统(组),甲组重舟轻鼎,而乙组则重鼎轻舟,乙组铜器一直是鲁国铜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RF、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等多种无损分析技术对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的7颗蜻蜓眼玻璃珠进行了科学研究。基于获取的蜻蜓眼珠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面显微形貌等相关信息,确定了这批蜻蜓眼玻璃珠的成分体系、制作工艺、产地来源和器物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蜻蜓眼玻璃珠来自于楚地,是当时社会稀有而珍贵的奢侈品,是鲁国与楚地相互交流与联系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1.
古平 《文史月刊》2011,(12):36-36
春秋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齐国是个大国,齐简公做国君的时候,拜陈恒为宰相。陈恒生怕国书和高无丕这两个大臣同他争夺权位,便怂恿齐简公派他们出去打仗,进攻鲁国。  相似文献   

12.
1997年2月,山东曲阜市文物部门在鲁故城内发现一座春秋时期墓葬,从中清理出包金铜贝三百余枚,另有碎片二百余枚。包金钢只有大小两种,大的长ZI——25、宽16毫米,重约3克;小的长15、宽10毫米,重约回克。贝为曲齿,齿纹清晰,贝面光滑,金色灿然。曲阜出土鲁国包金铜贝@刘汝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文献史料和禽簋所记,详细论述了鲁国始封在周武王时期。  相似文献   

14.
鲁国与《诗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国与《诗经》杨朝明《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最初只被称为《诗》,它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故当时有人举其成数又以“诗三百”相称。到了汉代经学产生之后,它才有了《诗经》的称谓。不过,春秋时期,今本《诗经》的规模便已具备。《左传》...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是德意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期,见证了德意志法制从中世纪传统向近代模式的转变,也见证了德意志的近代早期国家构建。由于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德意志的法制转型和国家构建无法在帝国统一实现,却在诸侯邦国层面凸显了出来。诸侯在区域化进程中提出了立法权要求,通过政府公权力来制定适用于整个邦国的法令,瓦解地方领主和自治社区的法律传统和司法管辖权,建立新型的政府和臣民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普通人通过递交怨情陈述书将自己的诉求转化为法律,参与了诸侯邦国立法。诸侯邦国立法推动了德意志的邦国构建,也折射出16世纪诸侯邦国的内在复杂性,从法制角度揭示了转型时期诸侯邦国的半封建、半近代性质。  相似文献   

16.
程起峻 《中国土族》2004,2(1):38-41
吐谷浑于公元329年在青藏高原立国,至663年(唐龙朔三年)国灭,共344年。灭国后的吐谷浑有其独特的历史蕴涵,值得加以研讨。本文从灭国后的吐谷浑与吐蕃的关系、“吐谷浑邦国”的政治中心及疆界、“吐谷浑邦国”的经济、吐谷浑民族的传统文化、吐蕃对“吐谷浑邦国”的控制等五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邦国”。  相似文献   

17.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中出土的玉器不乏重器,其中玉璧集中出土于“望父台”墓葬区的3座大墓中,数量达50余枚。与同时期其他地区出土物在尺寸、纹饰、功能等几方面的对比发现,这些玉璧尺寸较大,纹饰精美,主要有三类:单一榖纹;以夔龙纹为主,间饰穀纹;肉上夔龙纹和榖纹各一层。殓葬和佩饰的功能与中原地区的使用方式基本相同,证实其在风俗和生活习惯上与中原王朝保持一致,丧葬习俗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18.
墨子宋人考辨──兼驳墨子为鲁国人、鲁阳人、印度人三说王增文墨子姓墨名翟,是战国初期著名思想家,墨家学说的创始人。但墨子究竟是哪里人氏,历来看法不一,至今仍有宋国人、鲁国人、楚国鲁阳人、印度人四说,莫衷一是。墨子究竟是哪里人呢?详考有关史料,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9.
袁建平 《历史研究》2013,(1):37-53,190,191
中国早期国家时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距今约5500—4000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经历 "邦国—方国—王国—帝国"四阶段,而不是 "古国—方国—帝国"或 "邦国—王国—帝国"三个阶段。邦国是以古城为中心的小国寡民式的地方性国家,是中国早期国家第一阶段——初始的早期国家阶段,大体相当于前3500年至前2500年间;地处长江中游的澧阳平原经历约2000多年的社会复杂化历程,距今约5500年步入邦国阶段。方国是邦国的联盟体,即由一个较大的核心邦国联合周边的邦国或武力征服使一些邦国处于从属或半从属地位的地区性国家,是早期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时间大致为前2500—前2000年;长江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晚期已开始向方国迈进,到石家河文化早期,孕育了三苗方国。"多元一体"的 "多元"应为邦国文明的多元, "一体"则为王国文明的一体。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统一大业完成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世纪末掀开复兴运动的历史篇章,到1870年收复罗马,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曲折的斗争,意大利终于彻底结束了强邻入主、邦国纷争、分裂沦亡的悲惨的历史局面,赫然成为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并开始厕身于欧洲强国之林。本文不拟就中外史家对这段历史的颇多论述详谈已见,意在总结意大利统一大业完成的历史经验,得出几点有益的启示。梁启超先生说得好;研究外国史的目的在于“察往以知来,鉴彼以诲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