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砚品类的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邗江县姚庄101号西汉墓出土两件古砚,一件为漆砂砚(M101∶11)。另一件为木砚(M101∶82)。两砚形制独特,丰富了我们对汉砚的认识。漆砂砚平面呈凤尾形。前端为半椭圆形盝顶式砚盒,中空,容积200多毫升。后端为梯形砚池,容积195毫升。池面木质坚硬,髹深黑色漆,触摸似有极细砂粒的感觉。池、盒之间有三角形流孔,出土时孔内用木雕羊首形栓堵塞,砚面残留墨迹。木砚较漆砂砚为小,俯视呈"8"字形,砚盒作圆形博山状,容积65毫升;砚池较浅,呈桃形。池面粗糙,木纹清晰。这两砚都明显分作砚盒与砚池两部分。  相似文献   

2.
我看到了今年《文物》第一期发表的《刊登砚史资料说明》一文:"希望各地文物考古工作者能够提供更多的实物照片和科学记录资料,为将来编辑砚史创造条件。"个人读后有所启示,特将河北地区发现的几件汉砚资料作一介绍,以供参考。一、双盘龙三足石砚一件,1955年6月出土于河北沧县四庄村东汉墓葬中。同出的有绿釉陶壶、魂瓶、陶楼、井、奁、甑、盆、鼎、罐、十三连灯、陶俑、动物模型等这件石砚今藏河北省博物馆(图一、二)。此砚分底和盖两部分,通高15.5、直径16  相似文献   

3.
罗扬 《收藏家》2006,(4):25-30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中,有20件(套)文房四宝精品曾经在1991年举办的《故宫博物院50年入藏文物精品大展》中参展,其中有笔4件,墨6件(套),纸2件、砚8件。如果按年代排列,唐代文物1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明代文物6件,清代文物13件(套),都是国家二级文物。这20件(套)文房四宝精品分别是顾铁符先生捐献的唐代端石风字砚、故宫博物院收购的明代漆堆黑云纹笔、尹润生先生捐献的明代八吉祥墨、张子高先生捐献的明代方于鲁款文彩双鸳鸯图墨、故宫博物院收购的明代端石正德六年款石几砚,故宫博物院收购的明代端石雕牛望月砚,中央文化部文物局拨…  相似文献   

4.
左宗棠的几件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捍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抵抗英国和沙俄的扩张等方面,是有一定功绩的。湖南省博物馆藏有左宗棠的几件传世文物,介绍如下。一、尼山石砚砚系尼山石天然砚,直径12、高4.1厘米(图一)。盒盖用樟木琢成,盖面刻有左宗棠亲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第11号汉墓出土了一件漆盒石砚(见彩色插页)。由于长期浸泡在地下水内,砚盒木胎已经腐朽,吸饱了水分,表面漆皮大部分脱落,局部漆皮残缺,石砚与漆皮表面也都积满了水垢。我受临沂市博物馆的委托,对漆盒进行脱水整理,在修复过程中对这件石砚的用途及漆盒的制造、绘画工艺有所认识。现将修复方法、该砚用途及其艺术特色介绍如下,不妥之处,尚祈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6.
王蔚华 《文博》2005,(1):28-29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代刘熙《释名》载,许慎《说文》: “砚,石滑也。”“滑”训作“利”,亦与研磨同意,可见在秦汉时砚也产生,但从考古资料看,陕西省临潼县姜寨原始社会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一套原始人用的陶器彩绘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可见我国使用砚台的历史已超过了五千年。唐宋以前的砚台主要有石、陶、瓷、漆砚等,这些砚台发墨功能一般较欠佳,由于此时  相似文献   

7.
正3年前,一件《翁方纲缩雪浪盆铭砚拓—蔡哲夫、谈月色绘雪浪石》的拍品,在北京东方国际拍卖公司拍卖成交。这件拍品的下方由右至左,横排着30个篆体拓字:"苏斋学士缩雪浪盆铭作砚,今藏叶氏平安馆,道光辛巳春月,汉阳叶志诜识(图1)。"这件拍品的主体是一个字环:字环由二十八楷字组成,拓制而成的字体清晰可见(图2):  相似文献   

8.
1978年冬,安阳地区文管会、南乐县文化馆在南乐县福坎公社宋耿洛村南发掘清理了赫胥陵一号东汉墓(发掘简报见《中原文物》1981年第2期)。墓中出土一件盘龙三足纪年石砚,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带有砚铭和砚值的古砚。堪称稀有艺术珍品,是东汉石雕艺术的瑰宝。砚体采用含蓄夸张的艺术手法,以多种雕刻技艺,制成各种图案,显示了当时工匠们精湛的雕刻技术和独特的艺术构思。本文仅就此砚的雕刻内容及其技艺试作初步探讨,欠妥之处,恳希指正。  相似文献   

9.
我馆藏有一件青瓷蹄足圆形砚(编号1832)。直领,砚面隆起,周围有水槽。下残存22个蹄足。蹄足束腰部分饰凸弦纹二道,面饰扇形竖线纹。砚面隆起处无釉,余皆施黄中带绿(黄褐色)釉。釉层均勾,釉面晶莹滋润,有细开片。砚槽施釉部分有蓝灰色积釉,呈凝脂状。砚领内外、盘底外壁、蹄足束腰处、足底亦均施有蓝灰色釉。砚盘周边有子口以承盖(见图)。该砚略残,蹄足有些部分釉层剥落,胎质外露。瓷胎呈灰白色,较粗,似经淘洗,胎质坚密,内含极多黑色小砂粒。面径18.6、足高3.7、壁厚0.3、高6.8厘米。  相似文献   

10.
1983年4月,江西省广昌县农民于距地表约1米深处发现一座古墓,我馆闻讯后即派工作人员赴现场勘察。墓中出土一件瓷辟雍砚和一批花纹砖,简介如下。辟雍砚为圆盘形,砚心微凸,周围为环形砚池。砚身施米黄色釉,砚心无釉。灰黑色瓷胎,坚硬粗糙。高5.6、外径19.5、砚心径15.3、底径18.8、池深1.3厘米。砚下有十一足座,足高2.8、厚1.7、间距2.3厘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6,(2)
正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它最原始的作用就是将墨色及颜料研磨至细,以利书写。汉代至两晋有圆形三足砚,北朝盛行方形四足砚,隋唐则多龟式、屐式、箕式及山峰多足式等各种式样的砚。济南市博物馆收藏一件唐代龟形四足陶砚(图1),高8.3、长20厘米。其龟引颈回首,四足直立,情态生动。龟背巧作椭圆形砚池,池内残留墨迹。四足之上有阴刻的弦纹装饰,1976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相似文献   

12.
遂平县文化馆最近征集到石砚一件。是和兴公社赵庄大队季桥村社员张法亭从村西泥塘中挖出来的,砚身长28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该砚除边角有几处碰伤和右侧刻字磨损以外,保存基本完好。此砚是用黑色夹有四层鸭蛋青色的石料琢成。上面雕刻有清代名家书、画,现介绍如下: 一、砚身正面:  相似文献   

13.
隋唐东都城遗址出土一件龟形澄泥残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9月,我们在洛阳老城东关外(隋唐东都城遗址东北隅)的考古发掘中,发掘出一件古砚残片。砚如龟状,残存前面局部。残长14.5、带座高5厘米。原平面呈椭圆形,龟腹部为砚池,前侧有一弯月状的小墨池,池中有墨痕。前方龟首高昂,双耳斜竖瞪目闭口;砚池下有足,造型生动逼真(见图)。砚表里呈青灰色,质地细腻坚硬,是为澄泥砚。此砚出土于一个唐代灰坑(T1H9)中,同出的有唐代早期的假圈足浅腹碗、卷  相似文献   

14.
正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记录和见证了中华文明史,直到近代才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砚的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砚"也称作"研",是由生活上的研磨器发展而来。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件石砚是现存最早的砚台实物。汉代以后,砚台的材质丰富起来,石砚、瓦砚、瓷砚、玉砚、金属砚、漆砂砚等,品类多样,异彩纷呈。以端石制砚始于唐代,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端砚工艺至明清时期趋于成熟,清  相似文献   

15.
再议袋形砚     
一《文物》2005年第5期发表了刘新园先生撰写的《袋形砚考——北宋文人设计的一种砚式》一文(以下简称刘文)。文中提出在北宋出现“一种形式比较特别的砚台。这种砚台多作成长方体,在长方的砚面上把砚堂刻成一个袋子,在砚堂与墨池之间突然紧缩,然后把因颈部收缩而出现褶皱的袋口作成墨池,其形象就像一个束颈收口的布袋。”[1]并且,根据4件不同时期传世砚台的比较,总结出从北宋至元代袋形砚的发展脉络,即“北宋元丰六年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刘文1式)为原创期作品,不仅袋形写实,甚至连勒紧颈部之绳的细部也交代得十分清楚。至北宋后期颈部之绳…  相似文献   

16.
盘龙石砚于1978年春出土于河南省南乐县宋耿乐村村西一号汉墓①。此墓因早期多次被盗,故所葬器物位置被严重扰乱,且大部分已残破。经整理尚能辨认出器物者有148件。其中有陶猪圈、陶仓楼、陶壶、陶盆、陶奁、陶耳环及陶井、陶灶、陶磨等。还有通体用金银丝片镶嵌的铜带钩。特别是该墓出土的盘龙石砚为出土器物中的精品。此砚为棕褐色,石质坚硬,细腻光亮。石砚通体高12.8厘米,砚面直径32厘米。砚体略呈扁圆形,由砚盖、砚座两部分组合而成。砚盖用高浮雕手法雕出6条相互攀缠的飞龙。6个龙头共戏1珠于砚盖正中,巧妙地组成了一个宝珠样…  相似文献   

17.
大同市郊出土北魏石雕方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7)
1970年大同市南郊一处北魏建筑遗址中出土一件精美的北魏石雕方砚。方砚用浅灰色细砂岩石雕成,正方形,长宽均21.6、高9.1厘米。造型优美。正中突出长宽各12厘米的方形砚盘,以联珠纹和莲花纹作花边。砚心两侧各有一耳杯形水池和方形笔舔,两端有鸟兽作饮水状,砚面对角有莲座笔插及联珠纹圆形笔舔,周边雕人物图案四组:骑兽、角觚、舞蹈、沐猴。砚的四侧,也各有图案,雕刻力士、云龙、  相似文献   

18.
1986年元月,汉阴县文管所在筹办文物展览中,汉阴县医院年过六旬的老大夫唐伯林,得知文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为了充实这次展览将数代相传的一件石雕工艺品——螃蟹、菊花砚及老鼠、萄葡墨池送往捐展,在对外展出中引起了不少学者和专家的关注。此砚雕工精湛,技艺卓绝,堪称稀有的传世珍品。(封三)  相似文献   

19.
清乾隆朝所修《西清砚谱》卷一中收录的几方"铜雀瓦砚",当时被认定为汉砚,备受重视。本文通过近年来邺城地区考古发现的瓦作遗存,判定这几方瓦砚并非汉砚。铜雀瓦砚在宋代即受到追捧,而实际上,"铜雀瓦砚"并非东汉晚期的铜雀台瓦,是使用东魏北齐时期压磨黑光瓦件所制。在这一结论基础上,作者透过"铜雀瓦砚"的诞生,分析了某些艺术品的塑造,不单纯只是匠人的创作,还夹杂着历史、想象与物质的复杂互动。  相似文献   

20.
1978年4月北京通县台湖公社,唐大庄大队在庄南春耕时,发现金代墓葬。出土青瓷碗一件,通高5.5、口径15.5厘米,釉色青绿,有光泽,露底胎(图一)。崇宁重宝钱一枚(图二)。澄泥陶砚一件,褐陶,圆形,矮圈足,三足。通高2、口径10.7、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