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假司马”辨析范学辉《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记载:“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班)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对其中“假司马“一职的解释,传统观点认为是“摄事之官”(《秦汉官制史稿》页三六五),亦即“代理军司马”(《中国古代史常识·秦汉魏晋南北朝部...  相似文献   

2.
江苏赣榆发现东汉武氏职官印李克文最近,江苏省赣榆县汉代古城盐仓城附近烽火台旁约二米深的地下,出土一方铜印。印呈正方,铜质,边长2.3厘米、厚1厘米,通高2厘米。瓦纽,重约50克。印体为浇铸,印面印文后镌,阴刻隶书白文为“别部司马”(见图)。“司马”官...  相似文献   

3.
古代印章,是作为一种实用之物来制造的。在印章制造中,实用性是决定因素,而艺术美处于服从地位。秦汉印的制造虽然是以实用为目的,但也伴生着艺术创造。秦汉印的篆刻美,有着人们本能地按照美的规律制造实用物的成分,也有随着印工们审美经验的长期积累进行的有意识的篆刻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6,(3)
正2011年4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杭州市余杭区星桥镇里山发掘了一批汉、晋及隋代墓葬,其中一座东汉墓(M8)出土了一件"天禄"铜镜[1]。铜镜保存基本完好,正面光亮,绿锈沁入镜体;背面除边缘及纽有绿锈沁入外,其余均呈青黑色。半球形纽,圆纽座。纽座外饰两只张口相向、交尾一体的有翼神兽,形象基本相同,龙首,曲身,体生翼,长尾卷曲。一只头生双角,躯体较长;一只头生独角,躯体稍  相似文献   

5.
“罪己诏”指皇帝责备自己而下的诏令。颁发的原因,大致有二,一因灾异而发,二因做错事情而发。灾异多属自然现象,如水灾、旱灾、蝗灾、地震、彗星、日蚀、山崩、冬天打雷、春天降雪等等。出现这些现象皇帝为何要下罪己诏呢?因为皇帝相信“天命”之说,以为自己是上天之子,代表上天治理人民,若是出现这些现象,给人民带来灾难和死亡,他们认为都是自己不好造成的,所以上天向他发出警示,往往引咎自责,下个罪己诏,检讨一下自己的过失,做点好事,或命官员直言朝政得失,以求补救。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每个朝代均有,如晋武帝在太康七年(286年)下诏说:“比年灾异屡发,日蚀三朝,地震山崩,邦之不善,实在朕躬。公卿大臣各上封事(用袋子封缄的上书),极言其故,勿有所讳。”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皇父摄政王以疾上宾哀诏》,考证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并无叛逆之心,追罪多尔衮的案子是天大的冤案。  相似文献   

7.
淮阴发现“清江浦铜元总局”印笔者在当地收集到一枚“清江浦铜元总局”印(如拓)。印牛角质,呈正四边棱台形,印面边长2.8、对角线长3.9厘米,印文沿对角线布局。印面距边沿0.55厘米处刻双线正方形,边长1.6厘米,对角线为2.2厘米。沿内正方形对角线,竖列三排篆书印文:中“清江浦”、右“铜元”、左“总局”。印四周环刻古建筑等图案。印顶正方形边长2.15厘米。沿对角线,中心刻一“上”字。印顶高4.4厘米。清江浦(今准阴市),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漕运总督恩寿奏准在清江浦运河北岸(今淮阴河北路再制盐厂)设铜元局。筹借160余万两商款,购地建广房、仓库等320余间,购各种机器112台,翌年试铸。开铸之初铸光绪元宝“清江”铭文铜元约14种版别。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又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三种版别。(《江苏钱币》1992年2期胡彬)淮阴发现“清江浦铜元总局”印@胡彬  相似文献   

8.
1984年9月,简阳县轻机厂扩建厂房挖地基时,发现一件宋代的“邛州印牌”。现由简阳县文化馆收藏。 铜质印牌呈青绿色,牌面微凸,重800克,长23.5、宽6、厚0.6厘米。牌的上端有丙肩,丙肩之间有一圆穿,似作系绳之用。下为锐角,素面。牌上面正中竖写“邛州印牌”四字稍大, 右下边竖与“至道元年”,左下边坚写“十二月铸”八字稍小。背面中部横写“印牌”、“入入”、“牌×”“出出”四排七字。  相似文献   

9.
1983年4月,成都市南郊武侯七队农民在挖一个土丘的泥土去作蜂窝煤的和泥时,发现了一座花砖古墓。当时的金牛区管所的干部去看见后,立即报告了市化局物管理处、市物处派人去调查、研究并报经上级同意后,指派了考古人员前去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市物处考古人员从5月2日前去开始发掘清理,5月17日发掘清理结束。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我馆征集到一方印章,印出土于邻县唐昌镇,印章保存完好,为元代官方铸印。印为铜质,印面方形,印边长56,厚1.2,通高5.2厘米。柄纽,纽上小下大,成不规则长方形,纽宽边2.7-3.2厘米,窄边为1.2-1.5厘米,重0.54千克,印面阳刻八思巴文,译成对应汉字为“崇宁县尉司印”,印背纽两侧刻汉字楷书铭文,一侧为“崇宁县尉司印”,另一侧两排子为“中书礼部造,至元十八年二月日”,两侧共十九字(如图)。《元史·地理三》载:崇宁县,属西蜀四111道肃政廉访司成都路,隶彭州,彭州下领二县,即阳(今彭州市),崇宁县(今…  相似文献   

11.
"制诏御史"是西汉重要制书的常见起首语,引领着立法、布政和封授高官贵爵之诏。学界以往从御史大夫负责颁下诏令的角度解释"制诏御史",认为其"御史"二字是"御史大夫"的省文。综括传世文献和悬泉汉简来看,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制诏御史"之"御史",实际上是指"侍御史"。而"制诏御史"意指皇帝命令侍御史书记或抄录王言,并将其制成规范文书,反映的是诏令由皇帝自作,人臣负责"记王言"的制度。从性质上讲,"制诏御史"只是起到引领诏令的作用,其所以标明"御史",应该是要凸显侍御史在制书拟制过程中的作用。西汉时期,侍御史作为皇帝的近侍秘书,不仅负责拟制和玺封制书,而且拥有审核公卿奏疏之权,其权力和位望始终居于负责文书收发、传送的尚书之上。  相似文献   

12.
1954年,于晋江地委党校(今泉州市委党校)校址内发现一枚明代洪武年间巡检司铜印。该印现藏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该印铜质,方形,带长方形扁纽,纽顶作弧状。边长5.8、厚1、通高8.3厘米(图一)。  相似文献   

13.
1981年4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吉木胡朗图公社乌尔逊河河口东侧的河漫滩上,出土一方元代铜印。印正方形,边长5.6厘米,柱状纽,通高6厘米。印文为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5,(5)
昭通县文化馆最近征集到三方一套印(俗称三套印)铜印(图一)。母印白文篆书"孟(玨完)之印"(图二:1),辟邪纽,印面2厘米;子印白文篆书"孟(玨完)"(图二:2),亦为辟邪纽,印面1厘米。从子印中又取出一方,白文"伯称"(图二:3),篆书,笔法近隶,龟纽,印面0.8厘米。三方印层层套合,辟邪纽、龟纽刻工精致,显示了当时手工艺的高  相似文献   

15.
正"司马"一姓大家都很熟悉,历史上也有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光等著名的文学家或史学家。其实,"司马"是古代的官名,后来以官为姓,成为姓氏之一。司马作为官职,在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亦称"三有事"。司马为朝廷重臣,掌管军政与军赋,常常统兵出征,所率军队为六个师或八个师不等,相当于大将军。春秋时,各诸侯国官制中都有司马一职。有的诸侯国还设有大司马,此外还有左司马、  相似文献   

16.
1988年5月,房县门古镇狮子岩村的青年农民刘继群,在自己土坡地的坎下发现一灰色小陶罐。罐中藏有铜印一枚和重约一两的马蹄形银元宝一锭。印为黄铜铸,长方形。印面长9.2厘米,宽5.4厘米,边厚1.2厘米。直柱状纽,长9.8厘米,无穿。印重900克。印文共六字:“前营参将关防”,为阳刻九叠篆文,字体端正,大小、间距相等。印文四周围有阔边(见图)。银元宝形状规范,表面没有文字和年号。  相似文献   

17.
1988年3月,河北省满城县城内进行建筑施工时发现一方铜印。印面近方形,长方柱形纽。印边长7×6.9、厚1.3、带纽通高5.5厘米。印文为阳文篆书"麴使司印"4字(见图)。《金史·百官志》有"中都都麴使司"条:"使,从六品。副使,正七品。掌监知人户酝造麴蘖,办课以佐国用。……凡京都及真定皆为都麴酒使司,设官吏同此。它处置酒使司……"可见金代中都路、京都、真  相似文献   

18.
1958年,安徽省淮南市博物馆从市废品收购站拣选到1方金代铜官印,此印原混杂在由凤台县调运至淮南市的废铜中。此印印面呈正方形,长方形板状纽,印边长5.6、厚1.5、带纽通高3厘米。印面刻阳文九叠篆书"尚醖署印"4字。印背纽两侧均阴刻楷书款,左款为"内少府监造"5字,右款为"正隆二年六月"6字(图一、二)。"正隆"为金完颜亮年号,正隆二年为1157年。  相似文献   

19.
《神州》2006,(1)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岁次戊寅。八月,以海运得妈祖神佑,下诏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诏书云:惟昔有国祀为大事,自有虞望而下,海岳之祀,日致崇极。朕恭天庥而有四海,粤若稽古,咸秩无文,惟尔有神,保护海道,粮舟漕运,恃神为命,威灵赫赫,应验昭彰。自混一以来,未遑封爵,有司奏请,礼亦宜之。今遣正奉大夫、宣  相似文献   

20.
东汉“市”考略王凯旋“市”,是集中反映商品交换和商业经济面貌的场所。故此,各代政府在正史文献中都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载入。同时,市也集中反映了政治经济领域所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本文拟对东汉“市”的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以求有助于认识理解东汉商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