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海旺 《华夏考古》2012,(2):89-107,161,162
河南秦汉考古在60余年的时间内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秦文化考古的成就主要反映在墓葬方面。两汉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集中在汉代域址、东汉帝陵与陵园、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及大量的中小型画像砖墓、壁画墓、画像石墓等考古发现与研究方面。河南汉代冶铁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从春秋早期开始,晋国向外扩张,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晋文化.春秋中期之后,三家分晋,晋国变成了韩、赵、魏三国,晋文化也衍生为三晋文化,从山西走向中原.豫西和豫北曾是晋国的范围,韩、魏的版图主要在河南,赵国也涉及到豫北一部分.因此,晋和三晋均与河南息息相关,晋文化和三晋文化自然在河南传播.  相似文献   

3.
考古发掘与考古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理论方法是考古学赖以进步的两条腿。考古发现不断刷新考古学家的视野并为考古学研究的深入提供新的资料,考古学理论方法使考古学的眼睛更加明亮,分析和思考更具有科学的力量。理论方法让考古学家对考古发现有更深入的认识,考古发现同时也推动综合研究和理论方法的进步。此外,考古发现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关注,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知识的普及可以为考古学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对考古学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考古学的持续发展要求考古学家必须正确处理考古发现、考古学自身理论方法的完善以及考古学与化遗产保护、公众知识状况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胡永庆 《华夏考古》2012,(2):108-121,163,164
六十年来,河南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了重要收获。本文在城址与遗址、墓葬、佛教文物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河南省该时期的重要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址布局,墓葬分区、分期的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早期石窟寺等遗迹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赵志文 《华夏考古》2012,(2):122-136,165,166
河南的隋唐五代考古硕果累累,如隋唐东都洛阳城址的勘察与发掘,巩义窑等重要陶瓷窑址的考古新发现,洛阳龙门石窟、安阳修定寺塔、登封法王寺塔群、黄河古栈道漕运等重要的历史遗迹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面貌和社会发展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6.
豫北冀中南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一个相对独立且具有紧密联系的文化区域,大体上南起黄河,北至拒马河,并以沿太行山东麓及其附近宽约100公里左右的狭长地带为中心范围。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几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该区已发现数百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有数十处遗址经过了规模不等的试掘或发掘,获得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对该区主要考古学文化的面貌与特征、分期与编年、谱系与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这在古文献中有很多记载。但文献的记载是很不够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留下了许多空白和缺环,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偏颇和错误,还须通过现代考古学提供的新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去补充它,证实它,纠正它,才能够符合历史的真实。现代考古学的补史、证史、正史作用,在下面几项河北考古实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任海云 《文物春秋》2016,(4):3-6,10
文章简要梳理了进入本世纪以来山西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概况,总结了山西旧石器考古发展的特点,初步分析了制约山西旧石器考古发展的因素,指出,今后必须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同时联合全国同行的力量,除了继续在原有工作区域开展阶段性、立体式工作外,还需在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行山西麓以及中条山南麓等旧石器考古与研究的薄弱地区展开调查、发掘和系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贾连敏 《华夏考古》2012,(2):68-88,107,159,160
河南地处中原,商周时期为王朝建都之地和重要活动地区,商周文化遗存丰富而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商周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如商代早期都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新发现,晚期都城殷墟考古发掘的新突破,两周洛邑和应、虢、郑、韩、楚等诸侯封国的考古发掘硕果累累。一系列的重大考古发现证明了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华夏文明的中心地位。本文就60年来河南境内商考古的新发现与研究试作概述。  相似文献   

10.
大地湾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南以及冯家湾村西。东距陇城乡7公里,西去莲花乡11公里。遗存主要分布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Ⅱ、Ⅲ级阶地及与其相连的缓坡山地。范围北起河边阶地。南至山顶堡子。东侧以冯家湾沟为界,西侧为延绵数公里的阎家沟溪流,海拔1458—1673米,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其中河边阶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山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9年3~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系统性考古勘探工作。遗址包含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聚落,主要遗迹有壕沟、房址等,基本搞清了遗址的范围,仰韶、龙山时期的聚落规模、面积、重要遗迹分布、聚落布局和功能分区等情况,对该遗址的聚落形态及发展演变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白倩 《南方文物》2020,(1):167-178
本文通过梳理河南地区动植物考古研究成果,对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4000年)河南地区豫北、郑洛和豫西南三个区域的生业方式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和探讨。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中期河南地区是以采集渔猎为主、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为辅的生业模式,经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过渡,发展为以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为主、采集渔猎为辅的生业模式;新石器时代末期,农作物中新加入了大豆和小麦,家畜中新加入了黄牛和绵羊,多种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方式逐渐形成。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掌控、文化和资源的交流是生业发展的主因,同时自然环境对生业起到了制约和促进两方面的影响。在古代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进程中,生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春青  邵天伟  金彩霞  江旭 《考古》2012,(4):14-35,97,101
站马屯西遗址位于郑州市十八里河镇站马屯村西南,北距郑州市区约5公里。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干沟(河)的古河道,自西南向流向东北,将站马屯村一分为二(图一)。1984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曾在村东区发掘,出土的主要遗存属龙山文化和东周时期[1]。因南水北调工程的主干渠从该遗址西部经过,  相似文献   

14.
方燕明 《华夏考古》2012,(2):47-67,157,158
河南位于中原腹地,在龙山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河南的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中,对以中原为中心的趋势的形成和夏王朝的建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河南的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将有利于我们对中华文明形成的机制、动力和规律等问题作持续的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遗址概况及发掘经过唐户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的西部和南部,地处溟水河与九龙河两河汇流处的夹角台地上,东北距新郑市约13.5公里,北距观音寺镇约1.5公里(图一)。遗址北起唐户村北,东达溟水河东岸,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认识豫西灵宝盆地仰韶文化时期大型遗址的聚落内部情况,2018年3~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河南灵宝北阳平遗址进行了系统性考古勘探。本次工作明确这是一处以仰韶文化为主体的大型聚落遗址,发现的遗迹主要有房址、壕沟等,基本搞清了聚落范围、面积、重要遗迹分布、聚落布局和功能分区等,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杨华 《东南文化》2000,(3):33-44
本文根据考古发掘公布的数百座新石器时代墓葬资料,对长江三峡地区距今约6000年至4000年之间的远古人类埋葬习俗作了系统研究,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郑唐户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郑唐户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仰韶文化内涵丰富,依据采集的大量陶器的器物特征,可分为早、中、晚三期,这对于解决遗址性质、区分区域类型、排列文化谱系以及今后这一带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众多文献记载,新郑是传说中的黄帝故里,该遗址的南部传为"黄帝口",其仰韶文化遗存又十分丰富,这可能与传说时代黄帝氏族的重要中心聚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和数学方法在古代陶器成分分析、年代测定、制作工艺、产地判断、形态分析方面的应用以及甘肃新石器与青铜时代陶器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会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湖南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