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维娟 《文博》2014,(1):52-56
唐京兆府万年县所辖乡里(村)的分布情况,有众多的学者进行了考证和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主要集中在乡里的数量和名称的确认。本文依据墓志记载和墓葬发掘地点对长安城东的长乐乡进行探讨,并确认其位置和范围,以及部分里(村)的位置,补充之前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文博》2014,(1)
唐京兆府万年县所辖乡里(村)的分布情况,有众多的学者进行了考证和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主要集中在乡里的数量和名称的确认。本文依据墓志记载和墓葬发掘地点对长安城东的长乐乡进行探讨,并确认其位置和范围,以及部分里(村)的位置,补充之前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北朝乡里制与村民的生活世界——以石刻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一般认为 :北朝时期 ,乡村因实行三长制而不存在乡里编制。其实在实行三长制的同时 ,北朝乡村依然存在广泛的乡里编制。约自北魏太和年间开始直到北朝末 ,除北齐时京畿地区不设乡里之外 ,均设有乡里编制。不同于前代的是 ,北朝的乡里具有划定的地域 ,这可能与实行均田制有关。乡里编制虽然普遍存在 ,但在实际生活中似乎未受到村民的积极认同 ;相反 ,他们对世代生活其中的村落表现出更强的归属感 ,并依托“村”组织活动 ,官方的乡里设置在村落受到架空。  相似文献   

4.
唐公子宗先生,安徽省绩溪县人。民国纪元前十三年(1899年)夏历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县之复兴乡(旧称十五都,现为家朋乡)霞水村。本名维城,号子宗,族谱属大字辈。先祖世寿公,先父德教公,咸耕读传家,道德文章称誉乡里。先母张太夫人,系出世族,相夫教子,生养劬劳,鞠育恩深。先生资赋聪颖,庭训严谨,幼读儒书。遂通五经,而贯六艺。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1997年9月中旬,郊县渣园乡全楼村一砖厂在取土时发现三座古墓,县文物保管所迅即上报省文物局。我所受省文物局委托派人前往调查后,确认这三座古墓为北宋仿木建筑砖室墓,井于同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对该处遗迹进行了清理。全楼村位于郊县县城西北约5公里,南距郊(县)汝(州)公路约1公里,青龙河从村西约1公里处自北向南注人汝河,村南约500米有一个体砖厂,这三座墓即位于砖厂南部取土区内。(图一)当时的情况是:墓室顶部和墓门封门砖及部分墓壁已暴露在外,墓道被取土时破坏殆尽,墓地地表情况不明,但墓门封门砖及墓壁整体…  相似文献   

6.
籁辰 《文史月刊》2012,(6):49-51
一、家世 元末至正年间(1341),于氏远祖于伯达、于建中、于仕贤在石州(令吕梁市离石区)白霜里村生息繁衍。他们勤于农业,行孝乡里,潜心儒业,度过了150多年的漫长岁月。  相似文献   

7.
在闽南永春县锦斗镇珍卿村,竖立着一方200多年前清朝嘉庆皇帝褒奖乡里长者徐文著的“七叶衍祥”碑。  相似文献   

8.
《文博》2017,(4)
长安、万年县乡里考是唐都长安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万年县乡里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仍有许多里村的具体位置无法确定或存在疑问。本文论述之唐代万年县三乡即浐川乡、崇义乡、崇道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详实的唐代墓志资料,比对墓葬出土工地信息等,对万年县所属三乡以及三乡中6里11村的具体位置进行了考证。值得一提的是,笔者还重新划出了三乡的边界线,并绘制了位置示意图。  相似文献   

9.
宋文龙 《丝绸之路》2011,(14):33-34
隋朝的乡里制度,从隋初京畿之内的族、间、保三级制和京畿之外的党、里二级制双轨并行,到开皇九年(589)不分京畿内外统一编制的乡、里二级制,都体现了隋王朝根据时局变化调整国家政策的实用立场。终隋一代,乡里制度在基层组织普遍存在,即使在隋朝初期法令没有见到乡级组织,从出土的隋代墓志铭文可以证实隋初的乡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一)相山石塔原名普庵定光石塔,因其座落在崇仁县相山镇苔卅村东郊,所以乡里人称其为“苔州塔”。1987年12月28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新公布第一、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按标准化、规范化定名,因该塔座落在相山镇正名为“根山石塔”;时代定“明”。早在1982年抚州地区文物普查工作中,该塔使被列为重点项目;1983年3月,崇仁县参与过该县文物普查的同志根据普查资料编出了《崇仁县文物志》油印送审稿,其中对该塔有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明代普庵定光古塔座落在凤岗公社凤岗大队苔州村东头原通宜黄的古道旁…  相似文献   

11.
据研究,粤东客家先贤程皎生于东晋末或刘宋初,祖籍江西鄱阳湖地域。他于中年之际,率族人南迁入粤,定居南海义安郡海阳县东北之坝头村(今梅州市平远县坝头镇振东村),成为客家程姓人粤之始祖。程哎居粤期间,“以德化人”,其“信义著于乡里”,故而深受乡民的拥戴和推重。“后人久而思慕,名其都曰义化,乡日程乡,源日程源,江日程江,复以程乡名县,皆被化最深故也。”  相似文献   

12.
1975年,浙江省绍兴市娄宫乡里木栅村西岸头的农民在灌溉稻田时,发现1件春秋时期的青铜构件。1984年当地农民将此器上交绍兴市文物管理处。1984年至1990年,绍兴市文物管理处多次派人进行调查,采集了不少春秋时期的印纹陶片和原始青瓷片。调查认为,出土青铜构件这一地区可能是一处  相似文献   

13.
鹤壁市东头村金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鹤壁市东头村金墓发掘简报鹤壁市文物工作队图一墓葬位置示意图1995年2月,鹤壁市郊区鹤壁集乡东头村村民齐有志在院内打井时,发现一座古墓(图一)。市文物工作队得报后,立即派人前往察看,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为了进一步搞清情况,于5月29日至31日对该墓(...  相似文献   

14.
<正>我对昆仑山里的原始村落流水村仰慕已久。流水村位于于田县南部昆仑山上,隶属于于田县山区乡镇阿羌乡。初夏时分,我们一行乘车从于田县城出发,大约一个半小时后,就到了阿羌乡政府。这里刚下过一场雨,天蓝气爽,空气的通透度极佳,不远处的雪山仿佛就在眼前。我们要去的流水村还在更远更高的昆仑山深处。乡里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文教发展史上,晚清出现了一位重要的著名人物,他就是对流誉至今的贵州遵义“沙滩文化”①及贵州独山“影山文化”②的奠基及流播卓有贡献的“清代著名的教育家”③、贵州独山市依族人氏莫与传。莫与诗(1763——1841),字犹人,号杰夫,又号寿民。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次年联捷为进士,授庶吉士。嘉庆六年(180年)散馆后改官知县,先署四川茂州,后改任四川盐源。嘉庆九年(180年)荐任四川甲子科(即1804年)乡试同考官。不久父死,即返乡奔丧。服满后则以奉养老母为由留居乡里,在其旧居独山兔场辟“影山草堂”教育乡里子弟…  相似文献   

16.
《羊城今古》2005,(4):49-52
《番禺县杨村士民颂德碑》在花都区北兴镇杨二村高氏大宗祠内。立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碑质花岗石,高1.75米.宽0.87米,碑首呈弧形,篆书题颧.镌刻工良。文中记载:明崇桢初年,钟国让、钟国相、钟国宰三兄弟纠合李三觉等扰掠番禺县杨村(今花都区北兴镇杨二村)等乡。乡绅高林盛、高广率村民配合官军护卫乡里,击溃匪盗。崇桢四年畅村士民倡立此碑以纪其事。碑中特别颂扬了当政者关心民瘼,能急民之所急。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方志》2008,(3):78-79
民国23年(1934年) 7月1日广西省立博物馆成立,馆址设于南宁共和路(青云街口)。 9日省政府颁行《各县办理村(街)、乡(镇)民团后备队、国民基础学校、乡中心学校及乡村公所准则》,确立基层组织的“三位一体”制,即由乡(镇)长兼民团后备大队长和乡(镇)中心国民基础学校校长,村(街)长兼民团后备队长和村(街)国民基础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二年三月下旬,黄梅县苦竹乡苦竹口村村民,在修建采石场的公路时发现了数块长条形石板及一些线铁钉,米色漆片等遗物,经黄梅县博物馆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人调查,确认为一处石停双室墓。同年四月十四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此墓位于黄梅县苦竹乡苦竹口村辖区内,距乡政府所在地之西约!00米处,其东约50米为苦竹口村小学,其南距县城人5公里(图一)。该墓北望香山,南枕牌楼山,有一条由苦竹乡通往余四方村的一条简易公路从该墓上通过。经发掘清理,该墓早期被破坏,人骨架、棺木被毁,仅残留零星随资…  相似文献   

19.
汝阳故城考     
谢辰 《中原文物》2015,(3):30-38
商水县城上村的汝阳故城,实为汉代的濦强故城,北魏政权的侨设郡县。今汝南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平舆县郭楼镇高平寺村的汝阳故城,才真正是东汉袁安的乡里——汉代汝阳故城。  相似文献   

20.
汉唐村落形态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落是与城邑相应的社会单位概念,源于龙山时代聚落分化中的普通聚落,自兹至汉,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乡村基本聚居形态。汉代乡村组织的特点是里聚合一,是行政单元与自然聚落的一致;魏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里聚分离,作为自然聚落的“村”具有了一定的行政意义;至唐代,里正成为乡政的主持者,村正开始行使里正职掌,村落的行政与法律地位得到确认,乡里之制演化为乡村之制。这一演化实质上是行政单元与自然聚落的分合变化,并不具有城乡分离的内容,与“城邦帝国”、“领土帝国”之概念亦无干涉。不论作为自然聚落的村落在不同时代具有多少称谓,它一直是与城邑对应的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地缘组织与血缘组织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