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羽人与羽人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云南石寨山型铜鼓上,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人物斜事画(即以人物为中心的写实性的斜事图案)纹样,其内容有乐舞图、剽牛图和各种船纹图等。这些图中的人物形象大都头戴羽、冠、身披羽饰,可把他们统称为“羽人”。  相似文献   

2.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重要文物,是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青铜艺术瑰宝,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古朴庄重、工艺精美、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枝瑰丽的奇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藏的铜鼓有1500多面,是当今世界上保存铜鼓最多的国家。铜鼓大体上分为八种型制:北流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灵山型、西盟型、麻江型、遵义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类型铜鼓合金成分及显微组织特征,使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对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15面铜鼓进行分析检测,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各类型铜鼓合金配比与铸造工艺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石寨山型鼓为铜锡合金;北流型、冷水冲型与灵山型鼓为铜锡铅合金且铅锡含量较高,合金配比稳定;麻江型鼓锡含量均高,铅含量波动较大。显微组织观察显示,1面石寨山型鼓局部有滑移带及再结晶组织,2面麻江型鼓局部有滑移带,其余鼓全为铸态组织,α固溶体晶间分布(α+δ)共析体,皆有硫化物夹杂,多数存在数量不等的铅颗粒弥散或聚集分布,部分样品可见富铁相、氧化亚铜、自由铜颗粒。7面麻江型鼓均见较多缩松,位于样品截面中部。分析结果反映的不同类型铜鼓合金配比、夹杂物、铸造缺陷特征,可为铜鼓铸造技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保护修复的需要,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广西上林县馆藏6面东汉至南朝时期的冷水冲型铜鼓进行了科技分析。结果表明,这6面铜鼓均为铜锡铅三元合金组成,且为铸造成型,其工艺利用泥范法和失蜡法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冷水冲型铜鼓的合金成分和铸造工艺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分析数据为更深入研究冷水冲型铜鼓的科技内涵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现在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广西是世界上出土冷水冲型铜鼓最多的地区。据统计,目前广西各级文博单位收藏的冷水冲型铜鼓多达90余件。我们测定了有关铜鼓和矿料、古代冶炼产品的铅同位素组成,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铸造铜鼓的矿料来源。一、铅同位素比值法与样品采集铜鼓的合金成分中,一般都含有铅。这些铅元素来自矿石铅(即铅矿石和铅矿物中所含的铅)。在矿石铅形成之后,它的铅同  相似文献   

6.
故宫博物院共收藏古代铜鼓25面,本文详细介绍了这批铜鼓的形制、纹饰、铸造和校音痕迹,将其分成北流、冷水冲、灵山、麻江和西盟等5个类型,并对这批铜鼓的铸制和流行年代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7.
南京上坊孙吴大墓中出土的一件覆顶石,其内侧纹饰被认为是神兽纹,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可能描绘的是一位羽人的形象,寓意羽人探入天窗,接引墓主升仙。  相似文献   

8.
云南晋宁出土铜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中共出土铜鼓十七面,又出土与铜鼓有密切关系的铜鼓形贮贝器三十一具。从考古学上言,在一个地区出土数量如此之多的铜鼓,是没有先例的。并且出土的情况比较明确,时代也极为肯定,所以是值得进一步加以研讨的。这不仅对古滇族的生活习惯的阐明将有所帮助,而且对于铜鼓的创制、发展等问题的推断,亦将有其一定的意义。晋宁出土的铜鼓十七面,以及铜鼓形贮  相似文献   

9.
天津博物馆藏帆船纹铜鼓鼓面主晕包含三种纹饰,即十二芒太阳纹、帆船纹和鹭目组合纹饰。该鼓十二芒太阳纹是太阳纹体系中的成熟标志,其中蕴含了太阳崇拜、阴阳转化等思想哲理;第七主晕纹饰有别于游旗纹和抽象舞人纹,而帆船纹的特征及内涵体现较为深刻,应予定名;鹭目组合纹饰呈阴阳互动之态,反映出"阴阳交易"的哲学观念。作为麻江型铜鼓的代表,该鼓的年代应在"南宋至晚清"的时间范围内,并非传统臆断的"汉代";而鼓面边缘四个对称的磨痕,应为硬槌敲击所致,其原始产地应为黔、桂、滇地域范围内的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10.
商代铜鼓     
此件铜鼓手1977年6月出自湖北省崇阳县白霓乡新婚村汪家嘴。崇阳县为鄂南低山丘陵区。汪家嘴位于崇阳县城东约历公里,为丘陵式盆地中的一个土岗。土岗北面!临一条小河一大市河。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河岸被河水冲鬲,时有坍塌。铜鼓就是在河岸坍塌后暴露出来的。铜鼓在地层中基本上是正位放置,顶部距地表1.5米,底部距河水面0.35米。铜鼓整体保存完好。铜鼓出土地点未发现墓葬或窖藏遗迹,也未发现与之相关的文化层或遗物。湖北省博物馆曾三次派员调查,仅在大市河河滩上采集到数量不多,冲磨较甚的陶片,其中有3件东周鬲足.笔者曾和…  相似文献   

11.
王宁 《中原文物》2008,(2):37-41
神人纹双鸟青铜鼓是目前仅存的两面商代青铜鼓之一,鼓上独特的神人主题纹、特有的辅助鱼(形)纹和虎首纹的形样,以及其中所具的文化内涵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器物有着明显的同一性,因而我们认为其应是江西地区所铸.弄清了此面青铜鼓铸地,将会促进对新干大洋洲器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铜镜是我国古代照面饰容的用具。镜背部的花纹和铭文,是研究古代社会及装饰艺术的可靠资料。安阳市博物馆收藏了一批造型新颖、制作精美、纹饰繁缛的铜镜。现从中选出自汉至元不同时期的各类铜镜十五面,介绍于后,以飨读者。一、四乳神兽纹镜(编号143):圆形圆纽,四叶纹纽座。四叶纹座之间有“(?)”形装饰,座外有圆圈。外区有四乳,四乳之间配置有羽人神兽。其纹样可分两组,一组是白虎与独角羊;另一组是羽人与带角兽。每组纹样两两相对,空白处填以涡点纹。缘为双线波纹(图一)。直径13.3、边宽  相似文献   

13.
楚雄万家坝墓群及万家坝型铜鼓的年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雄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东距昆明市120余公里。1974年,在其东南的万家坝发现了古墓群。发掘报告的作者将墓葬分为早晚两期,分别属于西周至春秋早期、春秋晚期至战国。关于万家坝墓群的年代,已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笔者也认为,对万家坝墓群的年代、性质及其与滇文化的关系,万家坝型铜鼓与石寨山型铜鼓的关系等,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汉代画像石中羽人图象经常出现,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汉代人好神仙,追求成仙而长生不老的象征,但如果追溯羽人的发展源头,就有学者认为是受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外来影响。但是我们对上古东夷部落鸟图腾的崇拜,以及对羽人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考察,就会发现羽人图象是最地道的中国原始文化演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石寨山文化的性质兼有南北方文化因素的石寨山文化,自公布于世已逾三十年;这期间,关于如何认识该文化及所在文化的社会,已有许多研究观点。最近,张增祺分析云南青铜器文化的内容,列举了三种主要的外来文化因素:第一:由中亚和西亚传入的斯基泰文化(Scythian CuLture) 的因素。第二: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因素。第三:在以上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云南本土民族改造创新的文化内容。另外,江长波夫认为:“……石寨山,李家山文化如实地反映了游牧民等骑马民族对稻作农耕民族的征服战争。同时,也暗示  相似文献   

16.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百濮”和“百越”系统)文化中一种具有财富和权力象征的重器和礼器。嘉靖《四川通志》叙州府下铜鼓条:“本府出(铜鼓),相传诸葛亮所铸,上者值银数十镒,次者数镒”。又据《叙州府志》卷十六《金石志》载:“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僭号称王”,号令地方,尤以持鼓多者为尊。从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贮贝器盖子上所铸的祭祀铜鼓的场面中,可以看到铜鼓作为重器和礼器的神圣地位。  相似文献   

17.
晋宁石寨山铜鼓形铜贮贝器(M12:2)腰部花纹,发掘报告释为《巡狩之图》,已故冯汉骥先生另释为《祈年播种图》。我们同意冯先生之说。这里对冯先生没有解释的两种器物,作一点小小的补释。冯文中说:"后者头顶一筐以左手扶之,筐上置一盘形器"(图A)。这一"盘形器",从图像看,与另外三人所背器物(图B、C、D)基本相同,应是宋人称为"蛮笠"的一种尖顶斗笠。周去非说:"西南蛮  相似文献   

18.
王纲怀 《收藏家》2013,(5):73-76
癸巳仲春,有幸在浙江藏家手中,看到了一面东汉具铭画像镜(图1),此镜直径22.1厘米,重量1388克。此镜纹饰由四乳钉分隔成四区。第一区,主神东王公(有榜题东王公)与2侍者8羽人;第二区,10个羽人分成2组,各骑5匹马,另有4个跪姿羽人;第三区,主神西王母(有榜题西王母)与2侍女8313q人;第四区,12个羽人分成2组,各骑6匹马,另有1个跪姿羽人与重叠山峦。此外,在东王公区侍者下方还有一身形硕大的匍匐羽人,在西王母区侍女下方还有一一小兽。此镜的主要特点是人多马多,接有神人羽人50个,奔马22匹。其神人羽人之分布情况详见表一:  相似文献   

19.
石寨山类型是学界最早提出的云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地方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滇池地区,命名沿用至今。本文通过对石寨山类型发现和研究历程的梳理,把握其概念建构的背景,以此为基础进行性质辨析,认为石寨山类型在时空和内涵上与石寨山文化高度重合,属同一青铜时代遗存,建议暂不将其作为云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地方类型。最后探讨了石寨山文化与周边遗存的关系,初步推测石寨山文化是由周边遗存向心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博物馆收藏东汉晚期的二面铜镜,“周仲车马二神镜”、“龙氏镜”(见图版叁)。铜镜主题纹饰布局采用四分法,其形制和浮雕式的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周仲车马二神镜:直径21.8、厚1.2厘米。圆形,大圆钮,钮座外有连珠纹一圈。四乳钉将主纹饰分为四区,神人与车马两两相对。一区神人盘坐椭圆形座垫上,背两侧均有羽毛向上卷,左右侧为羽人。与此神人相对的为长胡须神人端坐,座垫为长方形,背羽毛下卷,左右侧为羽人。一区为六驾马车,均作奔腾状,第二、四、六匹马昂首竖耳,第一、三、五匹马回首张望。车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