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学生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认为虽然《纲要》课与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合性,但由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不同,二者的教学效果亦存在较大差异。《纲要》课教师需要从培养爱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的人才,提高大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加强《纲要》...  相似文献   

2.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在教学实践中将对联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揭露傀儡政权卖国误国罪行,抨击无耻官僚专断贪婪丑态,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和羞耻之心;有助于反映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3.
蔡定益 《沧桑》2011,(1):143-14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依据符合中央文件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便于加强实践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主要有指导学生调研红色资源并撰写报告、指导学生创作历史剧并表演、指导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并写作观后感。  相似文献   

4.
利煌 《沧桑》2014,(6):210-2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改革除了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之外,还要多联系实际,即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和区域实际。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的教育资源。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和意义的分析,提出了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运用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四年制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采用专题教学有利于克服该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时间跨度大的矛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采用专题教学必须科学、合理设置专题,优化专题教学内容,正确处理专题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向伟 《沧桑》2010,(3):219-220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达到教学目的。本文论述了运用比较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运用这一方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具有可行性,符合重要文件精神,有利提高学生兴趣,便于实践教学。景德镇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可资利用的资源有陶瓷历史文化、革命历史文化、建设改革历史。景德镇历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处理好景德镇历史文化资源与教材的关系,要符合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疏理近现代探索史,增强学生时代使命感。探索教学模式,加深内涵拓展外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和科学方法论,分析评价社会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能力。  相似文献   

10.
赵启迪 《黑龙江史志》2013,(23):251-25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出发,着重阐述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肖光荣 《沧桑》2009,(6):206-2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按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和求得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吏任务的逻辑思路,分三编集中讲授四大历史进程。在教学方法上要吏论结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并充分利用当地近现代历史遗迹作为《纲要》的社会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培养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教学的"元"价值。我们要从教学规律以及课程的特点、内容等要素出发,从大学生的智能特点、心理水平和大学教育的特点等实际出发,确立课程的价值观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为三部分:一是对《纲要》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的认识;二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教学中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诗成 《沧桑》2009,(3):167-16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现代教育技术有着传统教育手段不可企及的诸多优势。多媒体教学打破了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单一说教、机械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处理好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取长补短,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要上好这门课,需正确处理综述与专题、史与论、"纲要"与"概论"、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理论与实际、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等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提高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要上好这门课,需正确处理综述与专题、史与论、“纲要”与“概论”、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理论与实际、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等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提高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理论课。文章从教学资料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及考核制度等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纲要"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应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密切联系社会现实与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孟超 《沧桑》2009,(3):163-164
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纲要”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利用历史事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这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也是“纲要”课教育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勇 《沧桑》2008,(4):196-197
本文阐述了当前大学生人格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指出我国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两课"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正在形成健全人格的大学生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