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张大千     
在人类心灵的大海中,艺术家的心灵就犹如置处在一个海与另一个海之间的一座孤岛,大多数时候都被茫茫奔突的狂涛巨浪遮掩,被天地之间的云水雾霭笼罩,神秘恍惚,捉摸不定,而只有当它沐浴太阳的七彩光波和裸露在月光朗照的白夜时,才海市蜃楼般显现出它扑朔迷离的棱廓,但你始终无法靠近或走进它,只能远远地观望和揣度。  相似文献   

2.
李伟 《文史春秋》2001,(4):47-51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名画家张大千羁留海外,为世人诟病。故园情浓,乡思无已,其实张大千自有一番隐衷。  相似文献   

3.
徐弘道 《古今谈》2002,(3):12-12
约在1962年,客居台湾的名大画家张大千先生画了一幅画,通过旅居在香港的我的叔父徐正旅先生寄给我,让我转交给周启人先生。这是一幅水墨山水画,高约一尺六、七寸,宽约一尺二、三寸,画不大,但用笔粗犷雄健,水墨淋漓。  相似文献   

4.
元月4日下午,由四川省博物馆及台湾太平洋化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往来成古今——张大千早期风华与大风堂用印》展览开幕式在台北历史博物馆隆重举行。四川化代表团及台湾各界人士共15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黄光男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5.
1916年9月,一个周日的上午,重庆求精中国文教员张文修的住处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屏声静气,紧张地等待着他的八弟张大千的苏醒。将近中午,张大千终于苏醒过来,看到自己的亲人和同学,忍不住失声痛哭……原来他被土匪掠去失踪了三个多月。这是张大千生命中的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插曲,一段令他刻骨铭心的经历,从遇匪被绑到平安归来前后整整一百天!  相似文献   

6.
罗谟、张大千这两位四川画坛名宿是丹青至交,他们在上一世纪30-40年代曾共同为振兴和发展四川美术事业做了不少贡献,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7.
张大千(1899-1983),中国画家。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四川内江人,善子子(善画虎)弟。1917年随兄去日本京都,习绘画并研究染织工艺,1919年回国,从李瑞清、曾熙习诗书画,一度为僧,发号大千,还俗后以发号行。1936年受聘为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擅山水、花鸟、人物、工意俱佳。初习清初四高僧(朱耷、原济、髡残、弘仁)。抗日战争期间,泛涉各家,  相似文献   

8.
2004年,足敦煌研究院成立60周年,暨敦煌石窟保护和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原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首任名誉院长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9.
去年9月,我有幸去内江市瞻仰了国画大师张大千纪念馆。进得馆来,见有一近千平方米的大院。紧挨第二道门右侧的冬青树丛中,  相似文献   

10.
文轩 《文史天地》2004,(11):36-38
张学良是中国20世纪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上世纪20年代,年仅20多岁统率东北军的少帅兴趣十分广泛,骑马,狩猎、游泳、网球、跳舞样样精通;不但会开汽车、还能驾驶飞机遨游蓝天。这位叱咤风云的海陆空副司令,可谓文武双全。除了对以上项目十分热爱,他还另有一个风雅的嗜好,就是收藏和鉴赏字画。  相似文献   

11.
高原 《湖南文史》2010,(12):66-66
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生平有两大嗜好:一是讲求吃,二是爱听京戏。他认为“吃”不仅是果腹而已,更是人生最高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笑天 《文史天地》2004,(4):38-40
张大干在成名之前,就很冷静、客观地估量过自己的优势: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举一反三的领悟力;腕底如有鬼神相助的摹仿力;似乎永远发泄不完的原始生命力。凡此四项,均非常人所能跻及。因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四川省成都市一市民在旧域改造中无意发现了一批张大千遗物。这批遗物包括张大千手稿、绘画粉本、大风堂蜀笺纸、大风堂门人录、大风堂藏古书画照片等。其中以张大千手稿最为珍贵,内有大千诗稿、日记,大风堂藏石涛书画记  相似文献   

14.
石涛和张大千都善于师古人,都重视师造化,作品都讲求气势,是他们创怍特色的相同之处。怛两人艺术个性不同,用笔、用墨特点不同,表现手段不同,则构成了他们刨作特色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宜泉 《收藏家》2004,(2):29-29
张大千(1899-1983年),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他生于四川省内江县,排行第八,7岁时开始启蒙教育,9岁习画,1岁即能画山水,人物和花鸟,被誉为神童。张大千幼习绘事,毕生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于一炉,境界高绝。其艺术创作分为古典作风期,转型期和高峰期3个时期。  相似文献   

16.
张大千先生是我国近代画坛上的一位巨匠,他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他晚年独创的“泼墨泼彩”,融合了工笔与写意、水墨与没骨、具象与抽象各种因素,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的境界,丰富了中国画的技法,提供了新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千,国画大师。本文将他一生中的情缘女人一一加以介绍,并非猎奇,而是透露出了张大千画艺与女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也。  相似文献   

18.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是叶剑英元帅八十寿辰时应和聂荣臻元帅的贺寿诗而写下的著名诗篇《八十抒怀》。  相似文献   

19.
张大千漂泊海外二十多年后,于1976年初决定移居台北。其定居台北,选地建屋花了一年多,培植花草又是一年。他选地的要求,一是距离台北市区二十多里的郊区;二是山青水秀,能有几棵大树最好;三是如果能有个小池塘种荷养鱼更佳。热心的亲友们都帮着选址,大家都比较看中的是靠近故宫博物院、距离荣民总医院也不远的外双溪附近的一个废弃鹿苑,但要由张大千去了现场才能定。1977年初,张大千去看了地方,初看似乎不太合意,里面乱石成堆,杂草丛生,进出路也较差。不过,大环境应该说还是不错的,青山为屏,且有潺潺小溪流过,张大千当时没有表态是否买下整片鹿苑,当他转出鹿苑,忽然看到苑主的房屋墙角边有一株白梅时,爱梅如命的他,当即决定买下这块地,并交了定金。  相似文献   

20.
京红 《文史月刊》2014,(3):49-49
1916年新年刚过,17岁的张大千随一伙商队从内江老家赴重庆求精中学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