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勾海燕 《收藏家》2012,(9):13-14
东郡虎符(图1),左半,长7.5、高3、厚1.5厘米,呈伏虎状。此虎高额吊睛,嘴微张,耳上卷,四肢弯曲,短尾。虎腹部刻有“东郡左一”四字铭文,故名东郡虎符,虎背刻有脊文一行。背面凹槽,周边有三个三角形榫卯,应与另一半相契合。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再谈东郡虎符辨伪王关成笔者曾对东郡虎符作伪提出4条理由①,原文尚有疏漏,现予补充。东郡虎符还有第5个破绽。秦代虎符都是发往各县的。杜县,秦置无疑;新、阳陵秦代置县与否尚难确定。但此二地非秦郡,都是郡以下行政区划则是肯定的②。汉代才向各郡国颁发虎符,1...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秦《杜虎符》,长九点五厘米,高四点四厘米,上有错金字九行,共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隊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殹。”(图一)  相似文献   

4.
甘肃通渭发现大泉五十异品祁永忠笔者曾从一农民手中购得两枚大泉五十异品,介绍如下:其一为直径2.5、厚0.15、穿0.8厘米,重5克(图1)。该钱生坑绿锈,背郭内四周匀称布有四个符。其二为广穿大泉五十,径2.5、厚0.1、穿1.2厘米,重3克(图2)。...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郊发现秦国杜虎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9)
陕西省博物馆最近收集到一件少见的战国时期秦铜虎符(图版捌:1)。此符是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北沉村社员在1973年平整土地时发现的。虎符身长9.5、高4.4、厚0.7厘米。虎作走形,昂首,尾端卷曲。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身上有文字九行,共四十字。  相似文献   

6.
1973年,西安市郊区山门口公社北沉村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一件秦国杜虎符,已由陕西省博物馆征集收藏。符身长9.5、高4.4、厚0.7厘米。虎作走动形,昂首,尾端卷曲。身上有错金铭文九行,共四十字。铭文云: "兵甲之符,右在  相似文献   

7.
张平一 《文物春秋》2001,(2):24-27,52
符牌是古代皇帝或朝廷传达命令、调动军马的凭证。符牌制度完善于唐,盛行于宋、辽、金、元各代,相袭沿用,成为国家重要典章制度之一。唐代以前以虎形为兵符,故称虎符。朝代更迭,虎符不变,仅是文字和纹饰各有不同,秦代虎符文字错金,汉代虎符多错银,西晋虎符通体有虎斑条纹,刻纹于背、胸前或符阴,东晋则凿款。唐代罢隋代竹使符,启用银菟符,后又改用可以佩带的鱼符。  相似文献   

8.
沧州地区近年征集到两件古代铜器: 虎符一件,长9.5、宽2.1厘米。符阴中空,边缘有三角形榫。背部有错银铭文:"与杜阳太守为虎符第一"十字,左右两片各五字。左半肋部有"杜阳左一"四字(图  相似文献   

9.
1973年西安市郊区山门口公社北沉村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一件秦国杜虎符,已由陕西省博物馆征集收藏。符身长9.5,高4.4,厚0.7厘米。虎作走动形,昂首,尾端卷曲。身上有错金篆书铭文九行,共四十字。铭文云: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殹。(见1979年《文物》第九期《文博简讯》)这与过去发现的新郪虎符不同之处,有下列各点: 1.新郪称“甲兵”,杜符称“兵甲”。  相似文献   

10.
1999年8月,丰城石滩村委会肖家村小组村民,在该村故落巷山地造林时发现一座古墓葬(残),由于该墓葬年代久远,遭破坏甚为严重。在清理中,村民发现五件完整的青瓷器上交给博物馆。现整理如下:1、三足炉灯:通高7.9厘米,口沿至足部高7厘米,足高1.5厘米,口沿直径11厘米,炉底径7厘米,炉灯三足,唇口,平底呈炉状。沿口有一完整的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的箕状灯嘴。施黄釉,开冰裂纹,局部有少量剥落现象(图一)。2、三足盘炉:通高7厘米,炉高5.8厘米,炉身高4.6厘米,足高1.2厘米,炉口沿径稍不规…  相似文献   

11.
文物探源     
《文史月刊》2009,(7):F0003-F0003
阳陵虎符 左右二符胶合一起。伏虎形,昂首前视,长尾上卷,四足向前平伸。铭文字数,虎背左右各有错金铭文12字。铭文释文为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  相似文献   

12.
德惠县大房身乡梨树园村有一处辽金时期的古城遗址,占地约18万平方米,出土过新石器时期的陶器。1980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块辽金时期的银质符牌。银质符牌扁长条形,四角圆弧,牌面有污锈,呈亮黑色。长21.5、宽6.4、厚0.2厘米,重384克。上部有一突起的圆孔,外径2.2、内径1、深1.4厘米。穿孔之下牌面上有双勾阴刻"(?)"三字(见图)。其形制、文字均与1972年河北承德出土的符牌相同。这种银质符牌上的文字应是女真或契丹族文字。这件符牌可能是宋人周辉和范成大  相似文献   

13.
江西发现宋钱新品龙吉昌,王宝珍近年来,江西又发现几枚宋钱新品,介绍如下:一,阔缘大样至道元宝平钱。生坑绿锈,直径2.8,厚0.1厘米,重5克。北宋钱中,自宋元通宝至皇宋通宝,除咸平、祥符有少数大钱外,其余几个年号的大型钱很少发现(图1)二、阔缘篆书天圣元宝。生坑绿锈,背有磨夷。直径2.8,厚0.1厘米,重5克(图2)。三、行书"圣"圣宋元宝小平钱。生坑绿锈,直径2.45,厚0.15厘米,重4.5克。钱文中的"宋、通、宝"三字为篆书,"圣"字为行书(图8)。四、折二隶书双挑"元"靖康元宝。生坑绿锈,直径3.05,厚0.2厘米,重8克。"靖"字立旁首划反点,"元"字第二划双挑(图4)。五、真书折三阔缘背穿上星建炎通宝。两枚,一枚为背穿上左星,一为背穿上右星。生坑绿锈,白铜质。直径一为3.25厘米,一为3.22厘米;厚一为0.16厘米,一为0.15厘米,重均为8克(图5,6)。江西发现宋钱新品@龙吉昌,王宝珍  相似文献   

14.
正府兵制创立于西魏北周时期,隋炀帝时期建立了中央十二卫统鹰扬府,左右备身府统雄武府较为整齐的组织结构。而据《隋书·高祖纪下》:"开皇十七年冬十月丁未,颁铜兽符于骠骑府、车骑府。"说明隋代鹰扬府均颁发铜虎符为信,将军领授府兵亦须持虎符为凭方可用事~([1])。而唐朝因避李渊之父李虎讳而改虎符为鱼符,后又用龟符。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4件隋代虎符上均有铭文,其中有2件被定为一级文物。这几件  相似文献   

15.
汉代的“发兵”制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汉代发兵有四种信物:虎符、节、羽檄、诏书。王朝设有符节台管理符、节、玺印。虎符要与诏书同时使用。节的使用没有地域限制。羽檄曾一度独立作为发兵信物,表示情况紧迫,请求援助的信物。西汉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强,调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东汉地方统兵权与调兵权逐渐合一,虎符发兵之制很大程度上被破坏,节不断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6.
1.《文帝纪》:“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汉书》,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页118。下同。) 按:“铜虎符”主“发兵”,不主“遣使者”。古曰:“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国家当发兵,乃遣使者至郡合符。《严助传》:“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页2776)《王莽传》:“是岁,赤眉力子都、樊崇等以饥馑相聚,起于琅邪,转抄掠,众皆万数。遣使者发郡国兵击之,不能克。”(页4154)均是其义,《史记·孝文本纪·集解》引应劭此说,标作:  相似文献   

17.
浠水县博物馆馆藏东汉铜洗浠水县博物馆浠水县博物馆珍藏有六件东汉铜洗。铜洗为解放初征集所得。现简介如后:1.汉安平阳侯洗2件,形制大小一样。敞口,沿外卷,通高7,口径19厘米,浅平底,圈足,足径8.5厘米。(图一,1)洗内底饰双鱼,头异向,体相对,双鱼...  相似文献   

18.
黄卫国 《南方文物》2001,(4):111-114
1998年12月,南康市横寨中学建房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M1),并从甬道前半部分取出几件青瓷器。南康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迅即赶赴现场,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于此同时,在该墓的附近又发现了另一座同时期墓(M3)。 墓葬位于今南康市横寨乡黄田村横寨中学校园边缘的山坡上(图一).南距康鏊公路900米,再往南二公里处有一条赤土河。 一、1号墓 (一)墓葬形制 M1距地表深80厘米,墓向正南.平面为凸字形券顶砖室墓(图二、图三)。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墓长7、宽2.1、高1.64米。其中甬道长1.96、宽1.6…  相似文献   

19.
谈大明四铢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谈大明四铢钱袁涛1988年春节期间,我与一位泉友去常州郊县踏青,从一小贩手中购得古钱1公斤左右,据讲他是在1987年秋后挖深渔塘时得到的。这批钱数量虽不多,品种却十分丰富,内有半两、五铢、莽钱、刘备五铢、定平一百以及孝建四铢等多种南朝刘来时期的货币。从这批古钱中还挑选出四枚“大明四铢”钱,其中有两枚是传形的。南朝萧梁时期的钱币学家顾所著的《钱谱》也未提到“大明四铢”。本文拟就大明四铢作些分析和探讨。一、“大明四铢”钱浅析四枚钱币有关数据和特征记录如下。(1)大明四铢(图1):重2,06克,外径2.15,穿孔0.9,外郭厚0.15厘米,钱币上边缘破损,背下方错位。(2)大明四铢(传形)(图2):重1.11克,外径2.1,穿孔0,83,外郭厚0.11厘米。背文“四”在上,“铢”在下。钱面上方错位严重,穿孔有几处因热造成的裂纹,内、外郭处多飞边,清理加工差。(3)大明四铢(图3):重2.02克,外径2.24,穿孔0.89,外郭平均厚0.1厘米。钱面右上飞边,左上角有浇铸不足形成的空洞;钱背左下错位严重。(4)大明四铢(传形)(图4):钱的面、背文字形式同图2。重1.25克,外径2.05,穿孔0.89,外郭厚0.0  相似文献   

20.
“王太后右和室”铜鼎考略张懋镕,王勇"王太后右和室"铜鼎一件,近年出土于陕西省澄城县.铜鼎形制:鼓腹,敛口,圆底,蹄足,耳略外撇。盖上有三环纽.通高16、通耳高16.8、足高7.1、耳高6、纽高2.4厘米。最大腹外径18厘米。器腹有弦纹一道(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