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军  黄蓓 《收藏家》2005,(7):17-20
一.作品展示。“抱冰堂置”款紫砂回纹桃形洗一对(以下简称“对洗”),系笔者前期于湖北省文物总店大路货库房拣选文物时所发现。“对洗”恰似“双胞胎”(图1),型制均呈半剖的桃形,口微侈,弧壁至下渐缓敛,平底,圈足跟部平切。外壁露胎为褐红色,并显现少量断断续续的气孔。外口沿部摸印单体间断“回纹”一周计64个。器内及外底部皆施匀净的鱼子状乳白色开片釉,具年久方能产生的一种似珍珠般的光彩与粉化(呈略遭腐蚀状)现象。外底处蓝料行书“抱冰堂置”4字二行竖式款于釉上,排布有序,行笔流畅。款字书写和大小有异,当为两人手笔(图2、3)。口径12.3×12、高4.5、足径5.7、足高1厘米。分别重174.4和174.3克。  相似文献   

2.
抱冰堂     
抱冰堂原是为纪念湖广总督张之洞而修建的一座建筑物,位于武昌首义公园内蛇山中部南面的山腰,坐北朝南,西面与辛亥革命纪念碑为邻,南临武珞路.张之洞(1837—1909年)是直隶南皮(今河北宁津)人,字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叶,张之洞日渐成为一颗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80年代中期,时任两广总督的张氏因在中法战争间的主战态度和运筹帷幄之功而赢得“天下之望”;1889年以后,在湖广总督任上及暂署两江总督之际,更以兴实业、办学堂、练新军的实绩享誉中外,威望直追长期主持北洋的李鸿章,时人言:“现今有为之士,不北走北洋,即南归武汉,朝官外出,可寄托者,李与张耳。”①而90年代中期以降,因甲午惨败和“马关条约”签订,李鸿章声名狼藉,张之洞则上疏力阻和议,并大声疾呼“凡我普天巨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宾主情 辜鸿铭,字汤生,1857年生于南洋马来半岛。1885年回国,应邀入张之洞幕府,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深得器重,两人相随共事20余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张之洞对辜鸿铭非常器重,将自己与辜鸿铭、赵凤昌、蔡锡勇、凌兆熊、梁敦彦等五名幕僚共称为“六君子”。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与湖北报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与湖北报刊刘望龄张之洞一生的政治抱负,集中概括于他在1898年写的《劝学篇》上,在“中体西用”论的指导下,以其所管辖的湖北为试验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以至新闻事业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变革,其成败得失,深深地影响着湖北地区乃至清末政局...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清王朝朝政腐败,外侮日亟。朝野有识之士力主“师夷长技”,寻求改革,兴起了洋务运动。最初,清廷洋务派“自强新政”的重点是军事工业,到19世纪70年代则转为发展民用工业方面,钢铁需求量增大。  相似文献   

7.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天旱缺水.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人所皆知;但水多造成水灾洪患,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也很大。就近代中国而言。仅是广东这块南国之乡旱灾、水灾就不断发生,给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极大。因此有志之士呼吁治水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8.
朱军  舒章铭 《收藏家》2009,(5):25-29
青花逸休堂款粉彩折枝花纹竹节耳品锅(以下简称“品锅”),型制优美、线条流利。鼓腹,饰对称竹节耳,深足外撇,圈足打磨光滑谓泥鳅背。具盖,折沿,顶饰竹节纽(图1)。通高15、盖高8、纽高2.5、直径21.8厘米。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与晚清学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0 7年至 190 9年张之洞以军机大臣管理学部 ,直接负责清末兴学国策的制定与实行。在他的主持下 ,学部于积极推动普通和实业教育的同时 ,提倡保存国粹 ,继续奖励学堂出身 ,办事方针出现从锐进而缓行、由创新而复古的变化。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见湖北与直隶的门户立异和人脉渊源 ,对中央教育行政的决策乃至近代教育发展的进程与样态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前三年出生,辛亥革命前两年辞世的张之洞的一生,基本上是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一生。因而他一生的政治活动自然也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包括流芳千古者和遗臭万年者——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说过:“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互相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梁启超也说过:“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资鉴者也。”本文试图从张之洞与其所处时代的“许多单个的意志互相冲突”以及他的许多特殊生活条件来展示他走过的道路,期望能“为现代人一般人活动之资鉴”。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与晚清铁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与晚清铁路陈晓东中国的铁路创建于清末,铁路的出现,便利了陆上交通,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在近代中国,修建铁路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与破除封建守旧思想、中外关系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积极涉足铁路业,起了举足重轻的作用。本...  相似文献   

12.
黄浩 《贵阳文史》2008,(2):75-76
拜读熊俊先生《早年张之洞》一文(载本刊2007年第四期),深感古人所云“地灵人杰”的涵义。人居环境对一个人的熏陶涵养,关系至深。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与戊戌政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之洞与戊戌政制改革谢放史学界一般认为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反对议院与民权”的姿态成为维新派的对立面。对这一“定论”,笔者认为尚可商讨。一、“西艺非要,西政为要”19世纪后期兴起的洋务运动主要限于采纳西方的军事技术和新式...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不仅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近代水泥工业的开创者之一。在《张文襄公全集》中有四份资料,显示了他和黄石水泥事业的密切关系,记录了这位中国近代工业先行者的足迹。  相似文献   

15.
朱军 《收藏家》2011,(2):65-66
拙稿《逸休堂款粉彩品锅考释》(以下简称"原稿")发表于《收藏家》2009年5期,文中主要对青花逸休堂款粉彩折枝花纹竹节耳品锅(以下简称"品锅")进行了考证,结论为系清季封疆大吏端方(1861—1911年)于清末在景德镇定制的一套自用餐具中的主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张之洞诞辰170周年之际,贵州省和贵阳市史学界举行学术研讨会,以纪念这位从贵州走出去的近代风云人物、历史文化名人,并且进一步地认识其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清末这样一个近代企业发展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方面都得不到保证的时代,张謇在事业上的成功,固然有赖于自身经营才能和企业家精神,但另一方面与洋务派要员个人给他的扶持和帮助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张之洞,二者的结合,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8.
晚清国内新式外交和法律人才严重缺乏,张之洞积极倡导与推行近代法律教育,在新式学堂中开设西方法律课程与专业,派遣人员出国学习西方法律,创办与发行报刊介绍西方法律知识。虽然其深厚的儒家文化制约着他不能学习西方法律的民主精神,但其倡导近代法律教育的积极主张与各种实践却促进了晚清法律教育的发展与观念的转变,培养了一批新式外交和法律人才,推动着中国传统法律教育走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李端棻、张之洞两人具有特殊关系,两人在百日维新中都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政治目的和政治品质的不同,两人在百日维新中所起的作用迥异。  相似文献   

20.
中法战争后,广西在国防上的战略地位凸显。无论是清政府最高统治阶层还是地方官员,均对广西的边防建设投入相当的精力,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便是其中之一。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虽对广西边防建设问题有所关注,出了不少成果,但至今尚未有专文论述张之洞在广西边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鉴及此,笔者仅就所掌握的资料,对张之洞在广西边防建设上的一些作为作初步述探,不妥之处还请诸前辈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