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的省区:它的地理边界和它的必然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四保 《人文地理》2001,16(2):12-16
地理边界是地理区域存在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在经济地理学界,经济区域地理边界的客观存在受到人们的忽视,这实际上对经济区域的客观存在提出了质疑。本文认为,有明确地理边界的省级经济区域是我国经济区域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这种区域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本文以理论回顾为基础,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省一级经济区域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区域形式,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规律,其地理边界形成的历史的、自然地理的、地区文化的和经济的规律性,提出了我国省级经济区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蔡运龙 《人文地理》2001,16(5):5-10
本文介绍了第29界国际地理大会的一般情况和主要论题,并从多种多样的论题中总结出当前国际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动向。当前国际地理学界特别关注的领域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球化与本土化,地理学与公共管理,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与区域发展,环境质量、食物安全与人类健康,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可持续发展。国际地理学界多样化的关注领域、对理论思考的注重,以及对21世纪地理教育的重视,应该对我国地理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探讨文化地理学、区域观察方法在古陶瓷研究中的运用。文化地理学中的景观理论、文化的时间与过程、技术传播理论适用于古代瓷器手工业地理研究。区域的地理特性可以分为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它们与区域瓷业特色的形成和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属于地理科学体系中区域地理的重要部分和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时期:从先秦到1909年德国工业经济学家Max Weber发表《工业区位论》为止,该时期主要探寻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规律;奠基时期:从191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的形成阶段;形成时期: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止,该时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区域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成熟时期:1979年至今,为该学科在中国区域开发中的广泛实践阶段。在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陈才先生融合中外理论与经验用于中国实际,为中国本土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作出了创造性的杰出贡献。在总结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现状、方法现状和应用现状之后,认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区域经济地理学与新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不断交融交互发展;"三维目标空间"理论将成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种认识论;低碳经济的发展将赋予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于2014年3月在原城市与区域经济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下设城市地理学系、经济地理学系和区域地理学系,是以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为重点的科研和教学实体单位。学院设有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其中人文地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在读研究生、本科生各150余人。1.学科特色鲜明,研究机构众多学院在经济地理与区域创新、城市地理与城市经济、世界地理与国际投资、行政区划与城乡管治等领域形成了鲜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4月17—18日,"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可持续性转型发展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校举行。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及海外的百余名经济地理学者出席论坛。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出席论坛并致辞。开幕式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主持。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理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最近的三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评述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城市体系和城市经济与社会地理的研究进展。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迅速起飞导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转型,这为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中国城市地理学已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歌的地理背景与地域特色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歌产生的背景与一定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我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不同地域人们的气质、性格、情感和审美情趣,造就出不同体裁的民歌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同时地理环境还对民歌的流传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使得民歌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以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探讨中国民歌地理背景与区域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科学计量法与文献研究法,对我国地理学界关于跨国投资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我国学界在投资时空演变格局、区位选择、驱动因素与效应等方向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近年来研究的国际化趋势明显。目前中国已经从单纯的外资输入发展为引进与输出结合的双向投资结构,中国的对外投资是近 10年近年的热门话题。 总体而言,相关研究以实证分析为主,经历了从单一理论的借鉴到多理论的整合,视角更多元、内容更多样、方法更综合。空间视角下的计量分析方法和可视化表达是当前跨国投资研究较为热门的方法。未来的研究仍需理论创新,对西方主导的研究视角进行批判性思考,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相似文献   

10.
李小建 《人文地理》1986,1(1):37-41
七十年代前,受人重视的学科为城市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七十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中,经济地理居首,其次为社会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和旅游地理(见附表)。七十年代澳大利亚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另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核心--外围"理论(Core-periphery Concept)被广泛应用于各分支学科国内、外的分析研究中。所谓"核心--外围"理论,是指在社会或经济地域结构中,某一地域在整个研究范围内处于核心地位,统治或支配其它从属地域的社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1.
试论现代物流的地理学研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成金 《人文地理》2006,21(6):22-26
基于阐述现代物流的发展背景,本文介绍了国际地理学对现代物流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主要研究论点;同时探讨了我国现代物流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物流地理学的提出和理论体系;然后探讨了现代物流的地理学研究切入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理视角下记忆研究的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忆是当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同时也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记忆与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潮"和"记忆转向"的兴起,记忆研究日益成为中西方旅游地理研究者的关注领域。本文通过对人文地理学中旅游相关研究中的记忆议题和研究方法的梳理,从记忆、物质景观与地方意义的感知,记忆、仪式与身份认同,以及旅游者的情感体验与地方建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展现充满文化、社会、政治乃至经济内涵的记忆地理问题发展脉络及独特意义,为国内旅游地理学开拓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3.
江莉莉 《人文地理》2013,28(1):1-9,19
一位著名的新加坡文化地理学家,兼亚洲问题研究专家从更广的视角回顾了近年出现的中国国内外地理学者关于中国文化地理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崛起对21世纪文化地理学的影响。作者指出了中国目前正面临的六大问题,并认为如果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来看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还可以重塑文化地理学作为分支学科的实用性形象。这六大问题分别是:农业改革、经济改革、城市变迁、城乡移民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不公平、不断改变的家庭结构和环境变化。作者认为,如果中国文化地理学希望最大限度地帮助本学科开发一个更加国际化的,更为包容的研究方法,就要考虑到中国面临的这些重大问题,给出有建设性的答案,并导出新的理论观念,使地理学的理论思维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罗小龙  陈烨婷 《人文地理》2012,27(3):141-146
南京大学是我国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经济地理学领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对地理学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统计,对南京大学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南京大学经济地理学发展主要分为快速发展期、波动停滞期、复苏繁荣期、蓬勃发展期等四个阶段。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涉及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交通地理学、空间结构与空间布局、产业集群与新产业区、企业与区域增长、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化的经济活动、技术进步与信息化、制度经济地理学等9个主要领域。这9大领域在国内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展望南京大学经济地理学学科发展,提出新经济地理学、制度转向/文化转向、服务国家需求是未来研究的三大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演化经济地理主要研究经济景观的演化过程,其理论基础包括广义达尔文主义理论、复杂性理论与路径依赖理论。将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引入集群研究,运用微观一中观一宏观多尺度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集群演化的过程及其动力机制,打开集群内部的"黑箱"。微观视角关注企业惯例及其区位行为如何影响集群的演化过程与空间特征;中观视角关注集群的知识网络结构特征、企业间知识联系,与网络演化的过程;宏观视角关注集群系统的演化路径与动力机制,以及集群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然而,由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与方法目前尚处探索阶段,将其应用于集群研究中仍存在不少局限。最后,结合中国产业集群现状,提出若干研究议题,认为未来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需要更加注重"演化转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几个主要分支学科而言,政治地理学在中国发展缓慢。本文认为这主要不是由于中国缺乏政治地理研究的素材,也不单纯是由于中国缺乏研究政治的环境。从学科的角度看,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束缚了政治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地理学分析尺度的下移、建设性实证研究的缺乏、相关学科理论支持不足和地理学本身"远离政治"的惯性影响。本文在粗略梳理了西方政治地理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的三个方向:城市政治地理、地方政治地理和新地缘政治学,期待中国政治地理多尺度、多样化的实证研究尽快展开。  相似文献   

17.
金融地理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地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学者参与最多。但不同的学科渊源和研究传统,使两者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方面各有特点,差异明显。自理论渊源看,地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而经济学的研究可追溯到古典区位论和循环累积因果论。地理学的研究,注重探讨区位和地方对金融交易和金融运行的影响,受政治经济学传统和文化转向的影响,特别关注金融系统发展的不平等效应和金融空间中的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学研究主要致力于探讨货币和金融系统对区域发展影响的非中性,特别关注地理距离对信用获得的影响。地理学的研究定性研究较多,并擅长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经济学的研究专注简化,以计量分析为主。新出现的金融化经济体系或金融主导的增长体系迫切需要经济地理学开展研究。相互借鉴和整合可推动金融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地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兆明 《人文地理》1991,6(1):21-27
本文对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关中国文化起源和源地、中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与环境,以及近时期有关文化地理的理论和实际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同时对未来的研究做了展望,以期促进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9.
解放前我国地理学界关于小城镇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解放前我国地理学界关于小城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我们认为,我国地理学者对小城镇较有系统的研究起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小城镇大体是指人口规模为1000-5000人的各种农业、工业、商业、政治、文化等聚落;这一时期我国地理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分类、小城镇地理位置和地理分布、小城镇形态及空间扩展、小城镇位置变迁与历史发展、小城镇人口、商业、文化特征以及城镇内部用地结构与房屋构造等六个方面;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及学科发展的影响,小城镇研究内容窄、程度浅、系统性不强,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也较简单、落后。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经济地理学宽泛的文化转向浪潮中文化因素从"常量"转而成为"变量",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在此过程中,新经济地理学家解释世界的理论不再强调镜射世界的能力,不再将"无视角视界"作为隐喻的蓝图,反而强调将自身置于作者地位的重要性,承认科学家的背景和它能影响其所知的及其诉说的内容,即"有视角视界"。后现代主义解释学认为科学家是以感兴趣的方式以社会环境限制的方式参与知识的理解、创造过程,新经济地理学受其影响强调探讨,认为理论一直是处于争论的状态,一直是处于探讨过程中的。新经济地理学不主张提出客观唯一的叙事,也难以做到,这也正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